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 問話(上)

開炮的明軍並不認爲自己的火力在漆黑的夜色中能造成大量的殺傷,事實上也確實沒有打到幾個目標,不過現在瓜州城外已經是一片大亂。

爲了預防炸營,有經驗的綠營將領早已經把精銳的部隊派去盯緊民夫,他們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自己的營地上而不是江邊。江邊不過是一些人馬在裝樣子,吶喊兩聲、放兩把火,在天明前就會返回營地,明天報一個損失上去,有漕運總督衙門幫忙遮掩,不但有銀子拿,說不定還有殺賊的功勞。

川軍水師出現後,率先倒黴的就是那些裝扮成明軍的部隊,他們本來只想裝裝樣子,做事認真的人換了身衣服,準備演戲完畢後再拋下;而馬虎的就拿着幾面紅旗亂舞一通,發給他們的軍服都沒有往身上套,就和旗鼓儀仗一起直接扔在地上。即使是在黑夜中,這麼漫不經心的僞裝也馬上就被川軍識破,先入爲主的姜楠所部毫不猶豫開始了攻擊。

本來只想進行一場簡單的化裝遊行,突然炮彈就沒頭沒腦地打過來了,這些綠營的羣衆演員立刻就炸鍋了,大喊着:“明軍來殺我們了!”就向友鄰部隊或是向內陸跑去。

這時明軍開始了延伸射擊,沒有在附近發現友軍部隊後,姜楠和武保平不約而同地命令部下攻擊所有活動的目標,以打亂清軍的部署和節奏。

岸邊的羣衆演員在遭到突襲後陷入了混亂,而營中監視民夫的官兵也面面相覷,他們都聽到了炮聲和喧譁,卻沒有人能夠出來解釋發生了什麼事。而那些被看管關押起來的民夫,本來就神經高度緊張,今晚突然被官兵包圍更是讓他們驚恐不安,等大炮響起後,積蓄已久的恐怖情緒就徹底爆發了。

“明軍來殺我們了!”

一部分民夫想的和外面江邊的綠營官兵完全一樣。不過還有很多人卻不這麼看,因爲歷次下江南,明軍對百姓都和藹可親,和凶神惡煞的兩江、湖廣綠營完全不同。尤其是從沿江地區徵召來的民夫,與其相信明軍會屠殺他們,他們更願意相信這是官兵要痛下殺手的徵兆——如果不是官兵策劃的,他們怎麼會在炮聲想起來以前就全營戒備呢?

“官兵要殺我們!”不少民夫都發出了憤怒的吼聲。

“要嫁禍給川軍。”

“官兵要殺良冒功!”腦筋更好使的一些百姓,馬上就聯想到了功勞和漕銀:“他們要劫漕銀,要嫁禍給我們!”

實際上這已經非常接近事實的真相了。本來各營都接到了命令,如果有人喧譁鬧事,監視的官兵就應該立刻撲進去,把煽動者從人羣裡拖出來處死,只要反應迅速,絕對能夠震懾住一盤散沙的輔兵和民夫。可是各營都開始躁動的時候,監視他們的綠營官兵卻在邊上毫無作爲,因爲他們也處在恐慌中,炮聲並不是劇本的一部分,他們同樣不明白江上發生了什麼事。

……

“難道真的是炸營了?”天邊已經變成了銀灰色,看到清軍營地內一片喧譁,還有火光騰起,姜楠感到自己的腦子有些不夠用了。

如何誘發綠營炸營也是川軍的研究課題之一,早在鄧名剛剛離開昆明,給吳三桂發公開信第一次宣稱要與對方擇日堂堂正正一戰之後,鄧名就和十七名同伴開始研究這個問題。其後雖然沒有大規模應用於實戰,不過還是在湖廣、兩江的地盤上做過一些秘密試驗。

多年來征戰的積累,再加上對那些流傳下來的防範營嘯的方法的逆推導,特殊訓練與特殊裝備部隊——簡稱特種部隊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理論體系和行之有效的誘發方法。作爲帝國軍隊的高級軍官,姜少校當然也有機會閱讀過這些理論,他甚至貢獻過一些心得。

“馬上太陽就出山了……”如果不是天空已經開始染上灰白,姜楠也不會把清軍營地那邊的動靜看得這麼清楚。而根據特種部隊的研究,這是最不可能發生炸營現象的時間點。因爲很快就會天亮,留給亂兵的時間並不多,多半還沒有來得及鬧起來就被鎮壓下去。而且還有心理上的原因,特種部隊認爲普通士兵的恐懼情緒在子夜後達到最高點,而天明將近時人的緊張情緒也會緩解,到了天邊開始變白的時候,幾乎不可能有人還會因爲緊張情緒而反抗軍官的權威,營嘯發生的前提條件就是緊張和不滿情緒的大規模爆發。

