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船引

“多謝侍郎大人厚愛!”樓棟激動不已。

由不得樓棟不激動,大明王朝一直禁海,直到隆慶元年(1567年),朝廷才宣佈部分開放海禁,並建立“船引”制度,實行一種嚴加限制的海上貿易政策。

船引即爲朝廷官方發給商民出海貿易的執照,起初僅有五十份,萬曆三年才增加到一百份。到萬曆十七年的時候,又進一步規定了前往東西二洋各港的具體數量。

其中准許前往東洋的爲四十四隻,呂宋一地就佔據了十六隻,其他諸如玳瑁、宿務、文萊等地爲兩隻,密雁、中邦、以寧等地爲一隻。准許前往西洋的也有四十四隻,下港、暹羅、舊港、交趾各四隻,柬埔寨、丁機宜、順塔、占城各三隻,馬六甲、順化各兩隻,還有大泥、烏丁礁林、新洲等地各一隻。

一百份船引,大多數都被關係戶們給瓜分了,剩下的爲數不多的部分,也賣出了天價。雖然可以走私,但是總歸是不合法的,而且朝廷也會加以打擊,總不比有船引的商家,想什麼時候出海就什麼時候出海,不用擔心被抓到。

船引的發放機構是福建市舶司,剛開始也被稱爲泉州市舶司,因爲其位置在泉州。不過在成化年間,福建市舶司從泉州搬遷至福州,慢慢地,泉州市舶司這個稱呼就沒多少人提起了。

其實明朝一共有三個市舶司,除了福建市舶司以外,還有浙江市舶司和廣東市舶司,位置分別位於寧波和廣州。三司中間都曾被臨時廢止過,在萬曆中期才全部重新恢復,由宮中的太監主管。

起初,福建、浙江和廣東市舶司的設立,是爲了方便各國朝貢,所以三司分別針對不同方向的國家,福建對應琉球一帶,浙江對應倭國方向,而廣東市舶司則是爲了方便占城、暹羅等西洋諸國。

打個比方,今天占城要來朝貢,首先得把貢船開到廣州,然後占城的貢使就得去市舶司找人,市舶司的職員會同地方官員檢驗勘合真僞,查驗貢使的貢道、貢期、船隻和人數是否符合要求,然後,市舶司將貢使所帶貨物登記造冊,安排貢使食宿,奏報朝廷,隨後將貢使和貢物解送至京。

實際上,市舶司對貢船所攜帶的貨物查驗並不嚴格。人家從占城好不容易來一趟天朝上國,總得采購些絲綢、茶葉、陶瓷等土特產回國吧,可是沒錢買啊,只能把占城產的沉香、特色水果賣了換錢。這樣一來,貢船上不得多多少少夾帶些私貨,而對於這些隨貢而來的私貨,市舶司則要負責檢驗其中有無違禁之物,並進行抽分徵稅。

市舶司設立有牙行,專門對私貨交易進行管理,負責對貨物的價格進行評估,使“給價”和實際貨值不會差別過於明顯,同時促成中國商人與外國商人之間的交易活動。

後來,隆慶年間開了海,朝貢貿易逐漸名存實亡,越來越多的民間商船也加入了海上貿易的隊伍。即使是沒有勘合或不到貢期的船隻,只要願意交稅就被允許在當地貿易,從而打破了朝貢貿易的嚴格限制。

正德以後,隨着市舶司港口互市貿易的相對繁榮,牙人作爲中介商人的作用日漸增強,牙行逐漸取代了市舶司的部分功能,承擔起管理貿易職責。與之相應,市舶司的主要職能便是徵稅,管理機制逐漸實現行政管理與經營管理的剝離,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外貿管理制度的一個重大進步。

“大人,我聽說這船引很難搞到手?”樓棟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無妨,宮裡有幾位公公想必有辦法。”鍾南並不是信口開河,他知道市舶司是由太監主管的,所以只要能得到張鯨的首肯,一份船引還不是手到擒來。

“那我就先找個客棧住下,等候大人的好消息。”樓棟一臉的興奮。

“不慌,我還有些事情要交待於你。”說完之後鍾南斟酌了一下,他考慮的是哪些事情可以讓樓棟去辦。

樓棟的走私貨品主要是去往倭國,是以可以讓他多加留意倭國的朝政動態;還有就是派遣情報人員,先期可以讓樓棟以做生意的名義,在倭國設立據點等等。

鍾南將事情一一交待完畢,除了沒明白的部分,樓棟有出言詢問,其他的事宜,他一句話也沒有多說。這讓鍾南甚感滿意,尋思着日後對其委以重任。

樓棟在商場摸爬滾打了二三十年,和各色官員也打了不少交道,他知道什麼該問,什麼不該問。既然下定決心,上了侍郎大人的這艘船,那麼就應當一往直前。現在正是侍郎大人缺人的時候,自己此時加入,等到侍郎大人一飛沖天的時候,他就算是元老級的人物了。

