第242章 拉鋸戰(下)

早春時節天黑得早,下午五時左右,夜幕就籠罩着大地,呼呼的北風帶着入骨的寒意,讓人全身不自禁地起雞毛疙瘩。曠野之中倒也可見一些慘敗的村落,不過看不到一縷人煙,只有那些光禿禿的老樹在寒風中瑟瑟發抖,讓人倍感蕭瑟。

“報!”哨兵急奔到沐晟面前,“前面發現很多屍首。”

“屍首?!”沐晟聞訊一驚,忙問道:“是何方的屍首,有多少人?”

早上和下午先後派出去的兩支騎兵隊都是音訊全無,沐晟哪能不急,爲了穩妥起見,他還讓步兵隊放慢行軍的速度,並派出很多哨兵去打探消息,而等了兩個時辰,終於有消息傳回來了。

“約有數千人,屬下查看過一些屍首,發現只有少數穿着我軍鎧甲,很多着裝與身份皆不明,或是北平賊。”

“只有少數?那我軍現於何處,爲何遲遲不見回報。”沐晟更加糊塗了,按理說,打了勝仗應該回報纔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這算是什麼事?難道,那些人投降了?

沐晟一想到這,眉頭皺得更高了,他可是知道的,手下這五萬人馬中,只有一萬火器營是他的鐵桿部隊,其他都是山西和山東等地臨時拼湊起來的雜牌軍,忠誠度是很值得推敲的。

而沐晟還聽說,北平賊特別能收攏人心,攻打保定和河間兩府時,那一帶的駐軍幾乎就是望風而降,就連有數萬人固守的保定府也被他們用連哄帶拉的手段騙開的,總之讓人防不勝防。

“侯爺,此時天時已晚,不亦再行軍,依屬下看,還是就地紮營,待明日探聽得北平賊之所在,再定行止也不遲。”一個幕僚低聲勸道。

“傳令下去,就地紮營,再派些人去那戰場瞧瞧,另外,夜間多安排些人巡哨,不可讓賊軍有機可乘。”沐晟下令道,他也知道,帶着大軍在黑燈瞎火的夜裡亂走,很可能會被人摸黑幹掉,安全起見,還是就地紮營爲妥。

沐晟手下還有近四萬步兵,這麼多人一起動手,很快就立起了一個巨大且堅固的營寨,軍營的四周不但安有數排高高的柵欄,還樹起了十幾個哨塔,上面安有很多強弩和火器。晚上有誰想來偷營,只怕還沒靠近就會被射成篩子。

當然,明軍不知道自己的思維中有一個嚴重的誤區:誰說偷營就一定要靠近的?

立好軍營,吃過晚飯,明軍分出部分士兵巡夜,剩下的都窩在軍營不肯出來,畢竟在這種寒風刺骨的鬼天氣中,人在外面呆一個晚上,非凍病不可。而明軍不論是裝備還是衣被,都是明顯不足的。

要知道,明朝地方軍戶可不像北平軍一樣,有軍餉可拿。除了禁衛軍之外,地方軍戶平時不但要屯田,還要給朝廷上交屯田仔粒,甚至還要自備衣甲兵器,簡直與農奴無異,平時還會受到上級軍官的盤剝,所以中下層官兵大多窮得響噹噹。

當兵的不但窮,而且地位還非常低下,一入軍戶,世代從軍,而軍籍與民籍有嚴格的區分,軍籍子弟不得參加科舉考試,想改變身份,門都沒有。而且要命的是,就算是你斷子絕孫,也要從同族人中拉人來把空額補上,怎一個悲慘了得。

當兵的不受人待見,很多軍戶以擺脫軍籍爲幸,實在擺脫不了的,要麼當兵油子混吃等死,要麼逃到荒山野嶺去當流民,就算是被強行拉到戰場上,他們也不會真心爲朝廷賣命,要靠這些人來打勝仗,那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對方把明軍還爛。

雖說大部分明軍的戰鬥力不值得依賴,不過沐晟對自己帶來的那一萬火器營還是很有信心的,這支軍隊一直跟着他的父兄在雲南剿蠻,多年的征戰歷練,這支軍隊堪稱是明朝最一流的軍隊。

與明朝內地不同,雲南那邊的少數民族時常叛亂,而且有象兵這一特產,對付結陣衝鋒的象羣,靠戰馬是不行的,所以鎮守雲南的軍隊大多配備有火器。作爲雲南的鎮守者,沐家就是靠火器營取得連連勝利的。

除了大量裝備火器之外,“沐家軍”的戰法也比較先進,火器營出戰,一般分成三隊,前隊射擊,中隊準備,後隊上彈藥,這種戰法也叫“三段擊”,目的就是保持火力的持續性輸出,以連續不斷的火力來壓制敵人的衝鋒之勢。

