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

康熙皇帝想到這裡,就樂呵的摸着他的八字鬍, 笑眯眯的問道:“一條鞭法的改良, 有什麼思路?說來聽聽。”

胤礽一口氣把手裡的奶-子茶喝完,皺着小眉頭, 慢吞吞的說道:“其實兒臣心裡也有疑慮, 如果在大清國境內全面取消人頭稅, 哪怕只是在西藏等地區,很可能會導致一個結果, 那就是人口暴增。”

“當然, 其中一方面是因爲,以前那些爲了逃避人頭稅的被隱瞞人口, 不需要再繼續隱瞞引起的。”

“而如果實行地丁合一,把賦和役合併, 再把丁銀和田賦統一以田畝爲徵稅對象,雖然可以簡化稅收和稽徵手續,卻很可能會造成一種稅賦轉嫁, 地主對下面的佃農增加租子。”

太子殿下是覺得,將丁銀攤入田賦徵收,廢除了以前的“人頭稅”, 讓無地的農民和其他各個行業的老百姓, 擺脫了千百年來的丁役負擔,確實是到了可行的時候。而他要考慮的是,怎麼操作才能儘可能的避免上面的這些問題。

康熙皇帝卻是想到,通過這些寬鬆優容的賦稅政策, 不光可以鞏固團結中下層老百姓,徹底瓦解“前朝遺老”們的社會基礎,確保國家財政足額,還可以藉此強調滿清朝廷的公正廉明、欣欣向榮,營造人心思定、人心思安的社會氛圍。

父子倆雖然目的不同,好在目標一致,所以康熙皇帝稍稍琢磨了一會兒,終於下了決定。

“人口的問題很好解決,在取消人頭稅的時候,做個規定,各家各戶只有三胎的名額免人頭稅。至於佃農的問題,暫時沒有辦法解決,只能是加快免費教育的推行力度,讓佃農的孩子也可以進學,從知識上、下一代上開始改善。”

胤礽點頭,三胎,差不多夠了,再多的話國家負擔不起,只能是個人出錢自己負擔。

“皇阿瑪,您對於“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怎麼看?”

幾千年來,人們削尖腦袋考科舉博功名,有一部分原因就是,這片土地上的所有-官僚士紳,但凡是一個有官身、功名的人,都有一定的田畝數額,不需要繳稅、不服徭役。

考上了秀才,就可以免除個人的農業賦稅,免除徭役,見到縣官老爺不用下跪,是爲擺脫農民的身份;考中了舉人就有了免稅權,是爲成功進入國家統治階級的士族身份。

一家四兄弟其中有一個有功名,他們就把各自名下的土地全集中到這個兄弟名下,這樣就全家都不用納田稅;同樣的,一個村一個氏族的人把土地寄存到鄉紳名下,就都能逃避稅收。

這些官員自己不納稅,還通過幫助其他人“合理合法”避稅,去獲得一定的報酬。朝上說,國家稅收劇減;朝下說,擠壓的那些沒有做官兒親友的平民老百姓日子更爲艱難,因爲他們需要承擔更多的稅收和徭役。

真是-···讓人找不到合適的詞語表達,太子殿下怎麼想也無法正確理解這種“士族特權”,所以他想要真正的割除這條千年積弊,要積極的發展農工商階層作爲一股新興的勢力來制衡士族階級。

而不是像歷史上的雍正皇帝一樣,改革還只觸及到了這個“士族特權”的皮毛,就因爲他的過世而停止。

坐在他對面,被他這句話震驚到的康熙皇帝呆愣過後,眼睛瞬間睜的老大,“你個臭小子,我就說你剛剛怎麼這麼好說話,合計着,是在這裡等着?”

