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節 敗像

從穆潭口中得到肯定的答覆後,周開荒和趙天霸都吃了一驚。

鄭成功的軍隊多次因爲士兵思歸而中止作戰,還有一次被耿繼茂偷襲基地,所以鄭成功此番遠征前就已經確定要把家屬都帶走,穆潭對此也很清楚。

過了一會兒,周開荒安慰穆潭,說自己所說的都是從闖營前輩那裡聽到的,形勢並不一定真會變得那麼糟,不過周開荒說這幾句話時明顯地信心不足。

而趙天霸則私下對鄧名建議返回湖廣,他對鄭成功的勝利已經不報太大希望:“連張尚書的家屬都到了,那延平藩的家屬當然更早就到軍中了,十幾萬大軍的軍心一旦渙散,收拾起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還是先回湖廣,以免陷於危局;若是延平郡王比張尚書謹慎一些,等他贏了以後我們再去南京也不遲。”

鄧名搖搖頭說:“恐怕贏不了。如果延平郡王想到這些,又怎麼會不提醒張尚書?”鄭成功從未有過流動作戰的經驗,鄧名估計他並不清楚裡面的訣竅,他對趙天霸說道:“十幾萬閩軍和數萬浙軍眼下已經處於險地,我們前去南京雖然未必能起到什麼大的作用,但總不能眼睜睜地看着這麼多好男兒遇險而什麼都不做。”

既然鄧名決心繼續前行,衛士們自然也不反對,大家當夜就商量如何幫助鄭成功收攏軍心,但商議了半天也沒有拿出個可行的對策來。趙天霸更斷言,即使延平郡王對鄧名言聽計從,此事也難以挽回,恐怕最好的辦法就是暫時從南京的城下撤離,至少退回鎮江。擺脫敵軍後動員軍屬分離,將這些眷屬安置妥當後再捲土重來。不過這樣做不但要花費很多時間,而且讓家屬平安擺脫敵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這個結論讓鄧名感到有些絕望。

鄭成功自從進入長江以來所向無敵,清軍完全不是閩軍的對手,南京又是鄭成功志在必得的目標,眼看勝利在望又怎麼可能說服他暫且退兵?不過現在更擔憂的是時間,周開荒說過,家屬抵達後,十日之內閩軍就會變成一盤散沙,不知道現在家屬已經抵達了幾日,是不是清軍已經開始注意到了明軍的混亂。

……

南京,八月五日,今天是鄭軍抵達南京城下的第十三天,也是家屬抵達後的第十一天。

最近城外明軍的動向讓清軍感到很疑惑,作爲最靠近南京的餘新所部,他們的營地現在好像變成了一個城鎮,明軍修建起大量的簡陋住宅,這些雜亂無章的建築不但毫無防禦能力,更阻礙了明軍自己的偵察、聯繫能力。

看着城外那大片的宿營地,管效忠、樑化鳳和其他清軍將佐都面面相覷,對面的明軍哪裡還像軍隊,更像是一羣逃難而來的流民。

餘新的部隊更暴露在城上清軍的眼睛底下。士兵們三、五成羣地每日前往江邊捕魚,數日前有士兵爲家人釣來長江的江魚後,鄰居的孩子看着眼饞,就也嚷嚷着要吃,於是營中的父親們紛紛結夥前去打漁。管效忠他們可以看到長江邊密密麻麻的滿是餘新所部的士兵,往來於江邊和營地路上的明軍,隨身攜帶的都是漁具而不是武器、盔甲。

當看到這些明軍中帶兵器的人少,而帶孩子的人多以後,就有清軍將領提議攻擊一下這些明軍試試看。不過幾天前這種出擊的聲音還很微弱,大家都認爲這是鄭成功故意引誘清軍出擊。一旦清軍發起進攻,就會被故意示弱的鄭成功伏擊。而且現在好不容易用詐降拖延了一段時間,南京城日夜盼望着北方的援軍,本來還打算在三十天期滿後再借口人心不定繼續拖延的,現在若是出動進攻,豈不是連拖延時間的機會都沒有了麼?

