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節 一騎

城牆上站在前排的清軍,看到對面那個明軍軍官突然抽出雪亮的刀子,不約而同地後退了半步,急忙加倍兇狠地大聲吆喝,這既是一種威脅警告,提醒對方己方可不是好惹的,同時也是給自己壯膽。

這個明軍軍官是不久前在鄖陽向劉體純投降的,看見豁口附近的明軍佔據有利的地勢,已經把武昌兵趕出了城下的道路,覺得形勢對己方有利,也想立下些戰功。軍官把手中的鋼刀舞成一團刀花,一邊舞刀一邊警惕地向前緩緩挪動。

軍官身後的幾個士兵從鄖陽開始就是他的手下了,見到長官威風凜凜,他們膽氣也是一壯,跟在長官的背後用力地抖動槍桿,發出“嘿”、“嘿”的威脅聲。

眼前刀光滾滾,還有好幾根長槍像毒蛇的信子般閃動着逼近,清軍士兵心中膽怯,聲音忽然低了八度,不由自主地紛紛向後退讓。

“不許退!”後面壓陣的一個清軍軍官見狀頓時心急如焚,一旦氣勢被明軍壓過去,那就很容易節節敗退。雖然這個清軍軍官和手下都是從外縣調來的,鍾祥城既不是他們的故鄉也沒有什麼想保衛的東西,但如果就這樣敗回城樓,說不定會被漢陽總兵殺頭。

清軍軍官一揮手中的寶劍,大步迎上前去。

看到首領如此勇猛,清軍士兵們士氣大振,聲音頓時又高亢起來,不再繼續後退而是朝對面比劃着長槍。他們每朝着空中刺出一槍,口中就發出“哈”的一聲大吼。

兩軍就這樣保持着五米左右的距離互相突刺,兩位軍官就像是先秦時代的士大夫一樣,在軍陣之間單打獨鬥。

兩個軍官橫眉立目,咬牙切齒,面色猙獰,用盡全力地把刀劍在空中劈砍。兩人廝殺良久未分勝負,各自背後的吶喊助威聲卻一浪高過一浪。兩人都是越戰越勇,他們雖然均有點疲憊,但都很清楚這個時候決不能先退一步,否則一下子就會被對方的氣勢壓過。

……

漢陽總兵已經看出對缺口的進攻並不順利,得知對方有精銳的弓箭手壓陣後,總兵沒有繼續遲疑,命令道:“親兵營前進。”

給知府和縣令派去的使者已經走了好一會了。總兵估計,當清軍開始向城南收縮後,用不了多久全城的明軍就會包圍上來,不攻下這個缺口大軍就沒有出城的通道。目前城外的明軍還不多,不過一旦他們明白清軍從缺口突圍的意圖,肯定也會迅速圍攏上來。現在缺口那裡看上去也就上百個戰兵,若是現在都拿不下,那一會兒明軍的增援到了還怎麼打?

武昌兵雖然不像吳三桂、趙良棟的軍隊那麼精銳,但好歹也算是省級的軍隊,可他們居然沒能瞬間衝下明軍散兵遊勇防守的缺口,總兵心裡對此是很不滿的。尤其是這段時間裡那個周培公還在旁邊喋喋不休。

“大帥,王師這是要放棄鍾祥嗎?此舉不妥啊!”

“大帥,怎麼這個缺口這麼難打啊?是賊人部署了精兵強將嗎?”

“如果不是總督大人讓我關照你,就把你扔在衙門裡和縣令一起堅守!”總兵本來就因爲諸事不順而心裡着急,不過表面上他並不會對一個年輕的舉人失禮,尤其這個姓周的讀書人是大清科舉的秀才,是大清的舉人,將來可能還會是大清的進士,更不用說還有胡全才的看重。

“沒有什麼精兵強將,只是一些烏合之衆罷了。”遠處缺口處的戰鬥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城牆上的戰鬥總兵還是看到了。從外縣調來的披甲兵對戰剛剛投降明軍的前綠營兵,這種三流軍隊之間的戰鬥可以打上一天也分不出個勝負。雖然不清楚明軍統帥爲何讓這種三流部隊防守重要的豁口,不過總兵很清楚這是送給他一個脫險的機會,他已經下令去召回城牆上的清兵,騰出進攻通道給他的親兵營。

