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節 移民

成都,知府衙門。

最近熊蘭行長和劉晉戈知府屢次爆發激烈爭吵,衙門的官吏對此已經習以爲常,只是今天的猛烈程度遠超以往。

欠條升值現象仍在惡化,現在糧價一直徘徊在八十一元一石上下,距離八十元兌一石糧的“糧官生死線”只有一線之差。人口仍在繼續涌入成都附近,除了更多的浙江人、湖廣人和他們的家屬外,今日抵達的還有嘉定州的居民——狄三喜帶領軍隊返回建昌時,在嘉定州停留時間較長,成都這裡的情況一下子傳遍了整個嘉定州。

本來成都設在嘉定州的官府基本只有一個驛站功能,很多年都沒有從附近收稅了,但短短一個月內,它的功能就變成了流民問訊處,由於沒有地方官府,嘉定州附近的百姓就都跑到驛站,向驛卒打聽成都的政策。

本來很多嘉定州的百姓就是爲了躲避川西戰亂而逃難去樂山、峨嵋山一帶的,得知成都有大量糧食,並在積極恢復生產後,不少人都生出了返回川西的念頭。目前很多人還在觀望,畢竟明廷的形勢危如累卵,除了清軍入侵成都的危險外,大家誰也不敢說鄧名就一定不會食言,又把百姓都編入軍屯。

現在返回成都的都是生活最困苦、膽子最大的一些百姓,促使他們最後下定決心的還是從重慶開來的糧船。看到大批浙江人帶着一船船的糧食駛向成都後,嘉定州的百姓終於有人忍不住賭上一把,搭上這些過路船跟着一起來到成都。

越來越多的人員流入,讓欠條變得更加緊俏,既然一切都需要欠條,新移不但民努力收集欠條以購買第一批家用外,也都想盡可能地儲蓄一些;至於本地居民,除了每個人必定要留下的二百元外(用來預備二十畝土地的賦稅),他們也和新移民一樣需要儲蓄,以備將來購買工具所需。

“三萬個同秀才,幾乎人人都認爲自己能開墾二十畝以上,這樣他們就要存下六百萬元的欠條。新來的人,他們大都認爲自己今年鼓搗出十畝土地沒問題。不算還沒到的人,僅僅現在到的一萬五千多人,他們也要存一百五十萬元。這些加起來就是七百五十萬,是他們藏在牀底下、死活不會拿出來的欠條。”雖然才當上行長一個月,熊蘭現在計算已經非常熟練,口算、心算的能力每天都有新的提高:“農具、生鐵、食鹽的價格無不大跌、特跌!眼看東西越來越賣不出價,從商行到農民,人人驚恐,商行拼命地存欠條,以備將來還款和交納店鋪租金,捨不得用來購買原料——他們覺得或許以後能買到更便宜的,不願意多僱人手——擔心物價繼續下跌,認爲僱工錢也會繼續降……”

糧價既是熊行長最關注的,也是知府衙門唯一出力控制的,所以價格波動還不算太離譜,而鐵礦、食鹽都已經跌到一個月前的半價左右,農具暫時因爲極度緊缺還沒有價格嚴重下滑,但購買的人也明顯減少——現在很多人寧可用木製的農具湊合一下,也不想把寶貴的欠條脫手。

價格的下跌同樣嚴重打擊了商行的士氣,不少人暗自一算賬,囤積欠條的收益並不比從事工業製造的收益低。而且每天都有新的移民抵達成都,欠條升值的趨勢看不到盡頭,一方面大量的新移民迫切地想打工獲得欠條,另一方面各個商行卻死死捂着銀行給的貸款,不願意拿出來僱工擴大生產。

砰!

熊蘭越嚷嗓門越大,他憤怒地一拍劉晉戈的辦公桌:“不少地方又開始以物易物了,這種交易我們衙門是無法從中獲得任何收益的。看到稅款流失,劉知府不心疼麼?提督讓你負責官府,放着這麼多錢沒掙到,劉知府你不覺得有愧嗎?”

砰!

現在兩個人每次吵架時都會如鬥雞一般地面對而立,劉晉戈也是一巴掌拍在桌上上:“那熊行長你倒是印欠條啊,你只發了一千五百萬的欠條,其中被攥起來不用的就有小一千萬,那當然不夠了!”

砰!

