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節 混戰

駐紮在城北的綠營參將戴劍雄不是鄧名最早見到的清軍將領,但卻是最先帶人趕到城南的一個。戴將軍斗大的字不識得一筐,名字也是後來請師爺幫忙起的,是個頭腦簡單、身體肥碩的武夫。他祖籍杭州,滿清摧毀弘光政權、控制江南以後,戴劍雄就投軍吃糧,跟着清軍東征西討了十年,積功升到了遊擊。清軍攻入雲南摧毀昆明永曆政權後,綠營將佐一律有賞,戴將軍剛得到參將頭銜不過一個多月而已。

雖然打了這麼多年的仗,但無論在哪位統帥的手下,戴劍雄都是被當作猛犬使用,與敵兵正面交鋒的時候,此人也很敢上前衝殺一番,但也就僅此而已。現在昆明周圍暫時沒有戰事,吳三桂在城中坐鎮,就讓戴劍雄領着所屬部下在城外邊獨立扎營。這是戴劍雄多年以來獲得過的最大信任,至於委以獨當一面的重任,那是任何熟悉戴劍雄的統帥都不會考慮的事情。

當然身居高位的各路將帥絕對不會和戴劍雄明說這一點的,他本人也從沒有意識到,只是看到和自己地位差不多的同僚被派去某處負責清剿潰敵時,戴劍雄心裡也會覺得有些失落。前些日子一個不起眼的同僚被打發去東川那個無人區修築烽火臺,這個差事讓戴劍雄羨慕了很久。畢竟是統轄一方,政由己出啊,他戴劍雄的資格這麼老,但是從來沒有過這種自由自在的機會,永遠要在統帥身邊聽令。

今天通過吳三桂親衛之口,得知吳大帥給自己信任有加地發來了“便宜行事”的命令後,戴劍雄激動得心臟都要從喉嚨裡跳出來了。他在心裡不停地勉勵自己萬萬不要辜負了大帥的這番信任。雖然興奮不已,可戴劍雄同樣注意到了那些大帥親衛的裝束——大帥的心腹都要上陣拼命了,他這條猛犬此時不撲上去狠咬敵人一口更待何時?

深夜中,戴劍雄催促士兵出發。趕到城南的時候,藉着天空的火光,遠遠看到正有一隊人似乎在朦朧中要拔營離開,那是鄧名第一個通知的西營降軍。

看到戴劍雄的部隊開過來時,西營軍官知道是從北邊來的清軍,更加生氣:“不就是要我們走麼?何必還派兵來催,難道我們還敢不走不成?”

雖然覺得吳三桂欺人太甚,但這些西營降軍也不敢表現出來,他們加快撤退速度做給這些監視自己的清兵看,以便讓昆明城徹底放心。

但戴劍雄見到這些降軍正在趁夜離開營地,就立刻派人上前阻攔問話。戴劍雄並沒有考慮得太多,他見到西營降軍準備向南走,以爲他們知道事敗要逃跑;如果他見到的是這些降軍向城市靠攏,則會以爲他們打算進城策應,總之這些西賊肯定是勾結城內亂黨了。就算降軍穩居營內不動,說不定戴劍雄都會懷疑他們是在等待時機——如果不需要自己來鎮壓這些西賊,那大帥爲什麼要給他“便宜行事”的命令呢?不痛打他們一頓簡直就是對不起大帥這溫暖人心的信任。

聽到傳令兵回報,說什麼對面的西營降軍自稱是奉吳三桂命令拔營後,戴劍雄頓時仰天一通狂笑,他早就聽鄧名說過,吳三桂已經下令西營呆在營內不許亂動:“無恥西賊,大帥早料到你們會反覆無常了!”沒錯,大帥給予的“便宜行事”的命令,不就是爲了控制這種局面麼?

狂笑過後,戴劍雄臉色一沉,再不猶豫,拔出寶劍大聲喝令道:“殺!”

有些軍官、親衛試圖勸說,但戴劍雄煞有介事地分析道:“這營西賊急着逃竄,還公然欺騙本將,定是亂黨無疑。給我殺!”

