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火起

目送道人離開,陳旭突然高聲說道:“還請道長留下名諱。”

“他日若有緣再見,你自知矣。”

道人也不轉身,留下這句話就飄然而去。

獨自立於田間,看着莊稼隨風而動,陳旭一時間感慨良多。

他望着道人遠去的背影,對於這個以拯救天下貧窮百姓爲己任的道人,居然有些肅然起敬。

秋色雖然漸濃,然天氣乾燥,亦不覺寒冷。此時臨近中午,陽光照在身上,使人感到非常溫暖,但是陳旭心中卻有絲絲寒意。

以往他只知道漢末百姓生存艱難,但是聽到道人描繪出他在遊歷途中見的聞以後,陳旭才感到深深的悲哀。

百姓終日勞作不得溫飽,士族、豪強卻生活奢靡、肆意浪費,更有甚者,有些流民爲了活命而‘易子相食’。

想到這裡,陳旭不由低聲吟起後世的詩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扯了扯自己的頭髮,陳旭臉上滿是憂愁:“道長說得對,我不能只做一個呈匹夫之勇的莽夫。但是我要到哪裡習文學字?”

道人臨走之前曾告訴陳旭:若是他果真有大志氣,想要出人頭地,武藝固然不能荒廢,但是亦要習文學字,不然陳旭再如何勇猛,都不能步入上流社會。

“貧窮家庭誰家有藏書,何人能識字?”

低頭嘆息一聲,他正要回去,就看見陳靜過來。

陳靜本來與陳父一同去濮陽尋太平教道人,剛纔回來沒看到陳靜,陳旭還非常疑惑。

見到陳旭,陳靜就急忙上前,詢問明日是否要將猛虎以100萬錢的價格賣與張其。

這件事情很多人都知道,陳旭也不隱瞞,坦然答道:“正有此事。”

一路跑了過來的陳靜,略微有些喘息,抹了一把額頭上細密的汗珠,絲毫不做休息就低聲追問:“我昨日所謀之事,大兄可曾下定決心?”

想起昨日之事,陳旭臉上仍有掙扎之色。

正所謂‘毀人田地,若殺人父母’,陳旭本來想要偷偷報復張其。

但是陳靜卻說:這仇不僅要報,還要報得轟轟烈烈,更是要讓陳旭在報仇之後名揚州郡。

這個時代由於提倡‘孝’、‘義’,但凡有人父母、師長、朋友被人侮辱,爲了報仇殺人不但不會被人唾罵,反而會被人敬重。

三國時期,曹魏的《魏略》書中特闢《勇俠傳》記載:孫賓碩曾冒死援救遭宦官迫害隱姓埋名的逃犯趙岐;鮑出尚節義,在土匪劫掠時,不但隻身救出老母,還奮不顧身地解救鄰居老嫗;楊阿若曾單騎突圍,搬兵誅殺豪強黃昂,震驚一時;祝公道曾蹈險牢獄,解救出素昧平生的魏國名臣賈逵,不語而去,爲一時所頌。

而三國名人之中亦不乏這些人物。

其中典韋爲友殺李永;夏侯諄殺辱師者復仇;徐庶爲友報仇,殺人後白灰塗面,披髮而走。

此後,衆人盡皆爲世人稱頌。

兩漢時期,甚至在法律上,對於因報仇殺人之事都會格外寬恕。

漢章帝時,官修的《白虎通義》就有記載,“子得爲父報仇者,臣子於君父,其義,一也。忠臣孝子所以不能已,以恩義不可奪也”。

如此一來,更加助長了這種爲了實踐“孝道”、“忠義”而復仇的風氣。

而復仇風氣的普遍,直接導致了兩個結果:一是爲了復仇養客殺人,二是因“復仇”而揚名天下,進而轉變成豪居一方的地方豪強。

陳靜謀劃的正是後者,想通過誅殺張其一家之事,好讓陳旭獲得‘爲鄉人復仇’、‘殺閹黨爪牙’、‘爲名除害’的美名,爲陳旭以後成爲一方豪強做鋪墊。

若僅僅因爲陳虎家中田地被毀之事殺人,陳旭固然能得到很大的名聲,但還不至於名動州郡。

爲了將此事最大利益化,陳靜建議先假扮張其焚燒村中其他人家的田地,然後再讓陳旭挺身而出,爲鄉人復仇怒而殺人。

在殺人的過程中,再歷數張氏罪行,如此陳旭之名必定傳遍州郡。

但是陳旭認爲,爲了名聲而焚燒村中族人田地之事,這條計策太過惡毒,所以才一直不從。

然而此時想起,在濮陽城內賣虎之時,被衆人指指點點;想起自己卑微的出身,以及即將來臨的亂世,陳旭心中就已經有了決定。

一咬牙關,陳旭低聲說道:“此事阿靜盡力謀劃便是,然到時遭受損失的村中族人,我等決不可虧負他們。”

見陳旭認同他所謀劃之事,陳靜心中大喜,連忙說道:“此事大兄儘管放心,個別族人縱然有所損失,亦不會太大,有猛虎賣的一百萬錢,些許損失,何足道哉?”

