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播種(一)

靖康五年端午佳節,上微服出宮,與萬民同樂!

——《世祖高皇帝實錄》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被稱爲毒時,居三毒之端。因此,端午節又叫“五月端”。五月是整個熱天的開端,五毒蛇蠢蠢欲動,鬼魅魍魎猖獗無忌,他們將成爲人家間的災難,特別是那些毫無抵抗能力的孩子,更是要消災防毒,才能平安度日呢!因此,人們又把五月端午節說成是“童子節”或“娃娃節”。

五月的京城,空氣中瀰漫着艾草和鮮花的香氣,家家戶戶齊動手一起迎接一年中極重要的節日。街頭上最忙的要屬那些商鋪和商販了,鼓、扇、百索等物琳琅滿目,桃柳、葵榴、蒲葉等花花草草,更是將京城裝扮得分外妖嬈。

鼓,爲小鼓,或懸掛架上,或放置於座。扇,曰小扇,分青、黃、赤、白四種顏色,繡花、丹青已不稀奇,縷金、合色纔是上品呢!所謂百索,就是是用彩絲線結成紉的“百索紉”。這些端午節物,其源出於夏至陰氣萌生,市民恐物不成,故製作鼓、扇、百索,用來避兵鬼,防病瘟。隨着歲月的流逝,這些自古傳承下來的物件,使用方法已是大不相同。拿百索來說,漢代的時候,每到五月五日,人們用五色朱索裝飾門戶以防惡氣。而今,京城百姓卻把“百索”系在胳臂上,以增添喜慶的成份,所以,這樣的百索豈能不美?

雖說端午還有幾天,“節物”卻要先預備起來。城內每家每戶,竭盡所能,弄來菖蒲、生薑、杏梅、李子、紫蘇,切得細細如絲,撒上鹽然後曝曬,做成名爲“百草頭”的端午果子,也可以將梅用糖蜜漬浸,做成釀梅香糖。當然,端午最主要的是食物,則是從春秋戰國時傳下來的——“角黍”,也就是現今所說的糉子了。

糉子品種非常多,有角糉、錐糉、菱糉、秤錘糉、九子糉、鬆粟糉、胡桃糉、薑桂糉、麝香糉,還有一種把粘米放在新竹筒裡,用艾灰淋汁煮,其色如金的筒糉。筒糉製作不易,味道極美,初五這一天的筒糉要賣到一百文呢!

有些商鋪,爲了吸引主顧,特地把糉子搭成樓閣亭臺式樣或者車船形狀,以供觀賞。看到如此美的東西,聞到竹葉的清香,就是不吃也已經飽了,順便看幾眼花枝招展的小娘子,只願年年如今日,歲歲似今朝呀!

初四這一天,趙桓帶着裴誼、王希夷,另有兩名內侍、十幾個班直喬裝打扮,遠遠地跟着,出得宮門,朝金明池行來。

滿耳聽到的是賣花的叫賣聲,滿眼見到的是大門上的張天師馭虎像,滿胸聞到的是花香和香囊散發出的香氣。一大戶人家,門上的畫像極爲講究:一個碩大的紅紗彩金盤子映入眼簾,盆子中間掛着的用菖蒲雕刻成的張天師馭虎像,左右懸圍着的五色蒲絲百草霜,上面雕刻着蜈蚣、蛇、蠍、蜥蜴等“毒蟲”,四周簇擁着的艾葉花朵。旁邊還題着一首詞:“掛天師撐著眼直下覷,騎個生獰大艾虎。閒神Lang鬼,闢炸他魂兒飛,還有哪個敢來上門下戶。”毒蟲肆虐,自有威猛無敵的張天師約束,普通人還是可以盡情歡樂的!

趙桓身上自也帶着香囊,今日的香囊卻與往日不同!這是件秘密武器,要一招制敵,那個敵就是思慕不已的和香哩!

和香愛香,自小就用鮮花煮過的水沐浴,更兼天生異體,身上的香氣就愈發強烈了。和香對香氣特比敏感,沒有什麼香氣能瞞得住她,隨身帶的東西,趙桓都聞不到有何奇異之處,難道,就這麼個玩意,真能吸引和香的注意嗎?

