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節 報告(上)

回到重慶後,鄧名第一件事就是去視察風水研究會的工作。鄧名不知道他前世那些科學家是怎麼探索到電磁原理的,不過這不妨礙他照抄過來——當然,鄧名結合了這個時代的很多理論和名詞,以保證風水研究會的人能夠理解。

雖然鄧名往這個研究會投了不少錢,不過拉出來的金屬絲看上去可真不怎麼樣,但風水研究會的負責人陳思源已經顯得非常驕傲了。要不是有這個手藝精湛、頭腦聰慧的漆工,鄧名就是再往研究會裡扔十倍的錢也別想見到成果。

陳思源是這個研究會裡唯一知道理論和設計來源的人,鄧名並不打算讓自己的姓名出現在這個宇宙的電力學史上,最多就是作爲這個探索方向的贊助者。鄧名自認爲因爲軍事上的連戰皆捷已經擁有了太高的威望,而權威永遠是科學進步的大敵。鄧名把他初中、高中的電學知識寫成了一本書,只交給陳思源一個人過目,並要他發誓永遠不把這本書透露出去。

鄧名找的藉口就是,他的這些風水知識來自一個仙翁的傳授,而這個仙翁曾經要求他永遠不把這本書公開。鄧名雖然利用了誓言中的漏洞,但如果這件事傳播出去的話,依舊會給他帶來天譴。鄧名如此無保留的信任,讓陳思源升出一種士爲知己者死的悲壯情緒來,他把鄧名手寫的書仔細地抄寫了一遍並確認無誤後,就把原書付之一炬,並在心中暗暗下定決心,將來就是見到了閻羅王,寧可下油鍋也絕不吐露鄧名的名字。

當其他成員還在猜測如何用這東西來預測運勢的時候,陳思源則沉浸在鄧名那本書所描繪的美好前景裡了。

陳思源口中的天地元氣,其實就來自鄧名心中的能量概念。鄧名對陳思源說過,正是元氣讓雲升雨落,讓江河奔流,而我們將要造出的機械能夠把驅使江河奔流的元氣提煉出來——陳思源隱隱覺得這當然是在盜竊天庭的財產,所以也有了遭天譴的思想準備。

而在鄧名的書裡,他稱這種元氣爲電,他告訴陳思源這就是雷公電母的法力。而電元氣分爲陰陽,在正常情況下陰陽電元氣總是趨向於混合;只有當金屬在磁鐵裡運動時,陰陽元氣纔會匯聚向金屬的兩端:這種看不見的電元氣會像江河一樣地流動,在流動過程中就會發熱。

“仙翁說這個元氣可以用來發熱,我們已經證實了;嗯,仙翁還說可以用元氣來發光,讓器械自己工作……”陳思源問道。

“當然,仙翁說得還會有錯嗎?”鄧名用理所當然的口氣答道:“元氣推動了世間萬物,讓太陽發光,讓江河奔流,所以只要方法得當,提煉出來的元氣當然可以發光、推動器械運動。”

確認自己的投資初步見效後,鄧名就讓陳思源逐步把仙翁教導的知識傳授給其他人,當然這還是要用陳思源的名義:“仙翁給的算式,還有電阻、電壓什麼的,你不要一次都拿出來,要慢慢來。”

既然忽悠陳思源這是仙翁的教授,那鄧名也就稱電學爲法術,並告訴陳思源他可以通過研究法術成爲大法師。

鄧名還在猶豫是不是再資助一個煉丹研究會,不過他決定未雨綢繆,預先爲這些研究院建立一個根據地:“我會專門劃一塊地出來給你們研究法術。都府現在不是按亭劃分嘛,嗯,這個地區就叫五十一亭好了。”

以後要是還有其他的研究部門,也都可以搬到這裡,鄧名打算給這裡最好的安全保護和最優先的設施建設。

“好像有五十一亭了。”陳思源說道,成都建立的亭,編號都是按順序走的,以方便管理。

“沒關係,從現在的五十一亭開始,所有別的的亭都順延一位。”鄧名顯然不怕麻煩。

“五十一。”陳思源唸叨了一聲,疑惑地問道:“這個數字有什麼說法嗎?”

“天機不可泄露也。”

暫時電能還看不到什麼利用的前景,鄧名爲自己居然對蒸汽機或是內燃機一無所知而陷入深深的懊惱中。

……

三百五十年後。

在介紹人類科學發展史和其中的傑出人物時,西元十六世紀末是最令人激動的爆發點,人類科學簡史的作者在著作一開頭就說道:

“如果我可以選擇一段歷史去旁觀的話,我會選擇東紀二千二百二十年(孔子誕生爲元年)後的中國成都五十一區,或是西元一六七零年後的英國劍橋大學,那是科學史上最輝煌的時刻。”

英國的牛頓和中國的陳思源總是被同時提起:一個蘋果讓牛頓窺探到了力學的奧秘,而陳思源則從風水對磁石的利用中總結、提出了關於電學的猜想,而他對電壓、電阻、電流的定義和相關公式,也一直被沿用到人類的太空時代。

“陳思源篤信神佛,這在早期的科學家(大法師)中是非常正常的現象,那個時代不存在無神論者,不過僅僅幾十年後,情況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陳思源無疑受到了中國傳統的陰陽學說的極大影響,所以猜測電分爲陰陽兩種,並用天才的直覺大膽斷言閃電也是一種電學現象……電學和力學的定律幾乎同時在東、西方出現。當東、西方的科學家(大法師)們進行交流後,他們都驚歎於對方的才華,並迅速地進行了互相學習。”

