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節 副手(上)

看了第二封信,鄧名把敘州的高級軍官都召集來討論。

“報告上稱,嘉陵江水師大舉出動,似乎是要掃蕩下游銅鑼峽等地。”

聽完鄧名的敘述後,他手下的高級將領們都是一副不能置信的表情。

“李國英是想引誘我軍大舉出動,消耗我們的糧草和船隻吧?”任堂立刻有了反應,而這個反應和鄧名昨日並無絲毫不同。

“昨天我也是這麼想的。”鄧名又拿出了第一份信,同樣交給軍官們過目,第二封信同樣是護航軍隊派船送回來的,上面還報告他們正保護被重慶割斷的商船返回綦江建立基地,讓貨船得以停泊。

李國英掃蕩銅鑼峽等地毫無意義,因爲川西水師一到他就得乖乖返回嘉陵江裡去,之前無論佔領多少地盤都得重新吐出來。既然清軍遲早要回嘉陵江裡去,那任堂的說法的可能性顯然很高,李國英只是在干擾而已。

“忠縣有清軍的水營嗎?”趙天霸又提出了一個意見:“是不是李國英想在忠縣也駐紮少量水師,延長我軍護航的路途?”

“靖國公仔細偵察過忠縣,裡面也就是上百披甲而已,而且沒有水營,就算有堅固的水營,上百披甲能保護得了它麼?如果徵兵的話,難道一年到頭都用民夫給忠縣運糧?那要駐紮多少部隊?增派多少民夫?”周開荒的反問讓趙天霸無言以對。

最後大家都覺得鄧名昨天的猜測應該就是真相,而李國英傾巢出動只是爲了更好的吸引明軍出擊,等明軍水師匆匆趕到,清軍早就逃回去了。

“李國英可能知道我們沒有驛站,但他也肯定知道重慶到敘州的快船也就是幾天的工夫,如果大順風五天就到,順流而下只要一天多,所以他只有七、八天的安全時間。”穆譚覺得水師根本不用出動,他推斷現在清軍已經返回基地,航運已經完全恢復了:“如果我們去了,那麼清軍可以在一段時間後再出來,我們就是疲於奔命,而我們就算不去他們也得老老實實地回去,再把嘉陵江封鎖上以防我軍殺進去;這樣就是他們徒勞無功了,以後他們一次次出來騷擾,每次都吸引不到我們的水師,過了幾天就沒趣地自己回去,最後李國英也就沒興致了。要是李國英時間越拖越長,我們就可以找機會出動一次,把他的水師一網打盡。”

“嗯。”鄧名雖然覺得情報有些古怪,但他的部下們的看法和他一致,而且再過十天左右,鄧名就會發動去重慶割莊稼之戰,李國英這個出動的時機讓他感覺很不舒服,如果出動軍隊就會影響他的攻勢和動員,要是有人員被俘那還會導致鄧名的計劃暴露——在確定秋季攻勢的計劃後,鄧名爲了保密還減少了對重慶周邊的偵察,當敘州這裡的動員越來越明顯後,鄧名對重慶的偵察就已經徹底中止,以免有本方的探子落入敵手——雖然明軍有絕對的江面優勢,偵察兵都有江舟接應,很久沒有人被俘了,但這事也不敢說萬無一失。

……

“我們還有三天左右的時間,”李國英從病牀上爬起來,把衆將召集來議事:“這些日子本官一直觀察風向,對逆行的船不算很好,大概兩、三天前重慶的警報已經送到敘州,如果敘州和成都之間有驛站的話,第一份警報應該已經擺在鄧名的案頭了;今天或者明天,第二封警報也該到鄧名手裡了,料敵從寬,就算今天鄧名已經看見了吧。”

萬縣的水師比嘉陵江水師也就是稍強,清軍有順水的優勢,再加上強大的陸軍協同,應付袁宗第還是問題不大,但水師已經在長江上暴露快十天了,水兵都開始緊張,生怕突然看到強大的川西水師出現在背後——那樣他們恐怕也只有燒了船隻,步行從陸路撤退回重慶了。

“鄧名一定會懷疑我這只是騷擾,他需要幾天來斟酌,算四天好了,就是說他後天會明白過來,然後下令成都水師備戰,然後出動。”李國英認真地計算過時間,只要鄧名下令,那三、四天就能讓部分戰艦做好準備,然後就能帶着水師出發,動作迅速的話前鋒三天就能趕到重慶,因此在李國英必須要在三天內撤軍,最好明天就走。

