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轉正

薊州古稱漁陽,春秋時期被稱爲無終子國,戰國時稱爲無終邑。在唐朝開元年間,設置了薊州,下轄漁陽、三河、玉田三縣,治所在漁陽縣。元朝時,薊州隸屬於大都路,下轄漁陽、平谷、玉田、遵化、豐潤五縣,州治仍然在漁陽縣。

明朝時,薊州城區的位置大致就是如今天津市的薊州區一帶,朱元璋建國後,於洪武年初,撤漁陽縣入薊州,這樣薊州就下轄玉田、遵化、豐潤、平谷四縣,隸屬於北平府。永樂十九年,朱棣把都城從南京應天府遷到北平府,改北平府爲京師順天府,薊州便隸屬於北直隸順天府。

鍾南如今算是大明王朝的高級將領,朝廷爲他在駐地提供了住所,所謂的提供住所就是朝廷出錢,自己去購買。不同的品級提供的銀兩是不同的,按理說,總兵級別的將領住個兩進或者三進的宅子都不越制,只是由於鍾南來薊州時,一時半會兒沒找到合適的房子,他不想和秋香兩人長住驛站,剛好又碰到了一處一進的老宅子,位於遵化縣三屯營,軍中的很多同僚也都住在三屯營,於是他便花錢買了下來。

鍾南覺得這樣很好,原本他就不想在房子一事上太過招搖,加上並沒有覺得會在薊州待上十年八年的,不必要買太大的房子。雖然有薊州的一些達官顯貴,或明或暗地說可以爲副總兵大人提供宅邸,可是鍾南不想“無功受祿”,過早地和他們牽涉過深。

吳惟忠老將軍的府邸也在三屯營,和鍾南的宅子距離很近,只有幾分鐘腳程,這也是鍾南當初買下那處宅子的重要因素之一。

老將軍在鍾南迴到薊州後再次昏迷,醫生直言時日不多。薊州軍營的軍醫是李時珍,曾經在太醫院任職,後因各種原因纔來到邊境線上。大家對李時珍的診斷很是信服,於是老將軍的家人便強烈要求他在家靜養,想到如今的薊州軍營,已被鍾南整治得很好,老將軍也不再執拗,放下心在宅子裡養起病來。

老將軍養病期間,鍾南安排了軍中將領輪流前去照看,他也隔三差五地去吳宅探望。眼看着老將軍的狀況一日不如一日,大家也都是悲上心頭。

十多天後,吳惟忠在家中的牀上悄無聲息地離開了人世,聞訊趕來的薊州將領深感遺憾——他們大部分人都沒能見到老將軍的最後一面。對於吳惟忠的去世,鍾南是有心理準備的,可是當這一天真的到來時,他仍是悲痛不已。

吳惟忠本是浙江金華府的貧苦家庭出生,從小便天性聰慧,性格剛強,愛讀史書和兵法,以武舉人的身份當上了把總。因戰功累積,之後被授職海門衛僉事、鬆門衛指揮。

嘉靖四十年(1561年),吳惟忠隨戚繼光首戰台州,數年間轉戰沿海各地,在花街、白水洋、小藤嶺數戰數勝,援閩橫嶼之戰還立下首功。隆慶二年(1568年),奉旨調任薊州,後因修城有功,提升標下右營遊擊將軍,再升沌營標下左營遊擊將軍。萬曆四年(1576年),升山海蔘將,援朝戰爭時轉海防參將,班師回朝後,因戰功累積加之薊州總兵一職空缺日久,被破格提拔爲薊州總兵。

回想起老將軍的的生平,鍾南不勝唏噓:這位於己亦父亦師的老人,把他的一生都獻給了大明王朝。爲了保家衛國,不惜在六十多歲的高齡率兵遠赴朝鮮,在援朝戰爭中更是奮勇殺敵,爲此留下重傷。這樣的錚錚鐵骨,赤膽軍魂纔是大明王朝的脊樑啊!

