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

父子二人不在說話, 一起專心安靜的批覆今天的摺子。一時間御書房裡頭只有沙沙的寫字聲音, 和紙張翻動的聲音。

瓜爾佳府上, 倭黑大人接待了騎着小電瓶車,神色匆匆的從宮裡趕來的李德全小公公, “公公, 你這是有什麼事兒?這麼着急?”

小李公公笑起來和他乾爹樑九功一樣, 眯眯着本來就不大的小細眼,臉上的每一個皺紋,每一根眉毛都好似也充斥着歡樂恭敬一樣,不管是仇敵還是冤家見到了,都覺得特別的親切舒心。

“見過倭黑大人。皇上吩咐奴才給倭黑大人傳個話。”

倭黑大人聞言,立刻拱手肅立, 聆聽聖訓。

“爲了不助長最近京城的大操大辦,鋪張浪費之不良風氣, 特將聘禮數額改爲黃金一萬五千兩, 白銀五千兩,鞍具俱全的駿馬三十匹···”

小李公公唱完康熙皇帝的原話,倭黑大人不管內心怎麼嘀咕,面上還是恭敬無比,誠心誠意的對着皇宮的方向磕頭謝恩。

行完大禮,倭黑大人站起身來,輕輕的一個擡手,一個薄薄的紅封就及不可見的遞進了小李公公的袖子裡。

小李公公眯縫着快要看不到的小眼睛,笑的更爲真心了, 眉毛一根根的抖動。倭黑大人就是會來事兒。

“倭黑大人,您看您就是愛客氣,咱們倆誰跟誰?”

倭黑大人嘿嘿笑,“公公,就是因爲咱們倆不見外,投脾氣。”

小李公公也笑,“既然倭黑大人看得起奴才,咱家就和倭黑大人多說幾句。”

小李公公傾着身子,朝倭黑大人身邊靠了靠,聲音壓得低低的,口型微張,保證倭黑大人能聽清,還不會給其他人聽到一絲半點兒。

“納采禮的馬匹,馬鞍,馬鞭是九套。”

強行壓下心裡的浪翻波涌,面上不露一點兒聲色的倭黑大人,反應過來皇上的真實意圖後,只覺得心臟砰砰的跳個不停,似乎要從嗓子眼兒裡蹦出來。

隨即就感激不已的給小李公公抱拳施禮,“多謝公公指點迷津。”

小李公公麻溜的避開倭黑大人的這個鄭重的一禮,這可是太子殿下的準岳父,未來的承恩公,他可不敢接下這個禮。

“倭黑大人,切勿如此,您可是要折煞咱家了,咱家焉能當的起您的這一禮?再說了,不是明天就是後天,皇上和禮部擬定的章程就會公佈出來。”

倭黑大人還是嘿嘿笑,“公公的心意,倭黑這心裡明白。”

眼見和未來的承恩公大人的關係又親近了一步,小李公公內心非常滿意歡喜。兩個人又彼此恭維寒暄了幾句,就告辭回宮。

覺得這些年隨情隨性的和小李公公打好了關係,關鍵時刻看到顯著效果的倭黑大人,心裡也是非常的滿意歡喜。

鈕鈷祿福晉和阿茹娜格格,聽到倭黑大人偷偷摸摸告訴的她們的這個消息,齊齊睜大了眼睛,張大了嘴巴,簡直不敢相信她們自己的耳朵聽到的。

“這,···爺,這可是真的?”

“阿瑪,這個消息可靠嗎?”

雖然房間裡就他們一家三口,房門也關的嚴嚴的,倭黑大人還是把聲音壓得低低的,“當然是真的,完全可靠。”

“小李公公說,本來皇上只是想踢開禮制規矩,大辦特辦一場。誰知道太子殿下今天看到禮部遞上去的大婚儀式章程,大爲不滿,認爲太過奢侈鋪張,要求大量刪減。”

“皇上拗不過太子殿下的意思,又不想太子殿下的大婚之禮太過寒酸,折中之下,就想出來了這麼個方法。”

“福晉,閨女,你們說皇上是不是特別過分,天天就想着看我的笑話兒。”

“今兒要不是小李公公提前提醒我,這禮部的章程還沒公佈之前,就那個看起來只比大阿哥娶親的時候多那麼一咪咪,幾乎是差不多的聘禮。我就算不去和皇上鬧一下,明兒上朝估計也會在臉上帶出來。”