至於會不會賭錯了,樓棟倒是不太擔心,以他多年的人生經驗來看,鍾南的下限也是入閣;至於上限,他說不好,但是“一切皆有可能”。

和樓棟會完面,鍾南便讓胡煥山拿着名帖,去找了太監王忠。原本是打算直接找張鯨的,可是鍾南想到自己正在休假期間,而張鯨則是大多數時間都陪在皇帝左右,不如先找王忠探探口風。

王忠接到鍾南的名帖後,立馬彙報給了張鯨,張鯨查看了皇帝的行程安排,確定大後天可以抽空出宮,便讓王忠將晚宴的時間定在了兩日後。

兩日後的晚宴,是在王忠位於京師的一處私宅裡進行的,鍾南只帶了胡煥山和另一個親兵前往,而給張鯨作陪的也只有王忠、蕭玉二人。

雙方寒暄過後,鍾南摒退了兩個親兵,張鯨也摒退了其他小太監,整個餐桌上便只留下了他們兩個和王、蕭二人。王忠和蕭玉並沒有上桌,兩個人在一旁斟酒端菜,暫時充當了一把小廝。

“張公公,我早就想來拜會您老,可是您又一直陪在皇上身邊,不知幾時有空。所以這才一拖再拖,還請張公公見諒!”鍾南先把姿態放低。

“鍾侍郎客氣了,雜家也是早就想和您見上一見的,聽說鍾侍郎酒量奇好,有千杯不醉一說,今兒個咱們一定要喝好!”張鯨也沒有託大。

“沒問題,咱們一醉方休!”

其實這頓飯的主要內容並不是吃、喝,而是表達的一個態度,雙方對對方的態度。吃過這樣的一頓飯,兩人便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熟人,無論身處哪個陣營,相互之間也能遞上話。

兩個人都清楚自己的地位和朱翊鈞休慼相關,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也可以算作是一個陣營的戰友。但是他們又不能像曾經的馮保和張居正那樣,真正結成同盟,因爲朱翊鈞肯定是不允許的,所以這就要考驗二人的政治能力,既要同心協力爲朱翊鈞辦事,又不能沆瀣一氣,糊弄皇帝。

兩人邊吃邊聊,說的都是些佐餐的話題,其中不少還是官員們的故事。鍾南也揀了些歷史趣談說給大家聽,卻是張鯨從未聽聞的,大呼“鍾侍郎見識廣博”,一頓飯吃得賓主盡歡。

待到王、蕭二人撤去杯碗盞碟,換上一壺清茶之時,張鯨主動問道:“鍾侍郎是不是有什麼事,需要雜家去說說話的?”

“不瞞您老,我這裡還真有一件事兒,需要張公公您給支個招。”鍾南也不藏着掖着。

“哦,只要是我內廷管轄範圍,那自然是沒問題!”張鯨喝了一口茶,波瀾不驚地回答道。

“是這樣的……”鍾南把事情的前因後果大致講述了一遍,“……所以還得麻煩您老給想想辦法,看能不能開具一份船引。”

“我還以爲是多大個事兒呢,這個根本用不着我出馬,蕭玉就能給鍾侍郎辦了!”張鯨哈哈笑道。

“的確如張公公所說,這船引是小事兒一件。福建市舶司的吳非吳公公之前是我屬下,趕明兒我手書一封,侍郎大人拿着去找吳非,他一定給辦得妥妥的!”一旁斟茶的蕭玉作了解釋。

“所以說啊,有的事情在外人看來,難於登天;可是在有門路的人看來,不過就是一句話的事兒!”張鯨瞄了一眼鍾南,總結得若有深意。

“那是自然,誰不知道張公公的能量大啊!”鍾南小小地拍了一把。

“也只能是內廷的事務,雜家才能說上話,要是朝廷之上,還是得仰仗幾位閣老和鍾侍郎你們吶!”張鯨謙虛了一回。

“大家都是爲皇上辦事,理當互通有無,把皇上交待的事情辦好!”鍾南也是話裡有話。

“好一個‘互通有無’!說得好,鍾侍郎。”張鯨由衷讚賞到,“皇上的眼光果然過人!”