“別人也就是攥着幾百元而已,劉知府你一攥就是幾百萬啊,百姓手裡現在存着大概八、九萬元的樣子不敢花,就是因爲劉知府你手裡攥着幾百萬欠條要發國難財!”

熊蘭氣急敗壞地大喊大叫,頭幾次劉晉戈哭窮的時候他被糊弄過去了,後來熊蘭越算賬越感覺不對,就派人去劉曜等處詢問,問劉晉戈到底給了他們多少欠條;還到每個亭去問,問知府衙門給了他們多少工錢和經費。收集好資料後,熊蘭就讓銀行的手下幫知府衙門算賬。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熊蘭發現劉晉戈手裡至少有三百萬以上的欠條,顯然知府衙門是憋着要在這次價格風波中大撈一票,而劉知府就是成都最大的欠條囤積犯,劉晉戈領導的知府衙門就是最大的投機倒把集團!

砰!

“什麼叫國難財?提督說了,政府最大的工作就是掙錢、收糧。”半個月前被熊蘭戳穿後,劉晉戈倒也不再抵賴,而是承認下來:“既然有八十元一石的糧食可收,我爲什麼要用一百元去收?”

“好了,好了。”一直在邊上旁聽的袁象又和往常一樣出來打圓場。現在三方會議時,每次劉知府和熊行長都會吵得臉紅脖子粗,袁象也已經習慣了自己的新角色——和事佬。

剛纔兩人爭吵的時候,袁象一直謹慎地把自己的茶杯(準確地說是個木碗)端在手裡,現在除了他手裡的茶杯外,原先在桌上的東西已經都被兩人拍到地上去了——摔了兩回陶瓷筆架、茶杯後,劉晉戈下令把知府衙門裡桌面上的擺設統統換成廉價的木製品。

“這個桌面已經出縫了,”袁象愛惜地摸摸書桌上的漆皮,心疼地說道:“你們再吵幾次,這個桌子就該換了,劉知府,你先換個鐵桌子再和熊行長討論政務吧。”

砰!

熊蘭對袁象的話充耳不聞。

“根本不用印更多的欠條。現在才二月,無論原先的百姓還是新來的人,爲什麼都要準備秋收後的欠條呢?就是他們擔心那個時候一石糧食已經跌到五十元,甚至更低了,所以他們纔會死攥着手裡的欠條不撒手。只要劉知府你不想靠着欠條發財,老老實實地用一百元換一石糧,很快百姓就會放下顧慮,把欠條拿出來用了。”

現在糧價距離八十元只有一線之隔,熊蘭每天晚上都要做噩夢,夢見鄧名變身曹操,把自己拖出去祭了旗;不過現在糧賤終究還是有解決的辦法,只要開足馬力印欠條,肯定能夠扭轉;但將來糧價漲到一百一十九的時候又該怎麼辦?熊蘭覺得以劉體純的秉性,讓他把存到庫裡的糧食吐出去那更是難上加難,何況糧食畢竟還是會消耗的。再說,鄧名給劉晉戈的命令是掙錢,而不是控制物價,到時候要殺的也不是劉晉戈的頭。

砰!

劉晉戈辯不過熊蘭,氣急敗壞之餘大喝了一聲:“單挑!”

上次熊蘭算清賬後,就把劉晉戈手裡還有幾百萬元這件事告訴給浙軍小將於佑明,聽明白後於佑明大怒,當即就和熊蘭一起去找劉知府理論。但劉晉戈鐵嘴鋼牙,說欠條是有,但想換就得按照八十五元一石來換,這還是劉知府給浙兵的特別優惠。

遭到於佑明的痛斥後,劉晉戈就把官服一脫,當着袁象、熊蘭向於佑明挑戰:“單挑!”

於佑明咽不下這口氣,就和劉晉戈打了一場,結果於將門被劉知府打得落花流水,最後不得不忍氣吞聲地接受了劉知府的八十五元兌一石的比例,含恨用五千石的糧食換了一批欠條走。後來熊蘭又去找過於佑明,但後者閉門謝客。聽浙江人說,於佑明養好傷後,每天足不出戶,一天舉三遍石鎖,其餘的時間不是鍛鍊拳腳,就是習學棍棒。

對方的氣勢對熊蘭形成了一定的震懾效果,他繼續抗辯的時候沒有再拍桌子:“這糧價……”

砰!

劉晉戈更用力氣地砸了一下桌面:“單挑!”

