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抗倭援朝(二)

十月下旬,萬曆皇帝宣詔:命李如鬆總理薊、遼、保定、山東軍務,並充任防海御倭總兵官,其弟李如柏、李如梅爲副總兵官,一同開赴朝鮮。爲了這場大仗,明朝從全國範圍調集了四萬多精銳,其主要構成如下:遼東鐵騎一萬,宣府、大同各有精騎八千,薊州、保定則是各有精銳步兵五千,江浙步兵三千,另外從山東抽調了五千精兵。遼東、宣府和大同的輕騎兵主要是用來突擊,備有輕甲、馬刀和長矛,同時也備有火統;薊州、保定的步兵則來自明軍的神機營,以火統、鳥槍和火炮爲主要武器;江浙兵擁有豐富的抗倭經驗,熟悉戚繼光傳下的鴛鴦陣。同時,四川副總兵劉鋌率川軍五千,做爲後續部隊向朝鮮進發。

由於山東東三府抗倭經驗較爲豐富,所以此次山東抽調的五千人中,登、萊二州各一千五,青州兩千,都是選取的箇中精銳。青州方面,施長廷親自帶隊,拿出了他手裡近三分之一的兵力,與其他山東軍兵一起整編待發,作爲親兵營的鐘南三人自然是沒有落下。

其實不僅僅是這些動作,萬曆皇帝打算的是一鼓作氣打垮倭軍,所以自祖承訓敗逃回明後,已多次派遣遊擊沈惟敬遠赴平壤與倭軍談判,其目的在於拖延時日以待大軍集結。經略使宋應昌在領命之後更是抓緊時間準備糧草、軍火、輜重等戰爭需要的物資,戶部在皇帝的要求下優先撥付大量銀子,工部、兵部等部門也都在做着戰前準備工作,多管齊下,明朝這部龐大的國家機器正快速運轉,一切都是爲了之後的朝鮮之戰。

十月底,李如鬆麾下的兵力全部集結到位,由於後勤等各方面原因,援朝大軍暫時原地休整。

山東軍士到遼東已有一個月有餘,面對即將到來的戰爭,鍾南很糾結——既想早點開戰,這樣可以早些結束;又期望延遲越久越好,畢竟這是實戰,不是演練,一不小心很可能就在戰場上掛掉了。雖然鍾南知道戰爭最後是明朝獲勝,可是軍事上的勝利不代表死傷少,萬一自己運氣不好,死了或是殘了,那也太過於悲催。在這種忐忑不安的日子當中,時間來到了臘月初,大將軍李如鬆終於下達了出發渡江的命令。

出發之日是個多雲的天氣,陽光偶爾會灑落到水面上,反射回陣陣波光。站在運兵船上,望着滾滾的鴨綠江水,鍾南嘆了口氣,“看來這個春節要在戰場上過了!”

身旁的陳、崔二人哈哈一笑,他們都不是第一次上戰場,自然沒有鍾南那麼多感慨。如今三人的關係更進一步,他們在入親兵營後不久結成了異姓兄弟,三人按年齡排了座次,陳克朋是大哥,鍾南是二哥,崔大正是三弟。

在遼東的這段時間裡,鍾南的騎術有了長足的進步,射術更是突飛猛進,與遼東精騎的內部較量中也能不落下風,參將大人直誇他有天賦。鍾南覺得奇怪,如今自己身體的協調性、柔韌性等比原來強上不知多少倍,力量也大到可以和遼東勇士一較高低,對這些變化,他找不到原因,只能歸功於之前從未間斷的高強度訓練了。

渡江之後,明朝大軍進入朝鮮,與朝鮮僅剩的官軍碰了個頭,之後兩股軍隊合二爲一,全部由李如鬆統領。正月初,大軍開進平壤。平壤城東有大同、長慶二門,南有蘆門、含毯二門,西有普通、七星二門,北有密臺門,地形險要,易守難攻,同時北門城外兼有牡丹峰高聳,駐守倭軍三千餘人,與平壤互成犄角之勢。

是日傍晚,李如鬆在中軍帳營商討軍事,施長廷也有出席。李如鬆將主力大軍分爲三部分,以副將楊元爲中軍,統兵一萬零六百三十九名;以副將李如柏爲左軍,統兵一萬零六百三十二名;以副將張世爵爲右軍,統兵一萬零六百二十六名,不過山東將士不在主力之列。至於具體的進攻部署,李如鬆反覆查看地形圖後,又和一衆將領多次商量,最後才做出如下安排:大將軍李如鬆居中督陣;中軍楊元、右軍張世爵領兵進攻城西七星門;左軍李如柏、參將李芳春領兵進攻城西普通門;城北由薊州參將吳惟忠率領步兵當先,遼東副總兵查大受率領騎兵居後,攻擊要塞牡丹峰;城南由施長廷率山東將士負責;城東是留給倭軍的退逃路線。