裝備先進,戰法也先進,沐晟自然自信無比,如若不然,他也不會當前軍帶頭進攻北平軍了。

“各位,常將軍派人來傳訊,主力現於二十里外紮營,而我軍現離保定府城還有三十餘里,明天一早起營,力爭天黑之前攻到保定府城下。”沐晟把部將召來,簡單地通報軍情。

其實,真定府方向的明軍總有十六萬人,平西侯沐晟所領的前軍有五萬多人馬,中軍有近八萬人馬,由開國公常升親領,後軍有三萬,由駙馬都尉郭鎮率領。

至於常升,是常遇春的後代,也算是名門之後,至於是將門虎子還是將門犬子,那很難說。而駙馬都尉郭鎮是武定候郭英之子,來頭也不小,至於是不是紈絝,那也很難說,畢竟這些人都生在和平年代,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戰爭,比起鎮守雲南的沐晟來,顯得非常稚嫩,沐晟也打心底裡看不起這兩個同輩。

“沐將軍,我軍騎兵隊不見有訊息傳回,恐有不測。以屬下之見,應當緩一緩,等主力到來之時再合兵進擊,可保萬無一失。”一個小御使站起來,勸道。

這位御使姓楊名寓,字士奇,不是進士出身,不過蒙帝師方孝孺看中,所以也被任命爲御使,這一次還被派來監軍。不過,勳貴武將一方受文官勢力排擠,所以各級將領都不待見這些監軍御使。

雖然不受人待見,楊士奇還是盡職盡責,該說的話還得說。他以前就被派往永平府監軍,當時永平軍就跟北平軍交過手,最後吃了暗虧。經歷過此事,楊士奇深知北平軍詭異莫測,不可以常理來度量之,不然肯定要吃暗虧。

“楊大人不必多言,前軍有四萬軍力,又有神機火器,還怕小小的北平賊?”一個偏將白了楊士奇一眼,很是鄙夷。

“高將軍所言差矣,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軍行進一日,未遇到北平賊,更不知賊軍虛實,若孤軍深入,恐有不測。”楊士奇還道。

“哼,我軍之所以未遇北平賊,是因賊軍見我軍勢大,早就逃之夭夭,我軍若不乘勢勇進,戰機盡失矣。”那偏將不服氣地爭辯道。

“高將軍...”楊士奇還想再說,這時突然聽到轟隆隆的一陣驚雷聲,震得他的耳膜砰砰作響,而在場的人都被嚇了一跳。

“不好,火炮,火炮打來了!”楊士奇反應倒也快,不過他的語音未落,就被呼呼的風聲給淹沒,緊接着地面就是一陣戰抖,他一個立足不穩,直接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撞飛,整個人差點沒暈過去。而就在他身邊不遠處,一個直徑數米的大坑出現,亂石和泥土四處亂飛,整個中軍大帳被掀飛,四周橫七豎八盡是傷兵。

“不好,敵軍偷營了!”一聲驚呼聲響起,警鑼聲就響遍整個軍營,很多小兵從營帳中衝出來,除了發現有十數個大坑憑空出現之外,哪裡看到敵人的蹤跡。

而就在明軍在四處尋找敵軍之所在時,東北方又是一陣火光閃現,緊接着又是一陣轟隆隆的巨響,無數小鉛珠呼嘯着,如雨點般落到了明軍營中,很多明軍還來不及反應,就不幸被擊中,慘叫聲頓時不絕於耳。

“東北面,敵軍出現在東北面。”沐晟從地上爬起來,顧不得弄乾淨身上的泥土,就對身邊的親信將領下令道:“快,快把火器營集中起來,去把賊軍的炮陣打下來。”

“將軍,賊軍火力這麼猛,咱們只怕不敵,還是撤退吧。”姓高的偏將也從地上爬起來,剛纔還不把北平軍放在眼裡,現在被火炮連轟,立馬就蔫了。

“不可退,快讓主力分散開來,避開賊軍的炮擊,再派人去搶奪賊軍火炮。”楊士奇強忍着腰部傳來的巨痛,也站起來大叫道。

“傳令下去,全軍馬上分成兩部,一部一萬人與火器營前去破壞賊軍炮陣,餘部分成兩部分,緩緩前行,作爲火器營側應。”沐晟倒也冷靜,接連下達了幾道命令。

而就在這時,東北方又傳來一陣轟隆隆的炮火聲,營中的明軍小兵們不待長官下令,早就四散跑開了,整個軍營變得一片狼藉,很多傷兵無助地哀嚎着。沐晟也不敢在營區中多呆,與一干親信部將一道連滾帶爬地出了營寨。

