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盛事

東京上元之夜,火樹銀花,歌舞昇平,海內盛事,無過今夜!

茲錄官家七律一首,可證上元盛事:

五日都無一日陰,往來車馬鬧如林。

葆真行到燭初上,豐樂遊歸夜已深。

人未散,月將沉,更期明夜到而今;

歸來尚向燈前說,猶恨追遊不稱心。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轉眼之間,新的一年又要開始了,這應該是靖康元年最後一次“百官大起居”了吧?

天子視朝理事共分三等:文武百官每日入文德殿,朝見天子,東西兩向並立,宰相一員押班,但叩頭、謝恩、退出而已,天子不坐朝,不議政,是謂“常朝”;宰執等重臣,每日赴垂拱殿,商討國政,是謂“常起居”;每隔五日,管事的文武官員,赴垂拱殿議政,是謂“百官大起居”。

說來,這些日子,頗不太平。

岳飛在常德府進展順利,連番告捷,而今已經拿下辰陽縣城,也許只需兩三月就可以平定叛亂;陳東回來將近一個月了,宋夏兩國簽訂了盟約,夏國尊大宋爲天朝上國,而大宋卻要每年送給他大量的綢緞、茶葉、金銀,這就是所謂勝利後的結局。韓世忠部帝國名將劉光世叛亂,幸虧發現及時,沒有釀成大亂,卻足以成爲言官、士子們的談資了。

沿邊六大總管,對護軍一事多有不滿,曲端、劉琦、王稟、吳階都有奏章上來,在外巡視的三位親王也有奏摺,說的無非就是一個意思:護軍沒啥用,還淨找麻煩。趙桓給其他人的都是御筆手札,而偏偏給吳階的是明詔:“近聞愛卿身體不佳,西陲本苦寒之地,實非久居之所也!兩位如夫人爲將軍生下兩女,將軍可知否?爲國爲家,朕有意調愛卿回京任職,愛卿意下如何?”

不過十天,吳階自駐節之地蘭州發來回信:“臣的身體一直很好,哪個王八蛋說臣的壞話?求陛下萬不要聽信那些奸臣的話,臣在這裡還有事情沒做,夏人撤下去了倒是不假,不是還有那樣一句話,叫居安思危嘛!臣沒別的本事,只想爲陛下守護邊境,夏人如果還敢來,臣一定扒光他們的褲子,讓他們好看!臣的女人沒本事,只會生丫頭片子,臣一想就有氣呢!近來,護軍與兄弟們處得象一家人一樣,請陛下放心。前幾天,吳璘頂撞上護軍,尥蹶子,臣還踢了他的屁股。臣又殺了一頭老虎,虎骨、虎皮獻給陛下,呵呵,臣把肉都吃了!……”

洋洋灑灑兩千餘言,這個吳階真長進了。

吳階實在是個聰明人啊!他是第一個把家眷送進京城的,其他大總管只得照着做;做了錯事,從不隱諱,一是一二是二,光明磊落。聽說,前腳把兩位如夫人送來,這傢伙後腳又弄了個漂亮女人,還真是不可一日無女人啊!好色,也算不上什麼大毛病,他還能把蘭若送進京城,獻給君王,這就是聰明人辦的事。

掃了吳階的威風,其他大總管也老實了許多。這些人,平時不敲打敲打還真不成!

“臣陳東起奏陛下,臣有本上奏!”尚書省給事中陳東出班跪倒,雙手高高地將奏摺呈過頭頂。

內侍將奏摺呈上來,趙桓展開觀瞧,問道:“愛卿欲奏何事?呵呵,寫的還真不少啊!”

陳東道:“臣奏兩湖制置使、駙馬都尉岳飛,殺俘不祥;奏河北西路大總管韓世忠督責不利,致有叛亂;奏陛下處置劉光世一家,過於寬縱,有虧聖人之明。”

“臣有本!”

“臣有本!”

幾十名官員先後跪倒,呈上本章!

趙桓把奏摺合上,重重地拍在龍案上,道:“一個個說!”

有的奏吳階部下呼喊萬歲一事;有的奏岳飛不該接定國劍之事;有的奏官家熱衷祥瑞,州縣官員爲迎合聖意,欺罔君上。一個個聽完,趙桓簡單歸納了一下:大多是衝着他信任的軍事將領來的,歸根結底,是衝着軍事變革來的。這些人,看着軍人地位上升,揚眉吐氣,有一種被冷落的感覺,上摺子出出怨氣,也在情理之中。不過,這麼多人同時上書,有沒有事先串連?有沒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如果有,到底是誰?