隨着時間的推移,要求主動出擊的聲音變得響亮起來,因爲城外明軍的動靜越看越不像是誘敵之計。現在不但餘新所部陣營渙散,就連後面其他的鄭軍也完全沒有軍隊的樣子。包括鄭成功的中軍在內,各路明軍不但和餘新所部一樣擴展營地,在江邊撒網垂釣,而且不再嚴格地盤查商販。

或許是因爲有餘新在前面擋着吧,位於二線的明軍顯得比前軍還要散漫,最近三天來營地裡熱鬧得就像是集市,南京城周圍的商販和農民每日都去明軍營地趕集,嚮明軍兜售禽蛋、布匹、米酒等物。

一開始南京城內的清軍還不相信,後來他們派出士兵化妝成商販去明軍營地偵察,果然輕鬆通過關卡,幾乎沒有受到認真的盤查。一隊化妝成菜販子的清軍探子甚至一直來到明軍水師的邊上,還被艦船上的明軍招呼過去。他們帶着貨物上船後,馬上就有不少婦人圍攏過來挑選、購買他們的各式菜蔬。

清軍細作沒有花費多少氣力,就刺探到大量南京城內急需的情報,短短几天的工夫清軍就已經在地圖上標明瞭鄭軍各部的駐紮地點,對鄭軍的兵力和裝備也瞭解到大概的狀況。

儘管明軍如此荒唐,但對是否主動出擊城內的清軍仍然爭論不休。巡撫蔣國柱堅決反對出戰,他親眼目睹過閩軍的強大戰鬥力,而且鎮江一戰,鄭成功表現出高超的指揮能力和對軍隊的控制能力,城外明軍現在的一片混亂,怎麼看都透着詭異。其他參與過鎮江之戰的將領也都是主守派,那些從瓜州突圍逃回南京的將佐,也是這一派的支持者。

但其它尚未與鄭成功交手過的將領,有不少都認爲可以一試,其中主戰最堅定的就是從崇明島趕來支援的樑化鳳。

之前由於蘇鬆水師根本不敢攔截明軍,所以鄭成功得以迅速突入長江。首先,樑化鳳已經受到了大量的彈劾,南京的文武官員都想拿他當替罪羊,以推卸自己交戰不利的罪責;其次,馬逢知和樑化鳳的避戰也被不少人懷疑是與鄭成功有什麼秘約,當初樑化鳳趕來增援南京時,城內就有人擔心他此來是替鄭成功賺城,差點不放他進來。

爲了洗脫之前避敵的罪名和通敵的嫌疑,樑化鳳力主出城反擊,打鄭成功一個措手不及。

剛趕來南京的五百杭州駐防八旗是南京城內最大的突擊力量,主戰派都覺得若是用這支騎兵發起首次進攻會有較大戰果。但統領這支八旗兵的章京不同意,他與那些逃回來八旗兵交談後,認爲鄭軍的戰鬥力不可小視,原本的南京駐防八旗無論是兵力上還是素質上都高於杭州駐防八旗。而且在南京駐防八旗覆滅後,這五百八旗兵是南京城中最可靠的一支力量,若是再有什麼意外的話,難以預料城內魚龍混雜的守軍會有什麼舉動。

雖然大部分與鄭成功交過手的清將都心有餘悸,但鎮江一戰的統帥管效忠卻同意樑化鳳的意見,向主持今天會議的滿清兩江總督郎廷佐保證明軍這絕不是誘敵之計,而是因爲某些原因突然發生了軍心瓦解。

衆將吵成一團,郎廷佐看着極力主戰的管效忠和樑化鳳,對這二人的心思也是心知肚明。樑化鳳若不能戴罪立功,那麼將來一個“頓兵不戰、導致東南糜爛”的罪名是跑不掉的;而管效忠的形勢更差,舉國的滿八旗不過兩、三萬之數,鎮江一戰就丟了四千,管效忠作爲此戰的統帥,將來清廷不會輕饒了他。若是管效忠不能立功自贖,那將來抄家滅族都是大有可能的。

“使功不如使過,就讓管效忠和樑化鳳這兩個人出城拼命去好了,但是滿洲大兵不可妄動。”郎廷佐在心裡琢磨着。他對守住南京不是很有把握,不過十餘年來,滿清一直穩穩處於上風,看起來南明不過是苟延殘喘,郎廷佐決心站在勝利者一邊。兩江總督郎廷佐掌管東南膏腴之地,即使投降了鄭成功,也不可能得到比目前更好的職務,明廷不可能把要害地區的大權交給一個降官。