總兵打算雙管齊下,讓親兵營從城牆上和城牆下兩條路同時發起進攻,而且城牆上這路首先發動。因爲在城牆上能極大地提升士兵的膽氣,即使是三流部隊,有時在城牆上作戰也能勇氣大增,給精銳的敵人以沉重的打擊。豁口附近據守城牆的敵軍有心理優勢,總兵懷疑就是這種情緒帶給缺口處的明軍額外的戰鬥力,讓他們暫時擋住了武昌兵的進攻。但是一旦清軍從城牆上進攻就不同了,雖然城牆很窄展不開兵力,但是對方也沒有用來壯膽的地理優勢,精銳和魚腩部隊就會高下立判。

城樓上開始鳴金,看着城牆上的清軍迅速地退了回來,總兵急不可待地命令一隊百人刀盾兵登城準備進攻。親兵營這一百兵由一個千總和兩個把總帶隊,三個軍官來到城樓前向總兵領命。

“給你們一柱香的時間,打垮賊人,拿下缺口。”當着周圍衆人的面,總兵大聲吩咐這三個手下。聽到總兵的命令後,三個人一起把胸脯拍得震天響,然後雄赳赳、氣昂昂地帶兵向前。

之所以派這麼多刀盾兵上前,是爲了在拿下缺口後佈防兩側城牆,確保明軍不能奪回這個通道。不然以對面明軍的表現,總兵覺得三、五十個親兵營的刀盾兵就能殺得他們抱頭鼠竄了。等到拿下城牆,也就不需要從正面強攻缺口了,不給明軍據險殺傷親兵營士兵的機會。

當城牆上的清兵全數退出來之後,千總立刻一揮長刀,率先衝進兩面牆垛之間的通道。衆多親兵營刀盾兵此時都已經取下背上的盾牌,分成兩隊,小跑着跟在千總的背後踏上城牆。所有的清兵都一言不發,一手持刀、一手拿着盾牌,用差不多的姿勢向前跑去。

在這些清兵的右側,還有第三隊清兵,這隊刀盾兵並沒有一起往城牆上的通道里擠,帶頭的把總在城樓和城牆的連接位置輕輕一躍,縱身跳上了城牆內側的牆垛,然後就在牆垛上跳躍着前進,很快就追上了前面的千總,和長官齊頭並進。他身後的清兵也一個接一個地學着他的樣子,躍上了牆垛,緊緊跟在把總身後。

剛纔看到對峙的清軍退去後,明軍這邊立刻發出了勝利的歡呼聲。但才高興了沒有多久,就看到刀盾兵從通道和牆垛上一齊攻來,快速地嚮明軍靠近。這些清兵並沒有在遠處威脅性地吆喝,而明軍的陣陣吼聲也沒能減緩他們逼近的步伐,轉眼間清兵就來到雙方僵持不下的位置上。

“殺!”

隨着千總將高高舉過頭頂的長刀向下一按,跟在他身後的衆多親兵營士兵一起齊聲大喝,好似雷霆般巨響。

前排清兵用盾牌擋開刺過來的長槍,揮刀就向面前的明軍砍去;他們身後的同伴也不等待,當頭排的清兵減緩腳步開始廝殺時,第二排的清兵就利用前排的空隙閃身竄到前面,揮刀斬向後面的明軍。在這幾個清兵揮刀時,從更後面跟進的清兵一上來就蹲下身,嚮明軍的小腿上砍去。

在通道的旁邊,領頭的把總瞅到一個空隙,大喝一聲就騰空而起,在空中劃出一道刀光,猛地躍入明軍後排人叢之中。他身後的清兵繼續向前跑,也向對面的空隙中躍去,頓時城牆上的明軍就是一片大亂。

明軍士兵不斷地被砍倒、砍翻,卻幾乎無法阻止清軍的繼續前進。有的明軍被四面涌來的刀光逼得走投無路,也只好跳上城垛避險,接着刀光尾追而至,硬是把幾個明軍逼得從城牆上跳了下去。

