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 大澤鄉的咆哮

清除本土派的任務完成後,李斯生了場大病。他對外宣稱是工作疲勞所致,其實老傢伙受了驚嚇。他動動嘴,就有千百顆人頭落地,殷紅的鮮血在菜市口橫流的場景,會銘記於他的腦中,至死不忘。

秦朝政局產生劇烈的震盪,上上下下無不惶恐度日,給社會發展和經濟貿易帶來嚴峻的負面衝擊。只有喪葬行業異軍突起,盈利屢創新高,棺材鋪老闆收錢的手卻在發抖,掙這種錢他良心難安。

李斯請了好幾批和尚、道士去家裡做法會,超度因他而死的亡魂,現在害怕起報應來,早幹什麼去了?助紂爲虐,不得好死。

響應趙高的召喚,李斯匆匆結束休假,重回工作崗位。不對勁,他突然發現單位有很多陌生人,找來手下詢問才知道,本土派官員的空缺都由趙高委派親信出任,成爲秦朝議會第一大黨派,權勢遮天。

糟糕的消息並沒有完,很多客卿畏懼趙高的屠刀,紛紛申請離職。在趙高手下做官,還不如回家種地來的安全。這些官員的眼光真讓人不敢恭維,當官都過不上好日子,當百姓就更別提了。

趙高正醞釀把黑手伸向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罪惡的念頭一旦滋生,犯罪的手段將層出不窮。他要讓社會矛盾不斷激化,推動秦朝走向崩潰的邊緣。

眼看始皇帝的陵墓即將完工,趙高向胡亥上奏,請求在墓葬封土的時候,把建造和設計墓室的工匠、監工等人活埋在墓穴裡。殘害無辜的百姓,勢必會激起民憤,趙高勸說胡亥的理由是什麼?

始皇帝征討六國,洗劫來的大批奇珍異寶都將隨他下葬。這些價值連城的財富,對世人的誘惑可想而知。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着,難保沒有工匠見財起異,偷偷留下後門,拿走東西到在其次,驚擾始皇帝長眠的責任由誰來負?

當皇帝最注重的是面子,胡亥不能讓人說他不孝,在一切以先皇爲重的原則下,上萬名建造墓室的勞工被坑殺,多少家庭支離破碎,民怨直衝九霄。

在趙高的黑暗統治下,秦朝陷入嚴重的社會危機,可他卻對秦朝滅亡的進展極度不滿。他找來夏、商的歷史文獻,學習夏桀和商紂兩位暴君先進的亡國經驗:濫用民力,不斷增強百姓的勞役;調高賦稅,加大百姓的生活負擔。

爲了實施奴役和壓迫,趙高還設立名目繁多的刑罰,稍有小過,就要取人性命。社會各階層都受趙氏恐慌的影響,生活秩序徹底喪失。

那裡有壓迫,那裡就有反抗。歷史從未停止過對英雄的呼喚,它需要什麼,人民就創造什麼。這次農民兄弟終於覺悟,首次賦予造反平民的色彩,用新鮮的表現形式,使造反更貼近生活,成爲廣泛的羣衆運動。

陽城通往漁陽的官道上,行走着一支由九百多農民工組成的隊伍。這羣正當壯年的漢子,個個面黃肌瘦,不問便知是營養不良的原因。他們是秦朝數百萬勞工中的縮影,趙高刻意製造的效果,只有大家吃不飽飯,纔會揭竿而起,反抗獨裁統治。

管理這支隊伍的正式官吏是兩名將尉,除了衣服稍微齊整些,他們的臉色和周圍的民工並無二致。兩個人好歹也算縣級領導幹部,負責的工作卻是到處奔波,餐風露宿,可見秦朝衰敗的程度。

將尉懷揣的公文上,註明這支隊伍要到漁陽去負責防衛工作。我們不禁生出疑慮,軍隊的工作怎麼分攤在民夫身上?又是趙高在作怪,他發明了種種勞民政策,那些沒有勞役任務的農民也別想在家度日,都要在各種理由的驅馳下,用腳丈量祖國的大好河山。

農民工似乎對這樣的長途跋涉習以爲常,都悶着頭向前走,如同溫順的綿羊。由是這樣,兩名將尉還是不斷把皮鞭抽向身旁的民夫,好像**着奴隸。不這樣做無以宣泄他們心中一路勞苦積攢下來的不滿,他們又何曾想到,民夫的痛苦該找誰發泄?

