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節 干涉(下)

周培公走後,鄧名找來了一個名叫安樂思的川西商人,他不但是一名軍火商人,還是帝國議員。

聽說同行樓杭義被派去膠東擴展業務後,安樂思也常常到鄧名這裡來打聽有什麼新的市場可以開拓。

“安老闆,你聽說過文字獄的事嗎?就是蔣國柱和趙國祚要搞的那一連串奏銷、明史和哭廟案。”把內幕介紹給安樂思聽完後,鄧名就說出了他的打算:“我計劃賣給縉紳們武器。”

“國公打算幫助這些縉紳?”安樂思沒有因爲聽到有生意上門而喜笑顏開,而是反問道:“我們爲什麼要幫助他們?”、

“嗯,安議員有什麼看法?”鄧名意識到對方還有另外一個身份。

“他們不向我們納稅,也不是我們的人,如果他們被清廷整了,他們的財產會讓我們川西受益,還有很多讀書人去川西,給帝國的教育提供幫助。”安議員侃侃而談,正如鞏焴預言的,作爲一個帝國議員,安樂思感覺無法拒絕這麼一筆橫財。

“真不是一個合格的軍火商。”鄧名大笑起來。

“怎麼纔是一個合格的軍火商?”安樂思是楊有才的輔兵出身,屬於四川最有勢力的土著集團。

“一個合格的軍火商應該能夠把武器賣給祖國的敵人。”鄧名說出了他的看法。

“嗯。”安樂思在鄧名開辦的學校中接受的教育,和鄧名也面談過很多次,和其它人一樣對鄧名滿懷敬意,無論什麼標新立異的理論,只要是出自鄧名之口他就能迅速地全盤接受。但這次經過片刻沉思後,安樂思卻果斷地搖頭拒絕:“那我就不當一個合格的軍火商好了,我不能把武器賣給帝國的敵人,不能讓敵人用我的武器來攻擊帝國。”

“這些縉紳又不是帝國的敵人,而且安老闆居然放着錢不賺嗎?”

“他們也許不是敵人吧,既然國公都說不是了,”安樂思又沉思了片刻:“不過如果這些大案發動,帝國不是會受益嗎?能讓帝國更強大,更從容地對付帝國的敵人。如果我因爲貪財而讓帝國受損,會被同秀才們戳脊梁骨啊。”

“果然是一個完全不合格的軍火商人。”見安樂思的資本家階級性居然被愛國情緒壓倒了,鄧名在心裡作出了評價。

不知不覺中,川西有一種國家認同感在蔓延,在鄧名之前遇到的官員和百姓中,民族認同感也是存在的,比如四川人可以在遼東爲大明作戰,並認爲這是在保衛自己的民族。但這種認同感是相當淡漠的,遠遠無法同上下級的忠誠鏈相比,所以士兵跟着將領倒戈會心安理得。而如果沒有被掛在一條忠誠鏈上,比如普通百姓對明、清的勝負就顯得相當無所謂,向清廷納稅以及與明軍做生意毫無衝突感。

而四川人現在開始有了國家意識,已經強烈到可以同忠誠鏈對抗的地步,一個川軍的軍官帶領手下集體投奔清廷的難度劇增。不過這種意識卻非常狹隘,基本上就是四川那塊地都是自己的人,哪怕是新移民都是自己人,但外面的就都不是,包括夔東、建昌也都不是——更像是祖國可利用的盟友。

至於江南和山東人,那就更加不是自己人,要不是因爲四川有大量移民來自外省,還有大量的外省媳婦,他們都能和清廷一樣把這些地區視爲四川的殖民地。給鄧名的感覺就是,當國家的認同感和民族的認同感產生衝突時,前者已經佔據了絕對上風。

“這和我讓樓老闆做的事情是一樣的。”鄧名說道,樓杭義就高高興興地去推銷武器了。

“因爲那對帝國是有好處的吧?”

“你賣給縉紳武器也有好處,你的收益就是帝國的收益。”鄧名循循善誘。

“嗯,國公說得對。”安樂思這次接受了鄧名的說法,不過他好像還有些牴觸情緒:“不過這些人和山東那些可憐的難民不同。”

安樂思知道樓杭義的具體任務,如果那些難民拿起武器,迫使縉紳提高報酬,給難民們留一口飯吃,那安樂思會感到很高興,甚至覺得自己是做了一件善事。不過賣給東南縉紳武器並不會給他帶來相同的道德滿足感,甚至認爲這些縉紳有咎由自取的嫌疑:“要是他們當年納稅給崇禎天子,或許就不會天下動盪,讓韃子入關,讓那麼多百姓活活餓死了。”

“你痛恨富人嗎?”鄧名感到自己似乎察覺到安樂思牴觸心理的根源。

“我痛恨爲富不仁的人。”安樂思前半生是個赤貧的輔兵,因此他對山東吃不上飯的百姓有本能的同情,而對這些他前半生就毫無好感的縉紳,依舊沒有絲毫的好感。

“可你現在已經是個有錢人了。”

“是啊。”安樂思感到有些糊塗了,不過很快他又反應過來:“我掙錢後納稅給帝國了,支持我們的軍隊,支持書院教育孩子,也支持移民開荒!”

