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口吃少年

時間飛速流逝,諸葛亮和關羽在徐州也待了將近半年。

自從當時一戰之後,諸侯幾乎不約而同封鎖邊境,關中對於諸侯動向的把握,也變得艱難起來。

半年時間,足以讓諸葛亮以及關羽,在徐州達成了自己的意願。

他們最終還是離開了徐州,前往冀州與袁譚相見。

由於消息變得十分閉塞,直到諸葛亮抵達鄴城之後一個月,陳旭纔得到了這個消息。

雖然仍舊警惕諸葛亮,可是與賈詡交談一番之後,陳旭反而不像以前那般擔憂。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天下大勢,並不會因爲諸葛亮一人,而得到什麼改變。

陳旭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足矣。

“踏踏踏。”

正沉思的陳旭,忽然聽見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才發現典韋正往屋內走來。

“兄長。”

看到典韋,陳旭不由微微一笑。

典韋臉上也帶着喜色,道:“主公,公仁已經說動了烏桓人,如今烏桓人正興兵五萬攻打幽州。”

陳旭眼睛一亮,當即笑道:“諸葛亮剛剛抵達冀州,估計是想要說服袁譚,與諸侯合力攻打關中。”

“現在烏桓人寇邊,將幽州攪得雞犬不寧,袁譚又怎會答應諸葛亮的建議?”

“沒有了冀州袁譚,憑藉其餘三路諸侯,吾何懼之有!”

典韋臉上也露出了笑容,只不過他笑起來,臉上的皺紋也顯得有些深。

看着典韋兩鬢的白髮,陳旭忽然說道:“兄長,再等幾年,你就待在家中安度晚年吧。”

如果是其他人聽到陳旭這麼說,可能還會惶恐不已,覺得自己是不是已經不被重用。

可是典韋跟隨陳旭這麼多年,對於陳旭自然十分了解,知道這是自家主公,不想讓自己繼續操勞。

如今的典韋已經將近六十歲,對於一個武將而言,達到了這個年齡,身體也開始慢慢走下坡路。

再過幾年,等典韋已經到了花甲之年的時候,就已經不太適合征戰沙場了。

自古名將如美人,不使人間見白髮。

戰場之上兇險無比,歷史上有很多名將都是晚節不保。

更何況,古人壽命本來就比較短,武將們一生征戰,大多都受了暗傷,很少有人能夠長壽。

陳旭絕對不願看到,典韋年老以後仍舊跟隨自己征戰四方,不然真要出現什麼意外,陳旭會後悔一輩子。

典韋瞭解陳旭的心意,心中亦是無比感動。

只不過,他還是堅定地說道:“只要文昭沒有統一天下,只要文昭還要出現在戰場上,我就一定會跟隨左右。”

“除非我走不動了,或者戰死。”

現在的典韋,並沒有稱呼陳旭主公,反而喚起了他的表字,也可以看出典韋這是在用心交流。

陳旭苦笑幾聲,也沒有再說什麼。

兩人相處三十餘載,不僅典韋十分了解陳旭,陳旭對於典韋亦是知之甚詳。

典韋向來一言九鼎,既然這麼說了,就絕對不會有所改變。

“我所能夠做的,就是儘早消滅其餘諸侯,早日結束這個亂世,讓世間再也沒有戰爭。”

這麼多年以來,陳旭從一介平民走到了如今的高度,見識了太多太多。

權勢、名聲、美人。

這些東西,都已經不能打動陳旭,唯有真情永遠留在心中,也是他最不能割捨的東西。

“再過幾年,等關中恢復了力量,哪怕諸侯不主動來攻,我也會發動滅國之戰。”

此時的陳旭,早已養成了一種大氣魄,天下大勢加於己身,更是讓他充滿了自信與霸氣。

時間緩緩流逝,諸葛亮已經在冀州待了一年,可是冀州局勢的複雜程度,卻要遠遠超過諸葛亮的預料。

袁譚麾下謀士衆多,很多人都有着不同的見解,有幾個謀士性格偏執,並且目光有限。

諸葛亮想要說服所有人,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礙。哪怕他已經在冀州待了一年,卻仍舊沒有太大進展。

