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節 分攤(上)

送重慶清軍過江的時候,鄧名還讓他們打包帶走了一些野味。看着綠營將領的坐船駛向對岸,鄧名身旁的趙天霸冷笑了一聲:“且讓他們再得意些日子。”

鄧名收起了告別時的笑容,轉身問趙天霸道:“你對重慶怎麼看?”

“既然李國英都想放棄重慶了,我們大概也沒有必要在這裡流血了。”趙天霸不假思索地答道,江南的川軍估計要到十月才能大批返回,就是前哨部隊也要到九月才能進入夔門。跟着鄧名遠征緬甸的軍隊在中秋節後無論如何也該解散,讓大家回家放鬆一下了。所以今年進攻重慶的可能性不大,現在看起來更沒有必要白白付出犧牲:“如果重慶真的放棄了封鎖我們航道的想法,那就讓他們先在城裡呆着,可是李國英一定得設法消滅。”

“嗯,現在李國英是我們最危險的敵人,如果沒有他,或許重慶在清軍的手中對我們反倒更有利。”鄧名點點頭。剛纔綠營將領們敘述了李國英的話,對清廷來說,保障對重慶的補給是個沉重的負擔。如果重慶駐紮的軍隊不是現在的兩、三萬兵馬而是十萬大軍的話,那麼清廷的積蓄就會在這裡被大量地消耗,就能夠有利地支援其他戰線上的明軍和抗清義軍。

不過只要李國英還坐鎮重慶,那麼重慶的威脅就依舊巨大。現在由於川西的強勢,所以李國英暫時不逼着手下去送死;可一旦形勢扭轉,或是川西露出什麼破綻,鄧名深信李國英會毫不猶豫地露出兇惡嘴臉。

“你剛纔也聽到他們講述重慶之戰的過程了吧?”酒喝得差不多之後,鄧名輕描淡寫地問起了清軍將領的見聞,所有的綠營將領都對李國英敬佩得五體投地,把清軍最開始的戰略決策、中途的戰術變化一直到最後戰場收尾,都向鄧名吹噓了一番。

“聽得很清楚。”趙天霸一直在邊上作陪,雖然名義上他是替鄧名擋酒,但實際上趙天霸和鄧名一樣滴酒未沾,每次大夥兒舉杯的時候,趙天霸趁人不注意就把酒往自己的懷裡倒,吃飯完後,趙天霸的衣服都溼了。

李國英不但能下決心,而且有足夠的手腕讓衆人服服帖帖按他的主意來辦事,鄧名和袁宗第圍攻重慶的時候,李國英就是這樣做的。上次鄧名離開川西,李國英就想趁機跟明軍找麻煩,這次如果不是夔東軍攻打重慶,不知道他是不是又會給川西明軍添堵。

“要是我們有什麼破綻落在了李國英的手裡,即使我們已經把其他人拉攏過來了,李國英多半還是能讓重慶全軍來和我們交戰;李國英和胡全才還不一樣。胡全才其實有點韜略,起碼比張長庚強多了,可是李國英比胡全才更有手段。要是李國英一味強硬,我們倒是不用擔心了。”趙天霸認爲,如果明年李國英還在重慶的話,川西就有必要發動一場對重慶的進攻。

“到時再議,現在我們先去萬縣。”鄧名對趙天霸的評價極爲贊同,尤其是聽說李國英千方百計鑄造大炮,更讓鄧名心生警惕。雖然用大炮封鎖江面的計劃失敗了,但誰敢說下次不會給明軍造成損失呢?正所謂只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重慶可以留在清軍的手中,用來繼續消耗清廷的實力,但前提條件就是重慶的清軍無害化。這個無害化只能通過兩個辦法來達成:一個就是不時發起預防性的攻擊,不讓重慶積聚起能夠對川西構成威脅的兵力和物資;另一個就是趕走李國英,軟化重慶清軍將領的鬥志。

明軍當夜就拔錨起航,第二天天明後,重慶清軍看到對岸的明軍臨時水營已經是人去樓空。

……

清軍將領剛回到城裡,就跑到總督衙門把聽到的各種消息報告給李國英。

鄧名在吃飯的時候倒也不是單方面打探情況,他也說到了很多在緬甸的趣事,關於明軍是如何在緬甸行軍打仗的,鄧名介紹得比清軍將領還清楚——就算清軍對緬甸的兵力和地理有所瞭解,他們也得不到絲毫益處。

“鄧名根本就沒有把永曆救出來。”

“鄧名去緬甸就是搶劫去的,他吹噓了半天。”

