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鍾南的提議

明朝的文官還是挺有脾氣的,早朝取消了,見不到皇帝本人,那就天天上奏摺,指責、批評甚至責罵成了唯一的主題。

首輔王家屏知道朱翊鈞是不滿大家的逼迫,所以才避而不見,只是“立太子”一事事關重大,王家屏也認爲應當即刻確定下來,所以他親自出馬,和皇帝詳談了幾次,卻沒能說服對方。

局面又一次僵持起來。

怎麼破局呢?王家屏想到了一個人,兵部右侍郎鍾南。

其實王家屏和鍾南也算是舊識了。當年申時行還是首輔,石星還是兵部尚書的時候,四位內閣大臣和兵部三位大佬,在皇帝的御書房見到了尚是薊州副總兵的鐘南。也正是那一次和鍾南的舌戰,讓王家屏對這個後生有了深刻的印象。

鍾府,後院,王家屏和鍾南相對而坐。

“看來鍾侍郎的身體也好得差不多了,年輕就是好啊!”王家屏出招。

“我這病是時好時壞,今天可能是見到王閣老來了,所以纔有了些精神。”鍾南的謊話隨口就來。

“呵呵……鍾侍郎真會說笑!”王家屏知道鍾南這是在推脫,他也打開天窗說亮話,“想必鍾侍郎也知道,近日朝堂之上的紛擾,實不相瞞,老夫今日前來,是來求教鍾侍郎的。”

“王閣老折煞我了,要是連您老都做不到的事情,我區區一個兵部右侍郎,又有何德何能可以做到呢!”鍾南最怕老人家在他面前擺低姿態,因爲這樣一來,他很難拒絕對方的要求。

“鍾侍郎不用自貶,這件事情還非得你出馬不可!”王家屏是打定了主意要讓鍾南接招。

“若是公事,王閣老可以稍等幾日,待我身體痊癒後,定當去內閣向王閣老請示。”鍾南大概能猜到王家屏前來所爲何事,只是關於“立太子”一事,他早就打定了主意,決不胡亂摻合。

王家屏見鍾南一下子堵死了他的話,也不氣餒,想了想,決定乾脆單刀直入,“鍾侍郎,老夫也不和你拐彎抹角了,如今滿朝文武,都爲了‘立太子’一事吵得不可開交。鍾侍郎身爲朝廷重臣,又聖眷正濃,理應勸勸皇上,早日讓皇長子明確身份,免得別有用心之人,壞了我大明王朝數百年的基業。”

對方說得如此鄭重,鍾南不能不變態,只是他的太極功夫也不是蓋的,“王閣老說得是,只是皇上既然已經說了,年後會給大家一個滿意的交代,那麼我們不妨等到年後再說。”

“鍾侍郎入京不久,想必不清楚之前的情況。”王家屏嘆了口氣,“這不是皇上第一次如此敷衍我等了,之前幾次也是說過段時日,或者年後之類的,可是沒有哪一次兌現過。”

鍾南沒想到朱翊鈞也有這麼無賴的時候,都說“金口玉言”,他倒好,作爲一國之君,卻經常食言,難怪一幫大臣都不相信他的承諾。

“要真是那樣,我也沒什麼辦法呀!”鍾南攤開雙手,無可奈何地說道。

“皇上對鍾侍郎的信任,大家有目共睹,所以老夫相信,只要鍾侍郎盡心勸導,說不定皇上會回心轉意呢?”

“王閣老,您是當今首輔,要是連您都勸說不動皇上,我去了又有什麼用。”鍾南仍是拒絕。

王家屏和鍾南沒什麼交情,眼見對方死活不肯接招,他也沒了辦法。王家屏深知不能太過強迫對方,於是退而求其次地說道,“鍾侍郎既然不想在‘立太子’一事上表態,老夫也不強求。只是皇上已經大半個月沒早朝了,再這樣下去,朝政必將難以運轉,老夫希望鍾侍郎能夠勸勸皇上,馬上重開早朝。這件事,想必不會讓鍾侍郎爲難吧,你可不能再拒絕了啊!”

話都說到了這個份兒上,鍾南還能說不答應嗎?何況後面這個要求倒也中規中矩,於情於理鍾南都不該拒絕。一念至此,鍾南應承了下來,“明日我會進宮求見皇上,盡力勸解,至於成與不成,下官可不敢保證!”

“只要鍾侍郎盡了力,結果想必不會太差。老夫就先謝過鍾侍郎了!”王家屏拱手一揖。

“王閣老言重了!”鍾南也起身還禮。

既然事情已經談完了,王家屏就告辭離開,鍾南也沒多作挽留。

第二天,鍾南早早地去了宮裡,打算求見朱翊鈞。不光是他,其他大大小小的官員,都排着隊等候覲見。

皇帝不是你想見就能見的,先是外面的太監不去通傳,就篩掉了一部分;即使有人去給皇帝打了報告,也得朱翊鈞願意見你才行,不然就只能死等或者硬闖了——這兩種方式,也只能是一等一的重臣使用纔有效,否則死等只能換來等死,硬闖換來的就是馬上死了。

好在鍾南屬於太監樂意通傳,皇帝又願意見的類型,等了沒幾分鐘,王忠就樂呵呵地向他走來,“侍郎大人,皇上宣您覲見呢!”