“而且對方還有警戒。”姜楠又輕聲唸叨了一句,特種部隊的實驗研究指出,營嘯不但需要不滿和緊張情緒,而且還受到綠營軍官團的控制力的影響。即使時間、情緒都滿足條件,但如果在最開始階段就有軍官介入,帶領親衛捕殺挑頭鬧事者的話,營嘯就會被掐滅在萌芽階段——爲了散佈謠言和收買鬧事者,特種部隊可是花了不少經費,爲了防止實驗對象順藤摸瓜找到幕後主使,以致影響了成都和武昌、南昌、南京三地的和睦關係,特種部隊往往還需要花額外的一份錢來故佈疑陣,讓綠營就算有所懷疑,也會懷疑到是仇家打擊報復這條路上去。

江邊的敵營明顯地有防備,軍官團也沒有睡眠,所以儘管是在夜間,控制力也依舊強勁。一個時間、一個控制力,特種部隊認爲必然阻止營嘯出現的兩個決定性因素都在,但營嘯還是在姜楠眼前發生了。

大批的人羣衝出了營地,在營地的周圍展開廝殺。這些廝殺的人沒有明確的陣營和戰線,而是盲目地攻擊身旁的人,基本上一場交戰結束後,他們就會立刻與身邊的空閒者展開新的交鋒。不過若是一個人空閒下來後,發現身邊的人都在忙着和對手交戰而沒有餘暇顧忌他時,這個空閒者往往也不會選擇去幫助某一個人取得優勢,而是選擇逃離營地——直到他遇到另外一個空閒者,從而爆發新的交戰。

看到這種大範圍,不具有明確目的性,幾乎每個人都處在自保本能控制下開始作戰後,姜楠確信特種部隊的教材需要更改了。他們奉爲金科玉律的規則已經被證僞了。雖然不能理解眼前的狀況,不過姜楠決心一會兒要抓幾個俘虜回去,以研究這種離奇的營嘯事件是如何發生的。

武保平的反應要比姜楠更積極一些,他那邊的清軍同樣發生了炸營。而在鬧騰了半夜後,黨守素也帶着軍隊向運河這裡趕來。在發現川軍參戰後,黨守素產生了和劉體純一樣的誤解,不過他以爲清軍的主攻方向選擇在了西面劉體純的位置上。

武保平和黨守素目瞪口呆地看着各營清軍在他們眼前自相殘殺,湖廣和兩江的漕運押送官兵互相攻打,江南和江西的綠營兵戎相見,同一軍營內的軍人也打成一團。

“看來他們不是想偷襲我軍。”對面清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武保平已經完全鬧不明白了,但他懷疑自己的炮擊行動有些魯莽了,加劇了清軍的混亂——如果清軍從來沒有針對明軍的軍事行動,那他們之間就算火併也與明軍無關。

“保護漕糧。”武保平看到亂兵的爭鬥蔓延開來,威脅到停靠在瓜州大營周圍的漕運船隻後,終於下令明軍登陸介入衝突。他同時發信號給黨守素所部,要求他們協助鎮壓綠營的亂兵,恢復瓜州周圍的正常秩序。

在武保平看來,今天他的舉動有些冒失了,可能會影響到鄧名的戰略,若是就此抽手,冷眼旁觀綠營之間的戰火毀滅了漕糧的話,那鄧名避免在江南決戰的戰略就距離失敗更近了。因此武保平打算將功補過,幫助綠營將領恢復正常的軍事秩序,最起碼要出兵確保漕船不遭到亂兵的洗劫和焚燬。

……

武保平登陸的時候,太陽已經從東面升起,上游的姜楠看到下游明軍艦隊正向瓜州附近涌去,大批的小船也被放下。這些明軍毫無疑問都是以作戰狀態登陸的,因爲他們要鎮壓亂兵,奪取並保護岸邊的漕船水營。

“武少校那邊還是發生了戰爭。”姜楠見狀得出了結論,雖然他這邊的清軍因爲炸營所以沒有能夠對明軍形成威脅,但下游無疑是爆發了激戰,不然武保平也不需要冒險搶灘登陸,很可能黨守素中伏陷入了苦戰。

不管下游戰事如何,當務之急是擊潰眼前的敵人,從而把清軍的部分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來,從而支援下游戰場的友軍。

“登陸。”在見到上游明軍登陸作戰後的第一時間,姜楠就做出了決定,救兵如救火,容不得片刻耽擱:“凡是有抵抗我軍的,格殺勿論。”