打定主意後,郎廷佐就命令南京各軍戒備,派管效忠和樑化鳳夜襲餘新所部,試探一下明軍的虛實。杭州八旗不參與這次進攻,而是留在城中,監視城內的各路綠營。

“若是此戰不勝,等到管效忠和樑化鳳失敗回來以後就把他們倆殺了,把首級送去鄭成功那裡請罪,一口咬定是此二人自作主張。”二人各自去整頓兵馬時,郎廷佐已經想好退路。這二人都曾經和鄭成功通過信,看見他們詐降又反覆,鄭成功定然憤怒,只要把他們的人頭送去,郎廷佐覺得還是有可能繼續拖延時間的。而且這兩個人都是清廷眼中的罪將,就是殺了他們也不會讓朝廷大爲不滿,畢竟郎廷佐的目的是爲了拖延時間,等待北方的援軍南下。

雖然極力主戰,但管效忠和樑化鳳都沒想到只派他們兩個人去打鄭軍,而且郎總督還命令他們只能帶騎兵去,顯然是做着打不過就跑的準備。軍令如山,兩個人剛纔喊得那麼響亮,事到臨頭無法退縮,只好各自去做準備。

“雖然鄭逆看上去像是麻痹大意,但此戰仍是不可掉以輕心,”管效忠對樑化鳳說道:“若是形勢不利,不妨……”

“就算形勢不利,難道我們還能返回江寧(南京)麼?”樑化鳳反問道。

堂堂的提督管效忠,現在只能帶着幾百個綠營騎兵親自出城劫營,而樑化鳳明明是蘇鬆水師的指揮官,也奉令帶着五百個騎馬的水師官兵去與上萬明軍野戰……在兩江總督郎廷佐的心中,管效忠和樑化鳳的罪過有多大,不問可知。

管效忠無言以對,就向樑化鳳匆匆一拱手,去整頓兵馬做出城劫營的準備了。跟着管效忠出城的綠營騎兵有不少都是從鎮江、瓜州逃回來的,聽說要用這麼少的兵馬去與明軍交戰,不少人臉上都是畏懼之色。

“鄭逆確實已經是軍心瓦解,士氣敗壞,這件事絕非虛假。”管效忠費盡口舌鼓舞手下的士氣:“今夜若是能給鄭逆以迎頭痛擊,定能讓鄭逆震驚,再也不敢小看江寧的官兵……”管效忠告訴部下,只要這仗能把餘新打疼,讓鄭成功產生遲疑,就給南京爭取到更多的時間,或許能夠等到更多的援兵抵達。

戰前準備完畢,管效忠就下令用布裹住馬蹄,繫住馬口,然後趁着夜色打開城門,靜悄悄地走出城外。

儘管和樑化鳳各使用一座城門,但是幾百名騎兵出城仍然花費了很長的時間。尤其是清軍爲了隱蔽行蹤,既不能舉起火把照明,也不敢縱馬疾馳,而是人人牽着坐騎,躡手躡腳地摸黑從城門下魚貫而出。

眼看兵馬遲遲不能盡數出城,管效忠心急如焚,雖然用上了全部的隱蔽手段,但這麼多人馬的動靜仍然不小。根據管效忠的經驗,圍城時進攻的一方必定會在各個城門外設置暗哨,而且不止一處。好幾次清兵不慎發出較大的響動時,管效忠都有心跳驟停之感,以爲馬上會有響箭沖天而起。

但周圍仍是靜悄悄的,一切都沒有發生,管效忠總算帶領全部人馬走出城外。清軍仍不敢大意,馬蹄上包裹的棉布也不曾取下,管效忠親自帶隊,在黑暗中向餘新營地的方向緩緩潛行。

被暗哨發現應該是不可避免的,但越晚被發現劫營的戰果就會越大。管效忠事先已經交代過,大家都把存火摺子的竹筒放在腰間,一旦被明軍暗哨發現就立刻點火,然後全速衝向明軍營地,力求在明軍反應過來之前儘可能地多殺傷敵人。

