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陰雨將至

卻說黃權在大殿之內口出狂言,可以使得關中軍變得四面楚歌,益州之危可以輕易解決,衆人都有些不太相信。

饒是如此,劉璋仍舊宛若抓到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急忙起身說道:“公衡有何良策,速速道來!”

黃權擺了擺自己的衣袖,說道:“陳文昭雖然看似強大,實則危機重重,只要有人能夠在關中添上一把火,很有可能會將陳文昭燒得粉身碎骨。”

劉璋急忙問道:“還請公衡詳細道來!”

黃權侃侃而談:“陳文昭妄殺大儒孔融、太學儒生,威逼朝中百官,欺壓天子,許多忠於漢室之人,必定對其恨之入骨。”

“如今涼州羌患尚未完全平息,冀州袁本初又與陳文昭交惡,徐州曹孟德乃忠於漢室之人,荊州劉景升更是漢室宗親。”

“假使主公派遣使者,前往這四路諸侯那裡曉以利害關係,相約諸侯伐陳。此事若成,縱然關中軍再如何強大,面對天下諸侯的討伐,稍有不慎亦會萬劫不復矣。”

“那個時候,陳文昭又豈有不撤兵之理?”

“關中軍若退,主公便可派遣良將復奪巴郡,甚至於攻下漢中,佔據整個益州之地。”

劉璋聽到這裡當即大喜過望,問道:“何人能夠出使涼州、荊州、徐州、冀州?”

……

文昭帶領關中大軍已經抵達閬中,此時城內旌旗遮天蔽日,關中士卒雖然十分疲憊,臉上卻也帶着躍躍欲試的表情。

開疆拓域,建功立業是每個男人都渴望的事情。

徐晃與甘寧兩路兵馬大破益州軍的消息,已經先後傳了過來,關中士卒聞言更是士氣大振,信心爆棚。

文昭站在閬中城牆上面,遙望着天際的夕陽,對着陳虎說道:“夕陽真美啊,可是卻不能長久。”

“見慣了沙場之上被鮮血染紅的土地,再看這些紅彤彤的晚霞,阿虎可有什麼感想?”

陳虎撓了撓自己腦袋,大咧咧的說道:“有啥感想?都是紅色罷了!”

說到這裡,他有些狐疑的看着陳旭,問道:“兄長以前也是那種頂天立地,豪爽無匹的真漢子,現在說起話來怎麼跟那些文士一樣,讓人聽起來感覺十分費勁?”

搖了搖自己的大腦袋,陳虎伸了一個懶腰,嘟囔着說到:“說起話來繞來繞去,沒有一點男子氣概。”

黎大隱站在陳虎身後,聽到這裡以後,強行忍住了笑意。

陳虎眼中忽然露出了狡黠的笑意,而後說道:“夕陽再紅也紅不過鮮血,兄長若喜歡紅色,可以縱橫天下,令赤地千里,血流成河。”

“男子漢大丈夫,當如此是也!”

文昭轉過頭來,略爲詫異的看着陳虎,心中有些驚疑不定。

看着一臉泰然的陳虎,文昭終究還是嘆了一口氣,道:“阿虎已經長大成人,不再是陳家村那個少年了。”

文昭可以感受得到,陳虎這些年早已蛻變了很多,脫去了以往稚嫩、魯莽的外衣。

陳虎卻是肅然說道:“無論怎樣,阿虎永遠都是兄長的弟弟。”

文昭露出了笑容,親暱攬起了陳虎肩膀,大笑着說道:“阿虎可曾記得,我以前對你說過,總有一天會讓陳家村的每個孩子,都能讀書習字?”

陳虎臉上出現了緬懷的神色,道:“兄長昔日之言,阿虎又豈會忘卻?當時阿虎就知道,這一天並不會來得太遲。”

“這纔過去了十幾年,兄長就已經兌換了往日之承諾!”