“有勞王公公了!”鍾南道了句謝,隨後便在衆人的豔羨中,和王忠一起去了御書房。

“我就知道,他們肯定會去遊說你!”一見面,朱翊鈞就開口說了這句話。

鍾南明白皇帝的言外之意,他只能苦笑,“皇上,我這也是情非得已啊!王閣老親自上門,讓我來當說客,這個面子不能不給。”

“哼,我早就料到王家屏會去找你。”朱翊鈞的語氣並沒有多少不快,“說吧,你打算怎麼幫他們遊說我?”

“皇上,‘立太子’是您的家事,您想怎麼辦就怎麼辦。我今天來,爲的是另外一件事兒。”

朱翊鈞多少有些意外,他原本以爲鍾南會和王家屏等一幫人一樣,勸他馬上冊立朱常洵爲太子,哪知對方在這件事上頗有原則——說不站隊就不站隊。

“除了立儲的事情,另外還有何事?”朱翊鈞不解。

“是這樣的,皇上,我見您不堪早朝之苦,所以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既不會耽誤政事兒,又能減輕您的辛勞。”鍾南道明瞭來意。

“那敢情好!”朱翊鈞來了興致。

鍾南隨後就說出了自己的建議:其實也沒什麼新意,就是借鑑了後世的一些政治制度,一個月三次固定早朝,其他時候除了發生特殊情況,則不用早朝。至於平日裡的政務,則仍是由內閣“票擬”,皇帝決議,司禮監“批紅”。

“票擬”是指內閣代皇帝批閱大臣的奏摺,先將擬定的建議書寫於票簽上,附在奏摺後一起進呈給皇帝裁決。至於“批紅”,本是指皇帝用紅字對“票擬”做批示。由於奏摺太多,按照規定,皇帝僅僅批寫幾本,大多數的“批紅”,則由司禮監太監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筆。

朱翊鈞對於鍾南的建議自是沒有異議,他已經有點厭煩那幫老頭子,能少見面當然最好。

至於會不會有大臣反對?

那還用說,當然會啊!現在五天一早朝已經被言官大肆批評了,再降低到一旬一早朝的頻率,不用說,肯定會被罵的。

不過,內閣和六部等重臣,應該是不會持反對意見的,一旬一早朝總好過一直不早朝吧?

其實鍾南一直對形式主義的早朝沒多少好感,難道只有天天早朝才能證明皇帝敬業?很多事情,都是在下面有了決斷纔拿到早朝上的;真要是重要的大事,不是還可以上奏摺嗎?

“皇上,雖然說少早朝也不會影響國家運轉,但是很多大事,還是需要您來拿主意啊!”鍾南善意地提醒到,“不然,到時候要是出了大紕漏,我肯定會被罵成千古罪人的!”

“那是自然!”君臣二人相視一笑。

一旁的張鯨心裡暗歎不已:皇上的心情,最近一直不太好,也只有鍾侍郎才能讓他高興起來。

“鍾南,”朱翊鈞停頓了片刻,然後突然問道,“你覺得常洛和常洵,誰更適合繼承大業?”

鍾南沒想到皇帝會突然問起這個問題,估計是想在他沒有準備之時,問出最真實的答案。只是在原本時空中,鍾南做了那麼久的銷售工作,怎麼可能會被這種小問題給難住,他故作思考了一番,隨後鄭重其事地回答道:“皇上,我剛纔不是說過,這是您的家事嗎,何況兩位皇子都是人中龍鳳,我哪裡有資格來評價。”

“你倒是機警!”朱翊鈞見鍾南不願正面回答,也就作罷。

……

六月初一,早朝。

由於各位重臣提前給各自派系的下屬打了招呼,是以無論言官還是其他官員,都沒有過多地去給皇帝找不痛快。他們想的是,以後的日子長着呢,有的是機會。

皇帝那邊倒是好過了,可是鍾南這邊卻有點難過。

早朝上,有言官彈劾鍾南,說他“妖言惑君”。好在王家屏和曹爲英給攔了下來——大佬們都知道,要不是鍾南的勸導,估計皇帝還要在後宮裡面躲上一陣。兩相比較起來,還是現在的結果要好一點。