“你知不知道,前朝的大改革家張居正都不敢把這句話說出來?”越說越氣,胸脯起伏不停的康熙皇帝眼睛直接站了起來,眼睛直直的瞪着他,他真怕寶貝兒子下一句就是,愛新覺羅家宗室的封地,皇家的皇莊也要按畝交稅。

要把按照家庭人口數徵收的人頭稅,改爲按照家庭田產數目來徵稅,這個他完全同意。

兼併的土地越多,繳的稅就越多。這不光可以狠狠的打擊了士紳集團對農民的土地兼併,還可以刺激那些沒有土地、有少量土地,或者有一些土地的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減輕他們的稅賦負擔。

總體而言,這個是一件大好事。一是把徵稅對象向大地主轉移;二是刺激農民生產積極性;三是放鬆農民的人頭戶籍管理,加大農民的地域流動性,給不斷增加的作坊增添人手,促進國家商業發展。

可是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這一條,卻是要徹底動搖士紳階層幾千年來的特殊地位,動搖官僚和讀書人的根本利益,釜底抽薪的廢除這些人的身份特權-免稅權。

老百姓都說,千里當官只爲財。讀書人十年寒窗苦讀,辛辛苦苦考科舉,當然是爲了黃金屋和顏如玉,臭小子要實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廢除考取功名者的免徭役、免賦稅的制度,讓士族階層和農工商白身一起納稅,簡直-是-···

前朝中期以後,土地兼併劇烈,地權高度集中,官紳包攬、大戶詭寄,政府財政收入急劇減少,在這樣一個國家急需改變的情況下,張居正都不敢觸及官員地主階級的利益。

可是哪怕他採取了最爲保守的改革措施,也還是遭到了很多爲難和阻攔。他活着的時候改革進行的不徹底,他死了以後改革直接被廢除不說,自己的家被抄了;自己的家屬被貶斥,或餓死或流放;自己的屍骨還差點兒被拉出來鞭屍。

由此可見這些大地主的能量有多大,世情有多兇險急惡。

他們是寧可拖着前朝一起死,或者投奔北方的滿清外族,也要先保證自己的利益。反正不管這片大地怎麼改朝換代,不管龍椅上做的人姓誰名誰,皇家要站穩天下,要治理天下就需要有他們的支持。

這就是歷朝歷代,這個“皇帝和士大夫共天下”制度的必然走向,皇家或者任何他們中的改革家,如果要動搖他們的利益,哪怕是不合法不合理,貪得無厭的利益,也要有承擔他們反噬的心理準備。

胤礽起身給自己倒了一杯熱乎乎的奶-子茶,小抿了一口,沉默片刻後,面對自家皇阿瑪和窗外的天色一樣陰沉的臉色,還有他不斷升騰的急躁和怒火,終於睜開眼睛,慢條斯理的說道:“皇阿瑪請不要着急,您聽兒臣和您慢慢的分析。”

康熙皇帝嘴角緊抿,撩起眼皮冷冷的瞥了他一眼。臭小子今晚上就是說出一朵花來,也無法遮掩他和掌權的士大夫集團之間會有的血腥氣。

胤礽瞅着自家皇阿瑪氣怒交加的模樣,忍不住在心裡嘆了口氣。挪挪身體朝椅背躺好,調整出來一個最懶怠,最舒適的坐姿,眉眼舒展,語氣平緩,細細的把他這些日子思考的結果娓娓道來。

“這一百多年來,由於境內境外的戰火紛爭,百姓死傷者、流亡者甚多。山河殘破,經濟凋蔽,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分外尖銳,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前朝、或者前面一千多年的一些腐朽政策的破壞。”

“而我們的朝廷爲了恢復和發展社會經濟,緩和各種社會矛盾,這十年來已經做了很多革新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時機已至。現在開始實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撼動甚至一舉廢掉千年來士大夫官僚階級的政治壟斷地位,兒臣覺得,成功率非常高。”

外頭一陣狂風呼嘯而過,引得他把目光移到窗外的風雨交加、波濤翻滾,處於變聲期間的小嗓子在這樣的夜色裡顯的尤其低沉。

“更何況,我們還有着以前的各個朝代都沒有的天然優勢。作爲一個少數民族政權,軍事上,我們有獨立的滿蒙八旗、漢軍綠營,完全不依賴這些士大夫官僚階級;政治上,我們不僅有漢族地主官僚,還有滿蒙八旗貴族。”

一直陰沉着臉的康熙皇帝強迫自己安靜的聽到這裡,直接怒極反笑。合計着,他作爲一個滿人皇帝,還是進行這個改革的最好人選?可是等他聽完無賴兒子的下一句話後,他才發現自己的天真無邪。