明軍後面的隊形比較鬆散,看見清兵來勢洶洶,遠處的明軍士兵頓時騷動起來。有一些輔兵正在從城牆下提石頭,也面露驚惶之色,停下手裡的工作,開始環顧四周。

“大帥的親兵果然勇猛無敵。”看到清兵進展順利,周培公又驚又喜。今天開戰以來形勢好像一直在急劇惡化,漢陽總兵始終對他的問題帶搭不理的,讓周培公內心更是擔憂。但現在總算看到明顯的好兆頭了,照這個進攻速度,奪回城牆的缺口根本用不了一柱香的時間。

“呵呵,周先生謬讚了。”雖然是意料之中,但看到手下的進展十分順利,漢陽總兵心裡也是歡喜。

平西王的親衛他沒有機會見到,但名將趙良棟來洪承疇手下效力時,漢陽總兵曾有幸一見對方的親兵營,那一副聲勢、軍容,真讓他羨慕不已。爲此漢陽總兵曾經非常謙虛、恭敬地向趙良棟詢問練兵之道。

大概是看漢陽總兵態度很好、禮物也不輕,趙良棟就與他分享過不少練兵心得。不過總兵知道,自己的親兵營雖然採用了趙良棟的一些練兵秘法,但肯定還是遠遠不能和對方相比的。趙良棟親兵營中的士兵都是從陝西一路殺出來的,軍官人人身經百戰,士兵中上過三次戰場的人都不能算老兵。

而漢陽總兵這一營親兵,只有十幾個軍官上過兩、三次戰場,士兵上陣一次就能稱得上老兵,其餘的頂多是鎮壓過抗稅的百姓,或是在屠城時殺過人。總兵自己私下揣測,就是遇上夔東明將的親衛精銳,自己的親兵營恐怕都遠處下風,不過收拾這些三流明軍那是綽綽有餘了。

“敵人本來就是烏合之衆。”今天總兵屢屢出現失誤,在這個不懂軍事的舉人面前出了不少醜,現在好不容易露了一手,他急於挽回面子,而且也要給城樓上的友軍打氣,他指着缺口方向大言不慚地說道:“若是遇上李定國,本將還要認真對待。可是對付劉體純、郝搖旗之流,本將的兒郎以一敵十不成問題。”

遠遠望到部分清軍跳上城垛往前跑來,趙天霸覺得那邊的明軍多半抵擋不住,他就把鐵弓斜靠在牆邊,向不遠處的一杆長槍跨了兩步。但看看兩面牆垛,感到通道太狹窄了,趙天霸停下腳步又去摸腰間的劍柄。

“行了,行了,什麼功勞你都要搶麼?”背後伸過來一隻手按住了趙天霸的肩膀,同時傳來周開荒埋怨的聲音。

拉住趙天霸後,周開荒並沒有向前而是向豁口處跑去,下了城牆後他就去牽自己系在下面的坐騎,同時高聲呼喚不遠處的武保平:“武三,快來幫忙!”

周開荒在前頭使勁地拉,武保平在後面使出吃奶力氣地推,總算把周開荒的坐騎牽上了城牆。輔兵們急忙讓出道路,緊接着又看到武保平從城牆下扔了一根大旗上來,周開荒穩穩地接在手中。

一把扯下杆上的旗幟,周開荒就抱着那又長又粗的旗杆飛身上馬。

“都閃開!”周開荒大吼一聲。

周開荒催動坐騎,在狹窄的城牆上不斷加速。正在掉頭逃跑的明軍見到迎面過來一個騎士,紛紛向兩邊讓開,有的人攀上了身邊的牆垛,也有的人把後背緊緊貼在牆壁上,感到戰馬帶着風聲從自己的鼻尖前撲過去。

從幾十個明軍身旁跑過後,周開荒又狠狠一踢馬腹,在城牆上如同在平地上一般地疾馳,衝向清兵隊伍中。與此同時,周開荒把旗杆掄成一個大圓,把城垛上的清軍砸向牆外,那些清兵無處避讓,被周開荒的旗杆一掄就下去了一排。