“諸位卿家用意,朕大概清楚了,朕也來說一說。”趙桓停止腰板,掃視全場,說道,“自朕登基以來,軍政方面,稍有更張,相信諸位卿家都已經看在眼裡。那麼,朕爲什麼要這樣做,爾等想過沒有?”

稍微停頓一下,趙桓接着說道:“我大宋自從立國以來,優待士大夫,華夏五千年來,歷朝歷代,在這一點上,哪個都比不過本朝。爾等捫心自問,是也不是?”

“正是如此,吾皇聖明!”羣臣在宰執的帶領下,迴應着官家的話。

趙桓起身,在丹墀上來回踱了兩步,道:“正因爲實行這樣的國策,國泰民安,我華夏民族建立了超邁萬世的輝煌成就。現在國家每年歲入,是唐朝的四五倍,百姓安居樂業,生活非前朝可比,這一點,朕從未忘記!”

大殿內的文武百官,都在聚精會神地聽着。

“但是,現在的國家也到了必須有所更張的時候!”趙桓話鋒一轉,“每年收的穀物錢糧不少,可是,十之六七都消耗在軍事方面的費用之上,再除去各級官員的俸祿,每年都是入不敷出。去年歲末,金兵打到了京城;今年三四月間,就連小小的西夏也敢分路進犯?爾等說一說,這樣的情況,不改行不行?”

趙桓一步步走下來,道:“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此一國策斷無更改之理,軍事方面的變革也必須進行下去,敢阻攔朕的臣子,朕決不會放過!”

一言出,衆臣大驚,大殿內靜得嚇人!

不識時務的陳東,跪倒奏道:“臣何人,焉敢阻撓國之大政?臣以爲,岳飛、韓世忠的事情,陛下還是太過寬縱了。”

這個陳東,骨頭還真硬!

趙桓走到陳東面前,道:“設身處地爲岳飛想想,你這樣做公平嗎?岳飛離京之後,日行兩三百里,到達嶽州城後,率領五千騎兵,迎戰叛軍七萬之衆,身先士卒,捨生忘死,爲的是什麼?突襲叛軍船場,更是兇險,岳飛硬是扛了下來。人家在前方浴血奮戰,我們君臣在這裡議他的罪,合適不合適?嗯?”

陳東抗聲道:“岳飛處置不當,難道就不該議?臣並無理虧之處,請陛下明察!”

趙桓針鋒相對:“哼!這就是你讀的聖賢之書?道理歸道理還須講究一個情字吧?聖人說,有經有權,是謂中庸!你以爲如何?”

陳東被官家駁得體無完膚,心悅誠服,面紅耳赤說道:“陛下聖明燭照,臣萬萬不及!臣想左了,請陛下重重治罪!”

趙桓攙起陳東,柔聲道:“愛卿光明磊落,一心爲國,朕知矣!今天,朕與衆位卿家立一條新規矩:凡是戰爭期間,不得議論帶兵將領是非。即使真有過錯,也要等到戰鬥結束之後再說,如何?”

衆臣一齊山呼萬歲!

趙桓長出一口氣,緩緩道:“劉光世一案,朕的處置也許不無偏頗。這樣吧,劉光遠大義滅親,忠義可嘉,再沒有牽連的道理。除劉光遠之外,流放劉光世三族,桂州安置!韓世忠降三級留用,宰執以爲當否?”

張邦昌心知這是官家的底線,尤其是韓世忠,官家是一定要保全的,遂道:“臣並無異議!”

其餘六人同聲道:“臣附議!”

“好,這件事就這樣處理吧!”趙桓道,“退朝!”

事情暫時壓了下去,會不會再有反覆的一天?當皇帝,尤其是當個好皇帝,總有做不完的事,走一步算一步吧!

新年到,家家戶戶放鞭炮,汴梁城內真熱鬧!

正月初六,恰逢立春之日,一年一度的打春儀式在歡歌笑語中開始了。打春鞭牛的風俗不知始自何時,到了而今這個時候,越發隆重了呢!