心裡已經做了決定的太子殿下沒有被自家皇阿瑪的情緒影響,他繼續一臉平靜甚至可以說是愉悅的望着窗外的滔天巨浪,眼裡含笑,侃侃而談。

“兒臣覺得,如果有得罪漢人官僚的事情,可以讓八旗貴族去做;如果有得罪八旗貴族的事情,可以讓漢人官僚去做。兩方人馬互相爭鬥、互相牽制、互相削弱,您就只管安坐後方,把握局勢,完全不用擔心朝廷的安穩、平衡問題。”

康熙皇帝被寶貝兒子這番理直氣壯的無賴之語噎的說不出來話,張了張嘴巴又合上,瞪了他片刻又覺得他無賴的小模樣讓人沒眼看。

使勁的深呼吸一口,再端起來已經涼掉的茶水猛的灌了一口,努力平熄自己胸腔裡不停燃燒的火焰,平復自己被寶貝兒子驚嚇到的心臟。

還好,呆兒子還不算太笨,知道引得蚌鶴相爭漁翁得利,而不是自己擼袖子直接上陣。

他幾乎可以肯定,臭小子的下一步計劃就是,等這兩方人馬互相鬥的差不多了、沒力氣了,他就可以順理成章的,把他這些年小心翼翼養着的那些“小魚小蝦”-農工商階層拉出來溜達。

三方人馬來個三足鼎立,三分天下,正好一個勢均力敵的三角形,穩固、和諧、完美!

“皇阿瑪今兒算是見識你小子的膽大包天、無知無畏。《大清律》算什麼,要建設圖書館、博物館算什麼,皇阿瑪明兒就下令,在大清境內建設圖書館、博物館。”

兒子這都要把士族階級的老根兒給刨了,這些表面上的事兒那還講究做啥?

膽大包天、無知無畏的太子殿下慢慢的嚥下嘴裡的小點心,痛快的拍馬屁,“皇阿瑪英明神武。”

“甭介。皇阿瑪一點兒都不英明,也一點兒都不神武。這麼多年,在你身上花了這麼多心思,也沒把你教導成一個雅量非凡的文化人,反而把你養成了一個有文化的小無賴,皇阿瑪簡直要吐血三升以謝天下。”

聽聽他說的什麼話,有得罪漢人官僚的事情,就讓八旗貴族去做;有得罪八旗貴族的事情,就讓漢人官僚去做。天底下怎麼有這樣天人之姿的不要臉皮之人?就算事實如此,咱能稍稍裝一裝文雅,裝一裝格調嗎?非要說的如此粗俗直白?

簡直就是鴻鈞老祖下凡做了劉邦-丟神。

被自家皇阿瑪罵爲小無賴的太子殿下,把目光從窗外收了回來,睜着一雙清澈迷離的大眼睛,特別理直氣壯的爲自己辯解。

“在張大人改革這件事上,兒臣有不同的看法。有關前朝中後期那種惡疾叢生,無法挽回的失控局面,除了不可遏止的地權集中外,賦稅難收以外,它還有很多深層次的弊端,而且是在明朝開國之初就存在。”

“比如宗室、藩王的世襲罔替制度,長子繼承親王、諸子封郡王,枝枝葉葉越來越多,朝廷害怕他們都學着做朱棣,不許他們自食其力,只是一個勁兒的賜給他們大量的封地田產。戶部的財政需求不斷膨脹,老百姓或者士紳們不堪承受如此重荷,當然要抗爭。”

憑什麼讓整個國家的老百姓就這樣賣血賣肉、賣兒賣女的供養者他們,憑什麼那些士紳們就要對此心服口服?雖然他想要取消士紳們的特權,可也不得不承認,士紳們也是國家的一員,也都在爲國家做貢獻。

歸根結底,這些不事生產還耀武揚威的宗師、藩王已經引起了民憤,引起了非常惡劣的社會影響。當老百姓發現當權者只顧享受“家天下”的榮華富貴,對他們的死活溫飽不管不問,只好笨拙的學着自己顧好自己的生活。

康熙皇帝啞口無言,這一條他也不認可。雖然他也差點兒犯了類似的錯誤,把滿清八旗當豬養,可他已經改過來了不是?