“這物價……”熊蘭還企圖說話。

砰、砰、砰!成都知府連砸桌面三下,打斷了銀行行長今天最後一次與他講理的努力,劉知府用盡全身的氣力,扯着喉嚨向熊行長喊道:“單挑!”

劉知府身體前傾,臉幾乎湊到了熊行長的臉上,熊蘭手臂上擡,用袖子輕輕擦着自己被噴滿了口水的臉。

擦完之後,熊蘭退後一步,一言不發地開始脫去官服,露出滿是刺青的赤裸上身。

見狀劉晉戈也脫袍子,挽褲腿。

袁象已經把兩人中間的桌子拖到一邊,同時還不忘了囑咐道:“不許打襠部,不許插眼睛、鎖喉嚨,別忘了你們可是朝廷命官!”劉晉戈不用說,熊蘭從軍多年,手裡也是有好幾條人命的,袁象不阻攔他們鬥毆,但提醒二人要注意分寸。

“打死你個賊兒子!”

“打死你個小婢養的!”

袁象話音才落,成都知府和銀行行長就怒吼着廝打在一起,拳腳橫飛……

半個時辰後,兩眼烏青的熊蘭帶着手下怒氣衝衝地離開了知府衙門,對劉晉戈那是恨得咬牙切齒:“劉賊也太能打了!”

此時,劉知府半邊臉腫得老高,正捂着腮幫子坐在自己的椅子上休息,想起剛纔那場來之不易的勝利,也是心有餘悸:“熊行長真猛啊,以前是小覷他了。”

“他也當了二十多年兵啊,一直在軍伍中。”袁象說道:“熊行長也不容易,要是糧價低於八十,先生是要和他算賬的。”

“我知道啊,沒看糧價一直穩穩地停在八十一麼?將來要是糧價漲上去,我也會幫他停在一百二以下的。現在是他信不過我。我知道糧價對他很重要,但我也得掙錢、收糧啊。”劉晉戈發牢騷道。如果銀行敞開印刷欠條,他當然不會囤積這種紙條,但現在既然熊蘭不肯濫發,劉晉戈也只好用這種辦法給政府創收。

……

在離開成都時,鄧名沒有太多時間,所以只是簡單給熊蘭概述了一下他心目的銀行結構,並給銀行職員起了一些名字,比如“經理”、“帳房”、“收銀”、“保安”之類,剩下的事情都全權交給了熊蘭。

在鄧名的印象中,銀行職員一個個應該文質彬彬,帶着眼睛、聲音溫和。而電影和電視劇更給鄧名留下另外一個印象,那就是銀行職員是一個高度危險的工作。在電影、電視中,銀行畫面過後不久,就會出現一個灰暗的房間,裡面坐着一羣滿臉兇光、全身刺青的彪形大漢,手中還擺弄着各種各樣的危險武器,而他們足智多謀的頭目正在籌劃洗劫銀行的具體細節。

而在現在的成都,大概不會有人認爲銀行是容易被搶的危險職業,恰恰相反,搶銀行纔是危險職業。

在春熙路的另一端,就是熊蘭的衙門所在,書寫着“銀行”二字的匾額高懸檐下,門口時刻站着幾個挎着大刀的魁梧壯漢。他們幾個人都是銀行的保安,一直用警惕的目光掃視着周圍的行人,他們的目光讓每一個被關注的同秀才都有寒毛倒豎之感,如果不是一定要進銀行辦事,周圍的人都繞着大圈遠遠地避開銀行的大門。

當看到熊行長在一隊全副武裝的“收銀員”的簇擁下衣甲鏗鏘地返回衙門時,周圍的無關人士更是與他們保持了相當遠的一段距離。

大院裡遍地都是大小不一的石鎖,大批的收銀員和帳房閒來無事就會用它們鍛鍊肌肉。雖然是寒冷的早春,這些龍精虎猛的大漢一個個也就穿着條短褲,露出一身的肌肉,隨着四肢不斷地運動,刺青圖案上面的各種動物彷彿都有了生命。