軍情會議結束後,施長廷回到自己營中,召集了登、萊二州的遊擊將軍和自己的部下,把任務佈置了下去——他多少有些失落,因爲明軍說是主攻南、西、北三面,但是從兵力分配來看,城西纔是重點,城北牡丹峰也較重要,所以安排的都是主力部隊。只有城南並未派遣優勢兵力,如此看來,大將軍李如鬆對施長廷並沒抱多大希望,所以才如此安排。好在他也能理解,自己不是李家這一派系的,李如鬆對他的帶兵能力尚不瞭解,明軍第一仗必須取勝,自然要慎之又慎。

正月初八一早,隨着一聲令下,數萬人同時發起了進攻。先是城西方向傳來了一陣“轟轟轟”的爆炸聲,那是明軍的王牌武器——虎蹲炮、大將軍炮、佛郎機炮在怒吼,幾百門火炮將鉛彈砸向了守城的倭軍。城北的明軍也不甘示弱,老將軍吳惟忠帶着薊州精兵向牡丹峰發起了進攻。一時間,平壤大地上戰火紛飛,似乎要淹沒在槍炮和刀劍的海洋之中。

再來看看城南,施長廷的計劃是自己領着兩千青州兵做先鋒主攻,登、萊二州的三千人馬在一公里外接應。蘆門外,施長廷抽出了長劍,指向對面的敵人,隨即大喝一聲:“兄弟們,跟我衝!”,接着雙腿一夾,胯下的戰馬也感受到了主人的濃濃戰意,嘶鳴一聲後奮蹄向前衝去。

鍾南和其他的親兵見主將率先出擊,他們便一同護着參將大人往城門奔去,身後的兩千步兵穿着朝鮮軍服緊隨其後。僞裝成朝鮮兵是施長廷想的辦法,既然兵力不多,乾脆示弱矇蔽倭軍,要是對方中計輕敵,那明軍也不是沒可能率先攻破城南的。

其實按李如鬆的想法,南、西、北三面,無論哪裡先行攻破城門,都不重要,因爲只要有任意一支明軍打進了平壤城,都可以撬動整個戰場的局勢。只是他確實把希望寄託在西、北兩面,是以自己的嫡系力量都部署於這兩面。

距離蘆門越來越近了,鍾南已經能看清城牆上倭軍守將的相貌——那是一個典型的日本人,個子較爲矮小,剃頭梳髻,嘴脣扁厚,他看見一羣“朝鮮兵”往城門攻來,咧着嘴往左右大吼了幾句,似在下達命令,然後就只見倭軍的火繩槍兵和弓箭手出現在了城牆口,他們有節奏地開始射擊,頓時漫天飛舞的鉛彈和箭矢,如雨淋一般向“朝鮮兵”鋪蓋而來。

很快,第一波躲過箭林彈雨的“朝鮮兵”來到了城牆下方,這是施長廷和他的親兵隊伍以及少許士兵,己方爲數不多的火炮也間歇揮灑着炮火,希望能夠幫助到施長廷的進攻。眼見對方要搭攻城梯,城牆上的倭軍對着下面的“朝鮮兵”一陣猛射,“朝鮮兵”們耐受不住,隨後便一鬨而散。退到倭軍射程外的施長廷又佯攻了一陣才鳴金收兵,那守城的倭將哈哈大笑,指着逃跑的“朝鮮兵”一陣嘰裡呱啦地嘲諷。

短暫休整過後,南門的“朝鮮兵”再度進攻,不過這次的進攻更是雷聲大雨點小,在倭軍的射程邊緣附近放了幾輪箭便再次“潰逃”。如此反覆幾次後,倭軍只當這是一羣毫無戰鬥力的“朝鮮兵”,那倭將更是端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一副滿不在乎的神態。

隨着“朝鮮兵”的又一次進攻發起,倭軍們甚至連火繩槍都懶得開了,只讓弓箭手隨意地放了幾箭。原以爲對方會再次潰逃,可是原本凌亂散漫的隊伍,在到達倭軍射程範圍後突然加速,來到城牆下方後快速搭建攻城梯,勇敢的士兵抓住間隙攀爬而上。後方零散的炮擊也一下密集了起來,炮彈呼嘯而至,直到此時,倭軍才發現攻城的並不是什麼“朝鮮兵”,而是明軍的正規部隊,頓時城牆上變得混亂起來。

