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怒

陳旭的獨斷專橫,引起了很多大臣的不滿。宴會散了以後,楊彪等幾個朝中重臣,就聚集在了一起。

他們的談話,陳旭不得而知。但是對於熟讀三國曆史的陳旭而言,他深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利與弊。

如此行事,固然能夠使陳旭,在討伐其餘諸侯的時候佔據大義。然而,天子與滿朝公卿,他們又豈會甘心充當傀儡?

也許絕大多數朝中大臣,他們對於漢室並不是那麼忠心。但是,他們對於權力的渴望,卻是非常強烈。

這也就註定了,陳旭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過程中,不僅要面對其餘諸侯,還要預防禍起蕭牆。

對於朝中重臣的聚會,陳旭派遣出去盯着他們的人,早已報給了陳旭。然而,現在的陳旭還不想,徹底與滿朝公卿撕破臉皮。

因此,他並未派人徹查這些人談話的內容。

只不過,自那以後,陳旭每次出門,身旁攜帶的護衛,突然增加了很多。

隨後,陳旭將權力下發給程昱、李儒,並且囑咐兩人,要多多注意天子以及滿朝公卿的動向。

這兩人都是智謀過人之輩,而且他們也不是那種迂腐之人。若是天子與滿朝公卿有所異動,這兩人絕對不會顧及自己的名聲,定會辣手行事。

特別是李儒,他以前在董卓帳下,沒少與滿朝公卿打交道。有了董卓的這個前車之鑑,陳旭相信,讓李儒接受這個任務,他一定會做得更好。

攘外必先安內,若是內部不穩,又如何爭霸天下?

“我不想像董卓那樣飛揚跋扈,但是,我也不會有婦人之仁。這個天下,只有儘快結束戰亂,才能更多的保留華夏元氣。”

想到這裡,陳旭握緊了拳頭,眼中閃過一道莫名的光芒。

“希望你們不要逼我!”

陳旭走到門口,默默望着湛藍的天空。

“玲兒,雨兒,綺玲也快來了吧,那幾個臭小子,現在肯定更加壯實了。”

“阿政,阿駿都已經七歲,婷兒也六歲了。可惜自他們出生以來,我不是忙着內務,就是在外征戰,對於他們的關心實在是太少了。”

想到了自己的幾個女人,以及兒女,陳旭心中不免感覺有些愧疚。

自古以來,有得就有失。

陳旭如今,雖然成爲雄踞一方的諸侯,得到了令人仰望的權力;然而,整日的忙碌,卻讓他沒有過多的時間,去陪伴自己的親人。

摸了摸下巴上越來越長的鬍鬚,陳旭有些感慨不已:“真是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啊!”

陳旭來到這個時代,已經十二年了。這十二年以來,他每日忙忙碌碌,有時候居然忘記了自己的年齡。

“我已經進入而立之年,也不知道有生之年,我能不能結束了這個亂世?”

眼神無意識的望着蔚藍的天空,陳旭心中思慮萬千。耗費了十二年的時間,他才奪取兩州之地,這還是靠着他對歷史的先知先覺,才能屢屢把握住機會。

然而,現在的歷史,早已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大漢最強大的幾個諸侯,仍舊割據一方。

人生之中,又有多少個十二年?陳旭想起了強大的袁紹、曹操,還有那個百折不撓的劉備,心中有一些迷茫。

他不知道,自己能否橫掃諸侯,統一天下。

“盡人事,聽天命吧!”

揉了揉眉頭,陳旭又回到屋中,去處理那些冗雜的內務。哪怕陳旭帳下的能人不在少數,很多事情他還是要親力親爲。

如今已近議定了定都蒲阪,那麼這座殘破的縣城,自然要重新開始修葺。

雖然在宴席之中,陳旭說自己有三十萬大軍,建一座城池輕而易舉。但是他也知道,那隻不過是誇張的說法罷了。

莫說陳旭手下沒有三十萬大軍,縱然有這麼多軍隊,也不可能將他們全部徵調過來,建造城池。

“如今關中饑民遍地,正好趁着修建城池的時機,以工代賑。若是我放出消息,前來修建城池則可以分發糧食,恐怕饑民就會蜂擁而至吧。”