“沒錯。”鄧名前世做過一個測試,他屬於自由左派,作爲一個左派他認爲富人應該對國家承擔更多的義務,不過他還是一個自由派:“擁有財富不是罪行,不承擔責任纔是罪行。無論是清廷屠殺百姓還是屠殺縉紳,我們都要伸出援手。而我們也不會因爲縉紳有錢就給他們更多的幫助,比山東的難民更多。”

就像鞏焴說的,鄧名不會用納稅人的錢去保護對川西毫無貢獻的人,除非有明顯的益處:“如果山東難民願意反抗,我們會提供給他們武器,對這些縉紳也一樣,如果他們證明自己是有反抗精神的人,我們會幫助他們獲得反抗的能力。”

……

蘇州,吳縣。

“金先生,想必你們已經聽到風聲了。”安樂思拿着鄧名的名帖,立刻得到了金聖嘆的接見:“你們哭廟的事,清廷打算重審,而既然他們要重審,你們就不會有好結果。”

金聖嘆和幾個參與此事的人都面色蒼白,官府的動向對他們這些名流來說並不是什麼特別難察覺的秘密,早在安樂思抵達前,他們就聽說兩江總督衙門要興大獄,而這些士人唯一的自救辦法就是向官員和胥吏行賄,希望官員網開一面,讓胥吏幫忙打探內情。

“你們不用再去胥吏那裡花冤枉錢了,”安樂思冷冷地說道:“雖然還沒有開審,你們也還沒有被收監,但你們的判決我早就知道。你們會被抄家,族人流放寧古塔。”

有人已經面如土色了,金聖嘆雖然臉色慘白,但並沒有像同伴那樣站立不穩。

“還請保國公爲我們美言兩句。”既然鄧名的人專程來訪,金聖嘆就存了指望,鄧名日理萬機,如果不打算干涉此事,想必也不會閒得無聊派人來吳縣找他們。

“保國公已經爲你們美言過了,所以你們可免一死,清廷的本意是把你們都殺了以儆效尤的,也讓江南人看看非議韃子的官員會有什麼樣的下場。”安樂思發出一聲刺耳的笑聲:“而且保國公也可以收買押送你們的兵丁,把你們和你們的家人帶去四川。當然,如果你們不願意去四川非要去寧古塔,保國公也尊重你們的選擇。”

見在場的人都說不出話來,安樂思又提出了另外一個辦法:“你們也可以現在就走,收拾細軟逃去四川,這樣浮財還能保住,就是宅院、土地實在沒辦法了。”

“求保國公救命。”一個士人已經堅持不住了:“我們上有老下有小,這萬里顛簸,族裡的老人、幼兒生死未卜啊。草民願意助餉,給保國公助餉啊。”

“保國公已經動身返回四川了,”安樂思打碎了這些士人的最後一絲幻想:“蔣國柱保證把抄來的一半家產送給我們,換保國公不干涉。你們助餉再多,比得上蔣國柱嗎?就算一樣多,保國公爲何要自己費事冒風險呢,辦砸了會招惹你們怨恨,還會毀了自己的名聲。”

不是每個人都能像金聖嘆那麼鎮靜,有一個人已經大哭起來,這個士人這些日子一直給縣裡的官吏塞錢,而得到的回覆就是讓他要相信皇上聖明、要相信朝廷不會冤枉好人。這些模模糊糊的保證也是他們最後的希望,更讓他們不停地去行賄官府,換取更多的幻想。

“今日安老闆來,只是爲了告訴我們必定要家破人亡嗎?”金聖嘆輕聲問道。

“如果你們相信清廷,相信官府,那你們還是趁早把幼兒託付給可靠的朋友,收拾包袱準備上路吧。”安樂思揮了一下手,讓隨從拿出厚厚的一個本子,把它展示給金聖嘆和他的朋友們看:“我這次帶來了一百張強弓,兩千支利箭,二十臺弩機,每臺配有十支弩箭……這是川西最新式的火銃樣品,自發火的,我們管它叫燧發火槍,很貴,但是威力巨大,就是江南的樑提督穿着三層鐵甲來了,也是一槍斃命。目前我們只有兩杆樣品,本來是要送給保國公過目的……還有盔甲,質量上乘,都是京畿綠營的正品,蘇州府的兵我不敢說,面對吳縣的衙役時,穿上它殺個七進七出保證沒問題……如果你們付錢,我可以安排教官,訓練你們的莊丁如何使用這些武器……”