老將軍去世的消息傳到京師後,朝廷專門發了弔唁函,並和另一封聖旨一起,由內庭太監王忠送達薊州。弔唁函是給老將軍唯一的後人——女兒吳芳的,聖旨則是要由鍾南跪接的。

原來萬曆皇帝見老將軍走了,便把鍾南總兵一職前的副字給去掉了,這樣一來,他就成了薊州軍隊名正言順的一把手了。鍾南接旨謝恩後,好好招待了王忠,對於太監,他可是不敢怠慢,萬一不小心得罪了,以後是個大麻煩。這王忠是如今的東廠大太監張鯨的心腹,知道鍾南聖眷正濃,也有意結交,“恭喜鍾總兵,賀喜鍾總兵!”

“有勞王公公了!”鍾南遞上早就準備好的銀子。

王忠沒有推卻,將銀票順手揣入懷中,隨後兩人步入內堂,待得安靜一點,纔對鍾南說道:“鍾總兵,小的離京前,聖上特意讓我給您帶了口諭。”

“聖上有何吩咐?”

“聖上讓您好好鎮守薊州,待得蒙古兵退後,自當讓您入京!”

“還請王公公回覆聖上,鍾南定當死守國門,以報聖上知遇之恩!”

王忠扶起鍾南,笑呵呵地說:“看來聖上對鍾總兵信賴有加,還望總兵大人他日高升後,能記得小的和張公公!”

“若是鍾某僥倖有那一日,自當和兩位公公好好喝上一頓。”鍾南知道王忠說的張公公是張鯨,要是日後在京爲官,肯定是免不得和對方打交道的。

“那小的就和張公公等着鍾總兵的這頓酒了!”

兩人隨即哈哈大笑,彷彿關係莫逆的老友一般。

……

十一月初的某一天,鍾南在軍營外的空地上點燃了第一顆*地*雷,這是他九月從京師返回薊州後,立即開動的一個項目。隨着一聲巨響,*地*雷裡裝的碎石、鐵釘等四散開來,紛紛命中附近的實物,驚得劉虎和荊天楚等一干將領目瞪口呆。

“總兵,你這‘*地*雷’的威力倒是比之前的大多了!”劉虎回想着剛纔那驚天炸響,語氣興奮地說道。

“仍需改進。”鍾南並沒有沾沾自喜。

其實*地*雷這種軍火早在宋朝就已出現,據史料記載,公元1130年,宋軍曾經使用“*火*藥炮”(即鐵殼*地*雷)給攻打陝州的金軍以重大創傷。如考究比較準確的歷史記載和“*地*雷”一詞的出現,則是在明朝。《兵略纂聞》上有如下記載:曾銑作*地*雷,穴地丈餘,櫃藥於中,以石滿覆,更覆以沙,令於地平,伏火於下,系發機於地面,過者賊機,則火墜落髮石飛墜殺,敵驚爲神。明朝科學巨匠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一書中,也詳細介紹了*地*雷,並且還繪製了它的構造圖樣,以及製作方法和其爆炸時的形狀。

*地*雷在明朝戰爭中的應用並不廣泛,比較有名的是嘉靖年間的兵部侍郎曾銑,曾在總督陝西三邊軍務時,組織人員製造了大量*地*雷。還有就是鍾南的前任戚繼光,他曾在薊州所轄的東部長城各個隘口要道佈下*地*雷,不過由於各種原因,並沒有大量推廣。是以鍾南這次的試驗,薊州的幾位將領雖然不覺得新鮮,但是大家對*地*雷的熱情並不如鍾南想象那樣濃厚。

“總兵,你真覺得*地*雷能在戰場上發揮大作用?”遊擊樑穩根問道。

“你們不要小瞧火器的作用,如今是我們的火器製作不夠精良,真要是能造出高質量的槍炮和*地*雷,別說蒙古人,就是比蒙古人厲害數倍的騎兵也只有潰敗逃命的份兒!”鍾南心道必須讓自己手下的將領認識到***時代和冷兵器時代的不同。

“戚將軍也曾經在薊州長城埋過*地*雷,只是佈置繁瑣,威力也很普通。”荊天楚同樣很不解,“既然如此,總兵大人你爲何仍想大肆研發*地*雷呢?”