文昭微微嘆息兩聲,說道:“吾往日只想讓陳家村族人,日子能夠過得好一點,不曾想亂世之中身不由己,居然一步步走到了現在這個樣子。”

說到這裡,文昭唏噓不已,縱然他現在回首以往之經歷,也感覺宛若身在夢中。

當初那個義氣、胸無大志、善良、甚至有些優柔寡斷的陳旭,卻顯得那麼可望不可即。

直到現在,文昭還記得自己當初只是爲了活命,纔不得不投奔黃巾。

隨後,爲了帶領那些殘存的黃巾軍活下去,文昭陰差陽錯走上了這條,爭霸天下的道路。

那個時候的陳旭,手下並無一個可用之人,凡事都要親力親爲,每次作戰都是身先士卒,小心翼翼。

以往他太弱小了,稍有不慎不僅是他自己,就連那些跟隨在他身旁,一直不離不棄的黃巾士卒,也可能會萬劫不復。

一晃十幾年過去,陳旭已經成爲天下最強大的諸侯,聲威震於華夏,可是當初跟隨他南征北戰的黃巾軍,又有多少人還活着?

“吳烈,李郭,吳迪,楊奉,龔都,江武這些有名有姓之人,也都一個個先後死去,更何況是許多根本沒有留下姓名的士卒?”

想到這裡,文昭心中忽然有些發堵。

“苟富貴,勿相忘。”

“我如今坐擁三州之地,手下兵馬、錢糧不計其數,可是你們卻不能與我共同品嚐榮耀與富貴。”

夕陽染紅了天際,文昭眼前忽然浮起了,一個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

可亂世之中就是這樣,有金戈鐵馬、氣吞山河,也有悲歡離合、馬革裹屍。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在這個看不到盡頭的亂世之中,究竟有多少將領,能夠擺脫戰死沙場的宿命呢?”

冷風吹來,文昭忽然打了一個噴嚏。

他伸出了右手,手掌對着天空喃喃自語道:“天氣要轉涼了!”

“踏踏踏!”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只見呂布帶着麾下幾員將領,走到了城牆上面。

呂布來到文昭面前,說道:“我軍抵達閬中已經兩日有餘,某請帶五千騎兵先行趕往葭萌關,伺機攻打劍閣。”

文昭毫不猶豫的搖了搖頭,說道:“大軍一路從蒲阪趕來,早已有些疲憊不堪,戰馬也都困頓不已。”

“還是先在閬中休整幾日,待元皓與興霸領兵抵達閬中,再商議攻打劍閣不遲。”

田豐與甘寧兩人,放棄成爲一片廢墟的梓潼以後,就率領大軍沿着梓潼水順流而下,再次抵達墊江。

斥候早已探聽到消息,兩人要不了多久便會抵達閬中。

呂布聞言卻是執拗的說道:“子龍率領五千騎兵疾行趕往葭萌關,尚且沒有大礙,剩餘五千騎兵修養時間已經很長了,再次行軍完全沒有絲毫問題。”

“更何況葭萌關距離閬中,也不過數日路程罷了,文昭根本無需擔憂其他。”

搖了搖頭,陳旭堅定地說道:“該如何行事,吾心中早有計較,外舅還是莫要擔心爲好。”

呂布見陳旭根本沒有讓他領兵的意願,不由有些悶悶不樂,帶着魏續他們離開了城牆。

賈詡看着呂布的背影,眼睛微微眯了起來。

待立一旁的司馬懿,此時卻是說道:“自古以來,但凡行軍打仗必定要兵貴神速,主公卻爲何率領大軍在此地耽擱?”

“雖說士卒們十分疲憊,可是讓他們繼續行軍趕往葭萌關之後,再作休整亦是不遲啊!”

文昭看了司馬懿一眼,說道:“爲將者,當上知天文,下識地理。吾這幾日經過細細探查,發現要不了多久,巴郡之地就會陰雨連綿。”

“若此時領兵前往葭萌關,待陰雨連綿之時,糧草根本無法運輸過去,士卒豈不是不戰自潰?”

“我領兵在閬中休整,縱然遇見連陰雨,也可以讓大軍食用閬中城內糧草,而無須擔心糧草運輸的問題。”

司馬懿聞言心中一驚,暗暗想到:“我往日以爲自己學識已經很高,今日方知有些自大了。假如此時乃是我領軍,恐怕大軍就會被陰雨所困,導致糧草不濟啊。”

好似看出了司馬懿心中所想,文昭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仲達尚且年輕,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整個關中的年輕人中,仲達之才卻是首屈一指,無人可比。日後關中重擔,有很多都會交由仲達,還望仲達能夠多多學習,勿負吾望。”

司馬懿聞言當即說道:“關中智謀之士不計其數,似我這樣等人物更是車載斗量,我何德何能,得蒙主公如此器重?”

