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節 忠心(上)

商議的初步結果就是揚州知府回去湊錢,而林起龍則慨然表示,他會留在明軍營地中做人質。林起龍當着被俘的禁衛軍軍官的面大聲對穆譚保證,明軍一定可以拿到贖屍的銀子,請他們無論如何不要破壞順治的遺體,如果到時候清方出爾反爾,那明軍還可以殺了林起龍泄憤。

揚州知府走後,明軍就把林起龍和禁衛軍軍官關在了一起。雖然以前沒有見過林起龍,不過禁衛軍中有人聽說現任漕運總督正當年富力強,但眼前的林起龍卻鬍子雪白,摘下了帽子一看,腦後的小辮也是白花花的。

“唉,聽說皇上殯天,我頭髮鬍子一下就白了。”林起龍對獄友們解釋道,緊接着又保證:“放心,我已經下令把鹽商都宰了,若還是湊不夠銀子,我就是變賣家產也要湊夠數。”

儘管之前對河道官兵沒有及時勤王非常不滿,但現在禁衛軍軍官們也不能不爲林起龍的忠義所感動,索額圖忍不住嘆息道:“就是可惜了林大人的閨女了。”

“只要能保得先皇龍體無恙,區區一個女兒算得了什麼?”林起龍凜然地答道。他說等將來王師討伐賊寇,爲皇帝報仇後,他自然會讓女兒自殺全節。

反倒是禁衛軍紛紛表示不妥,這種捨身飼虎的巾幗英雄,剃度出家便是了,揚州知府不是還有兩個侄女麼,正好和林起龍的女兒一起去做尼姑,還可以有個照應。當然,若是林小姐一定要以死明志,那朝廷斷然也不會忘記了給她的旌表。

相比蔣國柱和張朝,林起龍的處境無疑更危險,因爲他的實力最有限,如果滿清想追究責任的話,拿下林起龍無疑比拿下蔣國柱、樑化鳳要安全得多,即使他並沒有負責高郵安全的責任。林起龍自己不願意死,其他督撫處於一損俱損的理由也不能見死不救,因此督撫們就和鄧名達成協議,擊斃順治後,鄧名給蔣國柱和樑化鳳送去勒令自裁的命令,但贖回屍體的大功肯定要交給林起龍。在完成這些交易的時候,江南督撫還會動員全部的力量進行宣傳,讓天下人都知道林起龍忍辱負重的功勞。本來就會因爲皇帝暴斃而陷入被動的清廷,自然就更不可能在這個時候給林起龍這樣的“忠臣”治罪,更何況他還屬於責任很輕的一個。

禁衛軍很快就發現穆譚確實稱得上是鄧名的心腹將領,在收取了林起龍的“女兒”和揚州知府的“侄女”後,穆譚很快就勸得鄧明“回心轉意”,再次對林起龍和禁衛軍宣佈,他還是要遵守諾言交還順治屍體的,不過鄧名需要揚州交出“能夠裝滿一艘戰艦所有船艙”的金子。

繼續向長江方向撤退的明軍帶着林起龍和禁衛軍一同行動,林起龍抓住機會拼命鼓動禁衛軍有力出力,保護順治的遺體——鄧名本來就沒想殺這些俘虜,而是希望釋放他們進一步瓦解敵軍的鬥志;而江南督撫則在鄧名發起進攻前就下定決心要保下這些禁衛軍俘虜,因爲他們大多是王公大臣的子弟。林起龍見到穆譚的時候,後者就把一份俘虜人員的名單交給了對方,看到俘虜中有這麼多重要人物的晚輩後,漕運總督也是心花怒放。

