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孫承宗

拋開雜念,鍾南仔細聽了聽孫承宗的演講內容,裡面乾貨不少。比如在遼東最應該提防的當是努爾哈赤,此人近幾年來四下出擊,將地盤越打越大,早晚會嚴重威脅到大明的江山;再比如應該重新派遣將領,取代李成樑一系在遼東的統治地位……

鍾南越聽越驚訝,孫承宗的大局觀和危機意識,比同時代的明朝大臣強的不止一點半點。就只憑這一點,只要被“伯樂”發現了,他就可以一飛沖天。

之後那些發言者的演講就要差得多了,鍾南耐着性子聽完,然後給周如砥說了幾句。於是論辯結束後,孫承宗便站到了鍾南的面前。

近距離打量了一下孫承宗,鍾南更覺得此人不簡單,他多半猜到了自己的身份不低,可是卻沒有一絲緊張和侷促。

“稚繩啊,這位是新任兵部右侍郎鍾大人,想必你應該也有所耳聞吧?”周如砥先行做了介紹。

“可是一戰便逼退蒙古幾十萬大軍的鐘侍郎?”孫承宗臉上有了深深的敬佩之色。

“傳聞略有誇大,鍾某受之有愧!”鍾南沒想到自己的“光輝事蹟”已經廣爲流傳了,臉上多少有些汗顏。

“小的孫承宗,見過侍郎大人!”

“使不得使不得!”看見對方真心實意地跪拜,鍾南連忙上前阻止。他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就是“人生而平等”,所以並不喜歡別人給他行大禮,總覺得有辱人之嫌。

“侍郎大人,小的是真心佩服你!”孫承宗的話很誠懇,當是發自肺腑。

“要是稚繩你願意和我一起,以後也會有這樣的機會的!”鍾南已經是直勾勾地引誘對方了。

“這個……”孫承宗萬萬沒料到對方是想招攬他,而且一點也不拐彎抹角,這讓孫承宗有些不習慣。古人說話總喜歡先雲裡霧裡地瞎扯一通,原本三兩句話就可以說完的事情,非要聊個十分鐘甚至半個小時,這是鍾南很反感的陋習。

“就像你說的,遼東埋有隱患,努爾哈赤早晚會給我們帶來大麻煩。既然這樣,難道你不想做點什麼嗎?”鍾南的話像撓癢癢一樣,撓得孫承宗心裡像貓抓一樣,建功立業、保家衛國是他的理想,要是真的能爲此出一份力,他想不到自己爲什麼要拒絕。只是孫承宗想不明白的是鍾南爲什麼會看上他,自己過了而立之年,仍是一事無成,怎麼能吸引到兵部侍郎這樣的紅人呢?

“侍郎大人,真要是有這樣的機會,小的自當義不容辭。只是小的才疏學淺,還真怕誤了大人的大事。”

“呵呵,別的不敢說,看人我還是有一套的。稚繩你就是一匹‘千里馬’,只要給你奔騰的空間,有朝一日肯定會驚豔四方的!相信我!”鍾南像拿着糖果拐騙小朋友的“怪蜀黍”一樣,一步一步地攻克了孫承宗的心理防線。

“既是如此,孫承宗敢不從命!”

鍾南等的就是這句話,聽見對方答應了自己的邀請,高興地哈哈大笑,“今日有此大幸事,哪能不好好慶祝一番。還請祭酒大人和稚繩賞光,我們好好喝上幾杯!”

三人找了個上好的酒家,鍾南吩咐胡煥山去整治酒席,他則是和周如砥和孫承宗攀談起來。儘管已經挖到了孫承宗這樣的大牛,鍾南仍然不滿足,他希望周如砥能夠幫他再發掘挑選一些真有能力之人。

周如砥自是沒有推辭,自己培養的學生能夠被人賞識,也是對作爲國子監祭酒的他的一種肯定。問清楚鍾南對所需人才的要求後,周如砥應承了下來,直說回去之後一定留意。

周如砥這個祭酒的級別,按照後世來看至少也是個教育部副部長再兼任某清某北的校長,他只是不善於交際,並不是說他不懂人情世故。聽得鍾南讓自己幫忙,他也知道這是個好機會,便起了投靠的心思。

鍾南如今最缺的就是各類人才,既然對方有心投誠,哪裡有拒之門外的道理。至於來投者的品行、能力、以及忠誠度等,暫時不用太過計較,等到合適的時機再做甄別就是了。

一頓酒喝得賓主盡歡。

散場後,鍾南讓人在鍾府附近租下了一套院子,用作之後謀士們的住所。由於沒過於計較租金高低,當即就談妥了一套一進的四合院,離鍾府不到一公里的腳程。親兵隊又馬不停蹄地購置了生活用品,不到半天,已經可以入住了。

宅子準備妥當後,鍾南直接將孫承宗送了過去。

“稚繩啊,你也知道我的俸銀不高,府上的院子也不大,只能暫時先委屈你了。”

“侍郎大人說笑了,依我看,這處宅子已經很豪華了。何況我輩中人,對這些並不看重,要是他日真能跟隨大人建功立業,那一切都值了!”