明軍雖然亂了,不過火器營很有組織性和紀律性,並沒有一鬨而散,而那些打算一鬨而散的小兵也相繼被拉了回來。軍隊被拉回來後,沐晟就下令火器營帶一萬步兵前去攻打北平賊的火炮陣地,而他本人則帶着近兩萬步兵後續跟進充爲後備,至於營區內那數以千計的傷兵,哪裡還有功夫去理會。

夜戰,對於沒有營帳作爲倚仗的明軍步兵來說,是處於絕對劣勢的,特別是遇到精於騎射的精騎兵。這不,火器營剛前進了幾百米,就遭到了一陣亂箭齊射,他們連忙用放槍還擊,卻發現敵人早就如鬼魅一般地跑開了。

火器營剛放完一槍,另一個方向又飛來一片箭雨,他們手忙腳亂地填裝火藥彈丸,正要發射,卻再次發現敵人已經跑沒影了。他們正想繼續前行,突然後面又傳來馬蹄聲,接着又是了陣箭雨落下,敵人還是如鬼魅一般消失。

被人前後左右圍着打,火器營這下終於意識到自己麻煩大了。不過,這支火器營倒也勇猛,雖然傷亡過千,他們還是沒有亂,依舊列成方陣向前推進,一邊前進還一邊警惕地看着四周,一聽到響動就放槍。如此小心謹慎,卻忘了注意腳下。

火器營前行了約兩百米,眼看就要攻到北平軍的炮陣前了,而就在這時,天空上飛來數以千計的火箭,如繁星一般。火器營倒也早有準入,忙把盾牌立在頭頂,護住全身。

然而,盾牌雖然能護住要害,卻擋不住這如箭雨一般的火箭,火箭剛落下,只聽到“呼”地一聲,火苗就猛然竄起,而火器營兵這時才猛然發現,自己腳下踩着的軟綿綿的東西不是野草,而是麥稈,被堆起來的麥稈,而這些麥稈似乎是加了油,遇火就燎原。

“不好,中埋伏了!快,快退!”

“啊,火藥,火藥被引着了。”一個小兵不停地撲打着身上的火苗,而他的話音未落,就聽到砰地一聲巨響,那人化成巨大的火團爆發開來,火苗又飛濺到同伴的身上。

“快,快把火藥扔掉,快把棉衣脫掉,快逃。”面對熊熊的烈火,火器營再有紀律,也還是亂成了一團,而很多火器營兵身上都帶有很多火藥,這些火藥沾上一點火花,就能演變成火藥桶,很多人變成了火人,一時間爆炸聲,慘叫聲響個不停。

一把火,只是一把火,明軍最精銳的部隊火器營就此崩潰了!那一萬多小兵死的死,跑的跑,很多跑得慢的還是被困於火海之中,直接化身爲火人,葬身於火海之中。

前面一片火光沖天而起,緊隨在火器營後面的沐晟見狀,頓覺大事不妙,正想派兵去救,只聽到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傳來,他隱隱察覺到有無數如幽靈一般的騎兵出現在前後左右四個方向,透過火把的光,他可以看到那幽藍色鎧甲,好像是正散發着死神之光...

“放下武器,投降不殺!”

“放下武器,投降不殺!”

隨着馬蹄聲的靠近,一聲聲齊聲吼叫聲從四面八方傳來,這聲音如羣狼野嗥,又如龍吟海嘯,直接把明軍小兵給震顫住了,很多小兵的雙手一鬆,噼裡啪啦,長矛,弓箭,大刀,突火槍,被扔了一地都是。