土牛的製作異常講究:牛的顏色不是想弄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那是有明文歸定的。以歲幹色爲頭,支色爲身,納音色爲腹。立春日干色爲角、耳、尾,支色爲脛,納音色爲蹄”。所以大文豪蘇東坡用“衣被丹青”的句子來形容土牛,再貼切不過了。

土牛旁邊立着一位專門負責驅趕土牛的土偶人,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勾芒神”。看勾芒神,一頭絢爛的紅髮,戴展腳襆頭,手執七尺二寸的長鞭,雙目炯炯有神,如同真人一般。今年適逢立春在正月,也就是所謂的春在歲後,勾芒神執鞭站在土牛之前。

鼓樂聲聲,開封府官吏執杖鞭牛,口中還唸唸有詞,說着“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之類的話,直將土牛擊成碎塊,方纔罷休。圍觀的百姓蜂擁而上,搶奪着已經粉碎的土牛。搶到的,歡欣鼓舞;沒搶到的,笑罵幾句解嘲也就罷了!那邊一名啼哭的小兒,原來是被大人踩疼了腳,正哭得起勁呢!

“王老哥,你家小娘子不是在宮裡服侍官家,你吃穿不愁,搶着土牛又有何用?”

“李老弟,這你就不知道。就這麼一小塊,送進宮裡,能換三十貫錢,您說我能不着急嗎?

啊,原來是這樣!

這段對話,正巧被一名士子聽了去,一時詩性大發,吟道:“春日循常擊土牛,香泥分去竟珍收。三農以此佔豐瘠,應是宮娥暗有求。”

過了初六,眼瞅着十五就要了,那可是一年之中最快樂的日子。去年,金兵圍城,好好的上元節了無生氣,今年更要好好熱鬧一番!

傳說,道教有上、中、下三元之說,三官大帝中的上元天官即爲火官,生日是正月十五日,故正月十五日爲上元節。每年這一天,不能惹上元天官不高興,不可以斷極刑事,要讓普天下的每一個人都快樂!

原本上元節只有十五、十六、十七三天,大宋立國之初,吳越錢王來東京朝拜,向官家進貢了不少金帛,在上元節三天的基礎之上,又買了十八、十九兩夜,與前三天組成爲五天上元節,這就更是熱鬧的不行了。

正月十五,濃濃的夜色在人們的千呼萬喚中,罩上街頭。官家趙桓升宣德樓,與民同樂。

樓前不遠處,三道大門橫亙在長街之上,中門曰“都門道”,左右曰“左右禁衛之門”,上有大牌寫着六個硃紅大字“靖康與民同樂”,在燈光的映照下,愈發醒目。

再向前望,便是光彩奪目的燈山!

燈山高十六七丈,周長三百六十五步,中間用兩條長二十四丈的鰲柱架起,鰲柱用金龍纏住,每一個龍口內點一盞燈,謂之雙龍銜照,氣派壯觀!

金龍之上,一五彩琉璃殿閣,殿閣外站着幾名盛裝俏佳人,小心伺候,不知閣內是怎樣的高貴人物?金龍之下,各式各樣的彩燈,發出奇異的光線,爭奇鬥豔,美不勝收!

白玉燈,爽徹心目;新安燈,光怪陸離;蘇燈,五光十色;珠子燈,雍容華貴;羊皮燈,巧奪天工。

昭容李蘭若指着燈山中一盞明燈,癡癡地問道:“官家,那是什麼燈?”

蘭若再不是先前的模樣,肚子鼓得象一個西瓜一般,本來不讓她來,她非要跟着,趙桓拿她也沒有辦法。

這時的蘭若,哪裡會醜?身上多了一分吸引趙桓的東西,那是什麼,母性的光輝,抑或是女人的柔情?

趙桓輕聲道:“那是萬眼羅燈,美嗎?”

蘭若早忘了答話,只顧得點頭!

千燈萬燈之中,萬眼羅燈卓爾不羣:此燈以千絲結縛弱骨,輕球萬錦裝扮,碎羅紅白相間,剪縷百花萬眼,一眼望去好似彩雲籠罩着月魄,珠光寶氣圍繞着星星,怎不令人驚詫!