兩人會心一笑,算是把合作關係給初步定下來了。至於之後的合作深度,則要看朱翊鈞的容忍度和兩人的政治智慧了。

次日,蕭玉親自上門送來了給吳非的手書。鍾南拿到手書後,立馬召來樓棟。

樓棟沒想到問題這麼快就解決了,對鍾南萬分佩服之餘,更多了一分敬畏,也堅定了一條道走到黑的信念。

第六十五章 船引第十三章 退伍第五章 李太后第六十章 血濺金鑾殿第五十一章 侍郎大人的新府邸第六十四章 東昌故人第二十八章 薊州總兵第八十一章 新鮮出爐的特務頭子第五十八章 國子監第十章 陳克朋和崔大正第三十四章 薊州兵工廠第八章 天順賭坊第三章 小少爺丟了第十一章 事兒鬧大了(二)第五十章 房東和房客第九十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一)第五十一章 侍郎大人的新府邸第六十三章 偷窺事件第三十一章 戰與和(一)第十二章 京師第一軍第十一章 杜小曼第十六章 沈一貫的宴請第四十一章 進京上任第二章 皇帝受傷了第五十三章 被綁架了第二十四章 剿匪第三十七章 大軍壓境第五十六章 放了一馬第五十五章 營救(二)第七十九章 白蓮教的秘密第七章 殊榮第四十三章 轉折第十二章 施長廷第九十二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三)第十八章 又立新功第十四章 陳克朋成家了第四十四章 被御史告了第十二章 施長廷第三十四章 薊州兵工廠第十三章 抗倭援朝(一)第六章 少夫人周冰兒第三十一章 戰與和(一)第六十章 血濺金鑾殿第三十二章 戰與和(二)第九十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一)第九十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一)第十四章 陳克朋成家了第十六章 沈一貫的宴請第四十一章 進京上任第八十三章 樓棟的大生意第五十八章 國子監第八十三章 樓棟的大生意第十八章 又立新功第八十章 何姑娘和藏寶圖第五十七章 脫身第二十八章 薊州總兵第六十九章 鍾南的提議第十一章 事兒鬧大了(二)第五十九章 孫承宗第一章 奇怪的車禍第九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七十章 又換人了第八十章 何姑娘和藏寶圖第九十二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三)第五十章 房東和房客第五十七章 脫身第三十二章 戰與和(二)第六十四章 東昌故人第三章 小少爺丟了第十一章 事兒鬧大了(二)第四十二章 悅來酒家第七十三章 汪尚書第四章 裡傑斯和約克第七十二章 龍泉寺(加更)第五章 何師爺的騷擾第八章 被判充軍第九十二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三)第四十八章 收穫第五十一章 侍郎大人的新府邸第十三章 抗倭援朝(一)第十五章 預言成真第十章 事兒鬧大了(一)第八十七章 營救行動第五十章 房東和房客第四十五章 杖責第五十八章 國子監第四十七章 神奇的事第七十二章 龍泉寺(加更)第七十一章 衆議院的誕生第九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十八章 又立新功第二十一章 面見皇帝第二十四章 剿匪第三十二章 戰與和(二)第十六章 立下奇功第六十二章 休假第十三章 抗倭援朝(一)第六章 手術第六十四章 東昌故人第二十二章 另類臣子
第六十五章 船引第十三章 退伍第五章 李太后第六十章 血濺金鑾殿第五十一章 侍郎大人的新府邸第六十四章 東昌故人第二十八章 薊州總兵第八十一章 新鮮出爐的特務頭子第五十八章 國子監第十章 陳克朋和崔大正第三十四章 薊州兵工廠第八章 天順賭坊第三章 小少爺丟了第十一章 事兒鬧大了(二)第五十章 房東和房客第九十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一)第五十一章 侍郎大人的新府邸第六十三章 偷窺事件第三十一章 戰與和(一)第十二章 京師第一軍第十一章 杜小曼第十六章 沈一貫的宴請第四十一章 進京上任第二章 皇帝受傷了第五十三章 被綁架了第二十四章 剿匪第三十七章 大軍壓境第五十六章 放了一馬第五十五章 營救(二)第七十九章 白蓮教的秘密第七章 殊榮第四十三章 轉折第十二章 施長廷第九十二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三)第十八章 又立新功第十四章 陳克朋成家了第四十四章 被御史告了第十二章 施長廷第三十四章 薊州兵工廠第十三章 抗倭援朝(一)第六章 少夫人周冰兒第三十一章 戰與和(一)第六十章 血濺金鑾殿第三十二章 戰與和(二)第九十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一)第九十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一)第十四章 陳克朋成家了第十六章 沈一貫的宴請第四十一章 進京上任第八十三章 樓棟的大生意第五十八章 國子監第八十三章 樓棟的大生意第十八章 又立新功第八十章 何姑娘和藏寶圖第五十七章 脫身第二十八章 薊州總兵第六十九章 鍾南的提議第十一章 事兒鬧大了(二)第五十九章 孫承宗第一章 奇怪的車禍第九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七十章 又換人了第八十章 何姑娘和藏寶圖第九十二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三)第五十章 房東和房客第五十七章 脫身第三十二章 戰與和(二)第六十四章 東昌故人第三章 小少爺丟了第十一章 事兒鬧大了(二)第四十二章 悅來酒家第七十三章 汪尚書第四章 裡傑斯和約克第七十二章 龍泉寺(加更)第五章 何師爺的騷擾第八章 被判充軍第九十二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三)第四十八章 收穫第五十一章 侍郎大人的新府邸第十三章 抗倭援朝(一)第十五章 預言成真第十章 事兒鬧大了(一)第八十七章 營救行動第五十章 房東和房客第四十五章 杖責第五十八章 國子監第四十七章 神奇的事第七十二章 龍泉寺(加更)第七十一章 衆議院的誕生第九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十八章 又立新功第二十一章 面見皇帝第二十四章 剿匪第三十二章 戰與和(二)第十六章 立下奇功第六十二章 休假第十三章 抗倭援朝(一)第六章 手術第六十四章 東昌故人第二十二章 另類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