這場遍佈天下的饑荒,是件不可忽視的事實。哪怕幷州早有準備,陳旭的治下,仍舊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特別是取得關中以後,不僅要賑濟百姓,還要剿滅盜匪,安撫民心。

如今的關中,簡直亂成了一團糟。雖然陳旭已經名義上佔據了關中,但是很多地方,都還沒有被他徹底掌控。

在饑荒的逼迫下,那怕再善良、淳樸的百姓,也會變成十惡不赦的盜匪。

“穩定關中,恢復生產纔是正事啊!至於朝中百官,先不去理會他們。”

陳旭看着手中的案牘,沉默不語。

如今,陳旭不僅要面對無處不在的饑荒,以及席捲各地的匪患。還要修築都城,負責招收流民、百姓。

最爲重要的是,改變幷州的行政中心,必定要將晉陽的文武全部遷入蒲阪。

不僅如此,整個幷州的兵力分配,以及官員調動,也都會發生巨大的改變。

這種事情,並不是田豐等人能夠擅作主張的。他們雖然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但是事情的最後,還是需要陳旭做決定才行。

連續幾日,陳旭幾乎都沒有好好休息,他一直被堆積如山的公文所淹沒。

“哎,滿朝公卿每月的俸祿,也是一個天文數字啊。”

陳旭看着一張文書上面所寫的內容,頓時感覺有些頭疼。

縱然現在陳旭坐擁幷州、司隸兩州。可是,幷州先接納了將近兩百萬的人口,欠下了無數外債。

好不容易度過了這個難關,現在又遇到饑荒,並且還奪取了關中。

並不說關中是個天府之國,就錢糧豐盛,可以高枕無憂。

先後經歷了黃巾起義;十常侍之亂;董卓亂政;諸侯討董;李傕、郭汜攻破長安;以及前所未有的乾旱、饑荒以後。

曾經富饒無比,作爲天下中心的關中,已經失去了往日的輝煌,變得殘破不堪。

若是不能迅速恢復關中的生產,恐怕司隸不僅不會成爲陳旭的糧倉,反而會是一個天大的累贅。

值此危難時機,陳旭所需要投入的錢糧,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然而,滿朝公卿之中,兩千石大員不計其數。可以說,朝中官吏之中,根本沒有官銜非常低的官吏。

只是這些朝中官吏,每年所要分發的俸祿,都是一個龐大的開銷。

皺着眉頭,陳旭無奈地嘆息道:“想要掌控天子,就不得不背起滿朝公卿這個負擔啊。”

看着堆積如山的案牘,陳旭心中感覺頗爲無奈。他深吸了一口氣,再次把頭埋進了案牘之中。

“主公,甘將軍又與呂將軍爭執起來了!”

郝昭跑了進來,有些慌張的說道。

當初陳旭讓郝昭守永安,期間果真有不少餓得眼紅的百姓,成羣結隊攻打縣城。

奈何郝昭並非常人,每次都將這些人殺得四散而逃,威震永安四境。

後來,飢餓無比的盜匪,也顧不上對郝昭的懼怕。數千人扮成流民,成羣結隊的混入城中,想要搶些賴糧食逃跑。

不想,他們的計謀卻被郝昭識破。

郝昭用計將這些人全部圍了起來,迫使混入城中的盜匪投降。

盜匪投降以後,郝昭不但沒有殺他們,反而每日分發糧食給他們。

那些被抓起來的盜匪,每日都能吃個六成飽。一時間,他們居然有些樂不思蜀。

最後,郝昭準備放掉他們的時候,這些人都不願意離開。

郝昭卻是對他們說道:“我知你們以前都是良善家的百姓,只因實在過不下去,纔不得不淪爲盜匪。”

“我主陳文昭仁義無雙,體恤百姓。只要你們能夠改邪歸正,都可以得到官府的救濟。”

“待吾主平定關中以後,甚至會給你們分發田地、種子,讓你們重新過上安定的日子,不知你等可願歸順?”