“白文選扒了緬甸人佛塔上的金子,還分給他一些;鄧名自己也搶了很多緬人豪強的土地,然後轉手賣給了緬甸的和尚;他們還在緬甸立了個僞王,逼着正牌的緬王付給他們一大筆錢求他們撤軍。”

“緬王付錢以後,鄧名馬上就把他們的天子忘了,帶着兵馬和搶來的金銀財寶就回國了,”高明瞻補充道:“他回國後的一件事,就是來重慶找我們吃飯,讓我們幫他銷贓。”

李國英沉默了半響,輕嘆一聲:“我早該想到的,什麼勤王?不過是出門搶劫的藉口。鄧名他都自稱是帝國強盜了。別的草寇還都遮遮掩掩的,不是豎起替天行道的旗子,就是自稱殺富濟貧;可是鄧名不以爲恥反以爲榮,他這個帝國強盜怎麼可能是個忠臣呢?”

向李國英彙報完畢後,高明瞻等人離開總督衙門,聚攏在一起討論。翡翠的價格比較便宜,他們都打算試試看。鄧名說了,他負責供應原石,還提供珠寶加工的設計圖紙,而且都可以賒賬。如果開闢出銷路,重慶官員在繼續進貨的時候再把貨款還給他不遲——既然不需要擔太多的風險,這些人就都按耐不住了。聽鄧名說起翡翠市場的前景簡直是天花亂墜,不由得重慶這些人不動心。鄧名答應等官員們手裡有了錢,就讓川西的商人給他們送來各種調味品,還有長江兩岸的土產和能夠冒出泡沫的麥酒。

“總督大人不信任他,但是對付鄧名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知道重慶沒有油水,打進來也沒有東西可搶。”高明瞻深信自己在金湯門城樓上的那一席發言極爲重要,正是那句燒掉自己倉庫的威脅,打消了鄧名對重慶的攻擊念頭。

“還有,他滿腦子想着做生意,鄧名無利不早起。”王明德跟了一句。

“不過我們的事可不能讓湖廣那邊知道,張總督聽說了會彈劾我們的。鄧名騷擾他們好幾次了,他們還盼着我們幫忙分擔壓力呢。”

……

七月二十日,鄧名抵達了萬縣。

他沒有見到李來亨和劉體純。他們二人從重慶撤兵後,只在萬縣停留了一天,補充了一些糧秣後就順流而下。他們擔心在的得知明軍戰敗後,張長庚會做出什麼不理智的行動來,所以也沒有在奉節耽擱的打算,而是會全速返回江陵、夷陵防線。

見到鄧名後,袁宗第惋惜地說道:“若是知道鄧提督回來了,他們或許就不會走了,我們可以再次進攻重慶。”

“我的軍隊也需要休整,重慶還是明年再說吧,”鄧名搖搖頭。川西向兩個戰略方向派出了兩支龐大的遠征軍,生產估計已經受到了影響,再也組織不了更多的軍隊了。不過袁宗第的話讓鄧名有些擔心,畢竟他離開四川快一年了,要是湖廣又出什麼簍子就麻煩了:“張長庚會幹什麼蠢事麼?”

“很難說。我們在重慶戰敗,清廷可是最近幾年來少有的一次大勝仗,虜廷肯定會拼命吹噓一番。”鄧名幫忙救回了一些被俘的將士,使袁宗第感到意外之喜,但夔東軍損失之大還是讓他心痛不已:“要是張長庚以爲我們的湖廣軍差不多全軍覆滅了,他說不定就會有什麼壞主意……嗯,不過鄧提督回來了,他就算有賊心也該收起來了。”

鄧名沉吟了片刻。自從明軍開始向下遊銷售象牙等緬甸的貨物,鄧名回國的消息就傳開了,起碼大家都知道鄧名不會長期留在緬甸那邊——這個消息促使夔東軍加快了對重慶的進攻,同樣也是對清廷湖廣、兩江督撫的震懾。

“要是張長庚真有這樣的心思,那就得找機會敲打他一下。早知如此,我們還不如放風說我此行不太順利,如果張長庚跳出來動手,我們就可以指責他違約了。”鄧名搖了搖頭:“下次吧,等我們準備好了再向張長庚放風。”

把這個念頭放下後,鄧名向夔東衆將問道:“你們需要什麼?需要糧食、財物還是裝備?川西會盡力補充給你們。”

鄧名的這些話讓黨守素覺得不可思議。

這次夔東軍出兵,很多糧草都是川西白給的;而且衆將搶在鄧名返回四川前加緊進攻,也表現出了對川西的防備。夔東衆將都知道鄧名不會看不出來,大家見面後也就是裝糊塗誰也不提罷了。

