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器22

莫道世人都說‘寧爲盛世犬, 不做亂世人’。小太子因爲多吃了幾碗飯而勞師動衆的去請太醫,老百姓在遭受這無情的雪災後, 可以有個屋子蹲着,有口熱湯喝着,有牀被子裹着。

這太平盛世啊就是好。

第二天,天氣果然是晴朗,太陽出來了,紅彤彤的, 照在人的臉上有層稀薄的, 卻讓人分外留戀的暖意。小太子來到乾清宮正殿的時候,康熙皇帝正在和赫舍裡噶布喇, 佟國維幾位大臣在商議要不要重建南城。

雖然在來得路上, 樑九功已經和小太子提及了昨天的大雪引起的雪災, 胤礽還是沒有什麼概念,他僅有的認知也不過是史書的相關記載中的寥寥幾筆。因此一邊一個字不漏的聽着康熙皇帝和大臣們的商談,一邊從嘟嘟那裡翻閱公元十七世紀的北京城格局,以及這個時代的老百姓住宅的房屋建築等資料。

“太子, 聽了這時候, 你有什麼想法?說來聽聽。” 康熙皇帝看小太子端坐在他的小椅子上一動不動的,專心聽他們的交談, 就想考考他。

昨兒個的雪太大,他擔心小太子出門的話會受不住,就沒叫他過來。 今兒個天氣放晴,臣工們商議雪後救災和重建南城的事情, 小太子作爲大清的儲君,卻是必須要出現的。

“回皇阿瑪,兒臣聽着您和各位大臣所說,是要一片一片的把南城都推倒重建,抵抗雪災和水災,這是大好事。把內城和北城也翻修或者重建也是大好事。因此兒臣覺得可以同時進行。” 小太子起身,板着臉,表情特別認真的回答康熙皇帝的問話,壓根的沒想過康熙皇帝和殿中大臣們聽了他這番話,會有什麼反應。

其實那位大臣一開始提議重建南城,純粹是譁衆取寵的心態,根本沒想到康熙皇帝會去當真思考其可行性。

而康熙皇帝爲何會想要重建南城那? 有錢有閒心情好啊。

先是小太子弄出來的這些新事物,銷往江南等地和恭親王帶着人銷往周邊國家,帶來的驚人盈利。又有前一段時間,阿茹娜格格爲了換取太醫院不限數量的藥材供應,拿出來的那座金礦,康熙皇帝派去確認的心腹侍衛們已經回來稟告,證實了金礦產量高而且容易開採。

再者平定三藩的戰爭也接近尾聲了,各種新型的火器和自動火-藥碾磨機也都快出來了。所以康熙皇帝現在是財大氣粗,特別想花銀子,收買一下京城其他民族,比如漢人,回人的民心,也給剛剛結束了八年內戰,大遭破壞的大清國,注入一些活力。

現在的皇宮紫禁城是前朝在元大都的基礎上修建的。戲曲《游龍戲鳳》裡面前朝正德皇帝說的“大圈圈裡面套着個小圈圈,小圈圈裡面套着個黃圈圈”,講的就是大清國都城的前身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四九城。

大清皇室從多爾袞攝政王入主紫禁城開始,不光重建了被戰火焚燬的皇城,還大大的擴建了外城。爲了表示滿人的尊貴,特別改了規矩,把皇城定爲皇帝和文武百官處理政務,接待外賓等舉行各種慶典的地方。內城定爲八旗貴族,皇親國戚們居住的地方,漢人和回人等其他民族就都住到了外城。

於是就有了現在的“內九外七皇城四,九門八點一口鐘”的格局。京城的漢人中也有了“東城布帛菽粟,西城牛馬柴炭,南城禽魚花鳥,北城衣冠盜賊,中城珠玉錦繡”這麼一個說法兒。

“東富西貴,南貧北賤”,講的就是外城的四城。

西城區因爲緊挨着內城西邊兒,宣武門內外以及西四等處,王府林立的貴族區域。又有水和煤炭等物資都打這兒過,生活便利,因此特別被漢人中的士族官員們喜歡。

東邊那一帶不僅有糧倉,而且靠近通惠河,南來北往的船隻都要經過那裡,漕運碼頭一片繁忙,所以這片兒慢慢的聚集了鉅商大賈和殷實之家,是很富有的一個區域。

北邊因爲交通不便,還挨着曬糞場和果林等等,居住的多爲貴族家裡的僕從們或者外地來的的無業流民。

而這裡說的南城就是崇文門和宣武門兩個城門外的區域。崇文門是收稅的地方,人來車往,熱鬧非凡。宣武門是菜市口,南方各省要進京的人都要經過這兒再進內城。又因着這裡臨近花鄉-黃土崗,金魚池,整個南城人口特別密集,大小院子尤其大雜院的房屋質量岑差不齊,且大多年老失修。

當然還有一個是地勢的原因,北面高,背山。南面低窪,環水。一年四季中除了夏季,吹得都是北風。風沙大,貴人們當然不願意住這兒。

雖然南城居住的多爲市井草民,但對於整個京城來說卻也是非常的重要。康熙皇帝就想着若能一勞永逸的解決南城的住房問題,那也是功勞一件。否則下次再來一場暴雨暴雪啥的,還是要遭災。

本來康熙皇帝既然決定了,那就直接吩咐戶部,工部開始做預算準備開工就好了,可是八旗王爺們不滿意了,皇上您有錢怎麼不先把內城修修啊?您身爲咱們滿人的皇帝,怎麼能不把心偏到我們八旗子弟這兒那?

