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入夢

金兵犯境,千里長驅,偌大的國家,竟無一人可以替朕抵擋金兵;道君太上皇帝南巡,京城人心騷動,一日三驚。甚至有人傳言,道君將於東南復辟,內憂外困,朕心力交悴,已難支持。

危難之際,李綱一肩擔國運,請朕勿棄宗廟,留守京城。國家能有今日,實賴李綱一人。因此,直至終老,朕不易李綱宰相之位,感激之情,須臾不敢忘懷。

以一人而安天下者,李綱是也!

——《世祖高皇帝實錄》大宋靖康元年正月初三,夜色正濃,汴河上拉起一道長長的燈火,人聲嘈雜,亂做一團。衣着華麗的男男女女,渾不顧衛士的指揮,拼了命地往船上擠,似乎後面有惡狼在追!

今年的冬天與往常的日子迥然不同,冬天不如往年那般寒冷,而今已是正月初三,本應該是最冷的日子,河水依然靜靜地流着,就連一星半點冰茬都看不到!

碼頭上,大宋帝國皇帝趙桓望着從身邊滑過的船兒,渾身軟弱無力,心亂如麻。

他剛剛登基不到十天,國家正面臨着巨大的災難,他可以依靠誰?自去年十二月三日開始,金國兵分兩路,一路南下包圍汴梁北部重鎮太原府,一路佔領山前諸鎮後,已經於今日開始搶渡黃河,也許明天就會打到東京城下。太上皇聽到前方兵敗的消息後,帶着妃嬪、王子、帝姬,南下避難。

東京能不能守住?

是去是留?

“官家,童太尉說,他要護送太上皇南下,不能來見官家了。”一名小黃門急匆匆跑過來,低聲說道。

“什麼?他竟敢抗旨?”趙桓厲聲喝道。

大敵當前,趙桓原準備召見童貫,商議軍國大事,誰曾想他竟敢,竟敢……

那名小黃門仗着膽子,怯生生地說:“官家,童太尉過橋的時候,因爲橋上的百姓堵住了去路,他下令放箭,死了很多人呢!”

趙桓急怒攻心,一腳將小黃門踹倒在地,恨恨道:“這個老閹狗,朕早晚要活剮了他。通知宰執,到福寧殿議事。”

說罷,氣沖沖地坐上龍輦,起駕回宮。

皇帝寢宮福寧殿內,燈火通明,趙桓與宰執連夜商議軍情。所謂宰執就是宰相和執政的合稱,大宋官制設宰相(太宰、少宰)兩名,而副宰相與樞密使、樞密副使統稱爲執政。這些國之重臣商量來商量去,根本不能達成一致意見:有的說皇帝陛下應赴西京洛陽,暫避敵鋒,徐圖再舉;有的說應該遣使求和,許給金國一些好處,也就是了;有的說應該南下襄陽,先穩固江南,再恢復江北。

趙桓腦袋疼的厲害,似乎馬上就要爆炸了一般,依然強忍着,聽着宰執們的議論。

這時,執事內侍進來稟報:“官家,兵部侍郎、親征行營參謀官李綱求見?”

“沒看到朕正與宰執議事?”趙桓怒道。

內侍頭也不敢擡,聲音顫抖着說道:“李綱大人說,有軍國大事求見。”

趙桓不耐煩地擺擺手:“叫他進來。”

片刻,李綱搶進殿來,撩衣跪倒,朗聲奏道:“臣聽說,宰執欲扈從陛下出京,以避金兵,若是陛下聽信他們的話,則京城失守、宗廟廢棄、社稷堪憂啊!況且,太上皇將江山社稷傳給陛下,必是認爲陛下可以守住大宋基業,陛下又怎麼能輕易放棄呢?”

李綱四十多歲,中等身材,面容清瘦,一雙三角眼,目光清澈而堅定,是朝廷上下公認的清正忠直之臣。

而今聲音鑿鑿,如鍾似鐵,重重地敲在每一個人的心上,大殿內的氣氛愈發沉重。

去年,趙桓能夠順利登上皇帝寶座,李綱是出了力的,趙桓心裡很是感激。今天,破例召見,而李綱一上來就是很難聽的一番話,趙桓並未發怒,只是沉吟不語。

首輔丞相、太宰李邦彥道:“京城豈可以守?”