今天也是一樣,熊蘭進院前就聽到了此起彼伏的吆喝聲,許多銀行職員正在汗流浹背地進行着日常訓練,還有不少人三三兩兩地坐在牆邊、院角,認真地擦拭着他們手中的大刀長矛。

熊蘭並沒有在前院停留很久,而是一直走到後面,秦修採正在那裡培訓業務員們的算學——秦修採這些日子來一直在自學算數,然後再交給熊蘭其他的手下。

“東家,這是怎麼啦?”看到熊蘭一臉傷痕地進來後,秦修採驚訝地問道。

“劉知府!”熊蘭沒好氣地說道:“他就想着用欠條多收糧,根本不管我的死活。”

“唉。”秦修採停止了講課,其他的學員也紛紛湊上來在熊蘭身邊噓寒問暖,其中還有人莽撞地叫道:“行長!我們去砸了知府衙門。”

“胡說!”熊蘭恨鐵不成鋼地罵道:“要是能砸,我不是早去了嗎?劉知府有三百多個衙門兵丁,我們不佔優勢,而且他還有數百亭士可以動用,真打起來,吃虧的肯定是我們!”

“當務之急,我們還要是招募更多的收銀員和保安,”根據熊蘭的理解,收銀員和保安就類似家丁和士兵,至於經理當然就是把總了。

“師爺,你去重慶一趟。”熊蘭讓秦修採帶上幾個得力的收銀員,去重慶找鄧名告狀。

“好的,東家,今天有幾條船卸完貨了,我明天一早就走。”秦修採立刻答應下來。

“見到了提督,除了把我交代的事說一遍,還要向提督要人。”熊蘭說道。

“要誰?”

“當然是樸煩他們,”熊蘭摸摸了後腦殼,毅然決然地說道:“萬縣的基業我不要了,要提督把樸煩他們都調來成都。”

除了向鄧名要求許可外,熊蘭還讓別的心腹跑一趟萬縣,讓樸煩挑選一批得力的手下帶來:“告訴樸煩,我要一百五十個保安。不會種地沒關係,到了成都我們就不需要自己搞軍屯了;五十個收銀員,都要上過陣的。等樸煩到了成都,我就向提督保舉他做成都銀行的總經理。此外,這二百人大概還要三個經理來帶。銀行經理的位置非同小可,一定要殺過人、見過血的才行。”

……

自從離開婁山關後,大批拉車的牲口就開始死亡,軍隊沒有時間停下腳步收集足夠的草料,就算有,也要優先供應戰馬。

經過十天的艱苦行軍後,從貴州帶出來的壯婦幾乎都不存在了,最近兩天壯丁也開始大批死亡。在失去牲口後,清軍就把輔兵套上車輛,然後用皮鞭趕着他們前進。譚小莊不止一次地看到,拉車的輔兵走着走着,突然就頭一歪,腦袋栽倒在地面上,任憑清兵如何用力地抽打,再也沒有絲毫的反應。確認這個輔兵死亡後,清兵就會解開捆在他身上的繩索,把屍體扔到路邊,然後換一個人到死者的位置上繼續前進,

向北的一路上,輔兵的數目減少的速度越來越快,路邊橫七豎八的屍體也變得越來越密集。譚小莊今天認出了其中的一張臉,就是在市集上離他不遠擺攤的那個男人。

那漢子一動不動地趴在路邊,衣服已經被鞭子抽得稀爛,襤褸的衣服和血肉混雜凝結在一起;雙目圓睜,嘴卻緊閉着。

直到現在,譚小莊還沒有被派上拉車的差事,讓他負責的是收集柴火等較輕的工作,但他也很清楚,拉車只是遲早的事情。譚小莊在這個漢子身邊站了片刻,環顧四下並沒有人注意到自己,就趕緊蹲下身體把漢子怒睜的雙目合上,然後就飛快地逃開幾步。

如果譚小莊的行動被戰兵發現的話,說不定就會認爲他同情亡者,對官長心存不滿。就算不被治罪,也可能會立刻套上大車。儘管如此,譚小莊還是忍不住伸出手去,爲那個只有一面之緣的男人合上了雙眼。一直遠離了這塊地點後,譚小莊還感到心裡怦怦直跳。

譚小莊好像又聽到了那個小姑娘的歡笑聲,還有那句“爹,我也要暖。”的叫聲,雖然只是這麼一句簡單的話語,卻曾給他的胸中注入過多少的暖意啊?譚小莊感到眼角有些發酸,但極力抑制着不讓感情流露出來:“隊伍中已經沒有女人了,你合上眼就能一家團聚了。可我呢?當我倒在路邊後,我該去找誰呢?也會有人爲我合上眼麼?”