而對面的西營降軍說明情況後就繼續分批撤退。吳三桂命令來得急,大晚上撤退終究還是不容易,當又有一批軍隊開始撤離時,旁邊那支監視的清軍突然猛衝過來,不分青紅皁白逢人就砍。西營降軍的爲首將領見狀先是錯愕,接着就是無限的悲憤:“韃子這是要把我們趕盡殺絕啊。”

這些西營將官判斷自己肯定是受騙了,吳三桂先把自己騙出營,然後埋伏在路邊的清軍就上來殺人。因爲對戰局悲觀失望,這些西營官兵覺得抵抗下去只有死路一條,迫不得已只好投降。但投降後不但備受羞辱,最後卻仍是死路一條沒有絲毫差別。絕望的西營兵將感覺已經到了最後時刻,多日來被強壓下去的羞恥、憤怒和對清軍的仇恨終於一起爆發。

“和韃子拼了!”

在戴劍雄率先發起進攻後,被襲擊的西營降軍迅速還以顏色,不退反進,向清軍猛撲過來——在西營將領眼中,既然吳三桂要伏殺自己,那多半是逃不掉了,只能抱着殺一個韃子算一個的念頭了。

緊跟戴劍雄趕來的另外兩路清軍將領也是差不多的愣頭青,見到前面已經打起來了,其中有一個二話不說就上來助拳。而另外一個稍微謹慎些,先派人來探探情況,得知西營企圖逃跑,然後突襲官兵後,頓時也是勃然大怒。別說大帥給自己“便宜行事”的命令了,就是不給,也不能站在邊上看熱鬧啊。

其它幾座西營降軍的軍營,有的已經按照吳三桂的命令準備撤退;而有的比較慎重,還在商議該如何應對,是不是有必要派使者去向昆明表忠心,甚至可以由將領親自前往以便讓吳三桂放心。

但突然聽到喊殺聲震天,從北邊開過來的幾支軍隊圍攻一營西軍,無論是想撤退的西軍還是仍在猶豫的西軍都全營譁然,認爲這是吳三桂安排的行動。雖然之前還抱着希望,覺得清軍未必會把自己斬盡殺絕,但現在吳三桂擺明了要食言,開始動手屠殺降軍,今夜多半是沒機會逃生了,這些前西軍自然沒有一個人願意坐以待斃。

“投降了都不給老子活路,那就誰也別想活!”

這差不多是此時西營降軍上下所有人的想法。本來應該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但昆明城內的大火燃得正旺,在這層火光的映照下,很快各個西軍營地都響起戰鼓,大批的西軍士兵吶喊着衝出營地,增援正受到圍攻的那支友軍——幸好這兩天吳三桂給了一些糧草,也沒有收繳各軍的武器,也可能他是爲了麻痹人心吧。反正今天吃飽了,手裡還有傢伙,先滅了這批清軍兔崽子再說。

並不是每個清軍將領都是和戴劍雄一樣的二百五,有一個營地的清軍將領就沒有匆忙地大舉帥兵出營,他只是叫醒大部分士卒讓他們保持戒備,並且進行了一些部署調整,又向城南派去一小支監視部隊。他對吳三桂“便宜行事”命令的理解是:不讓西營降軍做出有害昆明的行爲。

但沒過多久,城南突然喊殺聲大起,派去那邊監視降軍動靜的偵查兵也趕回營中,偵查兵連滾帶爬地衝入中軍帳,報告說三萬西營降軍盡出,正在圍攻清軍,戴將軍等人已經被圍陷入苦戰。

“狼子野心,果然不出大帥所料!”清將聞言大驚。剛纔得知戴劍雄等幾個將領直接帶兵過去的時候他還覺得莽撞,不想西營賊子果然和城內亂黨有聯繫,一下子皆反。將領感覺自己的反應有些遲鈍,似乎是辜負了吳三桂的信任,不過幸好還有補償的機會。

除了趙良棟的那營因爲主將不在而沒有擅自行動外,城北其餘各營一通喧譁大亂後,清軍傾巢出動,向城南撲去。

……

在糧庫前,洪承疇催促着兵丁們上前。以現在的火勢之大,不把這片房子推平,倉庫的外牆和牆外的一條街道是不安全的,兇猛的烈火會把大量的火星和着火的東西拋到空中,然後落到倉庫裡來,而且烈火太近的話,很快就能把潑在牆壁和地上的水烤乾。