“那是沒造出我心中的*地*雷,要是我的設想能實現,蒙古人在觸發*地*雷陣後就會被殺傷大半!”鍾南眼看自己這次的試驗雖然有了進步,但是並不成功,距離他的設想還有段路要走。

“真的?”荊天楚所有所思。

“當然,你們想想看,要是在蒙古騎兵衝鋒的路線上埋下數重威力大增的*地*雷,到時候肯定炸得人仰馬翻啊,然後再拿火銃招呼一陣,等他們元氣大傷之時,我們不管是騎兵還是步兵都可以把他們一鍋燴了!”鍾南想象着。 ωwш• tt kan• C○

“要真是有威力很大的*地*雷,確實對我們大有幫助,不過如何增加*地*雷的威力是個難點。”另一個遊擊但然也加入了討論。

“不光要增加單個*地*雷的威力,還要改良地雷的埋填和擊發環節,我最近會專門研究這個的!”鍾南是鐵了心地想推廣*地*雷戰,畢竟同名的看電影給了他太多的警示和靈感。

“那我去找找當時給戚將軍造雷的工匠。”劉虎是整個薊州軍隊裡在世的將領中,跟隨戚繼光時間最長的,造雷的往事也就屬他最清楚了。

“行,你們其他人要是有什麼好的想法,隨時來找我!”鍾南定了調。

諸位將領離開後,鍾南獨自一人在營帳中回憶着《*地*雷戰》裡的情節,無論是造雷的奇思妙想還是佈雷的高明之處,他都打算加以借鑑。還有就是*火*藥的加工,在鍾南看來,其質量和產量都需要有大的提升,這也是大大增強火器殺傷力的要事。