通道上的清軍紛紛本能地閃避撞過來的高大馬匹,周開荒索性勒定了戰馬,操縱着它原地轉圈,在清軍刀盾手中亂踏亂踩,轉眼間就有好幾個人被馬踩到,頓時慘叫聲大作。

周開荒一邊舞動旗杆,一邊騎着馬前前後後來回挪動,周圍的清兵非死即傷,無一倖免。

領頭的清兵千總在鬚髮之間躲開踏過來的馬腿,已經驚出了一身的冷汗。他騰挪閃轉,尋找機會要攻擊馬腿、馬腹,但周開荒的武器虎虎生風,竟找不到一點破綻。俯身一撲,清兵千總躲開筋斷骨折的危險後,奮力一躍跳上了安全的高處牆垛,準備再一次發動攻擊。但他將將上去,剛想轉身查看那個明軍騎士的動作,周開荒的旗杆突然掄過來,正打在清軍千總的腰眼上,他慘叫一聲,身體不受控制地從城牆上飛出,落向牆外的地面。

這時兩個清軍把總一左一右,向周開荒逼來。其中一個把總在周開荒掄旗杆的時候低頭一閃,聽到背後的千總被打得飛了出去,他趁機竄到周開荒的馬邊,揮刀斬去。這時旗杆已經伸出,來不及收回,周開荒低頭衝着近在咫尺的敵人臉上猛地噴出一聲大吼,震得清軍把總一愣,周開荒瞬間飛出一腳,重重地踢在這個清軍軍官的前胸,把他踹得向後騰空而起,撞在後面的牆垛上,身體翻了過去,跟在他的長官後面摔出了城牆。

從右邊上來的清軍把總已經看到周開荒的勇猛,雖然清軍人多卻始終無一人能夠上前,他便躍上了外側的牆垛,仗着提高了地勢,舉刀便砍。周開荒又是一聲大喝,右腿狠狠地踢了一下戰馬,同時把馬頭向右一拉,戰馬就人立而起,一雙前腿探出,把這個清軍把總從牆頭踹了出去。

坐騎立起時,周開荒用來踢人的左腿還沒有收回到馬鐙中,他用旗杆在地上一支,穩穩地坐在馬背上,沒有滑落。

周開荒撥轉馬頭,向着來路跑回去。

剛纔看到周開荒大顯神威,把十幾個清兵踩翻或是打下城牆後,城牆上正在撤退的明軍戰兵也都收住腳步,一邊觀戰一邊連連高喊着叫好。突然看到周開荒居然跑回來了,頓時把明軍士兵都愣住了,接下去的喝彩聲也硬生生地打斷。

“這樣的軍神也會逃跑麼?”

就在衆明軍驚疑不定的時候,周開荒掉轉馬頭,重新飛快地加速衝向前方的清軍,把四、五個敵兵踩得倒地不起的同時,又將三個敵兵掄下城牆。

周開荒第二次並沒有像第一次那樣在敵陣中久留,而是在衝力耗盡後毫不猶豫地掉頭離開。牆垛上觀戰的明軍都已經知道軍神絕不是在逃跑。

果然,周開荒第三次面向清軍,加速、衝鋒……七進七出。

登上城牆的一百名刀盾兵,竟然被明軍的一個騎士殺傷了四、五十人,剩下的都從城牆上逃回了城樓旁。

城樓周圍的清軍人人如臨大敵,刀劍出鞘對着城牆的通道,那上面只有一個明軍騎兵而已,他橫着手中的旗杆,山嶽一般地屹然不動,讓那道城牆看上去就像是不可逾越的天塹。整個城樓的清兵都失去了進攻的膽量,反倒全神貫注地提防着他徑取城樓。

剛剛聽總兵吹噓他的親兵營以一敵十的時候,周培公還滿心歡喜,以爲轉眼就能拿下城牆的缺口,沒想到卻被這麼一個明軍堵住了去路。周培公的腦子裡不禁冒出了一個詞——以一敵百。

“唉,唉,還不僅是以一敵百,”周培公哀嘆道:“派出去的一百刀盾兵已經被殺得落花流水了,看上去對方好像還有餘力呢!”