“諸位將軍與韃子交戰,軍力受了損失,而我們正好在這個期間掙了點錢——驅逐韃虜的大業,當然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鄧名對重慶有不同的策略,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和夔東衆將保持完全的一致,但鄧名覺得幫助夔東軍彌補損失是理所應當的。如果夔東軍和清軍作戰失敗受損,只能獨自吞下苦果的話,那他們以後和清軍交戰的慾望就有可能降低,而趨向於保存實力。

第6節 事變(下)第22節 風起(下)第26節 反覆第61節 未來第22節 突破(上)第4節 一致(上)第7節 變臉(下)第55節 混戰第39節 嚮導(下)第14節 亂戰(下)第31節 佯攻(上)第53節 慘痛(下)第17節 虛招(上)第31節 呆仗(上)第1節 精明(上)第54節 官銜第53節 齊射(上)第14節 強攻(下)第7節 北上第26節 佈防第37節 報告(上)第56節 宣戰(上)第27節 圍攻(中)第44節 靖難(下)第14節 肉票第14節 亂戰(下)第17節 虛招(上)第40節 困境第59節 細作第10節 麻將第10節 負責(下)第28節 人心第55節 死地第11節 兩全(下)第22節 搶攻(上)第48節 專利(上)第29節 道破第31節 名將第59節 安撫第37節 報告(上)第55章 山崩第35節 鞏固(上)第33節 試探第47節 證據(下)第50節 債券(上)第23節 瓷器第9節 送神(上)第32節 奉節第55節 死地第47節 自救第36節 備戰第68節 混亂(下)第41節 失控(下)第6節 疑惑第25節 壓力(上)第42節 艱苦(下)第45節 隊友(下)第11節 實驗第33節 問策(下)第69節 忠臣(上)第56節 推銷(下)第31節 大敵(上)第50節 追擊(中)第8節 戰備(上)第29節 搏鬥(下)第60節 戰俘第5節 隔閡第26節 反覆第57節 信件第60節 管轄第21節 受降第24節 內憂(下)第11節 兩全(上)第37節 立碑第6節 魯王第41節 難民第51節 詐敗第45節 突破(下)第59節 魔鬼(上)第43節 續戰(上)第64節 平息(上)第8節 戰備(下)第58節 戰書第34節 詐降第28節 戰報第53節 兌換第39節 王佐(下)第51節 保衛(下)第58節 同盟(上)第53節 擒賊第38節 包抄第36節 方向(下)第30節 賽跑第51節 救援第31節 佯攻(下)第1節 轉運第43節 續戰(上)第18節 登陸(下)第35節 鞏固(下)
第6節 事變(下)第22節 風起(下)第26節 反覆第61節 未來第22節 突破(上)第4節 一致(上)第7節 變臉(下)第55節 混戰第39節 嚮導(下)第14節 亂戰(下)第31節 佯攻(上)第53節 慘痛(下)第17節 虛招(上)第31節 呆仗(上)第1節 精明(上)第54節 官銜第53節 齊射(上)第14節 強攻(下)第7節 北上第26節 佈防第37節 報告(上)第56節 宣戰(上)第27節 圍攻(中)第44節 靖難(下)第14節 肉票第14節 亂戰(下)第17節 虛招(上)第40節 困境第59節 細作第10節 麻將第10節 負責(下)第28節 人心第55節 死地第11節 兩全(下)第22節 搶攻(上)第48節 專利(上)第29節 道破第31節 名將第59節 安撫第37節 報告(上)第55章 山崩第35節 鞏固(上)第33節 試探第47節 證據(下)第50節 債券(上)第23節 瓷器第9節 送神(上)第32節 奉節第55節 死地第47節 自救第36節 備戰第68節 混亂(下)第41節 失控(下)第6節 疑惑第25節 壓力(上)第42節 艱苦(下)第45節 隊友(下)第11節 實驗第33節 問策(下)第69節 忠臣(上)第56節 推銷(下)第31節 大敵(上)第50節 追擊(中)第8節 戰備(上)第29節 搏鬥(下)第60節 戰俘第5節 隔閡第26節 反覆第57節 信件第60節 管轄第21節 受降第24節 內憂(下)第11節 兩全(上)第37節 立碑第6節 魯王第41節 難民第51節 詐敗第45節 突破(下)第59節 魔鬼(上)第43節 續戰(上)第64節 平息(上)第8節 戰備(下)第58節 戰書第34節 詐降第28節 戰報第53節 兌換第39節 王佐(下)第51節 保衛(下)第58節 同盟(上)第53節 擒賊第38節 包抄第36節 方向(下)第30節 賽跑第51節 救援第31節 佯攻(下)第1節 轉運第43節 續戰(上)第18節 登陸(下)第35節 鞏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