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南郊(二)

“籲!”岳飛勒住馬的繮繩,寶馬照夜白“稀溜溜”一聲長嘶,前腿躍到空中,側頭看了一眼主人,然後猛地落地。瞧它的樣子,分明是沒跑夠啊!

捧日軍團的大營還是老樣子,旗杆上的大旗迎風招展,轅門前的大燈籠在風中搖曳,光線也隨着搖動,彷彿整個世界都在搖動!

站崗的軍兵哪裡去了?

這個張憲,怎麼搞的?

岳飛正準備下馬,忽然金鼓齊鳴,厚重的大門緩緩開放,兩排威風凜凜的騎兵,闖入眼簾,隊伍一直響遠方延伸、延伸!轅門大開,一身戎裝的張憲,率領一干將領,催馬來到岳飛面前。

“刷!”地抽出馬刀,刀尖刺向頭頂的黑暗,喝道:“捧日軍團都虞候張憲督率重將,歡迎大帥回營!”

“刷!”萬千馬刀出鞘,森寒的刀面反射着奇異的光線,那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覺就在身在縈繞,暖意在心中升騰!

“歡迎大帥回營!”

是的,他們還是原來的樣子!

這就是那隻自己一手組建的隊伍,那隻花費了無數心血,即使遠在天涯也不能忘懷的隊伍!

王貴,還是老樣子!

徐慶,好像還瘦了些!

張保、王橫,還有那些親兵一直在哭,幾乎哭成了淚人!

岳飛穩穩心神,抽出佩刀答禮,一字一頓地說道:“弟兄們好!”

“大帥好!”

將領們自發地閃到兩旁,岳飛放馬而入!

道路兩邊的燈籠,慢慢地亮起來,一張張熟悉的面孔,一道道崇敬的目光,岳飛受到最隆重的歡迎,虎目中已滿是淚花!

演武臺的臺階,今日變得高了許多?

爲何腳步如此的沉重?

由於肩頭擔着千鈞重擔,腳步怎能不沉重;我岳飛何許人也,怎能擔得起這麼重的情意啊!

在臺中央站定,面對那些期待的目光,正要講話,轅門處傳來一陣馬蹄聲,這時候,誰又來了呢?

片刻,人來到近前,原來是入內內侍省內西頭供奉官劭成章,手裡還捧着聖旨!

劭成章面南而立,一聲有旨,岳飛等人跪倒在地!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賜美酒千壇,使嶽卿、張卿與將士共醉!欽此!”

岳飛領旨謝恩,山呼萬歲!

岳飛治軍極嚴,不準在軍營飲酒,若是在往日,他沒準會駁了聖上的美意,而今卻再也不會如此做了。賦閒在家兩年多,他明白了很多東西,他頭頂的那片天空,是不容褻瀆的,是需要他用生命去保衛的。儘管,他不知道天;天卻一定知道他,所以,無論到什麼時候,天永遠是天!

“幹,爲張大帥餞行!”岳飛奮聲道。

“幹,爲嶽大帥接風!”張憲落淚的了,他捨不得捧日軍團,怎奈君命如山,豈能不從?

美酒的芳香在夜色中濃郁,戰士的激情在沉醉中燃燒!

今夜,一醉方休!

國之大事,兵、祭二端!

南郊祭圜丘,祭拜昊天上帝,實在是祭祀中最隆重的禮儀!

靖康元年正月十六,儀鸞司至青城,爲官家大典服飾做準備,太常設樂位、神位、版位等事。十七日,尚書左右僕射、禮部尚書親自檢查祭器是否整潔;光祿卿奉犧牲而入,稟犧令跪報:“請檢查犧牲。”禮部尚書、侍郎檢查犧牲,讚道:“犧牲很肥壯。”而後,犧牲將被牽到庖廚宰殺。

接下來,就是獻血腥。光祿卿奉乘放犧牲之血的淘豆,分別獻於昊天上帝座前、太祖皇帝座前。

然後是進饌!禮部尚書向上帝、太祖各獻犧牲一頭,酒一尊,蒼玉之璧一面,以及豆、簠、簋等物。

十八日夜,大禮使李綱、禮儀使張邦昌、儀仗使張叔夜、鹵簿使趙鼎、頓遞使秦檜奉皇帝出齋戒之所——明堂,前往青城!