“把糧草和先鋒士兵裝上船隻,船隻距離萬縣儘可能近把東西卸下,然後空船全速返回重慶。”李國英一臉憔悴,被張勇、王明德氣得一天沒能起牀又耽誤了他一天寶貴的時間:“這次我們是奇襲,鄧名完全沒有準備,也是我們唯一一次機會,他下次不會再這麼反應遲鈍,給我們這麼長的自由行動時間了。”

袁宗第實力如此強大,李國英對攻下萬縣已經不抱什麼指望,辛苦運到萬縣的超級大炮,還要原封不動地運回重慶去。但爲了削弱袁宗第,李國英一定要去萬縣把他的軍屯都毀了,這樣就能給重慶守軍減輕不小的壓力,讓袁宗第在一年內無法有力地策應鄧名,而一年就可能發生很多事了。

部署完任務後,李國英又把張勇、王明德他們都叫道自己的病牀前,苦口婆心地說道:“大敵當前,大家一定要精誠合作!”

李國英把所有的責任都攬到了自己身上,這仗戰敗不算衆將的罪責,都是他偵察不力,對袁宗第的實力有了誤解——其實即使有誤解,李國英派出的前軍實力還是不在萬縣軍力之下。

在李國英的好言勸說下,張勇和王明德在川陝總督面前一起發誓捐棄前嫌,以後一定親如一家,互相幫助。

“兩位將軍如此顧識大局,本官真是欣慰之至,你們先去準備吧,本官身體已經大好了,明日就可以隨軍出發。”李國英笑着連連點頭,衆將又祝福了一番,然後從李國英的營帳中退了出去。

“捐棄前嫌?”等其他將領走後,李國英的標營衛士疑惑地問道:“總督大人覺得張提督、王帥他們能互相幫助嗎?”

“當然不能,他們以後會變本加厲地見死不救。”李國英收斂起笑容,苦笑一聲:“可我怎麼也得斡旋一番,至少不能讓他們自相殘殺啊。”

這次和袁宗第一戰,李國英自問若是在戰場那就能居中指揮,不會讓這種搶功的行爲導致如此嚴重的後果,也就是說,袁宗第最大的優勢就是他本人在場,手下不敢在主帥親臨戰場的時候偷懶。可惜川陝總督分身乏術,他要管的事情太多,結果沒能親臨一線就出了這麼大的紕漏:“我保舉張勇爲提督陝西軍務總兵官,就是想幫他樹立威信,將來可以在我不在時幫我分憂。”

本來李國英對高明瞻寄予厚望,但高巡撫先是在重慶一戰時拋棄部下和城池逃走,導致他在王明德等人心目中威信掃地,後來李國英爲了栽培他又派他帶着譚詣去攻打福建,希望高明瞻能恢復一些聲望,也趁機培養出一些和譚詣的戰友之情來。結果高明瞻被俘,全軍覆滅,譚詣也被殺,李國英的打算全盤落空。

眼看高明瞻培養不出來,李國英就把目光轉移到張勇身上,此人和趙良棟、王進寶關係不錯,脾氣也不像趙良棟那麼壞,能夠和同僚相處;而且張勇資格老,也能讓王明德等人服氣,更不用說還有真才實學,戰場經驗豐富可以委以重任,怎麼看都是個很好的前軍總指揮人選。

不想這次又鬧出這樁事來,以後別說讓張勇指揮王明德他們了,如果李國英不在場的話,搞不好都能互相背後下刀子。這次的萬縣之戰,本想留在後方處理交通線事務李國英無人可派,只好親自上場指揮,而且還因爲被氣得下不來牀又耽誤了一天。

交通線的事務不能無人負責,李國英思來想去,最後修書一份給孫思克,孫都統指揮三千漢八旗,是太皇太后和皇上面前的紅人,威望能夠壓住衆人,李國英又推薦了幾個自己的幕僚去輔佐他。只要不出什麼意外,孫思克按照李國英留下的條陳來辦就不會有什麼大麻煩。

“明天一早就出發去萬縣。”李國英又喝了一碗藥,他仍然感到有些不適,但留給他的時間實在不多了:“趕快把袁宗第的田都燒了,然後回來指揮退兵,鄧名最快五、六天後就能到,我應該來得及回來,把大權從孫思克手中拿回來。”

“我必須要一個副手,不然這些人忙不過來也沒法讓人放心。高明瞻、張勇都太讓我失望了;王明德從上次鄧名來重慶時的表現看,也膽色不足,再說他又被俘了三次!我固然可以替他向朝廷隱瞞,但這軍中威望也沒法救了。難道非要用趙良棟嗎?他的脾氣太壞了,就是張勇和王進寶這些他的朋友都有些受不了他的脾氣。到了重慶後幾乎把衆人都罵過來了,大家能聽他指揮嗎?”不知不覺李國英又想了很久,遲遲沒能入睡。