現在的八旗子弟,文的有,武的有,農工商尤其是海外貿易更是多的很。家家戶戶都沒閒人,年前朝廷取消了八旗的月銀製度,也沒幾個站出來反對。因爲他們基本上都有不菲的家庭收入。閒時鍛鍊、勞作、學習,戰時出征,小日子有希望、有奔頭,就不需要朝廷的奉養。

心裡對於滿清宗室封地同樣打着小九九的太子殿下接着說道:“那些清流名臣、有識之士包括張居正大人本人都清楚明白,士大夫、宗室不納稅纔是明朝廷最終走向衰弱的根源,他們心知肚明,卻在試圖改革的時候不敢觸及這個根本。”

“兒臣對此曾經認真的思考過。原因就是,張大人他本人,就是這些士大夫中的一員。張大人的家產土地在清查之後應該免稅七十兩,但是他家鄉地方官的賬目上,他名下土地應該免稅的總額是三百多兩。有人把土地放在他的名下逃稅,而張大人默認了。”

康熙皇帝聽到他不滿張大人的做法,有損張大人在他心裡的高大形象,雖然知道張居正生前生活奢侈,還是努力反駁,“這難道不該是天經地義的嗎?幾千年來,華夏這片土地的文化就是這樣,張大人也是被這樣的文化培養起來的其中一個。”

太子殿下聽了這話,悠閒的喝了口奶-子茶,輕聲解釋道:“兒臣沒有說張大人的不是。兒臣要說的是另外一件事,也就是剛剛皇阿瑪您口中的“天經地義”。士族天經地義的享受特權,這是幾千年來融進人們骨血的認知。”

“打個比方,就-拿湯斌大人來說吧。湯大人做地方官的時候向來秉公辦事、不畏權貴,可是他卻極力反對治下女子進學、出門、更不要說自由做工。兒臣理解,因爲他要身體力行的奉行程朱理學的那一套學說。”

“湯大人一向愛民如子、克己奉公,可是等我們的這個政策一出臺,兒臣估計,他一準兒又跳出來反對,因爲他天經地義的認爲,自己作爲一個士族,高於農工商的地位,享受他們沒有的特權,乃是天經地義的。”

簡單的說,還是一個人權平等問題。幾千年來,這片大地上的人們把自己的同胞進行三六九等的地位劃分,士族統領天下,考了功名做了士族就是鯉魚躍龍門,一朝變成人上人。

他們可以愛民,因爲這是做好官的必備,他們可以清廉,因爲這是做個好官的操守。可是你讓他們和農工商階層平等納稅,那就沒得談,因爲他們天經地義的認爲,自己就應該天經地義的高人一等,要求平等是嚴重到可以視同造反,造他們這些讀書人集團的反。

張居正他們提出的一條鞭法,要簡化稅收制度,避免稅收上的地方舞弊現象,卻也沒有觸及特權本身。可能是他的歷史侷限性;可能是他明知不可爲。只可惜張大人身在其中,怎麼做都是不討好。

康熙皇帝琢磨完這個“比方”,伸手摸了摸鼻子,小尷尬的沉默。他以前聽過兒子解說那些西方國家發展史,心裡頭也明白土地兼併的問題必須謹慎嚴肅的解決好。可是他也有這樣高人一等的慣性思維,壓根兒就沒朝“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這方面想過。

胤礽也沒再說話,一邊等自家皇阿瑪回神,一邊繼續他的吃喝。康熙皇帝瞄到他這樣這般吃吃喝喝的自在模樣,什麼尷尬都飛沒了。乾脆也拿過一個玻璃杯,自己給自己倒了一杯奶-子茶,一邊慢慢喝着一邊感嘆。

“太子妃做奶-子茶的手藝,越發出神入化了。”一口柔、滿口鮮,溫潤香濃、絲滑細膩,讓人忍不住食指大動,喝了還想再喝。怪不得阿哥們食髓知味後,走哪兒都抱着它不放。

太子殿下也是一臉感嘆,“兒臣也沒想到,太子妃還有飲食方面的天賦。”

想到今兒晚飯吃的紅燒海蔘、脆皮黃魚卷、鮮蚵豆腐煲等等,他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被太子妃養成九弟那樣的圓胖。

“皇阿瑪若是喜歡,兒臣明兒讓太子妃把“小珍珠”弄出來加到裡面,奶-子茶就更有嚼頭,喝起來速度更慢,更有魅力。”