順治皇帝離京前委任索尼和鰲拜輔政,還讓蘇克薩哈和遏必隆統帥後續的禁旅。在皇帝暴斃的情況下,這四個人幾乎肯定會成爲皇太后的助手,而被俘的禁衛軍中除了索尼的三兒子,鰲拜的一個侄子,還有遏必隆的女婿,其他上三旗重臣的子侄更是數不勝數。雖然戰死的上三旗子弟也很多,但越是如此,那些重臣更會珍惜倖存者——按理說,皇帝戰死護衛都要問罪,但在這個節骨眼上,估計皇太后也沒有一口氣把幾百個重臣子弟都殺光的勇氣。

林起龍想法設法地讓索額圖他們協助自己的工作,也是爲了幫助朝廷找一些從寬處置他們的藉口,一旦禁衛軍俘虜都得到赦免,那就更不好問罪江南督撫了。

林起龍親身進入明軍爲質,揚州知府忙着抄運河兩岸富縣的鹽商的家,再也沒有人去給蘇克薩哈和遏必隆送軍糧、馬料了。明軍全師返回長江邊上,與水營會合後,後續的一萬五千清軍居然連高郵還沒有到。而且此時高郵、淮安都亂成了一團,揚州知府打着籌集贖金的名義讓這些地方的官府統一行動,河道官兵也接到了漕運總督臨走前的手令,讓他們全力配合工作。爲了迅速籌集款項,甚至定下了規矩,凡是參與抄家的官兵和官府的胥吏,可以名正言順拿走兩成做賞銀。

頓時這一帶就是雞飛狗跳,如狼似虎的官兵,爭先恐後出逃的富商,一番大鬧下來,皇帝戰死的消息就和長了翅膀一樣地傳播開。不要說地方上的官吏、縉紳,就是蘇克薩哈和遏必隆也是驚疑不定,麾下兵馬一日三驚。在這種大亂中別說去追擊鄧明,就是如何控制部隊,籌集糧草都成了問題。

明軍帶着皇帝屍體撤退到長江邊的這一路上,據說揚州方面就不斷送來贖金,但距離鄧名要求的數目依然遠遠不夠。每次鄧名大發雷霆,聲言要把順治的屍體和林起龍一起剁成肉醬時,穆譚就會幫着禁衛軍俘虜說話,勸說鄧名加收利息、放寬時限。

很快,與鄧名談判的集團中又加上了蔣國柱的使者。聽說皇帝殉國後,南京方面也表示願意幫助償付一部分贖金。根據鄧名與江南督撫的事先協議,林起龍肯定要獨佔冒死贖回皇帝屍體的大功,但順治遺體的銷賬功勞則要大家共享,所以不但蔣國柱的南京要“分擔”一部分贖金,甚至江西南昌也要“承擔”些許。

現在皇帝戰死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江南,除此以外,江南官場和縉紳都聽說蔣國柱收到了勒令他自殺的僞旨,當時江寧巡撫就有些懷疑,經嚴厲詢問後發現了破綻,擒殺了假傳聖旨的鄧名細作。而一直與鄧名誓死周旋的周培公也收到了同樣的僞旨,這一份同樣也被察覺出破綻,周培公在悲痛之餘立刻派使者趕往鄧名軍營,指天發誓,只要鄧名遵守諾言收下贖金、交還先皇遺體,那三萬湘軍就絕不會阻攔他們離開。

僞旨行動最接近成功的大概是給樑化鳳的那一份,他因爲和周培公一起攔截鄧名,所以鄧名爲了製造混亂也給他送去了一份。樑化鳳接到聖旨後就仰天痛哭,高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當場就要拔劍自刎,幸虧被親兵拼死抱住。當時樑軍中也有人對聖旨的真僞產生了懷疑,勸樑化鳳說:皇上把江南兵馬大權交給將軍,信任有加,豈會突然來一封沒頭沒腦的聖旨取將軍的性命?一定要樑化鳳回信再作詢問。

但樑化鳳卻不肯聽,反倒一心尋死,被忠心耿耿的部下們拖進帳篷裡監視了起來,替他上奏確認聖意。期間樑化鳳在營帳裡還尋死覓活,大嚷部下休要壞了他的“忠臣名節”。若不是順治的死訊飛速傳開,說不定樑化鳳還真就不明不白地自殺了。

在不少人都感嘆樑化鳳的忠誠似乎還在蔣國柱和周培公之上時,江寧巡撫對此事卻是暴跳如雷,尋死不成的江南提督趕回南京後,江寧巡撫立刻將其召入了總督衙門,厲聲呵斥道:“不是說好了,我們三個都要識破僞旨麼?你怎麼敢演這麼一處戲?是要售本官和周大人邀名嗎?”