正如郝昭所言,這些人都是被逼無奈,才淪爲盜匪的。畢竟,面對饑荒,沒有人能夠保持鎮定。

再加上西涼軍肆無忌憚的劫掠,哪怕有些人想要勉強生活,亦是被斷絕了生路。正是因爲這樣,很多百姓才鋌而走險。

可以說,現在關中活着的百姓,絕大多數都成爲了盜匪。

陳旭若想徹底平定關中,就必須安撫住這些人。對於這些被逼無奈淪爲盜匪的百姓,一味的殺戮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更何況,先不說幷州軍,能不能徹底殺光所有的盜匪;若果真將所有人都被殺掉,陳旭得到的只是一個關中的空殼。

因此,無論如何,招安盜匪都成爲了最好的選擇。

這些人以前都是普通家的百姓,若是投降以後能夠接到官府的救濟,他們必定不會再次作亂。

然而,這些人畢竟當過一段時間的盜匪,有了一絲匪氣。若是郝昭一開始,就以糧食誘降這些人,可能盜匪還會以爲郝昭軟弱可欺。

正是考慮到這些,郝昭才屢次擊敗盜匪,使得幷州軍威名遠揚。而後他再用計迫降盜匪,最後纔是勸降。

郝昭跟隨陳旭有了一段時間,‘恩威並施’也被他學了過去。

這些盜匪,先被郝昭擊敗震懾,而後又體會到幷州軍的好處,因此聽說郝昭要他們投降以後,根本沒有一人反對。

畢竟,他們雖然是盜匪,但是關中已經沒有東西可供他們劫掠了。不然的話,這些人也不會打併州軍的主意。

因此,哪怕接受幷州軍的救濟,每日只能吃六成飽,他們也都非常滿足。

隨後,郝昭又將那些盜匪的頭目放了出去,讓這些人憑着以前的關係,四處招降山賊流寇。

有了盜匪頭目當作媒介,那些淪爲山賊、流寇的百姓,紛紛前去永安投降幷州軍。

郝昭沒有食言,但凡有人前來投降,他根本不計這些人以前的罪過,並且提供糧食給他們。

短短十來日,永安縣城方圓百里的盜匪,盡皆消失殆盡。以前被西涼軍劫掠一空的永安縣城,再次變得熙熙攘攘。

陳旭與甘寧匯合以後,聽聞了郝昭的事蹟,就讓他帶着永安大多數的百姓,前來蒲阪,用以充實這個新都城的人口。

郝昭因爲立下功勞,也被陳旭提拔成校尉,並且讓他負責招收流民,以及管理城中治安。

方纔郝昭在城中巡視,見到呂布、甘寧兩人對峙,這才急急忙忙前來報告。

陳旭聽見了郝昭的話,臉色頓時陰沉了下來,他一拍案几,怒聲喝道:“這都什麼時候了,他們兩人還想着內鬥,真是豈有此理!”

陳旭用力過猛,那些堆放在案几上面的案牘,頓時‘嘩啦啦’的掉在了地上。

陳旭看着郝昭,沉聲說道:“我讓你負責城中治安,他們兩人若是私鬥,直接抓起來就是,又何須向我稟報?”

郝昭聞言,吶吶不語。

郝昭雖然負責治安,但是呂布、甘寧都是幷州上將,他們無論是自身的勇武,還是官職,都要遠遠超過郝昭。

更何況,這次攻打併州,甘寧連破數城,並且尋到天子;呂布斬殺李傕、郭汜,迎回滿朝公卿。

這種大功,並不是郝昭那些小打小鬧所能相提並論的。

看着郝昭誠惶誠恐的樣子,陳旭才知道自己失言了。

憑藉呂布、甘寧如今在幷州之中的地位,郝昭這個小小的校尉,並且還是臨時管理城中治安之人,又豈能管到這兩人頭上?

可以說,現在的呂布、甘寧,除了陳旭,恐怕沒人能夠拉開他們。

深吸了一口氣,陳旭對郝昭說道:“伯道,下次若是再遇到這種事情,直接帶兵將他們抓起來即可,休要前來稟報我。”

“末將領命!”

“看來這一次,要挫挫他們的銳氣才行啊。”

陳旭看着守在門口的典韋,沉聲喝道:“阿韋,召集所有親兵,隨我前去見見他們兩人!”

“諾!”

典韋應了一聲,就讓身旁的一個親兵前去召集人馬。

沒過多久,整齊的腳步聲就傳了過來,只見三百全副武裝的幷州士卒,來到了官府門口。

陳旭披掛完畢,帶着寶劍、長槍,喝到:“跟我走!”