想想資料中二十一世紀的時候,那些鱗次櫛比的小奶茶店門口排的長隊伍就知道,奶茶的口感是多麼讓人趨之若鶩,尤其是對年輕人。

轉念又想到那些奶茶店爲了效益爲了速度做的事兒,又不由得搖頭嘆息。衛生情況和香精、糖精添加就不說了,各種化學工業添加劑的名稱看的他心驚肉跳。

看來隨着大清國工業化的發展,食品安全這一塊的管理應該和垃圾傾倒一樣,嚴懲不貸、殺一儆百。當然,人口增長速度也要很好的控制起來,先讓現有的人口都吃飽喝足、吃好喝好再說其他。

雖然不知道那個“小珍珠”是什麼類似珍珠的東西,但康熙皇帝還是頗爲認同的點頭,“確實是要放慢喝奶-子茶的速度,昨兒阿哥們看一場黃梅戲,去更衣好幾次,太丟份兒。”

完全沒覺的弟弟們多更衣幾次有啥丟份兒的太子殿下,乾脆又拿起小金叉子叉了一塊點心塞嘴裡。

等他細嚼慢嚥的吃好了點心,喝完了兩小杯奶-子茶,感到胃裡沒有了飢餓感,就繼續解釋他的“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設想。

“兒臣也認同,作爲少數民族政權要想做到政權鞏固,必須主動漢化,進而取得漢族官僚的認可。但是兒臣並不認爲,我們一定就要全盤接受漢人千年來的官僚體系與官場文化。”

“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就是如何把控滿清的漢化速度、漢化程度。前面的遼金等朝代都是漢化的太快、太徹底,導致自身的民族特性和政治軍事平衡迅速消失,徹底糜爛;而元代則是漢化的太不夠徹底、過於開放多元化,得不到漢族士大夫支持,導致兩代而終。”

康熙皇帝表情嚴肅,語氣期待,“小子說的不錯,我們就是要吸取這些教訓,一方面徹底接受漢族官僚與漢文化;另一方面保持住自身的民族軍事文化和貴族當官的獨特性,讓滿漢在朝堂上形成政治與軍事力量對比的平衡。”

奈何太子殿下卻不看好,“皇阿瑪,你這個想法,要實現他,有些難。”

“怎麼說?” 難道少數民族被完全漢化是一種無法改變的必然?

面對自己皇阿瑪眼裡的疑惑和不甘心,太子殿下慢聲說道:“回皇阿瑪,兒臣覺得,這不是漢化的問題。”

“隨着海洋工業的大發展,國家與國家之間交流多了,就會出現一個民族大融合,國際文化大融合的趨勢。爲了保證我們在未來的文化戰中佔據主導地位,不被西方國家牽着鼻子走,我們必須整合自己各民族,或者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精髓,引導世界文化發展潮流。”

“雖然滿清先一步開始發展海派文化的計劃非常的有前瞻性,可是我們不能忽視漢家文人的智慧和眼光,更不能忽視漢家的人口基數,也不能高估滿清文人的腦袋。估計容若大人這樣的天才百年內不會出第二個。”

發現自家皇阿瑪眉頭緊皺,無法接受世界大同的未來,更無法接受滿清不能在海派文化方面保持優勢的事實,太子殿下好心的安慰道:“皇阿瑪無需擔心,兒孫自有兒孫福,未來人可能覺得,打破民族界限、世界文化大同的情況非常美好。”

康熙皇帝無力的瞥了一眼努力安慰他的寶貝兒子。他怎麼完全沒有被安慰到,反而好像被打擊到了?

太子殿下小眉頭微皺,轉動腦筋,再接再厲,“據兒臣所知,百年後有個西林覺羅氏的女子,會被譽爲“清代第一女詩人”,和容若大人齊名。”

父子倆互相瞪眼,滿心無奈的康熙皇帝張了張嘴,乾巴巴的憋出來四個字,“孝心可嘉。”

太子殿下…好吧,他確實不會安慰人。

“時間不早了,兒臣和您說最後一個事兒?”

“說吧。”應該沒有比“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更大的天雷了?!