最爲重要的是,相比起孫權、曹操,袁譚缺少了那種大度,更缺少了長遠的目光。

想讓他聽從諸葛亮的調遣,卻是非常困難。

現在,哪怕多智如諸葛亮,也已經有些迷茫,不知道能不能在冀州達成目標。

冀州,鄴城,臨時府邸之內。

諸葛亮扼腕嘆息,忍不住罵道:“冀州人才雖多,奈何根本不能齊心協力,袁譚目光短淺,亦非雄主。”

關羽這段時間待在冀州,也感覺非常憋屈,聽見諸葛亮的話,不由說道:“冀州上下目中無人,我心中早就憋了一肚子怒氣。”

“實在不行,我們直接返回荊州吧。”

袁譚出身名門,對於家世非常看重,關羽出身不好,袁譚自然十分輕慢關羽。

不僅是袁譚,冀州很多名士以及官吏,很多都是出身名門,心中也有着難以言喻的傲氣。

關羽也是傲氣沖天,與這些人相處起來,自然不會十分融洽。

諸葛亮皺着眉頭,揹負雙手在屋內來回走了幾圈,過了許久好像才下定決心,道:“此次出使冀州,絕對不容有失。”

燕王府邸,袁譚這段時間心情一直不好。

他雖然覺得諸葛亮才華橫溢,卻也並沒有將此人放在眼裡,而且袁譚相信,冀州謀士也不在諸葛亮之下。

更爲重要的是,烏桓人好像鐵了心與自己作對,將幽州攪得雞犬不寧。

袁譚雖然派遣沮授、張郃抵禦烏桓人,奈何烏桓人都是騎兵,也不與冀州軍正面交鋒,只是不停騷擾。

雙方相持一年,半個幽州都因爲烏桓人的叛亂,導致百姓根本沒有辦法耕種。

再加上以前袁尚的叛亂,幽州百姓現在人心惶惶,使得袁譚每日也是非常煩心。

“大王,諸葛孔明求見。”

袁譚聽見了親兵的話,眉頭不由皺了起來,有些不悅的說道:“這人賴在冀州一年,居然還厚顏無恥待在這裡。”

若是以往,袁譚對於像諸葛亮這樣的名士,也會禮遇有加。

只不過烏桓人的叛亂,弄得袁譚心煩意亂,讓他根本沒有心情接待諸葛亮。

可是現在諸侯締結盟約,再加上曹操、孫權都對諸葛亮禮遇有加,縱然袁譚心中不喜,也不能將其拒之門外。

“請諸葛先生進來。”

袁譚也有些城府,當即收斂了心神,讓人傳喚諸葛亮。

諸葛亮仍舊是羽扇綸巾,溫文爾雅,帥氣逼人。

“外臣見過燕王。”

袁譚面含笑意,說道:“諸葛先生此來,所爲何事?”

諸葛亮笑道:“特爲燕王解憂耳。”

袁譚問道:“先生可知我所憂者爲何?”

諸葛亮右手遙指東北方向,只是笑而不語,袁譚見狀當即會意,卻也沒有太過奇怪。

畢竟,諸葛亮在冀州待了這麼長時間。

而且袁譚與烏桓人交戰,也不是什麼秘密,諸葛亮能夠猜出來並不算什麼。

諸葛亮看到袁譚表情,就知道了他心中所想,笑着說道:“若吾所料不差,要不了多久,大王就能得到烏桓人退兵的消息。”

袁譚卻是不可置信的看着諸葛亮,說道:“我都沒有得到消息,你如何如此肯定?”

諸葛亮正色道:“燕王若是不信,只管拭目以待即可。”

諸葛亮離開了,袁譚卻是冷笑連連,他可不相信,諸葛亮在冀州的情報,比自己還要迅捷。

然而,僅僅過了五天,幽州就傳來了戰報,說烏桓人已經退兵。

袁譚聞言當即心中駭然,他不知道,諸葛亮究竟爲什麼,比自己還先得到烏桓人退兵的消息。

之後,諸侯亮又來了。

這一次,袁譚對待諸葛亮的態度,卻是熱情了許多。

“諸葛先生莫非有未卜先知的本領,不然爲何知道那烏桓人,會在近期退兵?”