大宋皇帝趙桓至青城,更衣,服大裘,被袞冕以出,殿中監進蒼玉大圭,帝執大圭入壇。

丑時七刻,禮儀使張邦昌宣曰:“吉時已到,皇帝行禮!”

宮架奏《景安》之樂,太祝跪着用陶匏器中盛的酒灌地,皇帝拜天神和太祖,羣臣亦拜。而後皇帝由太常引導着到南階,脫鞋登壇,到盛酒的罍前。殿中監把爵洗了之後跪下進獻給皇帝,執樽郎舀罍中的香酒給皇帝,皇帝獻於昊天上帝座前,伏拜,宮架奏《嘉安》之樂,大禮使宣讀冊書;再獻太祖座前,再拜,宮架奏《廣安》之樂。禮畢,是爲一獻。

而後,太常貢獻是爲亞獻;光祿卿貢獻,是爲三獻!

三獻過後,太祝以酒灌地,君臣同拜。皇帝站在燔燎的位置,宮架奏《祥福》之樂,太祝令用几案盛着獻神的玉璧、割開的犧牲、爵酒、黍飯等放在柴壇上,禮儀使宣賀:“舉火!”

燔燎時三人手拿火炬上去點燃,壇下二十多人用火炬往壇上扔去,柴燒一半,禮儀使跪奏:“禮成!”

皇帝出中壝門,殿中監受大圭,入青城更衣!

皇帝升端誠殿,百官入賀!

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至玉輅所,升玉輅車,至宣德門,宮架奏《採薺》之曲,入門。升宣德樓,面對百官萬民,大禮使李綱宣讀赦書:

“門下:朕誕膺寶命,嗣守鴻基。荷上靈降監之祥,奉列聖紹庭之憲。撫寧興運,司牧黎元。慎保盈成之難,思隆久大之業。靖康之初,女真南來,西夏犯邊,仰祖宗之洪福,賴將士之用命,江山社稷得以保全,朕須臾不敢忘懷。何嘗不中昃勵精,幽微博聽慮一夫之不獲,期百志之惟熙。務湯盤之日新,致禹疇之時若。至於秉慈儉之訓,絕遊畋之娛,器物屏雕文之功,刑政革煩苛之弊,雖未臻於淳古,庶無怠於始初。

今者,西夏內亂將起,朕告昊天上帝、太祖太宗,欲乘機以取河西之地。河西歸國,開絲綢之路而富國,收河套之馬以強兵,中國之興可立見也!夫兵者不祥之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朕非好兵,致黎民塗炭;非不得以,敢妄自興兵?夏賊滅,西土寧,百姓安,社稷隆!順時膺命,則以敬天;開疆興國,孝之至大!孝奏而日月光,靈遊而風馬下。顧獲成於熙事,敢專享於蕃禧。宜大澤之肆均,與羣生而共慶。可大赦天下。

於戲!革故鼎新,皇祚綿綿於無期;變家爲國,鴻恩宜被於寰宇。更賴將相公王,同心協力,共裨寡昧,以致功成。凡百軍民,深體朕意。”

赦書宣讀已畢,趙桓升大慶殿,受百官朝賀!