第49章 收民心第372章 陳綱立紀(七)第207章 海上擴張(六)第441章 科技輸出(下)第140章 因勢利導(十七)第438章 新概念戰爭(六)第118章 高爐鍊鐵第351章 縱橫捭闔(十)第188章 文化擴張(中)第341章 挑事(下)第48章 前哨戰(下)第16章 推銷第30章 安全保障第134章 因勢利導(十一)第28章 滑如油第404章 經略江南(四)第499章 捨得(三十四)第226章 陸上擴張(七)第272章 開發遼東第38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四)第369章 陳綱立紀(四)第111章 家天下與黨閥天下第115章 鬼胎第69章 持久戰(下)第491章 捨得(二十六)第390章 定鼎(中)第139章 因勢利導(十六)第430章 經濟結構調整(中)第181章 狼性(中)第452章 大華夢(上)第8章 萬金油第423章 大殖民時代(四)第398章 定鼎(十)第45章 天,崩了第502章 華夏聯盟(中)第469章 捨得(四)第412章 全面整治(四)第110章 先機與先手第385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五)第403章 經略江南(下)第113章 將計就計第35章 臨戰第1章 捅破天第373章 陳綱立紀(八)第38章 顯擺第258章 戰火連天(上)第366章 陳綱立紀(上)第128章 因勢利導(五)第249章 拉鋸戰(十)第178章 福船(下)第208章 海上擴張(七)第455章 大華夢(四)第287章 暗流涌動(八)第422章 大殖民時代(下)第266章 先手與先機(五)第246章 拉鋸戰(七)第226章 陸上擴張(七)第216章 海上擴張(十五)第191章 文化擴張(五)第77章 持久戰(十一)第195章 文化擴張(八)第328章 心黑手狠(十五)第465章 大華夢(十三)第22章 技術出讓第245章 拉鋸戰(六)第202章 海上擴張(上)第213章 海上擴張(十二)第82章 持久戰(十六)第190章 文化擴張(四)第141章 因勢利導(十八)第55章 三大紀律(上)第60章 鏖戰(下)第448章 石油大開發(中)第100章 先知第334章 爲人做嫁裝(中)第436章 新概念戰爭(四)第308章 南巡第57章 俠之大者第193章 文化擴張(七)第65章 天道運數(下)第64章 天道運數(上)第252章 拉鋸戰(十三)第261章 戰火連天(下)第212章 海上擴張(十一)第38章 顯擺第133章 因勢利導(十)第376章 陳綱立紀(十一)第239章 融合(十)第424章 大殖民時代(五)第88章 商隊南下第298章 輔路五第166章 明鏡是非(二十二)第346章 縱橫捭闔(五)第447章 石油大開發(上)第440章 科技輸出(中)第13章 心理戰第72章 持久戰(六)第31章 多事之冬第485章 捨得(二十)第20章 風口浪尖
第49章 收民心第372章 陳綱立紀(七)第207章 海上擴張(六)第441章 科技輸出(下)第140章 因勢利導(十七)第438章 新概念戰爭(六)第118章 高爐鍊鐵第351章 縱橫捭闔(十)第188章 文化擴張(中)第341章 挑事(下)第48章 前哨戰(下)第16章 推銷第30章 安全保障第134章 因勢利導(十一)第28章 滑如油第404章 經略江南(四)第499章 捨得(三十四)第226章 陸上擴張(七)第272章 開發遼東第38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四)第369章 陳綱立紀(四)第111章 家天下與黨閥天下第115章 鬼胎第69章 持久戰(下)第491章 捨得(二十六)第390章 定鼎(中)第139章 因勢利導(十六)第430章 經濟結構調整(中)第181章 狼性(中)第452章 大華夢(上)第8章 萬金油第423章 大殖民時代(四)第398章 定鼎(十)第45章 天,崩了第502章 華夏聯盟(中)第469章 捨得(四)第412章 全面整治(四)第110章 先機與先手第385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五)第403章 經略江南(下)第113章 將計就計第35章 臨戰第1章 捅破天第373章 陳綱立紀(八)第38章 顯擺第258章 戰火連天(上)第366章 陳綱立紀(上)第128章 因勢利導(五)第249章 拉鋸戰(十)第178章 福船(下)第208章 海上擴張(七)第455章 大華夢(四)第287章 暗流涌動(八)第422章 大殖民時代(下)第266章 先手與先機(五)第246章 拉鋸戰(七)第226章 陸上擴張(七)第216章 海上擴張(十五)第191章 文化擴張(五)第77章 持久戰(十一)第195章 文化擴張(八)第328章 心黑手狠(十五)第465章 大華夢(十三)第22章 技術出讓第245章 拉鋸戰(六)第202章 海上擴張(上)第213章 海上擴張(十二)第82章 持久戰(十六)第190章 文化擴張(四)第141章 因勢利導(十八)第55章 三大紀律(上)第60章 鏖戰(下)第448章 石油大開發(中)第100章 先知第334章 爲人做嫁裝(中)第436章 新概念戰爭(四)第308章 南巡第57章 俠之大者第193章 文化擴張(七)第65章 天道運數(下)第64章 天道運數(上)第252章 拉鋸戰(十三)第261章 戰火連天(下)第212章 海上擴張(十一)第38章 顯擺第133章 因勢利導(十)第376章 陳綱立紀(十一)第239章 融合(十)第424章 大殖民時代(五)第88章 商隊南下第298章 輔路五第166章 明鏡是非(二十二)第346章 縱橫捭闔(五)第447章 石油大開發(上)第440章 科技輸出(中)第13章 心理戰第72章 持久戰(六)第31章 多事之冬第485章 捨得(二十)第20章 風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