第二十四章 剿匪第六十六章 兩件大事(一)第二十四章 剿匪第二十四章 剿匪第四章 裡傑斯和約克第二十八章 薊州總兵第八十三章 樓棟的大生意第三十六章 李時珍第七章 殊榮第九十一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二)第六十三章 偷窺事件第八十九章 麻貴第八十七章 營救行動第十六章 立下奇功第五十二章 開府晚宴第二十八章 薊州總兵第五章 李太后第八十七章 營救行動第七十二章 龍泉寺(加更)第八十五章 薊州兵變(二)第五十九章 孫承宗第十七章 牡丹峰奇遇第七十二章 龍泉寺(加更)第四章 要成家了?第七十六章 有緣千里來相會第四十四章 被御史告了第七十四章 借題發揮第四十八章 收穫第八十八章 魚兒上鉤了第四十六章 遺留問題第二十七章 走私第八十章 何姑娘和藏寶圖第二十二章 另類臣子第八十二章 許茂橓第六十章 血濺金鑾殿第九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六十三章 偷窺事件第九十二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三)第六十章 血濺金鑾殿第六十三章 偷窺事件第七十六章 有緣千里來相會第十章 事兒鬧大了(一)第五十六章 放了一馬第三十四章 薊州兵工廠第九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八十六章 順利解決第八十章 何姑娘和藏寶圖第八十三章 樓棟的大生意第四十五章 杖責第三十二章 戰與和(二)第八十三章 樓棟的大生意第六十八章來了個新房客第三十六章 李時珍第八十章 何姑娘和藏寶圖第七十五章 各取所需第六十五章 船引第十二章 京師第一軍第八十一章 新鮮出爐的特務頭子第十一章 杜小曼第十二章 京師第一軍第十一章 事兒鬧大了(二)第十章 事兒鬧大了(一)第八十七章 營救行動第六十七章 兩件大事(二)第八十六章 順利解決第一章 尚書大人的煩惱事兒第三十三章 轉正第四十一章 進京上任第十五章 攻克蘆門第三十八章 首戰告捷第二十章 再見秋香第八十章 何姑娘和藏寶圖第一章 奇怪的車禍第五章 何師爺的騷擾第八章 天順賭坊第三十三章 轉正第八十八章 魚兒上鉤了第十一章 杜小曼第一章 奇怪的車禍第一章 奇怪的車禍第五十三章 被綁架了第十七章 牡丹峰奇遇第六十七章 兩件大事(二)第三十七章 大軍壓境第六十四章 東昌故人第十九章 找尋之旅第十五章 預言成真第九十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一)第十章 陳克朋和崔大正第六章 少夫人周冰兒第八十三章 樓棟的大生意第八十章 何姑娘和藏寶圖第二十九章 異動第二十六章 籌措軍費第十二章 施長廷第一章 奇怪的車禍第十八章 又立新功第二章 做了陪讀第二十二章 另類臣子
第二十四章 剿匪第六十六章 兩件大事(一)第二十四章 剿匪第二十四章 剿匪第四章 裡傑斯和約克第二十八章 薊州總兵第八十三章 樓棟的大生意第三十六章 李時珍第七章 殊榮第九十一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二)第六十三章 偷窺事件第八十九章 麻貴第八十七章 營救行動第十六章 立下奇功第五十二章 開府晚宴第二十八章 薊州總兵第五章 李太后第八十七章 營救行動第七十二章 龍泉寺(加更)第八十五章 薊州兵變(二)第五十九章 孫承宗第十七章 牡丹峰奇遇第七十二章 龍泉寺(加更)第四章 要成家了?第七十六章 有緣千里來相會第四十四章 被御史告了第七十四章 借題發揮第四十八章 收穫第八十八章 魚兒上鉤了第四十六章 遺留問題第二十七章 走私第八十章 何姑娘和藏寶圖第二十二章 另類臣子第八十二章 許茂橓第六十章 血濺金鑾殿第九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六十三章 偷窺事件第九十二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三)第六十章 血濺金鑾殿第六十三章 偷窺事件第七十六章 有緣千里來相會第十章 事兒鬧大了(一)第五十六章 放了一馬第三十四章 薊州兵工廠第九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八十六章 順利解決第八十章 何姑娘和藏寶圖第八十三章 樓棟的大生意第四十五章 杖責第三十二章 戰與和(二)第八十三章 樓棟的大生意第六十八章來了個新房客第三十六章 李時珍第八十章 何姑娘和藏寶圖第七十五章 各取所需第六十五章 船引第十二章 京師第一軍第八十一章 新鮮出爐的特務頭子第十一章 杜小曼第十二章 京師第一軍第十一章 事兒鬧大了(二)第十章 事兒鬧大了(一)第八十七章 營救行動第六十七章 兩件大事(二)第八十六章 順利解決第一章 尚書大人的煩惱事兒第三十三章 轉正第四十一章 進京上任第十五章 攻克蘆門第三十八章 首戰告捷第二十章 再見秋香第八十章 何姑娘和藏寶圖第一章 奇怪的車禍第五章 何師爺的騷擾第八章 天順賭坊第三十三章 轉正第八十八章 魚兒上鉤了第十一章 杜小曼第一章 奇怪的車禍第一章 奇怪的車禍第五十三章 被綁架了第十七章 牡丹峰奇遇第六十七章 兩件大事(二)第三十七章 大軍壓境第六十四章 東昌故人第十九章 找尋之旅第十五章 預言成真第九十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一)第十章 陳克朋和崔大正第六章 少夫人周冰兒第八十三章 樓棟的大生意第八十章 何姑娘和藏寶圖第二十九章 異動第二十六章 籌措軍費第十二章 施長廷第一章 奇怪的車禍第十八章 又立新功第二章 做了陪讀第二十二章 另類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