每年的五月初四,和香都會到金明池泛舟。三月初一到四月八日,金明池對外開放,市井百姓皆可遊玩,四月八日以後,尋常人家就進不去了。偌大的金明池成爲皇室宗親、達官顯貴的私有玩物。

這樣的日子,來會佳人,真是再好不過了!

金明池畔,波光渺渺,乘船行駛在湖面上,傘蓋遮住陽光,涼風襲面,天地間的燥熱一掃而空。

忽地,由西面駛來一船,兩船在慢慢靠近,幾乎可以清晰地看見船頭的和香!距離約十幾丈,那邊一陣驚呼,應該發生了什麼事情。

王希夷立在船頭,高聲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對面的一名水手喊道:“不好啦,我們的船漏了,救命啊,救命啊!”

王希夷心中暗笑,正等着你,還怕你不來呢!你的船若是不漏,今天就有人要遭殃嘍!大聲命令着船上水手快速迎上去,距離兩丈之內,王希夷抄起纜繩,霍地衝起,以一個極漂亮的姿勢立在對面船頭。

深施一禮,朗聲道:“奉我家主人之令,問小娘子安好!”

這才擡頭,掃一眼傳說中的美人,立即低下頭去,暗道:乖乖,真是漂亮得不象話啊!也許,比明媚帝姬還要美些!

乍見陌生男子,和香表現出大家閨秀的風範,優雅地還禮,微啓朱脣,道:“蒙衙內相救,不勝感激之至!”

王希夷客氣兩句,搭好船板,將船上的人全部護送過去,剛剛大功告成,露底的船兒歪着身子,已經沒了大半!

和香由貼身女使香奴陪着,來見救命恩人!

趙桓不知和香是否認識自己,事先經過了喬裝,就是王希夷等人也改了形象,一切都佈置得井井有條,這就是做皇帝的好處啊!

和香施施然下拜,裙邊的蝴蝶被清風拂起,栩栩如生;那股奇怪的香氣撲面而來,深深吸上一口,覺得已經飄到天上去了呢!

眼睛瞪得大大的,就想好好看一眼俏佳人,誰知忽覺眼中乾澀,恁地不舒服,非得休息一會兒才成!

真是一位美人,與蘭若相比,也是春蘭秋菊各擅勝場!

“奴家多謝恩公救命之恩!”

半晌,趙桓恢復如初,笑道:“小娘子切莫客氣,無論是誰遇上了,萬沒有見死不救的道理!”

說完,似乎忽地想起了什麼事情,奇道:“咦,什麼東西這麼香?”

那邊的香奴,掩嘴失笑:“是我家小娘子身上的味道!”

裝傻充愣的趙桓,恍然大悟:“哦,原來如此!敢問小娘子芳名!”

快嘴的香奴又道:“難不成沒聽說過,張相公家的千金小娘子嗎?”

和香有些惱了,狠狠地掐了一把香奴,香奴“唉呦”喊疼,引來陣陣笑聲!

再度見禮,趙桓將早已準備好的溢美之詞和盤托出,誇得恰到好處,也不要人來問,將自己的名字直接報了出來:“在下趙木昌,這廂有禮了!”

和香問:“可是宗親?”

趙桓道:“是,忝爲列祖列宗的不孝子孫,一事無成,令人愧煞!”