李綱振聲道:“某請問丞相,天下城池可有比京城更堅固的嗎?而且,宗廟、社稷、百官、萬民盡在京城,舍此欲何往?如果能夠激勵將士,安定民心,上下同心,豈有不可守之理?”

李邦彥無言以對,趙桓突然道:“李愛卿平身。依愛卿之言,京城可守,誰可爲將?”

李綱振衣而起,道:“國家以高官厚祿優待大臣,就是要用在非常之時。丞相李邦彥、張邦昌雖爲文臣,未必通曉軍事,但是統領百官,身份貴重,讓他們指揮將士,以抗敵鋒,乃是他們份內之事!臣愚魯,請陛下明察。”

李邦彥大怒,嘴邊的鬍子都立了起來,厲聲喝道:“既然如此,難道你李綱就不能帶兵出戰嗎?”

少宰張邦昌卻要鎮定得多,面色如常,彷彿正在討論的事情與自己沒有一點關係。

李綱淡然一笑,躬身一禮,道:“如果陛下不棄,令臣治兵,臣願意與京城共存亡,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只是,臣人微官卑,恐怕難以服衆。”

國家正值危難之秋,需要的就是象李綱這樣,不畏艱難,敢於任事的大臣啊!不知不覺之中,頭疼輕了一些,趙桓隨口問道:“執政有何空缺?”

張邦昌道:“尚書右丞。”

趙桓猛然想起來,原來的尚書右丞剛剛受命護送道君太上皇南下,便說道:“升李綱爲尚書右丞、親征行營使,節制京城兵馬,以抗金兵。”

李綱跪倒謝恩,卻是了無喜色,申明國家艱難不敢有辭之意。

趙桓又叮囑幾句,感覺頭昏腦張,手腳無力,吩咐宰執先下去休息,天明再來議事。片刻,空曠的大殿之內只剩他一人。他臥在龍榻之上,迷迷糊糊,不一會兒,竟已睡去了。

趙桓緊緊拉住太上皇的衣服,苦苦哀求,可是太上皇還是走了,頭也不回的走了。太上皇到了江南,在蔡京、童貫等人的挑唆下,立他的三弟爲皇帝,竟把他廢掉了。趙桓想見太上皇,守門禁軍的斧鉞閃爍着寒光,他叫天天不語,叫地地不應。回來後,他怎麼也找不到皇后和太子,他哭喊着,大殿內的內侍就如死了一般,冷眼旁觀,竟無一言。

“刷”地一聲,眼前的景物全變了樣,這到底是在哪裡?

碧藍的天空上突然出現了一個亮晶晶的龐然大物,象一隻巨大的鳥兒,鋼鐵做成的鳥兒。趙桓癡癡地看着,冷不防一聲驚天巨響過後,鳥兒不見了,化爲一個火球,宛如天火在燒。

腦袋又開始疼了,炸裂一般,趙桓痛不欲生,飛身而起,照着柱子撞了上去,然後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他死了,應該就是死了。他的魂兒悠悠盪盪,隨風而逝,不知何處是歸宿。不久他的靈魂與一個叫宋強的靈魂絞在一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無分別。

宋強生活在未來世界,因飛機失事而死,未來世界的東西聞所未聞,見所未見,趙桓看不懂呀!宋強是家裡的獨生子,生活在一個叫地球的地方,是中國人。宋強喜歡玩遊戲,喜歡歷史。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愛好,最終成就了他的事業。宋強大學畢業後,成爲一名遊戲軟件設計師。他主持設計了一款名字叫“靖康志”的遊戲,遊戲環境設定爲東京汴梁城,起始時間爲大宋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中國之所以落後,之所以捱打,完全是因爲北宋末年靖康之變的緣故。正因爲靖康之變,東京失陷,二帝被擄,宋朝遭受到巨大的打擊,從此一蹶不振,無恥的趙構偏安江南,不思進取,致使當時處於世界最高點的中華文明,從頂峰滑落。時至今日,千年過去了,我們依然沒到達到祖宗曾經達到的高度,我們吶喊,我們憤怒,我們反思。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宋高宗趙構,父子三人實爲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萬死不足以贖其罪惡。”

趙桓還保留着過往的記憶,聽到宋強的吶喊,直叫委屈:他真的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錯事,竟遭世人如此唾罵。

通過宋強的眼睛,他看到了一幕人間最悽慘的情景。東京汴梁城失守,他和太上皇做了金人的俘虜,親王、帝姬、妃嬪、太子盡入賊手。許多女人,都是他的親人啊,不堪受辱,自殺身亡,其中就包括他的皇后。金兵離開之際,汴梁城被沖天大火所吞噬,百年繁華,剎那而逝。後來,他和父皇老死異鄉;女人們的命運更爲悽慘!