兩人找到一個偏僻之地,細細商討着。

隨着陳靜將自己的想法以及擔憂一一道來,陳旭也皺起了眉頭。

依照陳靜以前的謀劃,要等到陳虎回來之後,有他幫忙計劃纔好實施。

畢竟兩人所謀之事,太過驚世駭俗,若泄露出去,縱然天下之大,卻再無兩人容身之地,是以不得謹慎再三。

但是陳旭在濮陽與張其相爭,使得陳靜看到了一個實施計劃千載難逢的機會,所以立刻決定將計劃提前。

陳靜認爲,陳家村剛好今日在城中與張氏發生衝突,若是今晚焚燬村中族人田地,即使不嫁禍張其等人,衆人也會認爲此事是張家所爲。

而且知道張氏明日要用一百萬錢買虎的人不在少數,交易之時,圍觀之人肯定不少。

待交易完畢,陳旭再當衆怒而殺人,越發令人震撼。

時機稍縱即逝,但是陳虎卻還沒回來,陳靜不由問道:“大兄,阿虎去己吾所爲何事?”

見陳靜問起,陳旭若是再不如實相告,難免會讓陳靜心寒。

猶豫了一下,就將在山中遇見典韋、並派遣陳虎去尋典韋家眷之事,一一告知。

將典韋行蹤透露出去,陳旭本來就感到非常愧疚,自然不願再讓更多人知道此事:“我雖知阿靜並非不知輕重之人,卻還是要交代與你,切莫將典君之事告知他人。”

聞得陳旭認識典韋,陳靜先是一喜,而後正色道:“大兄放心,靜追問阿虎行蹤已是不該,蒙大兄信任,將此事告知於我,我又豈敢透漏出去?”

“既然大兄識得典君,我無憂矣。”陳靜滿臉喜色,“初時我還苦惱大兄事後何去何從,如今既知典君藏於山中,且有猛虎在側,官府中人又豈敢上山捉拿?”

想起道人臨走之時所說的話,陳旭卻是沉默不語。

見陳旭不言,陳靜低聲問道:“如此可是有何不妥之處?”

看着陳靜還有些青澀的臉龐,陳旭有些蕭瑟的說道:“此事之後縱然能夠成功,名聲再大,亦不過一莽夫耳,可惜我欲讀書而不得。”

聽聞陳旭所言,陳靜不由一愣,而後不解的說道:“此事若成,及至天下大赦,大兄便可憑着自己名聲結交世間豪傑,何愁功名不立?屆時大兄若是想要讀書,又有何難?”

聽得陳靜話語,陳旭灑然一笑。

陳靜再聰明,也不可能想到天下即將大亂,若是等到天下大赦以後,陳旭卻是等不起。

陳旭想的遠比陳靜多,他知道自己日後哪怕投奔一方諸侯,若不識字,最多也只能像典韋一樣成爲護衛統領。

想要像張遼這樣的大將一樣,能夠獨自領軍,起碼也應該識文斷字、讀過兵書戰策。

拍了拍陳靜的肩膀,陳旭輕輕嘆了一口氣,說道:“阿靜放心,你之所謀我定會採納,方纔只是有些感嘆罷了。”

聞言,陳靜心中暗暗思量:大兄能夠聞名州郡,尚且感覺不足,還想要習文學字。看來大兄胸懷大志、所圖非小,我日後必當竭力相助。

思考片刻,陳靜突然說道:“大兄若要讀書,靜定當竭力助之。靜不知大兄與典君相識之前,欲通過一位摯友,聯繫橋家大郎橋宇。”

橋家素來與張家有隙,更兼橋宇樂善好施,喜好結交忠義之士。

陳靜的這位摯友,是橋宇莊上門客,曾多次從橋宇口中聽到陳旭名字,所以很久以前就聯繫過陳靜,欲要通過陳靜,將陳旭引薦給橋宇。

他今日前去濮陽,本來準備結交橋宇,好給陳旭尋個退路,卻不想今日前往,並沒見着他的那個摯友。

陳靜將這些事情告知陳旭,陳旭大驚,問道:“我若除掉張家,橋君不派人抓我就好,又怎敢將我藏匿家中?”

哪怕陳旭依照陳靜所謀,除掉張家,雖說他的名聲會爲衆人傳頌,但是殺人畢竟犯法。

雖說喜好結交遊俠之輩,可能會收留他,但是橋宇父親乃東郡太守,又豈會知法犯法?

陳靜嗤笑一聲,說道:“橋氏素來以黨人自居,雖然懼怕張恭權勢,然對於十常侍卻恨不能生食其肉。濮陽境內,橋氏與張氏更是水火不容,若知大兄欲除張氏,橋氏定然彈冠相慶。”

“屆時大兄乃除閹黨之豪傑,橋瑁又怎會自毀名聲與閹黨報仇?”