第十三章 退伍第六十八章來了個新房客第七十一章 衆議院的誕生第四十三章 轉折第六十五章 船引第二十三章 白蓮教第五十九章 孫承宗第十四章 陳克朋成家了第三十六章 李時珍第七章 出大事兒了第七十五章 各取所需第五章 何師爺的騷擾第二十二章 另類臣子第五十三章 被綁架了第六十八章來了個新房客第九章 陳克朋被砍第二十四章 剿匪第三十五章 趙士禎第八十五章 薊州兵變(二)第三十二章 戰與和(二)第四十四章 被御史告了第八章 被判充軍第四十一章 進京上任第六十二章 休假第十章 陳克朋和崔大正第八十四章 薊州兵變(一)第六十六章 兩件大事(一)第六十三章 偷窺事件第三章 小少爺丟了第六十八章來了個新房客第五十二章 開府晚宴第八章 天順賭坊第三十二章 戰與和(二)第十九章 找尋之旅第八十二章 許茂橓第九章 陳克朋被砍第十四章 陳克朋成家了第六十六章 兩件大事(一)第二十四章 剿匪第七十五章 各取所需第五十九章 孫承宗第五十九章 孫承宗第三十三章 轉正第十七章 姐妹花第五十四章 營救(一)第十章 陳克朋和崔大正第四十章 戛然而止第八十六章 順利解決第十二章 京師第一軍第六十七章 兩件大事(二)第七章 出大事兒了第十四章 抗倭援朝(二)第十一章 杜小曼第八十三章 樓棟的大生意第八十一章 新鮮出爐的特務頭子第七十五章 各取所需第五十五章 營救(二)第八十九章 麻貴第十四章 陳克朋成家了第二十二章 另類臣子第三十一章 戰與和(一)第十章 陳克朋和崔大正第六十九章 鍾南的提議第六十八章來了個新房客第三十九章 內亂第三十六章 李時珍第二十八章 薊州總兵第四章 要成家了?第七十三章 汪尚書第二十四章 剿匪第二十五章 廖青兒第七章 出大事兒了第七十章 又換人了第十三章 抗倭援朝(一)第七十九章 白蓮教的秘密第十七章 牡丹峰奇遇第十七章 姐妹花第七十九章 白蓮教的秘密第五十四章 營救(一)第四十五章 杖責第七十章 又換人了第五十章 房東和房客第五十九章 孫承宗第二十四章 剿匪第三十八章 首戰告捷第六十章 血濺金鑾殿第十二章 京師第一軍第四十一章 進京上任第十九章 找尋之旅第二十六章 籌措軍費第三章 小少爺丟了第五十四章 營救(一)第八十一章 新鮮出爐的特務頭子第二十八章 薊州總兵第五十五章 營救(二)第五十四章 營救(一)第二十七章 走私第十三章 退伍第二十三章 白蓮教
第十三章 退伍第六十八章來了個新房客第七十一章 衆議院的誕生第四十三章 轉折第六十五章 船引第二十三章 白蓮教第五十九章 孫承宗第十四章 陳克朋成家了第三十六章 李時珍第七章 出大事兒了第七十五章 各取所需第五章 何師爺的騷擾第二十二章 另類臣子第五十三章 被綁架了第六十八章來了個新房客第九章 陳克朋被砍第二十四章 剿匪第三十五章 趙士禎第八十五章 薊州兵變(二)第三十二章 戰與和(二)第四十四章 被御史告了第八章 被判充軍第四十一章 進京上任第六十二章 休假第十章 陳克朋和崔大正第八十四章 薊州兵變(一)第六十六章 兩件大事(一)第六十三章 偷窺事件第三章 小少爺丟了第六十八章來了個新房客第五十二章 開府晚宴第八章 天順賭坊第三十二章 戰與和(二)第十九章 找尋之旅第八十二章 許茂橓第九章 陳克朋被砍第十四章 陳克朋成家了第六十六章 兩件大事(一)第二十四章 剿匪第七十五章 各取所需第五十九章 孫承宗第五十九章 孫承宗第三十三章 轉正第十七章 姐妹花第五十四章 營救(一)第十章 陳克朋和崔大正第四十章 戛然而止第八十六章 順利解決第十二章 京師第一軍第六十七章 兩件大事(二)第七章 出大事兒了第十四章 抗倭援朝(二)第十一章 杜小曼第八十三章 樓棟的大生意第八十一章 新鮮出爐的特務頭子第七十五章 各取所需第五十五章 營救(二)第八十九章 麻貴第十四章 陳克朋成家了第二十二章 另類臣子第三十一章 戰與和(一)第十章 陳克朋和崔大正第六十九章 鍾南的提議第六十八章來了個新房客第三十九章 內亂第三十六章 李時珍第二十八章 薊州總兵第四章 要成家了?第七十三章 汪尚書第二十四章 剿匪第二十五章 廖青兒第七章 出大事兒了第七十章 又換人了第十三章 抗倭援朝(一)第七十九章 白蓮教的秘密第十七章 牡丹峰奇遇第十七章 姐妹花第七十九章 白蓮教的秘密第五十四章 營救(一)第四十五章 杖責第七十章 又換人了第五十章 房東和房客第五十九章 孫承宗第二十四章 剿匪第三十八章 首戰告捷第六十章 血濺金鑾殿第十二章 京師第一軍第四十一章 進京上任第十九章 找尋之旅第二十六章 籌措軍費第三章 小少爺丟了第五十四章 營救(一)第八十一章 新鮮出爐的特務頭子第二十八章 薊州總兵第五十五章 營救(二)第五十四章 營救(一)第二十七章 走私第十三章 退伍第二十三章 白蓮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