可四周始終不曾有任何響動,明軍暗哨的信號讓管效忠等得心焦。而且越是苦等不來,管效忠就越是提心吊膽,懷疑明軍是不是有什麼更隱蔽的報警手段,說不定對方已經佈下陷阱,就等着自己前去自投羅網。

突然,身側出現了一道火光,管效忠目瞪口呆地看着那條火龍急速地嚮明軍營地馳去,從方向和規模上看,管效忠斷定這是從儀鳳門出城的樑化鳳部。後者雖然聽從管效忠的建議,出城時也是人銜枚、馬裹蹄,但出城花費的時間比管效忠還長。樑化鳳等五百手下盡數出城後,就急不可待地解開馬蹄上的包裹,打起火把直撲向餘新的營地。

“這麼遠就舉火,這是劫營還是送死去了?”管效忠在心中大罵起來。他知道樑化鳳的手下本都是蘇鬆水師的官兵,連他們的馬匹也大多是沿途收集的驛馬:“老子今夜是被你們害死了。”

既然已經暴露,管效忠急忙發令,官兵一起動手,三下五除二除去馬蹄上的布片,掏出火折點燃火把,然後全體上馬,嚮明軍營地發起衝鋒。

衝進明軍的營地時,管效忠想像中的箭雨和如林的刀槍並未出現,清兵的鐵騎在明軍的營房間呼嘯而過。沿途的房屋紛紛被火把點燃,但管效忠還是沒有看到有成列的明軍步兵披甲列陣於身前,身後也沒有殺喊聲,反而到處都是婦孺的驚慌哭喊聲。

一直衝到明軍的中軍帳附近,也就是餘新最開始的營地營牆前,管效忠也沒有看到營牆上有任何處於防守姿態的敵軍士兵,依舊沒有任何吶喊廝殺聲,只有震天動地的哭嚎聲。現在管效忠感覺自己好像不是在劫營,而是在洗劫一座不設防的城鎮。衝入明軍營牆後,迎面終於有一隊騎兵擋住去路,但藉着火光,管效忠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人身上的清軍軍服,還有他們舉着的綠旗。

這隊騎兵是樑化鳳的手下,他們興高采烈地告訴管效忠,明軍前鋒官餘新已經被生擒。

“抓到餘新了?”管效忠再次確認道,他感覺自己好像在做夢。

“手到擒來。”那個樑部官兵滿臉的喜色。,出城前他們的長官也講了一番,稱明軍麻痹大意,但士兵們的心中仍忐忑不安,畢竟他們面對的敵人非常強大,僅僅兩天就把南京的清軍精銳打得全軍覆沒,而自己不久前還是崇明島的水師人員。可是勝利竟然來得如此輕鬆,樑化鳳從營外一路衝到了餘新的大營,根本沒有遇到任何抵抗,鄭成功的先鋒大將還沒有睡醒就被清兵捆了起來。

管效忠更覺得這是一場夢了。他曾經在鎮江戰場上見識過這位鄭軍大將的勇猛。當時餘新手持長長的斬馬劍,衝殺在閩軍的最前線,管效忠親眼看到餘新把一個擋在他身前的八旗兵一揮兩段。至於餘新的親衛也是同樣的銳不可當,跟在主將背後把清軍戰線迅速地切開,圍殲了管效忠的前軍精銳。

“此人的親兵呢?”管效忠又問道。無論軍隊如何不濟,主將的親兵總會有一定的戰鬥力,管效忠想不通餘新的親兵都跑到哪裡去了。

“一個也沒跑掉。”樑化鳳的部下得意地報告道:“我家將軍衝進大帳時,他們沒有一個人來得及披上盔甲。”