第26節 生意(下)第54節 權變(下)第26節 兄弟(上)第27節 派系(下)第33節 固執第62節 蠢動(上)第11節 兩全(上)第10節 爆破第21節 東進(上)第20節 康熙(下)第53節 霸氣(上)第52節 私心第44節 夾擊(下)第21節 東進(上)第15節 軍心第36節 宿命(上)第59節 議款(上)第11節 兩全(下)第33節 搜索第57節 觀感(上)第41節 遭遇(下)第32節 爭奪(上)第31節 胥吏第19節 忠心(上)第32節 才能(上)第22節 反正第49節 風氣(上)第45節 處置第26節 生意(上)第31節 呆仗(下)第51節 保衛(上)第27節 飲血第34節 糊塗(下)第53節 兌換第56節 推測第36節 分攤(下)第29節 統一(下)第10節 鎖喉(上)第33節 唐王第13節 勇氣(下)第15節 戰象(上)第18節 詔書(上)第25節 駭浪(下)第22節 突破(上)第13節 勇氣(下)第9節 授權(下)第54節 迂迴第56節 推銷(上)第46節 脫逃(上)第45節 顏面第48節 專利(下)第52節 往事(下)第57節 輕取第23節 江防第29節 機密第2節 抵x制第50節 金磚第31節 胥吏第43節 風向(下)第35節 進軍第8節 震怒(下)第34節 動搖第23節 臨陣第34節 攻勢第16節 攀談(上)第53節 慘痛(上)第44節 退意第11節 攔截第16節 示威第30節 變化(上)第22節 搶攻(下)第1節 失憶第60節 戰俘第9節 買路第50節 動向(上)第15節 相識(下)第25節 印象第62節 蠢動(上)第22節 搶攻(上)第58節 接觸(上)第15節 相識(下)第31節 裁軍(上)第59節 撤軍第28節 城前(下)第50節 追擊(中)第49節 昆明第22節 殿下第16節 攀談(下)第55節 壓力(下)第5節 密信第4節 國民(下)第48節 提案第35節 鞏固(上)第7節 交易第26節 佈防第6節 勇士第40節 泥潭(上)第34節 糊塗(上)
第26節 生意(下)第54節 權變(下)第26節 兄弟(上)第27節 派系(下)第33節 固執第62節 蠢動(上)第11節 兩全(上)第10節 爆破第21節 東進(上)第20節 康熙(下)第53節 霸氣(上)第52節 私心第44節 夾擊(下)第21節 東進(上)第15節 軍心第36節 宿命(上)第59節 議款(上)第11節 兩全(下)第33節 搜索第57節 觀感(上)第41節 遭遇(下)第32節 爭奪(上)第31節 胥吏第19節 忠心(上)第32節 才能(上)第22節 反正第49節 風氣(上)第45節 處置第26節 生意(上)第31節 呆仗(下)第51節 保衛(上)第27節 飲血第34節 糊塗(下)第53節 兌換第56節 推測第36節 分攤(下)第29節 統一(下)第10節 鎖喉(上)第33節 唐王第13節 勇氣(下)第15節 戰象(上)第18節 詔書(上)第25節 駭浪(下)第22節 突破(上)第13節 勇氣(下)第9節 授權(下)第54節 迂迴第56節 推銷(上)第46節 脫逃(上)第45節 顏面第48節 專利(下)第52節 往事(下)第57節 輕取第23節 江防第29節 機密第2節 抵x制第50節 金磚第31節 胥吏第43節 風向(下)第35節 進軍第8節 震怒(下)第34節 動搖第23節 臨陣第34節 攻勢第16節 攀談(上)第53節 慘痛(上)第44節 退意第11節 攔截第16節 示威第30節 變化(上)第22節 搶攻(下)第1節 失憶第60節 戰俘第9節 買路第50節 動向(上)第15節 相識(下)第25節 印象第62節 蠢動(上)第22節 搶攻(上)第58節 接觸(上)第15節 相識(下)第31節 裁軍(上)第59節 撤軍第28節 城前(下)第50節 追擊(中)第49節 昆明第22節 殿下第16節 攀談(下)第55節 壓力(下)第5節 密信第4節 國民(下)第48節 提案第35節 鞏固(上)第7節 交易第26節 佈防第6節 勇士第40節 泥潭(上)第34節 糊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