這一次,陳旭是真的發怒了。

第878章 方攸論儒道第302章 戲志才第482章 羌人報復第760章 陣斬文丑第846章 斬將三十餘第427章 遷徙人口第111章 民心第63章 不負將軍第58章 遊街第988章 三俊傑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486章 授課第743章 破釜沉舟第660章 以死相諫第389章 殺貴妃第295章 衝突第370章 詐城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936章 水淹虎牢關第448章 摒棄前嫌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460章 大捷第610章 天方夜譚第662章 操縱輿論第549章 幕後之手第243章 陷陣第249章 匯合第307章 怒斥田豐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904章 英雄末路第1003章 曹氏覆滅第866章 孫權第898章 試探第74章 滿腚傷第975章 周瑜被俘第961章 張遼敗亡第308章 換糧第554章 吾誓殺汝第263章 心憂第187章 拔刀相助第392章 劉備告密第371章 函谷關第454章 馬超逞兇第998章 典韋返鄉第33章 離間第47章 黃巾再起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326章 誘敵第67章 人頭滾滾第899章 解惑第467章 殺羌令第882章 袁紹身死第586章 上天示警第457章 馬超逆襲第227章 來使第172章 放風箏第11章 訛詐第328章 龜兒子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465章 名將之殤第627章 葫蘆谷第525章 兩封信第776章 解惑第511章 關平認主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445章 太學招生第302章 戲志才第353章 烏龍第122章 自亂陣腳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874章 二請諸葛亮第270章 交鋒第872章 野炊第684章 拋磚引玉第33章 離間第957章 鬥陣(下)第914章 三請諸葛亮第463章 羌患始末第109章 報仇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44章 一病不起第946章 各有算計第107章 身亡?第200章 謀奪幷州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855章 戰局驟變第847章 諸侯盡離去第44章 一病不起第469章 欲擒故縱第406章 怒斥閻象第523章 遼東戰局第177章 人間煉獄第361章 重裝騎兵第194章 陷陣營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722章 流血漂櫓第282章 圖謀陳旭第728章 算計高覽
第878章 方攸論儒道第302章 戲志才第482章 羌人報復第760章 陣斬文丑第846章 斬將三十餘第427章 遷徙人口第111章 民心第63章 不負將軍第58章 遊街第988章 三俊傑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486章 授課第743章 破釜沉舟第660章 以死相諫第389章 殺貴妃第295章 衝突第370章 詐城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936章 水淹虎牢關第448章 摒棄前嫌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460章 大捷第610章 天方夜譚第662章 操縱輿論第549章 幕後之手第243章 陷陣第249章 匯合第307章 怒斥田豐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904章 英雄末路第1003章 曹氏覆滅第866章 孫權第898章 試探第74章 滿腚傷第975章 周瑜被俘第961章 張遼敗亡第308章 換糧第554章 吾誓殺汝第263章 心憂第187章 拔刀相助第392章 劉備告密第371章 函谷關第454章 馬超逞兇第998章 典韋返鄉第33章 離間第47章 黃巾再起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326章 誘敵第67章 人頭滾滾第899章 解惑第467章 殺羌令第882章 袁紹身死第586章 上天示警第457章 馬超逆襲第227章 來使第172章 放風箏第11章 訛詐第328章 龜兒子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465章 名將之殤第627章 葫蘆谷第525章 兩封信第776章 解惑第511章 關平認主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445章 太學招生第302章 戲志才第353章 烏龍第122章 自亂陣腳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874章 二請諸葛亮第270章 交鋒第872章 野炊第684章 拋磚引玉第33章 離間第957章 鬥陣(下)第914章 三請諸葛亮第463章 羌患始末第109章 報仇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44章 一病不起第946章 各有算計第107章 身亡?第200章 謀奪幷州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855章 戰局驟變第847章 諸侯盡離去第44章 一病不起第469章 欲擒故縱第406章 怒斥閻象第523章 遼東戰局第177章 人間煉獄第361章 重裝騎兵第194章 陷陣營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722章 流血漂櫓第282章 圖謀陳旭第728章 算計高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