以漢族爲主體的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受過這樣的恥辱!這到底是怎麼啦?難道,要朕來擔這千古罪名?不公平,這不公平啊!

朕決不作亡國之君,朕決不當千古罪人!

殺,殺盡金狗,殺啊!

趙桓狂叫着醒來,忽然看到龍榻之下,人影綽綽。

趙桓驚呼:“誰,你是誰?”

“官家,是臣妾啊!”

聲音再熟悉不過,是皇后的聲音啊!

趙桓再看,朱皇后坐在牀下,捧心蹙眉,非常痛苦,不禁問道:“皇后怎麼坐在地上?”

朱皇后名叫朱雲蘿,溫柔賢淑,雍容大方,趙桓平日裡極爲寵愛。這時,雲蘿掙扎着站起來,或許因爲很疼的緣故,櫻桃一般的小嘴微微翹起,“嚶嚀”一聲,道:“官家酣睡不醒,臣妾原本在身邊服侍,聽到您大聲喊叫,上前來問,孰料官家不分青紅皁白就是一腳,正踢在臣妾的心口上。哎呀,好疼啊!”

趙桓見狀,煞是愛憐,起身將她擁在懷裡,道:“小乖乖,不要離開朕,不要離開朕。”

雲蘿俏臉燒霞,樣子嫵媚非常,看得趙桓**升騰,一隻手悄然划進她的懷裡,攀上酥軟的山峰。雲蘿嬌笑不已,連聲告饒,趙桓又哪裡肯依,正欲翻身將美人壓在身下,只覺一陣天旋地轉,又昏了過去。

暖融融的陽光偷偷地鑽進屋裡,沉香爐內的香已經燃盡,屋子裡香氣尚存,清清爽爽,若即若離,身在其間,好不愜意。

趙桓伸了個懶腰,醒來後,看到雲蘿怔怔地望着他。趙桓睡得很沉,此刻心情不錯,輕輕颳了一下她的鼻尖,道:“看什麼呢?難道朕的臉上長了花不成?”

雲蘿伏到他的懷裡,兩行珠淚悠然滑落,道:“官家,你終於醒了。你睡了整整三天三夜,你知道嗎?太醫來看過,也說不出什麼來。宰執們急得什麼似的。官家,臣妾好怕,怕你就這麼一直睡下去,再也不起來了。臣妾真的好怕啊!”

趙桓心裡一酸,伸出手去,輕輕擦拭着清涼的淚水,突然靈光乍現,瞬間想起許多事來。那個奇怪的夢是怎麼回事情?靖康之變又是怎麼回事?二帝北遷,財帛女子盡入賊手,火燒東京?靖康元年正月初八夜間,金兵就要攻城了。今天是……?哎呀,大事不好!

趙桓猛地將雲蘿推開,高聲喝道:“來人!”

守在殿外的內東頭供奉官裴誼跑進來,忙不迭地道:“伺候官家!”

“傳旨宰執、殿前都指揮使、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速來垂拱殿議事。”趙桓一刻也等不急了,自己穿着衣服,吩咐道。