第12節 軍旗第60節 爭奪(上)第7節 北上第36節 分攤(上)第3節 上風第42節 剃髮第24節 怒潮(下)第31節 名將第42節 中立(上)第25節 棄軍第54節 議和(下)第54節 險境第2節 VIP第32節 吐哺第3節 說服第23節 代理(上)第57節 夜戰(上)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59節 細作第54節 險境第38節 牽制(下)第47節 約戰第30節 大敵(下)第11節 事變第40節 擁立第45節 移民第31節 大敵(上)第52節 私心第1節 轉運第22節 殿下第17節 挖坑第52節 往事(上)第54節 險境第30節 變化(下)第16節 家學第48節 融洽(上)第59節 黃雀(上)第15節 相識(下)第14節 彈盡(下)第57節 強弱第41節 爭奪(上)第48節 專利(上)第21節 根基第57節 信件第18節 鏈條第66節 加入(上)第49節 擴張(上)第48節 賀禮第51節 求戰(上)第56節 推銷(上)第67節 守法(下)第28節 借刀第50節 債券(上)第59節 細作第4節 暗示第13節 勇氣(下)第59節 黃雀(下)第6節 親征(上)第36節 宿命(上)第1節 誤會(下)第30節 威壓(下)第7節 演變(下)第43節 鷹派第4節 推薦(上)第42節 艱苦(上)第11節 攻勢(下)第49節 風氣(下)第47節 贖買(下)第56節 蠱惑第44節 遊騎(上)第27節 合作(上)第13節 天明(上)第43節 挫折第67節 守法(下)第54節 官銜第45節 處置第58節 處罰第33節 試探第4節 推薦(上)第28節 盟軍(上)第10節 負責(上)第2節 目標(上)第60節 戰俘第6節 密議(下)第14節 亂戰(下)第7節 出口第26節 告狀第21節 東進(下)第19節 忠心(上)第52節 壯士第50節 債券(下)第51節 保衛(下)第63節 黃雀(上)第3節 壓力(上)第44節 先行第51節 夢想(下)第14節 彈盡(上)第20節 僞詔(上)第47節 證據(下)第33節 孤注(下)
第12節 軍旗第60節 爭奪(上)第7節 北上第36節 分攤(上)第3節 上風第42節 剃髮第24節 怒潮(下)第31節 名將第42節 中立(上)第25節 棄軍第54節 議和(下)第54節 險境第2節 VIP第32節 吐哺第3節 說服第23節 代理(上)第57節 夜戰(上)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59節 細作第54節 險境第38節 牽制(下)第47節 約戰第30節 大敵(下)第11節 事變第40節 擁立第45節 移民第31節 大敵(上)第52節 私心第1節 轉運第22節 殿下第17節 挖坑第52節 往事(上)第54節 險境第30節 變化(下)第16節 家學第48節 融洽(上)第59節 黃雀(上)第15節 相識(下)第14節 彈盡(下)第57節 強弱第41節 爭奪(上)第48節 專利(上)第21節 根基第57節 信件第18節 鏈條第66節 加入(上)第49節 擴張(上)第48節 賀禮第51節 求戰(上)第56節 推銷(上)第67節 守法(下)第28節 借刀第50節 債券(上)第59節 細作第4節 暗示第13節 勇氣(下)第59節 黃雀(下)第6節 親征(上)第36節 宿命(上)第1節 誤會(下)第30節 威壓(下)第7節 演變(下)第43節 鷹派第4節 推薦(上)第42節 艱苦(上)第11節 攻勢(下)第49節 風氣(下)第47節 贖買(下)第56節 蠱惑第44節 遊騎(上)第27節 合作(上)第13節 天明(上)第43節 挫折第67節 守法(下)第54節 官銜第45節 處置第58節 處罰第33節 試探第4節 推薦(上)第28節 盟軍(上)第10節 負責(上)第2節 目標(上)第60節 戰俘第6節 密議(下)第14節 亂戰(下)第7節 出口第26節 告狀第21節 東進(下)第19節 忠心(上)第52節 壯士第50節 債券(下)第51節 保衛(下)第63節 黃雀(上)第3節 壓力(上)第44節 先行第51節 夢想(下)第14節 彈盡(上)第20節 僞詔(上)第47節 證據(下)第33節 孤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