隊伍行走到泗水郡蘄縣大澤鄉的時候,一場意義非凡的滂沱大雨從天而降。古代和現在不同,大雨對道路交通的影響是致命的。當時的河澤湖泊普遍不具備良好的防洪措施,土製道路也沒有排水設備,下雨的結果就是洪水氾濫,道路泥濘,再遇上泥石流、山體滑坡等等偶然現象,根本沒有出行的條件。

當兩名將尉把所有民工驅趕至當地驛站的時候,嘴裡不停的咒罵着大雨來的不合時宜。他們絲毫沒有意識到,一種不安的氣氛正在民夫當中蔓延,他們將有幸看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並且成爲這次起義的第一個犧牲品。

大雨已經接連下了幾天,仍然沒有停止的跡象,這本來是梅雨季節的正常現象,卻使民夫們更加浮躁。他們沒有欣賞雨景的閒情雅緻,都在爲一件事情擔心。

根據秦朝的法律,無論是勞役徵調還是大軍行進,都要事先規定到達指定地點的時間,而且必須嚴格遵守。如有逾時不到者,按軍法處置,斬首示衆。

圍聚在一起烤火取暖的民夫們交頭接耳,感嘆這場要命的大雨。如果再不停止,大家都要共赴黃泉。在火光照射不到的角落,有兩個躲在黑暗中的身影,緊緊的貼在一起。不要被他們的曖昧所迷惑,兩人是在進行秘密的交談,商討一件掉腦袋的事情,造反。

這兩個不肯順安天命的農民工,就是陳勝和吳廣,他們剛剛對造反的事情達成共識。由於大雨的延誤,在規定時間內到達漁陽已經不可能。他們面臨着死亡的威脅,想活命只能逃跑,可是逃跑與延期一樣,都是死罪。與其狼狽的逃竄,成爲見不光的流寇,還不如舉旗造反。縱然是死,也要死得其所,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造反若是隻有兩個人,鬧騰的再利害,也頂多是尋釁滋事,陳勝和吳廣必須拉起自己的隊伍。他們很走運,身邊就有九百個可供拉攏的對象,更神奇的是,他們還具有三個造反的有利條件:

一,陳勝和吳廣所屬的這支隊伍來自楚地,因爲是老鄉的緣故,彼此之間保持着親密的關係,具有高度的向心力。很容易在某些刺激的影響下,結成有秩序的團體,擁有造反的天然組織性。

二,僅僅依靠兩名將尉無法完成押送九百人的任務,他們採取了以工監工的措施。每幾十人編爲一屯,由屯長負責指揮,這樣既方便管理,又可以大大減少將尉的工作量。陳勝和吳廣都身兼屯長的重任,在隊伍中威信不錯,符合造反的領導原則。

三,秦朝的倒退,解放了對造反的傳統要求。你家大業大、兵強馬壯當然更好,實在沒有也不要緊,秦朝的倒行逆施,創造出全民造反的時代,只要你有仇恨,你就具備造反的資格。試問大澤鄉這支楚人隊伍,哪個人對秦朝不是一肚子火,一肚子恨?

陳勝和吳廣說幹就幹,研究起如何勸說別人入夥的問題。想來想去還是裝神弄鬼最合適,歷朝歷代一直這麼搞,老百姓都信它,要順應民心嘛。

由於每天下雨,河水暴漲,民夫們都撈魚而食,吳廣在帛布上用硃砂寫了“陳勝王”三個大字,塞入魚腹之中,丟進職工食堂的魚堆裡。伙伕給魚開膛破肚時,發現了這件奇事,消息不脛而走,人羣中開始流傳陳勝是帝王轉世的傳言。

吳廣繼續擴大影響,每到晚上,他都冒雨跑到附近的廁所旁邊。碰見出恭的農夫,他就模仿狐狸的叫聲:“大楚興,陳勝王”,把來方便的人嚇的不寒而慄。

吳廣的確是個當神棍的人才,他的主意效果奇好。白天出異象,夜裡鬧妖怪,培養出大批陳勝的崇拜者,甚至在陳勝背後頂禮膜拜。

經過這番必要的輿論宣傳,造反已經具有廣泛的羣衆基礎。兩位被歷史選中的秦朝將尉,將承擔起幫助陳勝起事的最終責任。他們兩個急得直撓頭:造反咱也不懂,需要做些什麼?你們只要喝醉就好。