“巡撫大人息怒,息怒。”樑化鳳連忙辯解道:“末將並非事先就有此意,確實是事後尋思,覺得還是有些不妥,若是三個人都一般無二地識破這是僞旨,那鄧提督用這計未免也太蠢了;朝廷會認爲鄧提督很蠢嗎?顯然不會。爲什麼鄧提督會突然發傻呢?那肯定是爲了掩護我們。所以末將以爲,還是要讓鄧提督這個計謀有成功的可能,而且很接近成功,這樣才說得過去啊。”

“哼。”蔣國柱琢磨了一下,樑化鳳說的確實有理,當時和鄧名商議善後工作時,大家對於他是否能擊斃順治也沒有太大的把握,如何不引人注意地給明軍運送糧草也很花費心思,所以有些事情確實沒有斟酌得太仔細。不過儘管如此,江寧巡撫仍是餘怒未消:“既然如此,那你爲何不速速報稱不妥,還是存了賣本官得名的心思吧?你的節操何在?!”

樑化鳳跪倒在地,叫起了撞天屈:“巡撫大人明見,末將一個粗鄙無文的武夫,哪裡有這樣的玲瓏心思?確實是那一道旨意進了軍營時末將才突然感到有些不對,匆忙佈置一番,還差點演砸了。”

“嗯,起來吧。”蔣國柱在大堂裡轉了兩圈,對首席大將說道:“周大人昨天來信說,聽說林起龍給鄧提督送去了個女兒,此事大大地不妥。”

“有什麼不妥的?”樑化鳳大大咧咧地說道:“這肯定是假的嘛,他就是想演戲給那些御前侍衛看。”

“本官一開始也這麼看,但周大人在信裡問本官,萬一是真的該怎麼辦?”

“真的……”樑化鳳略一思考,頓時就怒形於色:“難道林起龍是把真女兒給鄧提督送去了?這廝,好生奸詐!他是想趁機和鄧提督套交情啊,還不怕朝廷追究……”

“尚且不知真假,立刻去查!到底是他的真閨女,還是從揚州買的瘦馬。”

樑化鳳在揚州還有些部下,他領命匆匆而去。

蔣國柱自己尋思着:“急迫之間沒有合適的女兒,不過待字閨中的外甥女倒是有兩個,林起龍能爲了皇上的遺體送女兒入虎口,我也是忠臣,難道就不能送外甥女嗎?”

“巡撫大人的家人都在家鄉,林總督如果送去的是真女兒,那肯定是早有預謀,巡撫大人是未必來得及了。但我不一樣啊,老婆閨女都在身邊。”樑化鳳離開總督衙門的時候也在心裡盤算着:“藉口送給穆將軍,然後被鄧提督看上拿去了,這完全說得過去啊……爲了皇上遺體能夠安然返回,我的家人受點委屈算得了什麼?”()