裴誼一邊吩咐人去傳旨,一邊命人進來伺候官家起牀。趙桓叮囑皇后馬上準備行裝,汴梁城不能呆了,要先到西京洛陽,再作打算。然後,趙桓顧不得飢腸轆轆,直奔垂拱殿。

第七章 光復(二)第十一章 論劍(一)第六章 君臣(二)第六章 家國(一)第三章 太聰明(三)序二 無疆第八章 對壘(五)第六章 屠龍(一)第六章 屠龍(二)第八章 常日(二)第五章 縱橫(二)第十一章 論劍(一)第八章 兒山城(二)第十一章 論劍(二)第三章 涼州(二)外篇 望燕雲(八)第五章 江寧(一)第九章 驕傲(六)第七章 和談(一)第二章 狼王第六章 曙光(二)第六章 家國(二)第四章 親征(二)第一章 疾苦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一)外篇 高麗公(一)第十二章 春雷(一)第八章 兒山城(三)第三章 南洋(三)第三章 遠航(三)第八章 宋州(七)第一章 心路(一)第四章 折衝(二)第四章 折衝(二)第十四章 落日(二)外篇 照夜白(二)第三章 遠航(二)第七章 弄月(二)第十四章 盛宴(二)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二)第十三章 苦戰(一)第九章 逐鹿(二)第七章 戰火(二)第三章 南洋(三)七月軍史頻道獲獎感言第一章 夢想(二)第八章 兒山城(四)第五章 鳥羽院(三)序二 無疆第十一章 北客第七章 日高見(三)第五章 播種(二)序二 無疆第一章 厚積(一)扯脖子喊啊第五章 江寧(一)第四章 親征(一)第十三章 天火(二)序二 無疆第七章 雲頂(一)第一章 中宮(二)第八章 兒山城(四)第十一章 救駕(二)第十章 承極(一)第十三章 手足第八章 虎鬥(一)第六章 屠龍(一)第六章 會戰(二)第五章 冷夏第十三章 大圓滿(二)第五章 鳥羽院(三)第六章 會戰(一)第四章 儲貳第六章 交趾(五)第十二章 無聲(二)第四章 升龍(三)第八章 對壘(四)第三章 遠航(二)第十一章 北客八月軍史頻道獲獎感言第九章 倉惶(二)第五章 爲雲(一)第一章 夜花(一)第十五章 天下外篇 陽關曲(二)第八章 變革(二)第十二章 無聲(一)第十四章 痛飲(一)第四章 平安京(三)第十章 小町王(二)第六章 會戰(一)第五章 火藥(二)第七章 光復(二)第五章 火藥(一)第五章 縱橫(一)第六章 交趾(四)第七章 勇氣(一)第四章 平安京(四)第二章 天威(三)第九章 驕傲(二)
第七章 光復(二)第十一章 論劍(一)第六章 君臣(二)第六章 家國(一)第三章 太聰明(三)序二 無疆第八章 對壘(五)第六章 屠龍(一)第六章 屠龍(二)第八章 常日(二)第五章 縱橫(二)第十一章 論劍(一)第八章 兒山城(二)第十一章 論劍(二)第三章 涼州(二)外篇 望燕雲(八)第五章 江寧(一)第九章 驕傲(六)第七章 和談(一)第二章 狼王第六章 曙光(二)第六章 家國(二)第四章 親征(二)第一章 疾苦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一)外篇 高麗公(一)第十二章 春雷(一)第八章 兒山城(三)第三章 南洋(三)第三章 遠航(三)第八章 宋州(七)第一章 心路(一)第四章 折衝(二)第四章 折衝(二)第十四章 落日(二)外篇 照夜白(二)第三章 遠航(二)第七章 弄月(二)第十四章 盛宴(二)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二)第十三章 苦戰(一)第九章 逐鹿(二)第七章 戰火(二)第三章 南洋(三)七月軍史頻道獲獎感言第一章 夢想(二)第八章 兒山城(四)第五章 鳥羽院(三)序二 無疆第十一章 北客第七章 日高見(三)第五章 播種(二)序二 無疆第一章 厚積(一)扯脖子喊啊第五章 江寧(一)第四章 親征(一)第十三章 天火(二)序二 無疆第七章 雲頂(一)第一章 中宮(二)第八章 兒山城(四)第十一章 救駕(二)第十章 承極(一)第十三章 手足第八章 虎鬥(一)第六章 屠龍(一)第六章 會戰(二)第五章 冷夏第十三章 大圓滿(二)第五章 鳥羽院(三)第六章 會戰(一)第四章 儲貳第六章 交趾(五)第十二章 無聲(二)第四章 升龍(三)第八章 對壘(四)第三章 遠航(二)第十一章 北客八月軍史頻道獲獎感言第九章 倉惶(二)第五章 爲雲(一)第一章 夜花(一)第十五章 天下外篇 陽關曲(二)第八章 變革(二)第十二章 無聲(一)第十四章 痛飲(一)第四章 平安京(三)第十章 小町王(二)第六章 會戰(一)第五章 火藥(二)第七章 光復(二)第五章 火藥(一)第五章 縱橫(一)第六章 交趾(四)第七章 勇氣(一)第四章 平安京(四)第二章 天威(三)第九章 驕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