看着酩酊大醉、打着酒嗝的兩位秦朝將尉,吳廣開始找事。他又吵又罵,並且故意宣稱準備率領部屬逃跑,企圖激怒將尉。兩名醉漢馬上中計,踉蹌着腳步拔劍揮砍吳廣,反被吳廣空手入白刃,奪過寶劍,將他們劈倒在地。

殺人的快感,刺激着在場的農夫,他們突然間明白,面對不公的壓迫,他們完全有能力反抗。

羣情激奮的時候,最適合煽風點火。發光並非太陽的專利,陳勝也可以,他發表了重要的起義宣言: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弟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農民工的學歷普遍不高,陳勝能說出這番文縐縐的話實屬不易,特別是最後八個字,流傳千古,成爲草根造反必修的名言。在這句話的激勵下,農民工的反秦情緒被徹底點燃,他們熱烈響應陳勝的號召,發起對封建統治秩序憤怒的衝擊。

雖然是農民起義,陳勝和吳廣依然照章辦事,該喊的口號還是要喊,出師必有名目,否則是耍無賴。他們打着匡復楚國的旗號,宣誓替扶蘇和項燕報仇。把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人物放在一起,足見他們用心良苦,並且對秦朝政局有過深入的研究。

項燕是楚國的民族英雄,曾經英勇抗擊秦朝發起的侵略戰爭,最後兵敗蘄南,以身殉國。他因此得到楚國人的尊重和懷念,以英雄之名,行復國之實,對張楚政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都會起到不可限量的作用。

扶蘇是秦朝百姓抱有期待的明主,他直諫始皇帝的行爲,在人民眼中,就是不畏強權,反抗暴政的象徵。陳勝和吳廣拿他說事,目的就是樹立在無產階級中的高大形象,獲取更多的羣衆支持,吸引更多的反秦志士前來投奔。

關於大澤鄉起義,很多人都有相同的疑問,爲何稱王的是陳勝而不是吳廣?顯然他們不是抽籤決定的,性格的差異才是最主要的因素。

陳勝作爲起義軍的最高統帥,他在三個領導必備的素質上都優於吳廣。

一,強大的社會關係,也就是人際交往能力。陳勝是地道的無產階級,家裡連責任田都沒有,要靠租種土豪劣紳的土地過日子。儘管他一貧如洗,每天吃糠咽菜,就是飢腸轆轆也從不忘記建人緣,拉關係。他經常在田間地頭,對一起種地的夥計反覆交代:苟富貴,勿相忘。

二,對人生的責任感,也就是進取心。有些沒有遠見的農民常常奉勸陳勝:做人應該務實,飯都吃不飽的農民,談什麼榮華富貴?陳勝便搖頭晃腦,說些別人聽不懂的話: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三,要有高度的覺悟,也就是過人的才華。陳勝本身就是證明,他人生不同時期的三句名言,都是吳廣講不出的。吳廣只適合進行弄虛作假的基層工作,這就是吳廣屈居陳勝之下的具體分析。

陳勝和吳廣的起義,在全國掀起反秦的熱浪,不管是農民組織還是六國遺貴,都紛紛加入革命的行列。項羽和劉邦也組建起自己的隊伍,悄悄的投身於全國造反派大聯歡當中。這兩個現在還默默無聞的名字,日後會被多少人崇拜和仰慕,沒有人數的過來。