說到最關鍵的地方,太子殿下收斂神色,口氣認真嚴肅,“就是我們在全大清境內實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時機問題和進程問題。”

“參考遼金和元代的經驗教訓,我們的改革不能過早,因爲漢族士大夫會造反發難導致國家政權不穩,八旗貴族的勢力也會被養的過大,尾大不掉。不能過晚,因爲滿清貴族的漢化程度太深,會與漢族官僚同質化,徹底糜爛。

“當然也不能進展過快。如果沒有穩紮穩打,把政策切實的貫徹到民間,農工商階層的新生力量又沒有培養出來的話,這個改革就沒有任何意義,朝廷還是士大夫集團的一言堂。”

康熙皇帝沉吟片刻,一時之間也沒好的主意。“這個-確實有些難辦。”

如果新興的勢力集團扶持不起來,士大夫集團的發展得不到牽制,那就是治標不治本,他們的這番努力徹底白費。關鍵是他們還沒有多少時間琢磨,因爲時間一久,拖到滿清八旗徹底漢化或者說世界大同化的時候,就沒了可操作性。

而且,不管是打破舊的官僚體系,還是建設新的官僚體系,國家和朝廷的平衡安穩都不能被破壞,不能影響到老百姓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勢頭。

擡起手腕看了看他的飛龍在天小金錶,突然發現已經九點多了,趕緊催他回去睡覺。“這個事兒明兒再想。反正我們也不急在這幾天。你要記得,這段日子的主要任務是養胖自己。”

太子殿下乖乖點頭,雖然他一點兒也沒覺得困,但是皇阿瑪卻是要休息了。

康熙皇帝瞅着他精神奕奕的小模樣,不放心的叮囑他:“睡不着也要閉着眼睛休息。等你睡出來雙下巴,朕才懶得管你。”

“眼看這個泳池又要在大清國風靡起來,萬一以後你和朝臣們一起下水,人家看到你那副骨頭架子,還不得認爲皇阿瑪天天苛待你,沒給你吃飽飯?”

已經站起身來,準備離開的太子殿下隨口答道:“皇阿瑪放心,兒臣不會和那些天天噴香水遮掩自己汗臭味的大臣們一起下水。”

康熙皇帝擡腳就踹。

臭小子這都打哪兒洗來的臭毛病?

阿哥們被他硬逼着各個都養成了勤洗澡、勤洗手的小矯情且不說,就連他自己,也被逼着大冬天的兩三天一沐浴。

在自家折騰不夠,現在還嫌棄朝臣們沒有每天洗澡,身上有香水味,汗臭味。小鼻子和軍犬一樣靈敏的臭小子忒討厭。

太子殿下一個閃身,人就到了船艙外頭。等到他回到自己的船艙,發現太子妃還沒有睡在等他,就迅速的沐浴梳洗鑽進小被窩。

可能是真的累了,需要休息。聽着外面的風浪聲,閉着眼睛休息的太子殿下,居然又是很快的就睡着了。太子妃瞅着他酣睡的面容,心裡計算着他今天的睡眠時間,小眉頭微蹙,看來明兒還是要找太醫詳細的問問。

第二天天氣放晴,飛龍號也到了威海港。

威海別名威海衛,明洪武年間,爲防倭寇侵擾設的威海衛,原爲文登縣地。永樂元年建城,取“威震東海”之義,“衛治極山東之東,三面環海,一城負山,形勝險要甲於天下,蓋海防一重地也。”

胤礽上午起牀,游泳洗漱用膳,又把珍珠奶茶的事兒和太子妃簡單的交代一下,就照例到甲板上拍照。

六月份的威海,由於受海洋的調節作用,溫度比內陸同緯度地區稍稍低一點兒。降水多,溼度大,氣候涼爽宜人,使威海已經在朝相鄰幾個地區的避暑勝地的方向發展。

雖然不是大都會,卻也是海道輻湊之地。

風帆浪舶出入於江濤浩渺、煙雲杳靄之間,廣南、福建、淮、浙商旅人乘海船從他國販到香料等雜稅貨物歸來,京東、河北、河東等商人運着絲綿、絞絹等着出海。倭人、高句麗、法蘭西、意大利等國商人、商船往來於港口,到處都是一派繁華興盛的盛世景象。

他想到威海在原本歷史上的記載,古華夏的第一支海軍-北洋海軍的發源地、甲午海戰的發生地,戰爭後得以迴歸祖國懷抱的“七子”之一,再看着眼前來自好多國家的貨船正在列隊進港,聽着一艘艘巨輪進進出出發出的笛鳴聲,心裡頭感慨萬千。

作者有話要說:  嘿嘿嘿,撒嬌撒嬌撒嬌,身嬌體軟,各種姿勢,嘿嘿嘿,求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