“那就好,看來稚繩是‘大丈夫不拘小節’,這纔是我輩中人的風範吶。”鍾南越看孫承宗越覺得滿意,也十分慶幸自能將對方招攬過來,相信這種機會以後多半再難碰到了。

安頓好了孫承宗,鍾南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壯大自己的勢力。不光要招攬人才,他也要進步才行,而要想進步,就不能不和如今朝中的幾大勢力交好。

萬曆初期,朝廷上下就只有一股大的勢力——張居正爲代表的官宦集團。張居正不僅和司禮監的一號人物馮保打得火熱,就是後宮的李太后對他也是鼎力支持,如此一來,整個大明王朝就屬他權利最大,連朱翊鈞都要退避三舍。

“一條鞭法”的改革能夠得以推行,很大程度上就得益於首輔大人的無邊權勢。只是在古代的皇權社會裡,這種架空皇帝的人物是少之又少的,大多數官員都要仰仗皇帝的鼻息,並且在皇帝的平衡之道中各自站位。

張居正去世後,朝廷中的勢力各自洗牌。到得萬曆二十三年,也就是前首輔大人走後三年,朝中的勢力劃分已基本定型。

首先,此時的最大勢力已經變成了朱翊鈞,他在清算張居正的運動中,徹底樹立起了自己的權威。這也是古代大多數時候的正常情況,畢竟皇權社會裡,要是皇帝的權利都沒有保障,那龍椅坐着有什麼意思。

除了皇帝之外,能拿得出手的勢力,也就是太監張鯨和以申時行爲首的臣子們這兩撥了。張鯨利用自己常伴皇帝左右的便利,迅速取得了朱翊鈞的新任,把持了東廠和內府供用庫,漸漸有了些話語權。

以申時行爲首的朝中大臣們,他們吸取了張居正的教訓,變得更爲圓滑,不再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那種使命感。這股勢力較爲鬆散,加上他們沒有統一的政治見解和領頭的實力人物,所以嚴格來說,並不是一股成熟的勢力。

這兩股勢力都是依附於萬曆皇帝的,同時皇帝也需要他們來維持後宮和朝廷的正常運轉,加上大家還處在蜜月期,所以相安無事。

至於“東林黨”、“浙黨”等,目前還沒影兒。

經過深思熟慮,鍾南決定趁着這個時機,和張鯨拉上線,再和申時行等一衆大臣搞好關係。只是還沒等他有所動作,就發生了一件大事,讓他不得不放緩步伐。

五月初一,早朝日。

早朝一開始,首輔申時行就出列上奏,說起了立太子的事情。

“皇上,如今皇長子已經快十三週歲了,應該早日把太子的身份確定下來。”

其實這件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被申時行提及了。自從他升任首輔後不久,就向萬曆皇帝表達過“早日冊立太子”的建議,只是被對方多次以各種理由拖延而已。此次舊事重提,不過是爲了讓皇帝兌現之前的承諾而已。

原來三年前,申時行就給皇帝上過奏摺,列舉明英宗兩歲、明孝宗六歲被立皇太子爲例,要求萬曆皇帝冊立剛十歲的朱常洛爲太子。

朱翊鈞則是拿出祖訓“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說辭來,說是王皇后雖然暫時沒有生育,但是不代表她不會誕下皇子。要是自己冊立了朱長洛爲太子,他日王皇后有了兒子怎麼辦,自己不就是違背了祖訓嗎?

於是立太子的事情就暫時緩了一緩。只是後來,萬曆皇帝並未有過寵幸王皇后的舉動,相反對鄭貴妃和李敬妃則是寵愛有加。

大臣們一看,你這不是忽悠我們嘛,都不上王皇后的牀,哪裡有可能生得出嫡子來。既然這樣,我們就不得不再次提醒皇帝你了。

之後,不光是內閣的幾位大學士,包括其他的各位重臣和言官,甚至地方上的官員們,也經常有人上書,要求皇帝儘快確立朱常洛的太子身份。

萬曆皇帝只得一次又一次地使用拖延大法,穩住大臣的同時,卻沒有一絲要冊立朱常洛的意思。

三年來,這種你來我往的爭鬥已經多次上演,每次朱翊鈞都能在最後全身而退。今日見得申時行提起這個“老生常談”,他並不覺得能掀起什麼風浪,仍然想以一句“過後再議”來矇混過關。