如此一來,朝廷似乎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第七章 出大事兒了第六十三章 偷窺事件第八十三章 樓棟的大生意第二十九章 異動第三十章 大佬齊聚第五十八章 國子監第二十二章 另類臣子第三章 小少爺丟了第二十五章 廖青兒第十四章 抗倭援朝(二)第七章 出大事兒了第八十六章 順利解決第六十二章 休假第三十七章 大軍壓境第七十八章 鍾府四美第十三章 抗倭援朝(一)第七十二章 龍泉寺(加更)第八十五章 薊州兵變(二)第四章 裡傑斯和約克第四章 裡傑斯和約克第六十五章 船引第三十六章 李時珍第四十一章 進京上任第六十七章 兩件大事(二)第十四章 陳克朋成家了第一章 奇怪的車禍第六十章 血濺金鑾殿第六章 手術第十八章 又立新功第六章 少夫人周冰兒第二十四章 剿匪第二十六章 籌措軍費第十九章 找尋之旅第四十六章 遺留問題第五十七章 脫身第五章 何師爺的騷擾第二十二章 另類臣子第七十四章 借題發揮第四十六章 遺留問題第二章 皇帝受傷了第六十章 血濺金鑾殿第五十九章 孫承宗第四十六章 遺留問題第二十七章 走私第五十七章 脫身第七十章 又換人了第六十二章 休假第七十五章 各取所需第三十七章 大軍壓境第四章 裡傑斯和約克第四十四章 被御史告了第十三章 退伍第六章 少夫人周冰兒第三十五章 趙士禎第四十三章 轉折第二章 皇帝受傷了第四十五章 杖責第四十九章 拉人入夥第六十六章 兩件大事(一)第九十二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三)第一章 尚書大人的煩惱事兒第十章 陳克朋和崔大正第五章 何師爺的騷擾第七十二章 龍泉寺(加更)第三十六章 李時珍第八章 天順賭坊第七十八章 鍾府四美第二十二章 另類臣子第七章 出大事兒了第五十七章 脫身第七十四章 借題發揮第十二章 施長廷第四十七章 神奇的事第六十二章 休假第九章 陳克朋被砍第三十三章 轉正第二章 做了陪讀第四十章 戛然而止第四十二章 悅來酒家第五十三章 被綁架了第二十一章 面見皇帝第八十章 何姑娘和藏寶圖第八十七章 營救行動第十三章 抗倭援朝(一)第七十三章 汪尚書第三十九章 內亂第六章 手術第二十二章 另類臣子第二十七章 走私第四章 要成家了?第二十章 再見秋香第十七章 牡丹峰奇遇第八十七章 營救行動第三十五章 趙士禎第八十八章 魚兒上鉤了第三章 小少爺丟了第七十二章 龍泉寺(加更)第九十一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二)第十七章 牡丹峰奇遇
第七章 出大事兒了第六十三章 偷窺事件第八十三章 樓棟的大生意第二十九章 異動第三十章 大佬齊聚第五十八章 國子監第二十二章 另類臣子第三章 小少爺丟了第二十五章 廖青兒第十四章 抗倭援朝(二)第七章 出大事兒了第八十六章 順利解決第六十二章 休假第三十七章 大軍壓境第七十八章 鍾府四美第十三章 抗倭援朝(一)第七十二章 龍泉寺(加更)第八十五章 薊州兵變(二)第四章 裡傑斯和約克第四章 裡傑斯和約克第六十五章 船引第三十六章 李時珍第四十一章 進京上任第六十七章 兩件大事(二)第十四章 陳克朋成家了第一章 奇怪的車禍第六十章 血濺金鑾殿第六章 手術第十八章 又立新功第六章 少夫人周冰兒第二十四章 剿匪第二十六章 籌措軍費第十九章 找尋之旅第四十六章 遺留問題第五十七章 脫身第五章 何師爺的騷擾第二十二章 另類臣子第七十四章 借題發揮第四十六章 遺留問題第二章 皇帝受傷了第六十章 血濺金鑾殿第五十九章 孫承宗第四十六章 遺留問題第二十七章 走私第五十七章 脫身第七十章 又換人了第六十二章 休假第七十五章 各取所需第三十七章 大軍壓境第四章 裡傑斯和約克第四十四章 被御史告了第十三章 退伍第六章 少夫人周冰兒第三十五章 趙士禎第四十三章 轉折第二章 皇帝受傷了第四十五章 杖責第四十九章 拉人入夥第六十六章 兩件大事(一)第九十二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三)第一章 尚書大人的煩惱事兒第十章 陳克朋和崔大正第五章 何師爺的騷擾第七十二章 龍泉寺(加更)第三十六章 李時珍第八章 天順賭坊第七十八章 鍾府四美第二十二章 另類臣子第七章 出大事兒了第五十七章 脫身第七十四章 借題發揮第十二章 施長廷第四十七章 神奇的事第六十二章 休假第九章 陳克朋被砍第三十三章 轉正第二章 做了陪讀第四十章 戛然而止第四十二章 悅來酒家第五十三章 被綁架了第二十一章 面見皇帝第八十章 何姑娘和藏寶圖第八十七章 營救行動第十三章 抗倭援朝(一)第七十三章 汪尚書第三十九章 內亂第六章 手術第二十二章 另類臣子第二十七章 走私第四章 要成家了?第二十章 再見秋香第十七章 牡丹峰奇遇第八十七章 營救行動第三十五章 趙士禎第八十八章 魚兒上鉤了第三章 小少爺丟了第七十二章 龍泉寺(加更)第九十一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二)第十七章 牡丹峰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