陳旭聞言,搖頭說道:“縱使橋氏忌恨閹黨,若寄希望他能將我藏匿家中,亦絕不可行。”

陳靜卻不認同陳旭的話,他認爲,橋氏固然不會明目張膽的收留陳旭,那樣的話連橋氏都會自身難保。

但是如果能夠提前與他們取得聯繫,待陳旭殺完人後偷偷躲到橋宇家中,定然無礙。

況且橋氏乃書香世家,陳旭若是藏在那裡,習文學字自然不難,當下出言勸說。

這個提議陳旭固然心動,卻並未答應。

正所謂:凡是不密反爲害。

若謀劃之事泄露出去,兩人皆會死無葬身之地,所以陳旭不得不謹慎,最後還是決定躲到臥虎嶺與典韋爲伴。

兩人商討良久,將一切可能發生的事情都一一羅列出來,而後就開始準備。

是夜,夜深人靜之時,陳家村突然聞得喊聲大起,各家驚醒,紛紛拿起武器,看得村外田地火光大起,衆人盡皆失色。

裡魁是村中的一位長者,一邊指揮衆人前去滅火,一邊詢問道:“如此大事,大郎、阿靜怎麼還未出來?”

就在此時,有人喊道:“田地那邊,大郎與阿靜好似正在追逐什麼人。”

衆人聞言盡皆拿起武器,向田地那裡衝了過去……

第363章 斬李暹第872章 野炊第41章 白馬失守第902章 錦囊第94章 策馬北上第207章 於夫羅第572章 超級雲梯第393章 起兵伐袁第727章 始末第169章 趙煌迴歸第280章 司馬懿第868章 不足爲懼第70章 報仇第54章 約戰第49章 援兵第38章 虛張聲勢第479章 回蒲阪第909章 空前勝利第220章 徐晃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109章 報仇第508章 大開眼界第253章 初平三年第846章 斬將三十餘第254章 詐死第230章 郭嘉第443章 張遼中伏第899章 解惑第112章 騎兵第270章 交鋒第895章 大破曹軍第327章 風聲扯呼第925章 改名第747章 快來了第647章 裸衣罵公卿第387章 圍殺第614章 閻行欲降第582章 挑選第77章 奇襲丘縣第583章 基甸勇士第323章 出兵關中第850章 亂世知己第472章 劫營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645章 聲討陳旭第638章 諸葛至第422章 降者無數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276章 名士第734章 另類陳宮第500章 新法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437章 離間第92章 離去第307章 怒斥田豐第850章 亂世知己第78章 折服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784章 尋找法正第412章 獻策第997章 陳宮去世第347章 毆打公卿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560章 反心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841章 不違初心第42章 卜己之死第564章 調兵遣將第272章 少年第91章 包辦婚姻第779章 釋放第565章 密謀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789章 屠城第733章 破寨第528章 安置第379章 圖謀第507章 求助第122章 自亂陣腳第275章 出巡第840章 背盟取江東第599章 周瑜勸諫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350章 怒第345章 面聖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998章 典韋返鄉第751章 叛徒第655章 鬧事第322章 饑荒第471章 黃河對峙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287章 厚葬之第520章 判案根據第119章 噩耗第6章 虎嘯第649章 以進爲退第804章 爭鋒第262章 中計第138章 當王天下
第363章 斬李暹第872章 野炊第41章 白馬失守第902章 錦囊第94章 策馬北上第207章 於夫羅第572章 超級雲梯第393章 起兵伐袁第727章 始末第169章 趙煌迴歸第280章 司馬懿第868章 不足爲懼第70章 報仇第54章 約戰第49章 援兵第38章 虛張聲勢第479章 回蒲阪第909章 空前勝利第220章 徐晃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109章 報仇第508章 大開眼界第253章 初平三年第846章 斬將三十餘第254章 詐死第230章 郭嘉第443章 張遼中伏第899章 解惑第112章 騎兵第270章 交鋒第895章 大破曹軍第327章 風聲扯呼第925章 改名第747章 快來了第647章 裸衣罵公卿第387章 圍殺第614章 閻行欲降第582章 挑選第77章 奇襲丘縣第583章 基甸勇士第323章 出兵關中第850章 亂世知己第472章 劫營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645章 聲討陳旭第638章 諸葛至第422章 降者無數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276章 名士第734章 另類陳宮第500章 新法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437章 離間第92章 離去第307章 怒斥田豐第850章 亂世知己第78章 折服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784章 尋找法正第412章 獻策第997章 陳宮去世第347章 毆打公卿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560章 反心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841章 不違初心第42章 卜己之死第564章 調兵遣將第272章 少年第91章 包辦婚姻第779章 釋放第565章 密謀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789章 屠城第733章 破寨第528章 安置第379章 圖謀第507章 求助第122章 自亂陣腳第275章 出巡第840章 背盟取江東第599章 周瑜勸諫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350章 怒第345章 面聖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998章 典韋返鄉第751章 叛徒第655章 鬧事第322章 饑荒第471章 黃河對峙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287章 厚葬之第520章 判案根據第119章 噩耗第6章 虎嘯第649章 以進爲退第804章 爭鋒第262章 中計第138章 當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