第三章 心意第七章 光復(二)外篇 陽關曲(二)第十章 發芽第四章 升龍(二)第十五章 如夢(二)第五章 火藥(二)第九章 倉惶(一)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一)第五章 打援(一)第六章 震動(一)第一章 疾苦第一章 疾苦第一章 盟好(二)第九章 日出(二)又是一年啊第二章 盤龍山(一)第八章 盛事第二章 奇襲(二)第七章 灌溉(一)扯脖子喊啊第八章 兒山城(一)外篇 破陣鉞(四)第一章 盟好(一)第五章 蹊徑第四章 莫須有第三章 太聰明(一)第六章 秦淮(二)第六章 家國(三)第八章 兒山城(四)第十三章 苦戰(一)第十一章 流花第三章 太聰明(二)第十四章 痛飲(一)第七章 弄月(一)外篇 望燕雲(六)第十章 驚心(一)第七章 弄月(二)第一章 中宮(二)第五章 定州第九章 太歲(四)第十六章 聖訓第五章 火藥(二)第二章 護花(四)序一 風流第三章 太聰明(一)第一章 心路(一)外篇 破陣鉞(三)第四章 親征(二)第二章 魂傷(二)第十二章 追捕第八章 宋州(四)第七章 戰火(四)第六章 曙光(二)第十三章 奔馳(一)獻給一個叫雲霓的女孩第三章 武威(一)外篇 陽關曲(三)第七章 勇氣(一)第六章 破陣(一)第六章 家國(三)第五章 打援(二)第一章 夢想(一)第十四章 痛飲(一)第十章 神仙(二)外篇 陽關曲(三)外篇 望燕雲(四)第九章 驕傲(五)第八章 虎鬥(一)第一章 厚積(二)第十五章 天下第十一章 大同(二)第六章 君臣(二)第十三章 手足第十三章 太原(一)第七章 勇氣(一)外篇 高麗公(一)第七章 戰火(四)第三章 出山(一)第三章 涼州(一)第十一章 平安盟好(二)第七章 光復(三)第十章 小町王(二)第八章 宋州(二)第九章 太歲(三)第二章 盤龍山(二)第六章 曙光(四)第二章 春雨(六)第十章 承極(一)第八章 宋州(一)第八章 宋州(六)外篇 高麗公(四)第十一章 救駕(一)外篇 高麗公(一)第十一章 流花第四章 親征(二)道可道,非長道第一章 蕭牆(一)第一章 心路(二)
第三章 心意第七章 光復(二)外篇 陽關曲(二)第十章 發芽第四章 升龍(二)第十五章 如夢(二)第五章 火藥(二)第九章 倉惶(一)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一)第五章 打援(一)第六章 震動(一)第一章 疾苦第一章 疾苦第一章 盟好(二)第九章 日出(二)又是一年啊第二章 盤龍山(一)第八章 盛事第二章 奇襲(二)第七章 灌溉(一)扯脖子喊啊第八章 兒山城(一)外篇 破陣鉞(四)第一章 盟好(一)第五章 蹊徑第四章 莫須有第三章 太聰明(一)第六章 秦淮(二)第六章 家國(三)第八章 兒山城(四)第十三章 苦戰(一)第十一章 流花第三章 太聰明(二)第十四章 痛飲(一)第七章 弄月(一)外篇 望燕雲(六)第十章 驚心(一)第七章 弄月(二)第一章 中宮(二)第五章 定州第九章 太歲(四)第十六章 聖訓第五章 火藥(二)第二章 護花(四)序一 風流第三章 太聰明(一)第一章 心路(一)外篇 破陣鉞(三)第四章 親征(二)第二章 魂傷(二)第十二章 追捕第八章 宋州(四)第七章 戰火(四)第六章 曙光(二)第十三章 奔馳(一)獻給一個叫雲霓的女孩第三章 武威(一)外篇 陽關曲(三)第七章 勇氣(一)第六章 破陣(一)第六章 家國(三)第五章 打援(二)第一章 夢想(一)第十四章 痛飲(一)第十章 神仙(二)外篇 陽關曲(三)外篇 望燕雲(四)第九章 驕傲(五)第八章 虎鬥(一)第一章 厚積(二)第十五章 天下第十一章 大同(二)第六章 君臣(二)第十三章 手足第十三章 太原(一)第七章 勇氣(一)外篇 高麗公(一)第七章 戰火(四)第三章 出山(一)第三章 涼州(一)第十一章 平安盟好(二)第七章 光復(三)第十章 小町王(二)第八章 宋州(二)第九章 太歲(三)第二章 盤龍山(二)第六章 曙光(四)第二章 春雨(六)第十章 承極(一)第八章 宋州(一)第八章 宋州(六)外篇 高麗公(四)第十一章 救駕(一)外篇 高麗公(一)第十一章 流花第四章 親征(二)道可道,非長道第一章 蕭牆(一)第一章 心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