倭黑大人現在還心有餘悸,稍微想一想就滿心的後怕。

太子大婚就在眼前,他這個準岳父要是臉上不開心,被皇上笑話兒或者是把皇上惹惱了,他自己倒是無所謂,反正皇上也不能把他怎麼着。

可是就怕有心人看在眼裡,說他們家恃寵而驕什麼的,影響到了自家閨女的大好名聲。

鈕鈷祿福晉回過神來,和自己寶貝閨女對視一眼,又打量了一眼得了便宜還賣乖的自家爺,難得的沒有“勸說”他,因爲她自己心裡頭也是滿滿的輕鬆高興,一臉的溫柔,笑道:“那我們母女就先給未來的承恩公大人道喜了。”

“嘿嘿,福晉,大格格,這話兒現在可不能說出來。咱們心裡暗暗高興就好。”倭黑大人笑的見牙不見眼,暈陶陶的跟喝醉酒似的。

你說這古往今來,各朝各代正式冊封的太子也不少了,可是最後順利繼承皇位的太子有幾個?

這朝野上下,不知道有多少人眼紅,羨慕,妒忌,心裡唸叨着歷史上的劉據太子和李承乾太子的下場,就等着將來看赫舍裡家和他們瓜爾佳府的笑話兒。

現在皇上這份納采禮和聘禮一出,簡直就堪比當年正式冊封太子的盛大儀式,又給倭黑大人吃了一枚大大的定心丸。

看着寶貝閨女沉吟不語,心事重重的模樣,倭黑大人嘿嘿笑道,“大格格別擔心,你的嫁妝該多少還是多少。皇上提前派人傳話兒,就是沒有讓咱們家刪減嫁妝單子的意思。只不過我們要再花點兒心思琢磨琢磨,怎麼弄得不那麼顯眼纔好。”

“大格格,你儘管放心,這是個好事兒,說明皇上還是一樣的寵愛信重太子殿下,要給太子殿下長面子那。” 鈕鈷祿福晉也跟着安慰勸說女兒。

當孃的,當然明白女兒對太子的那一番生死不計的深情,也明白女兒這心裡頭天天爲太子的事兒提着心。

可是這有什麼辦法那?小老百姓有小老百姓的煩惱,皇家就有皇家必須要操心的事兒。人活着,不都是這麼過的嗎?禍福旦夕的,將來的事兒誰也說不準,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

“阿瑪,額娘,女兒只是在想,皇上怎麼突然會有這麼個念頭?是不是外面有些人又起了什麼小心思?”阿茹娜眼見爹孃都來勸說她,趕緊的開口解釋。

倭黑大人避開女兒詢問的視線,捂着嘴低聲的咳嗦兩聲,“大格格,這些朝堂上的事兒你就不要操心了,只管安心的等着嫁人就好。我們要相信皇上和太子殿下。”

“阿茹娜,額娘也要和你說這個事兒。”鈕鈷祿福晉柔和慈愛的看着寶貝閨女,雖然心裡不忍,可今兒她還是要勸一勸被衆人寵的,越來越大膽的女兒。

“太子殿下心胸寬大,不想約束你,讓你負責《藤蘿日報》,還給你在手錶作坊裡掛個管事的名兒。阿瑪和額娘看你做這些事兒的時候,開開心心的樣子,也不想阻止你。”

“可是,今時不同與往日,交泰殿還掛着那個“後宮不得干政”的鐵牌,你可不能犯了這方面的忌諱。”

“瓜爾佳府和鈕鈷祿家,都有着祖宗們的功勞在,不需要你給爭取什麼榮華富貴。將來如果這兩邊有哪個族人不長眼犯了事,也不要你給撞木鐘。”

倭黑大人點頭附和自家福晉的觀點,“阿茹娜,你額娘說的對。你只管和太子殿下過自己的小日子就好,其他的事兒都不要操心。家族裡要是有哪個不開眼的,膽敢給你拖後腿,阿瑪第一個饒不了他。”

大格格聽了阿瑪和額娘這番話,心裡頭酸酸澀澀的,對於阿瑪和額娘對她的維護寵愛,感動非常,立刻答應下來,“謝阿瑪和額孃的關心,你們說的話,女兒都記得了。”

“女兒以後什麼事兒也不參合。《藤蘿日報》那裡女兒已經安排妥當,以後就在毓慶宮做個總覽就好。”

鈕鈷祿福晉看到女兒這麼懂事,心裡頭欣慰,忍不住拉着女兒的小手,輕輕的握着。

想到以後想和女兒見上一面,就是要先通報,等候接見,守着君臣之別了,心裡就難免的酸澀一片。

女兒剛剛出生的時候,她和自家爺都商量着要把閨女留到十六,七再給找婆家嫁人,讓她在孃家多享受幾年做姑娘的舒坦日子。誰能想到女兒會有這樣的機遇,將將十一歲的年紀,就要嫁進皇家做個尊貴的太子妃?