等士兵們去執行命令以後,洪承疇又到糧庫內看了看水缸,缸裡面確實盛滿了清水。水井邊有些人正在議論得熱鬧卻沒有提水,洪承疇頓時衝過去一通喝罵。井邊的人都是倉庫的守衛,他們對守住糧庫沒有太大的信心,可是看見經略大人親自帶人過來視察,他們再也不敢嘀嘀咕咕,紛紛涌到井邊開始全力提水。

“這幫奴才,不盯着就是不行。”洪承疇又罵了一聲,準備留下幾個親衛當作監工,以免這幫倉庫守衛偷懶耍滑。

但洪承疇還沒有交代完,奉命去前面監工的部將就氣急敗壞地跑過來,朝着洪承疇大叫道:“經略大人,不好了,外面那幾百兵都跑了,末將怎麼攔也攔不住。”

雖然大火還沒燒到近前的這片房屋,但滾滾熱浪已經撲面而來,給人的感覺如在火爐中。有些士兵衝上去拆房子以前聰明地給自己身上潑了些涼水,但才推倒了一面牆,衣服就被烤乾了,房頂、牆壁也已經被烘乾了水分,那些泥灰、木料用手碰上去已是滾燙,還可以看到窗戶上的紙被灼烤得開始變黃,正在捲曲發焦。

推平了房屋只是命令的第一步,士兵們接下去還需要把這些發燙的木料搬開,或者冒死向前扔到火牆裡面去。可是現在不少士兵感覺自己的鬍鬚和衣服發燙,好像都要燒起來了,周圍也熱得沒有地方落腳。洪承疇不在乎士兵的性命,就算拼着死上幾百人也要把隔離帶開闢出來,但士兵們自己卻在乎啊。他們知道,在當官的心裡,與糧倉相比士兵的性命一文不值,現在火還沒到近前就已經這麼兇險了,等一會兒險情更重的時候,自己這條小命十有八九是保不住的。

有幾個大膽的士兵偷偷看去,發現監視他們的經略親衛隔着一段距離——洪承疇的親衛看到前方的火勢後也人人心裡驚駭,而且前方溫度太高,烤得人站不住,親衛們就躲在牆後邊,只是大聲呵斥小兵上前——救火的小兵就橫下一條心,不管不顧地拔腿飛奔,迅速逃離火場。

既然有人帶頭,其餘的幾百士兵也跟着一鬨而散。耽擱了才一小會兒,火牆就又逼近了兩條街,街後面的士兵見狀扔下一切東西,亡命的飛跑,就盼着能跑得比後面追過來的大火快。

洪承疇聞訊大驚,又急急忙忙地趕到倉庫牆邊。等他趕到時火勢已經近在咫尺,火色已經亮得刺眼,整個視野內都是紅彤彤的一片,街對面的那些房屋上的紙張已經開始燃燒。倉庫的這面牆壁只有數米高,在十數米高的火牆面前顯得不堪一擊。即使是站在這麼一道厚牆後面,洪承疇也已經能夠感到熱量正源源不斷地透過來,牆壁已經發燙,上面的漆正噼啪響着剝落。

“快潑水!”雖然形勢萬分危急,但洪承疇還是不打算放棄。倉庫裡還有好多水井,如果不停地提水,或許還能阻止熱量透過這面厚牆。

但喊聲未落,留在倉庫後面的親衛也哭喪着臉跑來報告,得知前面的兵丁都跑了之後,負責提水、運水的倉庫守衛也一鬨而散。洪承疇剛往前面去,後面那幫守衛就發一聲喊,不約而同地往更後面的倉庫圍牆跑,親衛去追趕也沒用。守衛們爭先恐後地翻x牆逃走,剛剛阻止一個,另外一個已經跨過牆去了;拽下這個再拽另一個時候,前面一個又爬起來再次翻x牆。最後不但守衛都逃光了,連不少洪承疇的親衛也跟着一起越牆逃走。

洪承疇派部將立刻去叫周圍的隊伍趕來倉庫救火,部將雖然滿口答應,但離開倉庫後頭也不回地往遠處逃去。洪承疇又等了片刻,這時大火已經吞沒了倉庫牆外的民房,火舌開始舔着倉庫的外牆,很快靠近火牆的一角牆壁就漸漸變成紫紅色、然後變成大紅色……