諸葛亮笑着說道:“烏桓人雖然叛亂,可是幽州有沮授先生以張郃將軍駐守,他們縱然全是騎兵,也不見得能夠好受。”

“烏桓人居住之地,土地貧瘠,糧草稀缺,賊人已經叛亂一年有餘,眼看寒冬已經來臨,若烏桓人再不退兵,必定潰敗。”

“是以,吾料定那些烏桓人,會在近期退兵。”

袁譚聞言,當即拜服。

諸葛亮仍不罷休,再次說道:“吾有一策,可以徹底解決烏桓之患,不知大王可願聽在下道來。”

袁譚聞言大喜,急忙說道:“還望先生指教。”

諸葛亮捋了捋鬍鬚,沒有說出計策,反而正色道:“如今陳文昭勢大,諸侯若不真正聯合,聚集所有力量攻打關中,早晚都會被一一擊破。”

“現今楚王、吳王、齊王都已經答應,挑選出一位統帥,統領諸侯軍隊攻打關中,唯有大王仍舊猶豫不決。”

“敢問大王,若亮此次能夠徹底解決烏桓人,大王可願相信亮之才能?”

袁譚沉默許久,繼而說道:“如果先生真的能夠,爲孤徹底解決烏桓人的威脅,孤又豈會再推脫不就?”

諸葛亮聞言大喜,當即將自己的計策說了出來。

袁譚聽聞過後,卻是驚駭欲絕,連連搖頭。

只不過諸葛亮堅持己見,苦口婆心,在巨大的誘惑面前,袁譚最終還是被說動了。

隨後,諸葛亮帶着袁譚手令,領着關羽朝幽州趕去。

……

長安城內,陳旭一身便裝,帶着典韋以及些許親衛,在太學軍事分院之內行走。

忽然之間,一陣喧鬧聲從遠處傳來,陳旭隱約之間,好像聽到了有人爭吵。

“走,過去看看。”

陳旭帶着典韋,以及那些親衛,朝爭吵的地方趕去。

只見一個學員,正情緒激動的說道:“主公橫掃天下,只要是親自領兵對敵,未嘗一敗。”

“前番主動出擊,先克兗州,再敗曹操,世子更是在益州大破荊州軍。”

“關中如今聲勢浩大,兵強馬壯,百姓歸心,正是發動滅國之戰的大好時機。”

“某雖不才,若主公與諸侯開戰,願爲馬前卒。”

在這人身旁,還圍攏了許多學員,他們聽見這麼一番話,亦是情緒激動,大聲應和。

“不,不,此計不可。”

就在此時,一個不和諧的聲音出現在了衆人耳中,彷彿一盆冷水從空中潑了下來。

方纔說話那個少年,見有人反駁自己,根本不用觀看,就知道是何人了。

他轉過頭去,說道:“鄧範,你連話都說不流暢,又怎配與我等談論國家大事?”

“哈哈哈哈。”

其餘少年聞言,也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來。

而此時,陳旭正好帶着典韋等人,來到了距離這裡不遠的位置。當他聽到少年的話以後,臉色不由微微一沉。

正所謂: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臉。

那個名爲鄧範的少年,明顯有些口吃,可是另外一個少年,卻當着其他人的面,直接羞辱鄧範。

先不論那個少年是否有才華,單單是這種品德,就讓人感到非常不喜。

當然,那些發笑的少年,有的人的確是在嘲笑鄧範,有的人去只是善意的笑笑。

典韋亦是眉頭緊皺,說道:“看來以後挑選學員的時候,需要嚴格一些了。”

陳旭沒有說話,只是微微點了點頭。

被衆人笑話的鄧範,卻始終臉色淡然,並沒有露出絲毫氣憤的樣子。

只不過,鄧範性格也十分倔強,哪怕說話不流利,哪怕被人嘲笑,仍舊闡述着自己的觀點。

“主,主公雖強,可,可是諸侯,諸侯也並非浪得虛名之輩。”

“如今局勢,牽,牽一髮而動全身,貿然興兵,除了空耗錢糧以外,並沒有太大裨益。”

鄧範雖然有些口吃,可是真的說話起來,也慢慢變得流利了。

“以我之見,主公應當先發展內政,囤積糧草,訓練軍隊,積蓄實力,待天下有變之際,再發動雷霆一擊,滅一國。”

最先開口那個少年,聞言卻是非常不屑,問道:“諸侯聯盟牢不可破,所謂天下有變,又是如何?”

“難道天下沒有變動的話,就要一直苦苦等待麼?”