第40節 困境第59節 撤軍第44節 遊騎(下)第15節 戰象(上)第31節 佯攻(下)第18節 詔書(下)第24節 內憂(下)第40節 擁立第40節 擁立第13節 債務第29節 搏鬥(下)第42節 中立(上)第46節 戰備(上)第49節 敗像第28節 算計(下)第8節 戰備(上)第39節 王佐(上)第49節 敗像第44節 遊騎(下)第7節 變臉(上)第60節 爭奪(上)第53節 齊射(上)第42節 艱苦(下)第53節 兌換第41節 爭奪(上)第28節 戰報第46節 證券(下)第51節 緊俏第15節 雙贏第25節 駭浪(上)第56節 宣戰(上)第13節 債務第34節 詐降第30節 成長(上)第14節 彈盡(下)第69節 忠臣(上)第29節 功名第38節 整訓(下)第4節 推薦(下)第10節 鎖喉(下)第36節 施琅第51節 求戰(上)第43節 風向(下)第35節 表態第53節 兌換第9節 授權(上)第47節 贖買(上)第32節 才能(下)第46節 證券(下)第69節 忠臣(下)第16節 衝擊(上)第59節 撤軍第6節 勇士第62節 蠢動(上)第4節 暗示第27節 圍攻(下)第28節 算計(上)第12節 徵稅第38節 奔波第22節 謊言第33節 唐王第30節 新年第22節 突破(上)第31節 戰備第31節 胥吏第34節 晉王(下)第37節 刺客第25節 壓力(下)第28節 盟軍(下)第2節 競爭第35節 進軍第26節 兄弟(上)第34節 糊塗(上)第51節 夢想(上)第47節 獎勵第56節 宣戰(上)第28節 城前(上)第1節 秘旨第38節 牽制(下)第34節 問候(上)第57節 觀感(上)第43節 續戰(下)第6節 疑惑第42節 中立(上)第47節 情報(下)第45節 顏面第59節 魔鬼(下)第55節 死地第2節 賞罰第29節 機密第32節 突圍第9節 授權(上)第27節 圍攻(下)第16節 攀談(下)第26節 告狀第41節 占卜第51節 夢想(下)第10節 默契第2節 抵x制第2節 抵x制
第40節 困境第59節 撤軍第44節 遊騎(下)第15節 戰象(上)第31節 佯攻(下)第18節 詔書(下)第24節 內憂(下)第40節 擁立第40節 擁立第13節 債務第29節 搏鬥(下)第42節 中立(上)第46節 戰備(上)第49節 敗像第28節 算計(下)第8節 戰備(上)第39節 王佐(上)第49節 敗像第44節 遊騎(下)第7節 變臉(上)第60節 爭奪(上)第53節 齊射(上)第42節 艱苦(下)第53節 兌換第41節 爭奪(上)第28節 戰報第46節 證券(下)第51節 緊俏第15節 雙贏第25節 駭浪(上)第56節 宣戰(上)第13節 債務第34節 詐降第30節 成長(上)第14節 彈盡(下)第69節 忠臣(上)第29節 功名第38節 整訓(下)第4節 推薦(下)第10節 鎖喉(下)第36節 施琅第51節 求戰(上)第43節 風向(下)第35節 表態第53節 兌換第9節 授權(上)第47節 贖買(上)第32節 才能(下)第46節 證券(下)第69節 忠臣(下)第16節 衝擊(上)第59節 撤軍第6節 勇士第62節 蠢動(上)第4節 暗示第27節 圍攻(下)第28節 算計(上)第12節 徵稅第38節 奔波第22節 謊言第33節 唐王第30節 新年第22節 突破(上)第31節 戰備第31節 胥吏第34節 晉王(下)第37節 刺客第25節 壓力(下)第28節 盟軍(下)第2節 競爭第35節 進軍第26節 兄弟(上)第34節 糊塗(上)第51節 夢想(上)第47節 獎勵第56節 宣戰(上)第28節 城前(上)第1節 秘旨第38節 牽制(下)第34節 問候(上)第57節 觀感(上)第43節 續戰(下)第6節 疑惑第42節 中立(上)第47節 情報(下)第45節 顏面第59節 魔鬼(下)第55節 死地第2節 賞罰第29節 機密第32節 突圍第9節 授權(上)第27節 圍攻(下)第16節 攀談(下)第26節 告狀第41節 占卜第51節 夢想(下)第10節 默契第2節 抵x制第2節 抵x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