從半空中有些灼熱的東西開始掉下來,落到糧庫的地上。望眼欲穿的洪承疇一直沒能見到部將帶着大隊兵丁前來救火,連派去查看外面動靜的親衛都有去無回。

“大人,再不走就晚了啊。”洪承疇身邊最後幾名親衛抱着他的大腿,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

“這些奴才,完全不把皇上的統一大業放在心上!”洪承疇心中大罵不止,但也知道糧庫真的沒救了。

見洪承疇點頭,這些親衛馬上提起一隻水桶,把水潑了洪承疇和他們自己一身,幾個人背起洪承疇,撒腿就向倉庫後牆跑去。先是七手八腳地把老頭子舉起來扔過牆,等翻出了倉庫後又背上老頭子,一羣人向着城牆方向狂奔而去。

……

吳三桂和趙良棟得知城外兵變後,急忙趕向城頭。他倆知道洪承疇已經前往督促救火,所以就先放下武庫失火這一段,急着要知道城外的八萬大軍到底出了什麼事情。

洪承疇給城門守軍的命令讓吳三桂和趙良棟二人起了疑心,感覺老經略似乎在暗示什麼,但兩個人現在還是暈頭漲腦的,昨天酒宴上和他們說話的人很多,那個保寧千總的事兩個人都有印象,但這印象有些模糊,有些話也記不清楚。雖然吳三桂昨晚派往武庫的那名親衛一直沒有回來,那個李名也不見蹤影,但吳三桂還是不信會有膽大包天的人竟敢當面哄騙自己,並且肆無忌憚地放火。在今天與自己見面以前,那個保寧千總不可能知道他會有機會進入武庫,所以這不可能是有預謀的縱火。

城外兵變後,吳三桂更加相信自己的感覺。如果只是失火,那可能是個別人的破壞行動。可現在城中火起,外面跟着就發生激戰,這給吳三桂的感覺就是一場事先策劃的陰謀。比起保寧千總臨時起意進行破壞這種說法,吳三桂更願意相信這是一場蓄謀已久的行動,這樣也比較容易解釋得通——有一批降軍不知道用什麼手段混進了城裡,甚至設法混進了武庫。不管他們是找到了內應還是靠賄賂守衛,總之這批人成功縱火,隨後還給城外的同黨發出信號。

如果事實果真如此的話,問題就變得很嚴峻。敵人的目的是什麼?是偷襲、奪取昆明,還是準備襲擊自己?是不是有李定國的軍隊利用降軍爲掩護,潛行到了昆明附近?吳三桂腦袋本來就在疼,現在這一團亂麻般的事情讓他頭痛得更加厲害。

昆明城內都是可靠的部隊,而且城外還駐紮了五萬多忠誠的清軍,足以從數量上壓倒城南的三萬多前西營降軍部隊。但是隻要還沒了解清楚敵軍的規模和叛亂的規模,吳三桂就不能徹底放心下來。

出了府後,吳三桂首先想趕去北面的城樓——既然是西營降軍掀起叛亂,城外發生了戰鬥,那肯定是西營降軍在攻打清軍的營地。

但親衛報告戰事目前集中在城南,吳三桂聽了大吃一驚,難道這麼快清軍就發起反擊,攻到了叛軍營前?

越走近城南,城牆外傳來的喊殺聲就越是震耳欲聾,等吳三桂和趙良棟奔上城南的城牆後,看到火光照亮了城前的大地,無邊無際的士兵正在混戰廝殺。

吳三桂急不可待地向隨從們詢問道:“是誰先動手的?”

“看不太清楚啊,大帥。”城樓的守衛因爲夜色的關係沒能辨認出戴劍雄的旗號,但肯定是城北老清軍無疑,他告訴吳三桂起因是北面過來了幾隊兵馬,一直向城南的軍隊走去,然後就發生了衝突。

“你說什麼?”一瞬間吳三桂以爲這個軍官在胡言亂語:“你說是城北大營的軍隊趁夜進攻友軍?”