跟着姜楠一起登陸的還有乘船趕到的劉體純所部,眼前的清軍混亂不堪,給了明軍安全登陸的機會,正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看到姜楠和劉體純都升起了突擊作戰的軍旗後,武保平也改變了主意,命令登陸部隊攻擊前進,儘快增援上游的友軍。

而在看到明軍全線都發出了戰鬥信號後,南岸的李來亨等人也都是又驚又怒,紛紛大聲發出了“全軍披甲”、“火速渡江”的命令。

第17節 調查第42節 艱苦(上)第44節 失蹤第48節 融洽(上)第24節 整訓(上)第41節 爭奪(上)第40節 擁立第56節 推銷(下)第18節 激戰第15節 出降(下)第22節 反正第48節 專利(下)第25節 投奔(中)第13節 提督第5節 協作(下)第47節 自救第3節 上風第69節 忠臣(上)第36節 方向(下)第12節 軍旗第7節 窮途第45節 鍊金(上)第37節 報告(上)第37節 回返第43節 徵兵第45節 隊友(下)第49節 敗像第19節 防區第30節 威壓(下)第33節 固執第58節 同盟(下)第38節 整頓(上)第43節 風向(下)第41節 爭奪(上)第36節 修路第54節 官銜第38節 迎敵第40節 泥潭(上)第23節 援助第48節 融洽(上)第25節 投奔(中)第34節 詐降第57節 觀感(上)第18節 對手第46節 證券(下)第54節 迂迴第23節 援助第19節 一騎第23節 江防第41節 阻擊第5節 隔閡第9節 送神(上)第60節 烽火第32節 突圍第46節 合營第51節 保衛(上)第6節 事變(上)第4節 一致(上)第52節 往事(上)第18節 恐怖(下)第38節 買賣(下)第33節 固執第42節 剃髮第60節 人心(上)第2節 默契第57節 信件第24節 掠奪第23節 代理(下)第22節 反正第23節 瓷器第36節 分攤(上)第40節 登陸第62節 蠢動(下)第28節 盟軍(上)第24節 整訓(下)第56節 推銷(下)第33節 唐王第7節 交易第4節 推薦(下)第6節 事變(下)第36節 宿命(上)第56節 宣戰(下)第3節 壓力(上)第22節 殿下第43節 風向(上)第51節 夢想(中)第39節 大捷第12節 調整(上)第37節 刺客第42節 送行第56節 推測第2節 軟硬(上)第57節 觀感(上)第2節 目標(上)第9節 問話(上)第60節 爭奪(下)第51節 保衛(下)第5節 退兵第60節 算盤(下)第29節 機密
第17節 調查第42節 艱苦(上)第44節 失蹤第48節 融洽(上)第24節 整訓(上)第41節 爭奪(上)第40節 擁立第56節 推銷(下)第18節 激戰第15節 出降(下)第22節 反正第48節 專利(下)第25節 投奔(中)第13節 提督第5節 協作(下)第47節 自救第3節 上風第69節 忠臣(上)第36節 方向(下)第12節 軍旗第7節 窮途第45節 鍊金(上)第37節 報告(上)第37節 回返第43節 徵兵第45節 隊友(下)第49節 敗像第19節 防區第30節 威壓(下)第33節 固執第58節 同盟(下)第38節 整頓(上)第43節 風向(下)第41節 爭奪(上)第36節 修路第54節 官銜第38節 迎敵第40節 泥潭(上)第23節 援助第48節 融洽(上)第25節 投奔(中)第34節 詐降第57節 觀感(上)第18節 對手第46節 證券(下)第54節 迂迴第23節 援助第19節 一騎第23節 江防第41節 阻擊第5節 隔閡第9節 送神(上)第60節 烽火第32節 突圍第46節 合營第51節 保衛(上)第6節 事變(上)第4節 一致(上)第52節 往事(上)第18節 恐怖(下)第38節 買賣(下)第33節 固執第42節 剃髮第60節 人心(上)第2節 默契第57節 信件第24節 掠奪第23節 代理(下)第22節 反正第23節 瓷器第36節 分攤(上)第40節 登陸第62節 蠢動(下)第28節 盟軍(上)第24節 整訓(下)第56節 推銷(下)第33節 唐王第7節 交易第4節 推薦(下)第6節 事變(下)第36節 宿命(上)第56節 宣戰(下)第3節 壓力(上)第22節 殿下第43節 風向(上)第51節 夢想(中)第39節 大捷第12節 調整(上)第37節 刺客第42節 送行第56節 推測第2節 軟硬(上)第57節 觀感(上)第2節 目標(上)第9節 問話(上)第60節 爭奪(下)第51節 保衛(下)第5節 退兵第60節 算盤(下)第29節 機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