第三十六章 李時珍第六十章 血濺金鑾殿第七十九章 白蓮教的秘密第二章 做了陪讀第三十四章 薊州兵工廠第八十七章 營救行動第六十章 血濺金鑾殿第十五章 攻克蘆門第九章 遠行第七十章 又換人了第十四章 抗倭援朝(二)第五十章 房東和房客第三章 洋郎中第四十一章 進京上任第四十九章 拉人入夥第二章 做了陪讀第十一章 事兒鬧大了(二)第七章 出大事兒了第七十四章 借題發揮第三章 小少爺丟了第六十四章 東昌故人第九章 遠行第四十九章 拉人入夥第八十八章 魚兒上鉤了第五章 何師爺的騷擾第九十一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二)第五十一章 侍郎大人的新府邸第十章 事兒鬧大了(一)第六十一章 鄭貴妃第八十一章 新鮮出爐的特務頭子第十一章 杜小曼第十二章 施長廷第四十一章 進京上任第十四章 陳克朋成家了第四十七章 神奇的事第四十三章 轉折第七十七章 最後一個房客第九十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一)第二十三章 白蓮教第二十一章 面見皇帝第十五章 攻克蘆門第五章 何師爺的騷擾第二十八章 薊州總兵第五十八章 國子監第十七章 姐妹花第九十一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二)第三十四章 薊州兵工廠第四章 裡傑斯和約克第八十四章 薊州兵變(一)第二十章 再見秋香第二十二章 另類臣子第五章 李太后第三十章 大佬齊聚第十一章 事兒鬧大了(二)第二章 做了陪讀第七章 殊榮第四十九章 拉人入夥第十九章 找尋之旅第八十一章 新鮮出爐的特務頭子第十三章 退伍第四十七章 神奇的事第二章 皇帝受傷了第十二章 施長廷第二十三章 白蓮教第九章 遠行第三十四章 薊州兵工廠第六章 手術第七十六章 有緣千里來相會第十章 陳克朋和崔大正第十五章 攻克蘆門第六十六章 兩件大事(一)第三十六章 李時珍第八十八章 魚兒上鉤了第六十八章來了個新房客第十三章 退伍第五章 何師爺的騷擾第七十九章 白蓮教的秘密第八十三章 樓棟的大生意第五章 李太后第三十一章 戰與和(一)第三十三章 轉正第二十三章 白蓮教第二十二章 另類臣子第七十章 又換人了第九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四十一章 進京上任第八十五章 薊州兵變(二)第七十三章 汪尚書第八十三章 樓棟的大生意第三章 小少爺丟了第四十二章 悅來酒家第八章 天順賭坊第六十七章 兩件大事(二)第十三章 退伍第十一章 杜小曼第三十四章 薊州兵工廠第六十二章 休假
第三十六章 李時珍第六十章 血濺金鑾殿第七十九章 白蓮教的秘密第二章 做了陪讀第三十四章 薊州兵工廠第八十七章 營救行動第六十章 血濺金鑾殿第十五章 攻克蘆門第九章 遠行第七十章 又換人了第十四章 抗倭援朝(二)第五十章 房東和房客第三章 洋郎中第四十一章 進京上任第四十九章 拉人入夥第二章 做了陪讀第十一章 事兒鬧大了(二)第七章 出大事兒了第七十四章 借題發揮第三章 小少爺丟了第六十四章 東昌故人第九章 遠行第四十九章 拉人入夥第八十八章 魚兒上鉤了第五章 何師爺的騷擾第九十一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二)第五十一章 侍郎大人的新府邸第十章 事兒鬧大了(一)第六十一章 鄭貴妃第八十一章 新鮮出爐的特務頭子第十一章 杜小曼第十二章 施長廷第四十一章 進京上任第十四章 陳克朋成家了第四十七章 神奇的事第四十三章 轉折第七十七章 最後一個房客第九十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一)第二十三章 白蓮教第二十一章 面見皇帝第十五章 攻克蘆門第五章 何師爺的騷擾第二十八章 薊州總兵第五十八章 國子監第十七章 姐妹花第九十一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二)第三十四章 薊州兵工廠第四章 裡傑斯和約克第八十四章 薊州兵變(一)第二十章 再見秋香第二十二章 另類臣子第五章 李太后第三十章 大佬齊聚第十一章 事兒鬧大了(二)第二章 做了陪讀第七章 殊榮第四十九章 拉人入夥第十九章 找尋之旅第八十一章 新鮮出爐的特務頭子第十三章 退伍第四十七章 神奇的事第二章 皇帝受傷了第十二章 施長廷第二十三章 白蓮教第九章 遠行第三十四章 薊州兵工廠第六章 手術第七十六章 有緣千里來相會第十章 陳克朋和崔大正第十五章 攻克蘆門第六十六章 兩件大事(一)第三十六章 李時珍第八十八章 魚兒上鉤了第六十八章來了個新房客第十三章 退伍第五章 何師爺的騷擾第七十九章 白蓮教的秘密第八十三章 樓棟的大生意第五章 李太后第三十一章 戰與和(一)第三十三章 轉正第二十三章 白蓮教第二十二章 另類臣子第七十章 又換人了第九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四十一章 進京上任第八十五章 薊州兵變(二)第七十三章 汪尚書第八十三章 樓棟的大生意第三章 小少爺丟了第四十二章 悅來酒家第八章 天順賭坊第六十七章 兩件大事(二)第十三章 退伍第十一章 杜小曼第三十四章 薊州兵工廠第六十二章 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