“是啊,大帥。”城樓的守衛軍官給了吳三桂肯定的回答。

第68節 混亂(上)第9節 送神(上)第13節 天明(上)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55節 敵意第30節 成長(下)第57節 分贓(上)第20節 康熙(下)第3節 壓力(上)第52節 登陸(上)第48節 失誤第40節 入寇(下)第49節 坦承第53節 兌換第69節 忠臣(下)第17節 衝擊(下)第29節 統一(上)第52節 私心第10節 負責(上)第42節 艱苦(下)第21節 煙霧(下)第10節 默契第27節 反攻第50節 追擊(中)第10節 負責(上)第31節 戰備第46節 證券(下)第27節 圍攻(下)第26節 佈防第49節 昆明第47節 證據(中)第48節 失誤第9節 授權(上)第1節 精明(下)第37節 軍火第41節 獻計第42節 中立(下)第29節 解圍(下)第33節 試探第32節 吐哺第35節 捆綁第14節 強攻(下)第48節 專利(下)第32節 突圍第29節 解圍(下)第44節 條約(下)第49節 風氣(上)第15節 攻防第23節 臨陣第36節 否決第48節 失誤第7節 交易第10節 決議(上)第57節 夜戰(下)第57節 夜戰(上)第52節 往事(上)第56節 宣戰(下)第1節 失憶第52節 決心第26節 反覆第65節 援助(上)第41節 獻計第13節 天明(上)第18節 詔書(下)第46節 計劃第29節 統一(下)第49節 風氣(上)第18節 詔書(上)第50節 動向(上)第30節 大敵(下)第29節 搏鬥(下)第30節 賽跑第19節 防區第35節 鞏固(上)第28節 城前(下)第7節 變臉(下)第21節 闖關第37節 刺客第24節 宣傳第66節 加入(上)第28節 盟軍(下)第28節 算計(上)第5節 重整(上)第7節 變臉(下)第6節 事變(下)第27節 飲血第51節 夢想(上)第50節 動向(下)第52節 登陸(下)第42節 升級(下)第41節 遭遇(上)第68節 混亂(下)第9節 問話(下)第27節 派系(上)第51節 求戰(上)第14節 算賬第67節 守法(下)第34節 動搖第12節 強渡(上)第49節 副手(上)
第68節 混亂(上)第9節 送神(上)第13節 天明(上)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55節 敵意第30節 成長(下)第57節 分贓(上)第20節 康熙(下)第3節 壓力(上)第52節 登陸(上)第48節 失誤第40節 入寇(下)第49節 坦承第53節 兌換第69節 忠臣(下)第17節 衝擊(下)第29節 統一(上)第52節 私心第10節 負責(上)第42節 艱苦(下)第21節 煙霧(下)第10節 默契第27節 反攻第50節 追擊(中)第10節 負責(上)第31節 戰備第46節 證券(下)第27節 圍攻(下)第26節 佈防第49節 昆明第47節 證據(中)第48節 失誤第9節 授權(上)第1節 精明(下)第37節 軍火第41節 獻計第42節 中立(下)第29節 解圍(下)第33節 試探第32節 吐哺第35節 捆綁第14節 強攻(下)第48節 專利(下)第32節 突圍第29節 解圍(下)第44節 條約(下)第49節 風氣(上)第15節 攻防第23節 臨陣第36節 否決第48節 失誤第7節 交易第10節 決議(上)第57節 夜戰(下)第57節 夜戰(上)第52節 往事(上)第56節 宣戰(下)第1節 失憶第52節 決心第26節 反覆第65節 援助(上)第41節 獻計第13節 天明(上)第18節 詔書(下)第46節 計劃第29節 統一(下)第49節 風氣(上)第18節 詔書(上)第50節 動向(上)第30節 大敵(下)第29節 搏鬥(下)第30節 賽跑第19節 防區第35節 鞏固(上)第28節 城前(下)第7節 變臉(下)第21節 闖關第37節 刺客第24節 宣傳第66節 加入(上)第28節 盟軍(下)第28節 算計(上)第5節 重整(上)第7節 變臉(下)第6節 事變(下)第27節 飲血第51節 夢想(上)第50節 動向(下)第52節 登陸(下)第42節 升級(下)第41節 遭遇(上)第68節 混亂(下)第9節 問話(下)第27節 派系(上)第51節 求戰(上)第14節 算賬第67節 守法(下)第34節 動搖第12節 強渡(上)第49節 副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