到了這時,持續時間長達七天的南郊祭天,纔算功德圓滿。

第八章 對壘(五)第五章 縱橫(一)第四章 升龍(五)第九章 太歲(一)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二)第四章 風化(二)第十二章 上京第八章 兒山城(二)第十二章 春雷(一)第三章 遠航(一)外篇 陽關曲(四)第八章 對壘(一)第十二章 上京第八章 盛事第八章 宋州(五)第八章 無主(一)第八章 對壘(一)第六章 屠龍(一)第二章 人道第四章 升龍(五)第十四章 盛宴(二)第八章 對壘(五)第十四章 落日(二)第七章 雲頂(一)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一)第二章 春雨(一)第九章 倉惶(一)第二章 春雨(六)非常無恥地呼籲第九章 驕傲(五)外篇 高麗公(一)第三章 武威(四)第九章 綢繆第一章 心路(二)第十章 飄蕩第五章 夢蝶第一章 夜花(一)道可道,非長道第十三章 苦戰(二)第三章 遠航(二)外篇 陽關曲(五)第八章 常日(一)第四章 死鬥第一章 心路(二)第六章 破陣(二)第五章 天意(一)第十二章 海戰(二)扯脖子喊啊第五章 江寧(二)第十二章 海戰(一)第七章 勇氣(二)第二章 春雨(二)第一章 夜花(一)第十二章 無聲(二)第八章 常日(一)第一章 中宮(二)外篇 破陣鉞(三)第二章 春雨(四)第六章 震動(二)第三章 太聰明(一)第二章 春雨(六)第二章 護花(一)第五章 爲雲(二)第十二章 柱國(二)第十四章 作樂第六章 武尊第七章 血光(七)第八章 對壘(三)第八章 無主(一)第七章 勇氣(一)第四章 平安京(二)第六章 交趾(三)第二章 春雨(六)第四章 升龍(二)第六章 交趾(一)第七章 血光(七)又是一年啊七月軍史頻道獲獎感言第十一章 救駕(二)第四章 升龍(三)第八章 兒山城(二)外篇 望燕雲(八)第十三章 太原(一)第四章 升龍(五)第二章 春雨(七)第十章 決斷(一)第十章 小町王(一)第三章 捧日(一)第三章 涼州(二)序二 無疆第九章 驕傲(六)第一章 盟好(二)第八章 雪紅第九章 銀行(一)第一章 心路(四)第四章 升龍(四)第六章 求賢第三章 捧日(二)第十二章 春雷(一)
第八章 對壘(五)第五章 縱橫(一)第四章 升龍(五)第九章 太歲(一)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二)第四章 風化(二)第十二章 上京第八章 兒山城(二)第十二章 春雷(一)第三章 遠航(一)外篇 陽關曲(四)第八章 對壘(一)第十二章 上京第八章 盛事第八章 宋州(五)第八章 無主(一)第八章 對壘(一)第六章 屠龍(一)第二章 人道第四章 升龍(五)第十四章 盛宴(二)第八章 對壘(五)第十四章 落日(二)第七章 雲頂(一)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一)第二章 春雨(一)第九章 倉惶(一)第二章 春雨(六)非常無恥地呼籲第九章 驕傲(五)外篇 高麗公(一)第三章 武威(四)第九章 綢繆第一章 心路(二)第十章 飄蕩第五章 夢蝶第一章 夜花(一)道可道,非長道第十三章 苦戰(二)第三章 遠航(二)外篇 陽關曲(五)第八章 常日(一)第四章 死鬥第一章 心路(二)第六章 破陣(二)第五章 天意(一)第十二章 海戰(二)扯脖子喊啊第五章 江寧(二)第十二章 海戰(一)第七章 勇氣(二)第二章 春雨(二)第一章 夜花(一)第十二章 無聲(二)第八章 常日(一)第一章 中宮(二)外篇 破陣鉞(三)第二章 春雨(四)第六章 震動(二)第三章 太聰明(一)第二章 春雨(六)第二章 護花(一)第五章 爲雲(二)第十二章 柱國(二)第十四章 作樂第六章 武尊第七章 血光(七)第八章 對壘(三)第八章 無主(一)第七章 勇氣(一)第四章 平安京(二)第六章 交趾(三)第二章 春雨(六)第四章 升龍(二)第六章 交趾(一)第七章 血光(七)又是一年啊七月軍史頻道獲獎感言第十一章 救駕(二)第四章 升龍(三)第八章 兒山城(二)外篇 望燕雲(八)第十三章 太原(一)第四章 升龍(五)第二章 春雨(七)第十章 決斷(一)第十章 小町王(一)第三章 捧日(一)第三章 涼州(二)序二 無疆第九章 驕傲(六)第一章 盟好(二)第八章 雪紅第九章 銀行(一)第一章 心路(四)第四章 升龍(四)第六章 求賢第三章 捧日(二)第十二章 春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