鄧範被人打斷,說話起來又開始結巴了:“如,如何,如何不能天下有變。”

“想,想那曹孟德,年,年齡已經很大,此人恐怕活不了多少年。一,一旦曹孟德身死,則天下局勢瞬間改變。”

陳旭聽到這裡,卻是臉色微變,雙目死死盯着那個少年。

“此時究竟是誰,爲何我根本沒有絲毫印象?”

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859章 班師回朝第675章 欲殺嚴顏第706章 梓潼城破第309章 劉備第701章 故技重施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825章 巧舌戰羣儒第68章 欲投黃巾第333章 投效第160章 中平三年第485章 家事第456章 中伏第779章 釋放第337章 絕路第498章 各爲其主第407章 兩軍對陣第381章 朱儁掌兵第890章 意欲渡河第831章 嚇退龐統第364章 赦令第92章 離去第845章 鮮卑寇邊第630章 縱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334章 雛鷹起飛第543章 反常舉動第648章 瘋言封王第595章 準備撤兵第27章 亂起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761章 黃沙漫天第690章 援軍斷後第960章 登岸第534章 憂慮第292章 湯陳逞威第12章 太平道第650章 九錫第547章 渡河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14章 請罪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811章 滅族第35章 燒糧第555章 三月之約第329章 虐呂布第472章 劫營第105章 吾命休矣第391章 建安元年第443章 張遼中伏第962章 鄧艾失蹤第513章 隱情第61章 救人第520章 判案根據第80章 前途堪憂第350章 怒第704章 國士無雙第961章 張遼敗亡第429章 言而有信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247章 反攻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175章 推測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155章 丁原呂布第504章 判刑第933章 狙擊戰第277章 張裕第159章 圍攻呂布第650章 九錫第534章 憂慮第381章 朱儁掌兵第420章 陽城易主第296章 生死戰第520章 判案根據第650章 九錫第707章 洪水滾滾第639章 李代桃僵第816章 天子崩第999章 刺殺第953章 交換俘虜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343章 臨陣機變第647章 裸衣罵公卿第38章 虛張聲勢第930章 郭嘉謀呂布第766章 陰招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872章 野炊第327章 風聲扯呼第143章 兩軍對壘第469章 欲擒故縱第303章 志才遺計第305章 謀劃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383章 呂布掛帥第14章 請罪第986章 鄧艾據遼東
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859章 班師回朝第675章 欲殺嚴顏第706章 梓潼城破第309章 劉備第701章 故技重施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825章 巧舌戰羣儒第68章 欲投黃巾第333章 投效第160章 中平三年第485章 家事第456章 中伏第779章 釋放第337章 絕路第498章 各爲其主第407章 兩軍對陣第381章 朱儁掌兵第890章 意欲渡河第831章 嚇退龐統第364章 赦令第92章 離去第845章 鮮卑寇邊第630章 縱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334章 雛鷹起飛第543章 反常舉動第648章 瘋言封王第595章 準備撤兵第27章 亂起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761章 黃沙漫天第690章 援軍斷後第960章 登岸第534章 憂慮第292章 湯陳逞威第12章 太平道第650章 九錫第547章 渡河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14章 請罪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811章 滅族第35章 燒糧第555章 三月之約第329章 虐呂布第472章 劫營第105章 吾命休矣第391章 建安元年第443章 張遼中伏第962章 鄧艾失蹤第513章 隱情第61章 救人第520章 判案根據第80章 前途堪憂第350章 怒第704章 國士無雙第961章 張遼敗亡第429章 言而有信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247章 反攻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175章 推測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155章 丁原呂布第504章 判刑第933章 狙擊戰第277章 張裕第159章 圍攻呂布第650章 九錫第534章 憂慮第381章 朱儁掌兵第420章 陽城易主第296章 生死戰第520章 判案根據第650章 九錫第707章 洪水滾滾第639章 李代桃僵第816章 天子崩第999章 刺殺第953章 交換俘虜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343章 臨陣機變第647章 裸衣罵公卿第38章 虛張聲勢第930章 郭嘉謀呂布第766章 陰招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872章 野炊第327章 風聲扯呼第143章 兩軍對壘第469章 欲擒故縱第303章 志才遺計第305章 謀劃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383章 呂布掛帥第14章 請罪第986章 鄧艾據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