“一騎當千!”周培公儘管不情願,卻不得不承認只有這個詞才能形容眼前威風凜凜的敵騎。

第13節 債務第35節 鞏固(下)第42節 剃髮第10節 負責(下)第21節 風起(上)第23節 瓷器第25節 捷報第24節 怒潮(下)第17節 政策(上)第20節 康熙(上)第9節 問話(下)第18節 詔書(下)第58節 接觸(下)第5節 協作(上)第5節 協作(上)第20節 困獸第54節 迂迴第31節 大敵(上)第20節 合夥第2節 軟硬(上)第57節 夜戰(下)第10節 鎖喉(下)第46節 戰備(下)第28節 盟軍(下)第25節 駭浪(上)第14節 彈盡(上)第32節 才能(下)第43節 續戰(上)第31節 側擊第29節 解圍(上)第26節 告狀第38節 買賣(下)第41節 阻擊第51節 緊俏第11節 事變第22節 風起(下)第3節 說服第59節 議款(上)第56節 蠱惑第6節 親征(上)第2節 目標(上)第32節 意外第11節 優待第5節 重整(上)第49節 昆明第3節 說服第47節 證據(上)第28節 算計(下)第44節 夾擊(上)第32節 血戰(上)第42節 中立(上)第51節 保衛(上)第25節 投奔(上)第23節 瓷器第47節 贖買(上)第35節 鞏固(上)第59節 撤軍第27節 圍攻(上)第46節 證券(下)第48節 提案第23節 代理(上)第40節 入寇(上)第54節 險境第53節 齊射(上)第5節 隔閡第45節 移民第44節 先行第17節 挖坑第24節 整訓(下)第12節 圍困(下)第10節 麻將第42節 升級(上)第26節 判斷(下)第28節 城前(上)第8節 進軍第58節 斷後(上)第29節 功名第11節 兩全(下)第37節 軍火第42節 說客第29節 解圍(下)第9節 失言第19節 忠心(下)第38節 隔江第40節 困境第29節 搏鬥(下)第58節 斷後(下)第44節 遊騎(上)第31節 戰備第29節 道破第44節 遊騎(上)第54節 授權第36節 宿命(下)第12節 調整(上)第5節 放棄(上)第29節 搏鬥(下)第26節 生意(上)第19節 忠心(上)第3節 壓力(上)第47節 自救
第13節 債務第35節 鞏固(下)第42節 剃髮第10節 負責(下)第21節 風起(上)第23節 瓷器第25節 捷報第24節 怒潮(下)第17節 政策(上)第20節 康熙(上)第9節 問話(下)第18節 詔書(下)第58節 接觸(下)第5節 協作(上)第5節 協作(上)第20節 困獸第54節 迂迴第31節 大敵(上)第20節 合夥第2節 軟硬(上)第57節 夜戰(下)第10節 鎖喉(下)第46節 戰備(下)第28節 盟軍(下)第25節 駭浪(上)第14節 彈盡(上)第32節 才能(下)第43節 續戰(上)第31節 側擊第29節 解圍(上)第26節 告狀第38節 買賣(下)第41節 阻擊第51節 緊俏第11節 事變第22節 風起(下)第3節 說服第59節 議款(上)第56節 蠱惑第6節 親征(上)第2節 目標(上)第32節 意外第11節 優待第5節 重整(上)第49節 昆明第3節 說服第47節 證據(上)第28節 算計(下)第44節 夾擊(上)第32節 血戰(上)第42節 中立(上)第51節 保衛(上)第25節 投奔(上)第23節 瓷器第47節 贖買(上)第35節 鞏固(上)第59節 撤軍第27節 圍攻(上)第46節 證券(下)第48節 提案第23節 代理(上)第40節 入寇(上)第54節 險境第53節 齊射(上)第5節 隔閡第45節 移民第44節 先行第17節 挖坑第24節 整訓(下)第12節 圍困(下)第10節 麻將第42節 升級(上)第26節 判斷(下)第28節 城前(上)第8節 進軍第58節 斷後(上)第29節 功名第11節 兩全(下)第37節 軍火第42節 說客第29節 解圍(下)第9節 失言第19節 忠心(下)第38節 隔江第40節 困境第29節 搏鬥(下)第58節 斷後(下)第44節 遊騎(上)第31節 戰備第29節 道破第44節 遊騎(上)第54節 授權第36節 宿命(下)第12節 調整(上)第5節 放棄(上)第29節 搏鬥(下)第26節 生意(上)第19節 忠心(上)第3節 壓力(上)第47節 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