萬眼羅燈旁邊,就是飆輪擁騎,迴轉如飛,燈罩上繪出千軍萬馬的馬騎燈。

這時,樂聲一變,長長的燈車隊伍,從宣德樓前經過。

第一個是獨具匠心的走馬燈:燈的立軸在中部,沿水平方向橫裝幾根細鐵絲,每根鐵絲外粘紙剪的人馬,點上燭火,紙剪的人馬便隨着葉輪和立軸不停旋轉起來,使其影子投射到以紙糊裱的燈壁上,成爲燈畫。燈內所映現的人物故事,走馬似的循環反覆展現在人們眼前。觀燈人,不僅是在觀燈,也是在聽一個個纏綿悱惻的故事。

皇后朱雲蘿悄聲對蘭若道:“這個走馬燈啊,還有一個才子佳人的故事,妹妹要不要聽?”

蘭若可勁地點頭!

“故事的主角呢,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安時。話說王安石年輕的時候,來汴梁城趕考,上元節這一天經過一家的門前,這家的主人出了一副對聯,誰能夠答上來,就將家中的小娘子嫁給誰。上聯是: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王安石怎麼想,也想不出合適的下聯。妹妹要不要試上一試?”雲蘿含笑瞧着蘭若。

蘭若急道:“姐姐莫賣關子了,後來怎麼樣了?”

雲蘿接着說道:“王安石來到京城,參加科舉考試,幾場考下來非常順利,臨到最後關頭,考官出了一個下聯,求上聯,下聯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恍然大悟,遂對以: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就這樣,他中了進士。王安石外放做官,又經過那戶人家,一打聽招親聯仍無人對出,因而用考官給的下聯入對,居然博得佳人青睞,成就了終身大事。靠着一副對聯,王安石又中了官,又成了親,你說奇是不奇?”

蘭若瞧着打眼前流水一樣經過的燈,道:“哎呀,世上難道真有這麼巧的事情嗎?”

橫街上,龍燈、鹿燈、月燈、葡萄燈、梔子燈,拉出一條綵線;蓮花燈、大球燈、小球燈、八仙過海燈、五鳳朝陽燈,令人目不暇接。

燈車終於過完了,雜耍藝人粉墨登場。

擊丸蹴踘,踏索上竿,恁地驚險;倒吃冷淘、藥法傀儡,匪夷所思!這個唱的動聽,那個說的起勁,叫賣的聲聲不絕,關撲者渾然物外。

最絕的是一名練藏火的藝人:他來到場中央,斷喝一身:“大家請看藏火!”

雙膀用力,甩掉披着的大氅,把最後一件厚綢袍子也脫下來,露出的腱子肉。手拎着綢袍,在空地上轉那麼三圈,猛地罩在火盆上,兜起綢袍,用手猛力揉搓着,只見濃煙滾滾,間或有火星冒出來,“噼啪”作響!耍了一小會兒,那人將綢袍扔到地上,旋即抓起來,徑直披在身上。

火光從綢袍後面射過來,異常明亮;眉毛、鬍子都被火焰薰灼得焦黑,上半身被火光完全籠罩了。而那件厚綢袍卻完好無損。

那人還兀自喝道:“好不好?”

圍觀的人發出一Lang高過一Lang的喝彩聲。

大火足足燒了一刻鐘,那人將綢袍取下,兩手掐着兩邊,露出紅燦燦的炭火,似乎燒得更旺了呢!

這一天夜晚,東京城無人睡眠。

今夜,男人簪花,女子戴彩,盡情遊玩。小河邊,多少戀人手牽手;虹橋下,又有幾人赴巫山?

今夜,凡是看中誰家的小娘子,都要湊上前,拉近乎,她若是不喜歡,只管不睬,萬不要惡語傷人;

今夜,尋到中意的郎君,儘可表達愛慕,君若是有意中人,切莫誤了人家的一片真情!

今日的趙桓,心情別樣舒暢,幾經思索,湊成一首詩詞:

“五日都無一日陰,往來車馬鬧如林。

葆真行到燭初上,豐樂遊歸夜已深。

人未散,月將沉,更期明夜到而今;

歸來尚向燈前說,猶恨追遊不稱心。”

若是年年若今日,歲歲如今朝,只有歡樂,沒有憂愁,那該多好啊!