“安老闆是要我們造反?”一個士人已經牙齒打戰,格格聲響徹滿屋。

“沒有,我不勸你們造反,我只是告訴你們一個辦法,如何讓你們效忠的官府願意接納你們,不欺負你們,”安樂思搖頭道:“保國公希望你們能和官府保持團結。”

在鄧名看來,團結指的是雙方都作出讓步,如果一方步步緊逼,另一方無限退讓,那不是團結,而是剝削和壓榨。

鄧名記得一個人說過的話,而安樂思就奉命把這句話帶給金聖嘆他們:“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者存。”

第17節 隱姓第40節 入寇(上)第27節 圍攻(上)第33節 試探第57節 信件第5節 密信第20節 困獸第12節 強渡(上)第30節 三投第63節 黃雀(上)第17節 挖坑第59節 細作第18節 登陸(上)第43節 輕取第52節 反擊第55節 混戰第20節 萬縣第48節 失誤第19節 忠心(上)第19節 忠心(上)第50節 動向(上)第45節 隊友(上)第59節 魔鬼(上)第1節 失憶第5節 潤滑第21節 煙霧(下)第41節 爭奪(上)第51節 緊俏第48節 融洽(下)第30節 威壓(上)第28節 算計(下)第59節 助剿第44節 退意第37節 等待(上)第36節 備戰第34節 晉王(下)第33節 搜索第30節 成長(下)第6節 親征(上)第56節 宣戰(下)第29節 功名第66節 加入(下)第10節 負責(上)第21節 風起(上)第16節 衝擊(上)第35節 進軍第59節 議款(上)第47節 贖買(上)第49節 副手(上)第9節 問話(下)第44節 遊騎(上)第13節 天明(上)第22節 殿下第22節 退讓(上)第24節 怒潮(上)第55節 混戰第22節 尖兵第56節 待遇(下)第14節 強攻(下)第24節 內憂(上)第46節 脫逃(上)第26節 兄弟(下)第38節 牽制(下)第40節 困境第59節 細作第6節 親征(上)第46節 戰備(上)第12節 強渡(下)第36節 分攤(上)第22節 反正第45節 移民第16節 龍騎(下)第25節 捷報第45節 顏面第5節 放棄(上)第13節 債務第33節 問策(上)第7節 變臉(上)第33節 問策(上)第51節 夢想(中)第32節 突圍第32節 爭奪(上)第9節 送神(下)第27節 憧憬第23節 江防第59節 助剿第35節 捆綁第63節 黃雀(下)第16節 甕中第25節 矇蔽第26節 判斷(上)第68節 混亂(下)第34節 動搖第6節 戰俘第42節 中立(下)第23節 代理(下)第36節 方向(上)第42節 升級(下)第16節 鹽業第44節 先行
第17節 隱姓第40節 入寇(上)第27節 圍攻(上)第33節 試探第57節 信件第5節 密信第20節 困獸第12節 強渡(上)第30節 三投第63節 黃雀(上)第17節 挖坑第59節 細作第18節 登陸(上)第43節 輕取第52節 反擊第55節 混戰第20節 萬縣第48節 失誤第19節 忠心(上)第19節 忠心(上)第50節 動向(上)第45節 隊友(上)第59節 魔鬼(上)第1節 失憶第5節 潤滑第21節 煙霧(下)第41節 爭奪(上)第51節 緊俏第48節 融洽(下)第30節 威壓(上)第28節 算計(下)第59節 助剿第44節 退意第37節 等待(上)第36節 備戰第34節 晉王(下)第33節 搜索第30節 成長(下)第6節 親征(上)第56節 宣戰(下)第29節 功名第66節 加入(下)第10節 負責(上)第21節 風起(上)第16節 衝擊(上)第35節 進軍第59節 議款(上)第47節 贖買(上)第49節 副手(上)第9節 問話(下)第44節 遊騎(上)第13節 天明(上)第22節 殿下第22節 退讓(上)第24節 怒潮(上)第55節 混戰第22節 尖兵第56節 待遇(下)第14節 強攻(下)第24節 內憂(上)第46節 脫逃(上)第26節 兄弟(下)第38節 牽制(下)第40節 困境第59節 細作第6節 親征(上)第46節 戰備(上)第12節 強渡(下)第36節 分攤(上)第22節 反正第45節 移民第16節 龍騎(下)第25節 捷報第45節 顏面第5節 放棄(上)第13節 債務第33節 問策(上)第7節 變臉(上)第33節 問策(上)第51節 夢想(中)第32節 突圍第32節 爭奪(上)第9節 送神(下)第27節 憧憬第23節 江防第59節 助剿第35節 捆綁第63節 黃雀(下)第16節 甕中第25節 矇蔽第26節 判斷(上)第68節 混亂(下)第34節 動搖第6節 戰俘第42節 中立(下)第23節 代理(下)第36節 方向(上)第42節 升級(下)第16節 鹽業第44節 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