文昭卻是說道:“亂世之中豪傑並起,縱然是我也不敢妄言,能夠在有生之年掃平四方。”

“關中智謀之士雖然不少,可他們年齡卻都不小了。縱然這一代能夠睥睨四方,吾亦要考慮關中後來之事。”

“仲德年輕多智,學究天人,終有一天會成爲世間一等一的才俊,關中若有仲達在此,一甲子內必然無憂矣。”

陳旭話音一落,衆人都把羨慕的目光放在了司馬懿身上。

可以說,只要是個明眼之人,都能看出陳旭對於司馬懿的器重,更是極其露骨的說出,司馬懿會成爲日後託孤重臣。

這種栽培與承諾,遍觀整個關中,都沒有其他人獲得。

故此,衆人再看向司馬懿這個年輕人的眼神,都有些變了。

司馬懿卻是惶恐的說道:“主公年輕力壯,定然可以在有生之年清平海內,還百姓們一個太平盛世,又爲何說出這等頹廢之言?”

文昭聽到這裡卻是大笑兩聲,道:“若吾真能在有生之年掃平天下,真是承仲達吉言啊!”

將目光放在了葭萌關的方向,文昭忽然說道:“算算時日,劉闢應該已經領兵抵達葭萌關了吧?”

就在趙雲率領騎兵攻打劍閣之時,劉闢率領的萬餘潰兵,也漸漸修養完畢。

隨後,劉闢留下五千人馬在閬中,交由閻圃統領守城,他自己卻是率領其餘五千士卒,星夜兼程趕往葭萌關。

無論是守城還是攻城,步卒的作用都要遠遠大於騎兵。

葭萌關內只有五百步卒,兵力明顯有些捉襟見肘,故此文昭才讓快馬傳達命令,叫劉闢領軍前去支援。

管亥聽見了文昭之言,當即上前說道:“若是不出意外,劉闢將軍昨日已經抵達葭萌關了。”

文昭微微頷首,而後眯起眼睛望向天空,對管亥說道:“阿亥,你派遣信使速速前往葭萌關,讓子龍率領麾下騎兵返回閬中吧。”

諸將心中一驚,問道:“主公爲何如此行事?”

文昭有些擔憂的說道:“此次連陰雨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若是將五千騎兵放在葭萌關,每日消耗的糧草都是一個天文數字,葭萌關不見得能夠支撐下去。”

“葭萌關如今,有公明與劉闢率領的五千多兵馬駐守,完全不用擔心。”

“子龍襲擾劍閣,爲元皓、興霸爭取機會之目的已經達到,根本沒有必要繼續待在葭萌關。”

諸將聞言有些人恍然大悟,有些人看着晴朗無比的天空,卻是將信將疑,並不認爲會下連陰雨。

只有典韋、陳虎這些最早追隨陳旭之人,才知道他判斷絕對不會有錯。

文昭當初在橋玄那裡學習兵法的時候,曾經有些魔怔般每日研究天時,還沒少被橋宇、典韋說過。

可是後來,果真讓陳旭研究出了一些門道,經過幾次測試以後,兩人對於陳旭在天時方面的造詣,再無疑慮。

後來不管是東郡破卜己,還是冀州破皇甫嵩,亦或是豫州破袁術,陳旭都因爲熟知天時,才得以獲取勝利。

可是陳旭假借天命之事,卻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很多人可能還以爲,陳旭真的是受到了上天眷顧。

故此,聽見自家主公信誓旦旦,說將會有連陰雨到來的時候,相信之人並不太多。

好似看出了衆人心中的疑惑,張裕亦是說道:“吾這段時間夜觀星象,也發現羣星隱晦,感覺有些不對。”

“經由主公提醒以後,才推測出果真有連陰雨。”