第八章 宋州(五)第三章 遠航(四)第九章 太歲(四)第八章 宋州(六)第四章 廟算(一)第一章 蕭牆(二)外篇 望燕雲(三)第五章 火藥(一)第一章 心路(四)第五章 爲雲(一)第十四章 盛宴(二)第五章 縱橫(二)第三章 出山(一)第五章 天意(一)第四章 協力(一)第四章 平安京(三)第十二章 海戰(一)第三章 涼州(二)第四章 升龍(二)第十四章 痛飲(一)外篇 破陣鉞(二)外篇 望燕雲(五)第五章 天意(一)第十章 決斷(一)第三章 遠航(二)第六章 交趾(三)第一章 魂傷(一)第二章 春雨(五)第三章 涼州(三)第十二章 春雷(一)第八章 宋州(六)第十章 飄蕩第二章 南郊(二)第十三章 天火(三)第三章 遠航(四)第三章 遠航(一)第六章 會戰(一)第十三章 手足第二章 春雨(四)第四章 平安京(一)第六章 武尊第六章 屠龍(二)第四章 升龍(六)第四章 廟算(一)第九章 銀行(二)第八章 偉業第八章 常日(二)第七章 灌溉(一)第三章 初戰第四章 升龍(四)第七章 血光(七)第二章 南郊(一)第十二章 柱國(二)第十二章 無聲(二)第二章 人道第七章 灌溉(二)第八章 常日(二)第九章 驕傲(三)第十一章 救駕(二)第七章 血光(二)第六章 求賢外篇 望燕雲(二)第四章 協力(二)第七章 光復(二)第十章 小町王(一)第八章 對壘(五)第八章 宋州(五)第七章 血光(六)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一)第一章 入夢第二章 護花(三)第三章 出山(二)第十章 驚心(二)第十章 神仙(四)第六章 武尊第十章 小町王(二)第四章 升龍(三)第七章 和談(一)第八章 遇刺(二)第三章 武威(二)第一章 心路(四)第四章 折衝(一)第八章 盛事外篇 望燕雲(八)第三章 涼州(一)第八章 宋州(三)第四章 莫須有外篇 高麗公(三)第八章 宋州(三)第五章 播種(一)外篇 陽關曲(二)第七章 戰火(三)第三章 涼州(三)第二章 春雨(五)第七章 戰火(四)第八章 對壘(一)第七章 血光(一)第九章 日出(一)第十二章 行獵第五章 天意(一)
第八章 宋州(五)第三章 遠航(四)第九章 太歲(四)第八章 宋州(六)第四章 廟算(一)第一章 蕭牆(二)外篇 望燕雲(三)第五章 火藥(一)第一章 心路(四)第五章 爲雲(一)第十四章 盛宴(二)第五章 縱橫(二)第三章 出山(一)第五章 天意(一)第四章 協力(一)第四章 平安京(三)第十二章 海戰(一)第三章 涼州(二)第四章 升龍(二)第十四章 痛飲(一)外篇 破陣鉞(二)外篇 望燕雲(五)第五章 天意(一)第十章 決斷(一)第三章 遠航(二)第六章 交趾(三)第一章 魂傷(一)第二章 春雨(五)第三章 涼州(三)第十二章 春雷(一)第八章 宋州(六)第十章 飄蕩第二章 南郊(二)第十三章 天火(三)第三章 遠航(四)第三章 遠航(一)第六章 會戰(一)第十三章 手足第二章 春雨(四)第四章 平安京(一)第六章 武尊第六章 屠龍(二)第四章 升龍(六)第四章 廟算(一)第九章 銀行(二)第八章 偉業第八章 常日(二)第七章 灌溉(一)第三章 初戰第四章 升龍(四)第七章 血光(七)第二章 南郊(一)第十二章 柱國(二)第十二章 無聲(二)第二章 人道第七章 灌溉(二)第八章 常日(二)第九章 驕傲(三)第十一章 救駕(二)第七章 血光(二)第六章 求賢外篇 望燕雲(二)第四章 協力(二)第七章 光復(二)第十章 小町王(一)第八章 對壘(五)第八章 宋州(五)第七章 血光(六)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一)第一章 入夢第二章 護花(三)第三章 出山(二)第十章 驚心(二)第十章 神仙(四)第六章 武尊第十章 小町王(二)第四章 升龍(三)第七章 和談(一)第八章 遇刺(二)第三章 武威(二)第一章 心路(四)第四章 折衝(一)第八章 盛事外篇 望燕雲(八)第三章 涼州(一)第八章 宋州(三)第四章 莫須有外篇 高麗公(三)第八章 宋州(三)第五章 播種(一)外篇 陽關曲(二)第七章 戰火(三)第三章 涼州(三)第二章 春雨(五)第七章 戰火(四)第八章 對壘(一)第七章 血光(一)第九章 日出(一)第十二章 行獵第五章 天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