七十二 荊軻刺秦王(5)八十四 英擊博浪沙二十六 秦莊襄王的任期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十七 秦趙再起爭端(1)六十二 韓非留下的記憶(5)二十五 說寂寞誰甘寂寞九十三 死去原知萬事空九十八 大澤鄉的咆哮玉皇大帝那些事兒十七 秦趙再起爭端(1)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十五 一切都擺平了八十五 我愛長命百歲八十一 皇權的神話(1)九十 坑儒案八十六 不叫胡馬度陰山(1)五十五 趙國迴光返照(1)八十五 我愛長命百歲七十七 亡楚二十六 秦莊襄王的任期五十四 魏楚大戰三十三 最後一次合縱(1)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終二十六 秦莊襄王的任期四十五 十年前的間諜案二十一 東周的滅亡(2)八 長平之戰(2)七十九 往事不堪回首三十三 最後一次合縱(1)十六 始皇帝的父親三十八 嫪毐的風流往事九十三 死去原知萬事空十七 秦趙再起爭端(1)九十一 像趙高那樣做太監二十四 秦昭襄王死了五十六 趙國迴光返照(2)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蘇三十八 嫪毐的風流往事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二十 東周的滅亡(1)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二十七 蒙氏家族第一代四十八 楚國的宮廷陰謀(2)七十一 荊軻刺秦王(4)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九十九 沒有不散的宴席五十八 韓非留下的記憶(1)六十八 荊軻刺秦王(1)三 流浪在趙國的日子八十四 英擊博浪沙九十三 死去原知萬事空十 白起功高震主八十三 當皇帝愛上旅遊二 誰是最可恨的人二十一 東周的滅亡(2)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六 包裝嬴異人八十五 我愛長命百歲八十四 英擊博浪沙八 長平之戰(2)八 長平之戰(2)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十 白起功高震主八十八 不取南方誓不休七十五 軍權傾扎七十五 軍權傾扎五十七 趙國迴光返照(3)七十 荊軻刺秦王(3)一 嬴異人的煩惱三十三 最後一次合縱(1)七十四 沸騰的易水十七 秦趙再起爭端(1)九十九 沒有不散的宴席三 流浪在趙國的日子二十五 說寂寞誰甘寂寞玉皇大帝那些事兒五十四 魏楚大戰十四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五十八 韓非留下的記憶(1)九十九 沒有不散的宴席七十四 沸騰的易水五 走進彼此的生命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六十四 亡韓十五 一切都擺平了五十五 趙國迴光返照(1)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七十一 荊軻刺秦王(4)四十二 處理趙太后四十七 楚國的宮廷陰謀(1)八十四 英擊博浪沙九十二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九十七 殺人者人恆懼之五十四 魏楚大戰三十八 嫪毐的風流往事五 走進彼此的生命
七十二 荊軻刺秦王(5)八十四 英擊博浪沙二十六 秦莊襄王的任期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十七 秦趙再起爭端(1)六十二 韓非留下的記憶(5)二十五 說寂寞誰甘寂寞九十三 死去原知萬事空九十八 大澤鄉的咆哮玉皇大帝那些事兒十七 秦趙再起爭端(1)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十五 一切都擺平了八十五 我愛長命百歲八十一 皇權的神話(1)九十 坑儒案八十六 不叫胡馬度陰山(1)五十五 趙國迴光返照(1)八十五 我愛長命百歲七十七 亡楚二十六 秦莊襄王的任期五十四 魏楚大戰三十三 最後一次合縱(1)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終二十六 秦莊襄王的任期四十五 十年前的間諜案二十一 東周的滅亡(2)八 長平之戰(2)七十九 往事不堪回首三十三 最後一次合縱(1)十六 始皇帝的父親三十八 嫪毐的風流往事九十三 死去原知萬事空十七 秦趙再起爭端(1)九十一 像趙高那樣做太監二十四 秦昭襄王死了五十六 趙國迴光返照(2)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蘇三十八 嫪毐的風流往事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二十 東周的滅亡(1)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二十七 蒙氏家族第一代四十八 楚國的宮廷陰謀(2)七十一 荊軻刺秦王(4)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九十九 沒有不散的宴席五十八 韓非留下的記憶(1)六十八 荊軻刺秦王(1)三 流浪在趙國的日子八十四 英擊博浪沙九十三 死去原知萬事空十 白起功高震主八十三 當皇帝愛上旅遊二 誰是最可恨的人二十一 東周的滅亡(2)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六 包裝嬴異人八十五 我愛長命百歲八十四 英擊博浪沙八 長平之戰(2)八 長平之戰(2)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十 白起功高震主八十八 不取南方誓不休七十五 軍權傾扎七十五 軍權傾扎五十七 趙國迴光返照(3)七十 荊軻刺秦王(3)一 嬴異人的煩惱三十三 最後一次合縱(1)七十四 沸騰的易水十七 秦趙再起爭端(1)九十九 沒有不散的宴席三 流浪在趙國的日子二十五 說寂寞誰甘寂寞玉皇大帝那些事兒五十四 魏楚大戰十四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五十八 韓非留下的記憶(1)九十九 沒有不散的宴席七十四 沸騰的易水五 走進彼此的生命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六十四 亡韓十五 一切都擺平了五十五 趙國迴光返照(1)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七十一 荊軻刺秦王(4)四十二 處理趙太后四十七 楚國的宮廷陰謀(1)八十四 英擊博浪沙九十二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九十七 殺人者人恆懼之五十四 魏楚大戰三十八 嫪毐的風流往事五 走進彼此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