“沒有一個人披着盔甲嗎?”管效忠輕聲重複了一聲。事實擺在眼前,曾經力克滿洲八旗和南京綠營的強軍,就這樣被五百蘇鬆水師不費吹灰之力地消滅了。

第45節 處置第15節 出降(上)第54節 權變(上)第4節 暗示第15節 出降(上)第45節 鍊金(上)第65節 援助(上)第24節 內憂(上)第53節 衝鋒第9節 送神(下)第68節 混亂(上)第53節 慘痛(下)第2節 VIP第50節 金磚第27節 合作(上)第30節 新年第36節 施琅第7節 出口第54節 議和(上)第9節 送神(上)第58節 斷後(下)第14節 亂戰(上)第43節 靖難(上)第10節 鎖喉(下)第49節 副手(下)第47節 證據(上)第30節 劍閣第52節 登陸(上)第60節 戰俘第25節 駭浪(下)第18節 詔書(上)第56節 蠱惑第59節 魔鬼(上)第23節 波瀾(上)第58節 斷後(下)第58節 接觸(上)第19節 跋扈(下)第5節 退兵第60節 爭奪(上)第53節 齊射(下)第12節 圍困(下)第24節 內憂(下)第34節 詐降第64節 平息(下)第45節 南下第5節 協作(上)第38節 買賣(下)第3節 裁軍第59節 撤軍第3節 信號(下)第21節 東進(下)第31節 大敵(上)第54節 險境第18節 登陸(上)第67節 守法(上)第14節 亂戰(上)第38節 包抄第51節 夢想(下)第8節 信用第8節 戰備(上)第33節 問策(上)第12節 調整(上)第64節 平息(下)第28節 城前(下)第20節 萬縣第41節 失控(上)第59節 細作第5節 潤滑第53節 衝鋒第60節 烽火第12節 混亂第36節 方向(下)第42節 反擊第31節 佯攻(下)第39節 王佐(下)第3節 援軍第3節 君臣第15節 雙贏第18節 對手第50節 追擊(中)第31節 血戰(下)第26節 反覆第46節 接觸第33節 孤注(上)第40節 印象(上)第58節 接觸(下)第19節 忠心(下)第8節 矛盾第12節 圍困(下)第3節 信號(下)第30節 威壓(下)第12節 徵稅第28節 人心第56節 推銷(上)第55節 報紙(上)第32節 爭奪(上)第5節 退兵第52節 往事(上)第66節 加入(上)
第45節 處置第15節 出降(上)第54節 權變(上)第4節 暗示第15節 出降(上)第45節 鍊金(上)第65節 援助(上)第24節 內憂(上)第53節 衝鋒第9節 送神(下)第68節 混亂(上)第53節 慘痛(下)第2節 VIP第50節 金磚第27節 合作(上)第30節 新年第36節 施琅第7節 出口第54節 議和(上)第9節 送神(上)第58節 斷後(下)第14節 亂戰(上)第43節 靖難(上)第10節 鎖喉(下)第49節 副手(下)第47節 證據(上)第30節 劍閣第52節 登陸(上)第60節 戰俘第25節 駭浪(下)第18節 詔書(上)第56節 蠱惑第59節 魔鬼(上)第23節 波瀾(上)第58節 斷後(下)第58節 接觸(上)第19節 跋扈(下)第5節 退兵第60節 爭奪(上)第53節 齊射(下)第12節 圍困(下)第24節 內憂(下)第34節 詐降第64節 平息(下)第45節 南下第5節 協作(上)第38節 買賣(下)第3節 裁軍第59節 撤軍第3節 信號(下)第21節 東進(下)第31節 大敵(上)第54節 險境第18節 登陸(上)第67節 守法(上)第14節 亂戰(上)第38節 包抄第51節 夢想(下)第8節 信用第8節 戰備(上)第33節 問策(上)第12節 調整(上)第64節 平息(下)第28節 城前(下)第20節 萬縣第41節 失控(上)第59節 細作第5節 潤滑第53節 衝鋒第60節 烽火第12節 混亂第36節 方向(下)第42節 反擊第31節 佯攻(下)第39節 王佐(下)第3節 援軍第3節 君臣第15節 雙贏第18節 對手第50節 追擊(中)第31節 血戰(下)第26節 反覆第46節 接觸第33節 孤注(上)第40節 印象(上)第58節 接觸(下)第19節 忠心(下)第8節 矛盾第12節 圍困(下)第3節 信號(下)第30節 威壓(下)第12節 徵稅第28節 人心第56節 推銷(上)第55節 報紙(上)第32節 爭奪(上)第5節 退兵第52節 往事(上)第66節 加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