普通人家的女兒嫁人後,尚且都要小心翼翼,恭謙守禮,甚至是忍氣吞聲的侍奉翁姑,操持家務,生兒育女,管教側室小妾等等各種煩心沉悶的大小瑣事。

一天天的,就那樣毫無盡頭的熬着,熬得人老珠黃,兒女長大成家,“十年媳婦熬成婆”的做了老太太,才能稍稍的舒一口氣。

自家嬌寵着長大的女兒,將要成爲規矩禮儀最多的皇家的兒媳婦,當然是只能更爲謹言慎行,謹小慎微。

越想越心酸難忍的鈕鈷祿福晉,輕輕的眨了一下眼睛,把眼裡的澀意掩飾過去,“你能想通就好,嫁進了皇家後,宮裡的大小事兒都不要過問,更不要覽權,皇貴妃要把宮務移交給你,你也不要接手。”

“對着皇貴妃和大福晉這兩位,千千萬萬的要記牢,不能拿大,要知道尊長的道理。皇上和太皇太后對你們的一言一行,可都一一的看在眼裡。”

倭黑大人又跟着點頭附和,“乖乖女兒,你額娘說的對,宮裡頭的事兒又多又麻煩,咱不要操那個吃力不討好的心。你把太子殿下盡心盡力的照顧好了,就是天大的功勞。”

“阿瑪和額娘在宮外頭,見到赫舍裡家,佟家,納蘭家的人,也都是客客氣氣的謙讓着。反正那夥老傢伙們誰也不敢欺負咱們家。”

阿茹娜格格不管心裡做啥感想,此刻卻是隻能乖乖的點頭,好讓天天忙着爲她打點嫁妝的自家爹孃,不要這麼擔心她。“阿瑪,額娘,你們放心,女兒理解你們的囑咐,牢記於心。”

皇貴妃雖然沒有皇后的名分,可是她卻是要比尊敬皇后還要尊敬皇貴妃。

因爲皇上是爲了太子殿下和赫舍裡皇后,纔沒有冊封佟佳皇貴妃爲皇后的。皇上心裡對皇貴妃和他的母家佟家的愧疚,比一個虛無的皇后名頭貴重多了。

而大福晉,畢竟是長嫂,不管大阿哥和太子殿下現在或者日後的關係如何,阿茹娜都必須給足大福晉的面子。

小輩們私底下鬧騰爭執很正常,只要不過分,長輩們一般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不做追究。可是在太皇太后和皇上的跟前兒,都必須好好的表現出一家和睦和氣的姿態。

一家人其樂融融的說了一會兒,鈕鈷祿福晉就想趁着今兒的機會,好好的教導女兒一番,女子大婚嫁人後的爲人處世。倭黑大人就抱着胖兒子出去逛街,看看街上有什麼稀奇的首飾之類的,帶回來給閨女添妝。

而此時的胤礽卻是站在乾清宮的大門口,環顧四周這些面闊九間,進深五間,處處彰顯着歷代帝王,至高無上的尊貴地位的宮殿羣,久久無言。

就算是十幾年前重新修建的十一開間的太和殿,曾經也是九五開間的樣式。

輝煌雄偉的紫禁城裡頭,所有的一切建築都有着一個統一的目的,那就是禮制,秩序和美的完美結合。

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和古華夏封建宮廷生活,包括建築規劃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它們象徵着皇權的不可侵犯,充斥着只有封建帝王才能享有的數字美學“九五之數”。

胤礽心神震動,着實感激自家皇阿瑪的這番用心良苦。

雖然他覺得這些都不過是形而上的虛頭罷了。

人只要動了心思,就很難再收回去。一心想要從龍之功一飛沖天的人,當然也不會因此就停止那些小動作。

思慮半響,胤礽還是覺得,對於納采禮和聘禮的“九五”數目之事,他還是不要再和自家皇阿瑪爭執爲好。大方坦然的領了皇阿瑪的這番心意,以後找機會回報纔是正理。

作者有話要說:  在下這幾年,大大小小的參加了幾場婚禮,發現新郎家的父母喜笑顏開,新娘家的父母,都強顏歡笑,有的甚至都哭了出來。

哎,說是生兒生女都一樣,可是一個是出嫁,一個是娶媳婦,怎麼可能一樣?還好現在社會新媳婦不用站着伺候婆婆小姑用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