“太子殿下,重建內城和外城是大事,需要從長計議。微臣的意思是先從內城開始,把需要維修的,推倒重建的,都做好了,再商議外城的重建事宜。” 本來打算這次議事不開口的佟國維,被小太子的口氣之大驚嚇了一下。

內外城同時進行?這樣要花多少銀子?就算銀子有了,人力物力也不夠啊。太子殿下到底還是太過年幼,有點想當然了。

佟家目前還是中立派,對於赫舍裡家和納蘭明珠這兩派的爭鬥睜一眼閉一眼,一向是本着不偏不倚不參合的原則。反正當今皇上是他們佟家的外甥,又正當青壯之年,等再過三四十年,皇上年齡大了,再考慮站那邊也不遲。

噶布喇大人一直是遵循他的父親索尼的教誨,跟着康熙皇帝的腳步走。這次議事當然也是全力支持皇上。他前段日子一直在養病,最近剛剛康復,平時也難得見小太子幾面。今兒看到小太子精神頭挺好,身子骨雖然瘦了些,卻沒有絲毫怯懦之感,皇上還是和以前一樣的寵信太子,心裡就滿心滿眼的歡喜高興。

聽到皇上考問小太子,噶布喇大人有點緊張,聽到小太子大大方方的對答如流,就替小太子高興。這一緊張一高興的,他也就沒仔細的聽小太子具體說了什麼。但是看到佟國維那個傢伙居然說太子年幼不知事,當下就站不住了,出列奏到:“皇上,微臣覺得太子殿下言之有理。”

康熙皇帝對着噶布喇大人點點頭,讓他退回去。他不想和這位見到小太子這個外孫就沒了平時的穩重樣兒的老岳父說話。

再瞧了一眼剛剛激烈反對他的瓜爾佳倭黑,現在一副無奈喪氣的模樣,低着頭站那兒裝柱子。 就有點兒幸災樂禍了,叫你剛纔帶頭反對朕? 聽聽你未來女婿說的,內城和北城,和南城都一塊兒維修重建。

“行了,都別爭論了。重建南城,此事朕意已決。戶部和工部都回去商議寫個具體的章程遞給朕。至於內城,還有太子剛剛提到的北城,各位臣工也都回去先寫個摺子,以後再議。”康熙皇帝一錘定音,結束了這次議事,“太子,留下。”

本來還想待會兒和小太子邊走邊說說話,親熱親熱的噶布喇大人,戀戀不捨的和其餘的大人們一起退出了乾清宮。 熱熱鬧鬧的大殿一下子安靜了下來,康熙帶着小太子慢慢走着,來到了御書房。

父子落座,康熙皇帝首先開口,“胤礽,聽說昨兒個毓慶宮請太醫,怎麼回事?今天都好了嗎?”

小太子摸摸鼻子,想起昨天的事情還有點委屈:“皇阿瑪,昨天兒臣就是覺得餓了,多吃了兩碗飯,把宮裡的人嚇到了,怕兒臣不舒坦就去請值班的王太醫給兒臣診脈。王太醫說兒臣只是前段時候損耗過多,現在好起來了,又是長身體的時候,所以需要適當的增加飯量。”

哈,康熙沒忍住笑出聲來,太子因爲吃太多請太醫? “那些宮人做得對,他們要是不負責任的任你多吃幾碗飯,不請太醫,朕反而要罵他們。”

“朕已經選定張英和李光地作爲你的老師,着內務府和禮部準備,下個月太子拜師。”

“兒臣謝皇阿瑪。”

“皇阿瑪知道你記性好,但是也要尊重老師,認真的跟着師傅們學習,皇阿瑪有空就會教導你四書五經,考考你的學習進度。”

“兒臣遵命。”

“別焉頭耷腦的,皇阿瑪也沒有限制你的自由,不允許你去那個玩具處玩耍。” 到底是做皇阿瑪的不忍心,康熙皇帝看小太子聽到要進學有點沒精神,忘記了要嚴格教導小太子的話,先安慰了起來。

“兒臣謝皇阿瑪。皇阿瑪不用擔心,兒臣很喜歡讀書,會努力和師傅們學習的。” 小太子打起精神來下保證。

“恩,能明白就好。身爲八旗子弟,把各家典籍都讀明白了,是必須的啊。”康熙皇帝頓了頓,不會回想那些不愉快的往事。“來說說,關於重建南城的事兒,爲何要內城和北城也一起維修重建?”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親們的支持,非常感動。 麼麼噠。 在下會加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