由於張裕乃是益州本地名士,故此這次出征,文昭也將他帶了過來。相比起文昭的預測,張裕之言在諸將心中分量,卻是重了許多。

當初張裕預言的那場乾旱、饑荒,不知拯救了多少人,哪怕桀驁不馴如呂布,對於張裕也不敢有絲毫不敬。

衆人聽見張裕這麼一說,當即斂容肅然,不敢再心存疑慮。

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856章 傷勢第965章 一封信第454章 馬超逞兇第651章 朝中風波第385章 鴻門宴第373章 王承第64章 野心第9章 毀田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418章 詭異舉動第492章 野炊第284章 旭之志第911章 勸諸葛第136章 趙雲兄妹第255章 逼宮第363章 斬李暹第591章 張郃第343章 臨陣機變第981章 殞命第25章 災年糧價跌第213章 平定西河第476章 重逢第834章 危如累卵第882章 袁紹身死第257章 欲殺呂布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630章 縱第440章 建安二年第586章 上天示警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666章 欲取益州第607章 新豐見聞第86章 甦醒第372章 勸降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39章 王延之謀第6章 虎嘯第87章 擇婿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55章 假借天命第209章 兵臨壺關第407章 兩軍對陣第756章 碾壓第761章 黃沙漫天第56章 折辱第690章 援軍斷後第773章 破劍閣第136章 趙雲兄妹第234章 剜心剖腹第890章 意欲渡河第806章 天神相助第802章 狼煙第605章 大才張既第279章 水師第898章 試探第704章 國士無雙第103章 人心思定第2章 救人第29章 薦文昭第693章 血染疆場第170章 比武第264章 水淹第3章 阿虎之勇第442章 三大發明第67章 人頭滾滾第202章 展示實力第668章 各有算計第175章 推測第820章 龐統之謀第453章 張遼至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20章 重逢第601章 魯肅(下)第694章 連失兩城第663章 遊行法第502章 孰對孰錯第432章 郭嘉破局第721章 新鮮血液第857章 出兵冀州第397章 中箭昏迷第51章 欲擒故縱第35章 燒糧第262章 中計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808章 馬超之死第478章 韓遂死第589章 仲達辭行第401章 調虎離山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652章 扒光衣服第101章 詭異第671章 殺入城中第434章 鬥智鬥勇第896章 急轉直下第13章 火起第603章 孫尚香第76章 文昭論戰第564章 調兵遣將
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856章 傷勢第965章 一封信第454章 馬超逞兇第651章 朝中風波第385章 鴻門宴第373章 王承第64章 野心第9章 毀田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418章 詭異舉動第492章 野炊第284章 旭之志第911章 勸諸葛第136章 趙雲兄妹第255章 逼宮第363章 斬李暹第591章 張郃第343章 臨陣機變第981章 殞命第25章 災年糧價跌第213章 平定西河第476章 重逢第834章 危如累卵第882章 袁紹身死第257章 欲殺呂布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630章 縱第440章 建安二年第586章 上天示警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666章 欲取益州第607章 新豐見聞第86章 甦醒第372章 勸降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39章 王延之謀第6章 虎嘯第87章 擇婿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55章 假借天命第209章 兵臨壺關第407章 兩軍對陣第756章 碾壓第761章 黃沙漫天第56章 折辱第690章 援軍斷後第773章 破劍閣第136章 趙雲兄妹第234章 剜心剖腹第890章 意欲渡河第806章 天神相助第802章 狼煙第605章 大才張既第279章 水師第898章 試探第704章 國士無雙第103章 人心思定第2章 救人第29章 薦文昭第693章 血染疆場第170章 比武第264章 水淹第3章 阿虎之勇第442章 三大發明第67章 人頭滾滾第202章 展示實力第668章 各有算計第175章 推測第820章 龐統之謀第453章 張遼至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20章 重逢第601章 魯肅(下)第694章 連失兩城第663章 遊行法第502章 孰對孰錯第432章 郭嘉破局第721章 新鮮血液第857章 出兵冀州第397章 中箭昏迷第51章 欲擒故縱第35章 燒糧第262章 中計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808章 馬超之死第478章 韓遂死第589章 仲達辭行第401章 調虎離山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652章 扒光衣服第101章 詭異第671章 殺入城中第434章 鬥智鬥勇第896章 急轉直下第13章 火起第603章 孫尚香第76章 文昭論戰第564章 調兵遣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