偉大的人物毫無疑問是互相影響的,中國其他的大法師們在不久之後從古典煉丹中總結出了煉丹學(在平行宇宙中被稱爲化學的學科),其他中國的科學家還提出了元素假說,並猜測正是元素粒子中的電吸引力形成了穩定化合物。在鄧名時代,成都大學是全球第一個開辦煉丹系(化學系)的大學,在這個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人,都獲得了大煉丹師的稱號。

光學從歐洲傳來,波動性和粒子性之爭也跟着一起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在鄧名時代的晚期,一位中國的科學家(四川大學一位光學系的大法師)發現了光電反應,引起了科學界的轟動。不久後,一位匿名投稿者提出了波粒二象性假說——這份匿名稿件沒有任何論證所以沒有太大的意義,但無疑是一個提示,其他研究光學的大法師據此完成了關於這個猜想的論文——推開了量子研究的大門。

當先進的宇宙發現了那個落後的平行宇宙後,科學家們饒有興趣地觀察了一遍鄰居們的科學發展史,他們發現平行宇宙中的兩個天才只剩下了一個,和牛頓一樣被譽爲歷史上智商最高的人類的陳思源,好像被湮沒在明末戰爭中了——中國被滿清征服,對科學發展毫無貢獻。而因爲煉丹學沒有及時在中國出現,在先進宇宙中對電磁學和煉丹學都做出巨大貢獻的牛頓晚年去研究了幾十年的鍊金術。

因此直到平行宇宙觀測站投入使用的西元一九四二年,鄰居的人類依舊在使用原始的化石能源來爲他們的交通工具提供動力。科學界注意到這個鄰居走了一條彎路,他們的電學出現得很晚,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極度依賴各種化石能源並在這條歧路上越走越遠,甚至在電能出現後都無法完全取代化石能源的位置,也無法獨享全部的研究力量。或許就是因爲電學出現得太晚的原因,鄰居對微觀粒子、維度和時空的研究也大大滯後了。在觀測了幾年後,科學界就得出了結論:

“總的說來,我們的鄰居要比我們落後一百五十年。不過有意思的是,他們獲得飛行能力的時間並不比我們晚多少。因爲他們走的是化石能源這條路,所以他們的飛行器居然先於電子計算機出現,這是多麼不合理的科學發展路線啊——他們飛出地球的時間也不比我們晚太久,同樣採用的是化石能源。而我們對星際飛船的研究,是在廣泛使用了植入式記憶和計算機芯片後才取得突破的。”

在這個電能應用大大提前的先進宇宙,蒸汽機、內燃機在工業領域從未有過一席之地,而直到在電子計算機的幫助下設計出高能電池後,先進宇宙的人類纔在西元一八五二年生產出兼有環球能力和商業價值的載人飛行器;五十年後製造出了第一艘宇宙穿梭機;再過四十年,擁有了對平行宇宙的觀測能力。

在西元兩千零一十三年的時候,一個學生在通訊網上大發感慨:“在最初的能源選擇上,我們這個宇宙的大法師們選擇了電能,今天人類的活動範圍已經踏出了太陽系,一隻腳已經踏入了永生不滅的硅基生物的門檻;而我們的鄰居還在爲他們選擇的化石能源道路付代價,他們最強大的國家能夠使用的能量還比不上我們一個個體能夠動用的能量多,併爲他們僅有的那一個星球的環境惡化問題而頭疼不已。”

……

八月十五日中秋節,鄧名給五十一亭選址完畢後,就來到帝國議會的會場上。他面前座無虛席,所有的帝國議員都早早到場,等着聽鄧名對他們的講話。

第36節 備戰第11節 攔截第36節 分攤(下)第41節 爭奪(上)第17節 虛招(上)第60節 約法第13節 試探(下)第45節 鍊金(上)第17節 調查第47節 情報(上)第3節 裁軍第42節 艱苦(上)第52節 反擊第27節 派系(上)第31節 胥吏第18節 登陸(上)第43節 風向(下)第51節 保衛(下)第45節 隊友(下)第29節 統一(下)第13節 天明(下)第31節 佯攻(下)第41節 爭奪(上)第54節 官銜第6節 密議(上)第22節 退讓(下)第58節 斷後(下)第25節 棄軍第56節 推銷(上)第42節 中立(下)第55節 俘虜(下)第25節 投奔(下)第35節 會面(下)第40節 印象(下)第11節 實驗第44節 條約(下)第28節 算計(下)第69節 忠臣(上)第15節 雙贏第58節 接觸(上)第25節 駭浪(上)第18節 恐怖(上)第31節 胥吏第54節 投機(上)第14節 強攻(上)第14節 初捷第40節 印象(上)第21節 東進(下)第54節 權變(上)第33節 試探第15節 攻防第32節 扶持第5節 協作(上)第40節 登陸第54節 迂迴第32節 血戰(上)第34節 詐降第14節 肉票第68節 混亂(下)第27節 反攻第13節 試探(上)第6節 親征(下)第5節 隔閡第29節 搏鬥(上)第57節 夜戰(下)第29節 機密第5節 放棄(下)第27節 派系(上)第48節 失誤第16節 家學第39節 王佐(下)第63節 黃雀(上)第4節 一致(上)第21節 東進(上)第54節 投機(下)第27節 派系(下)第17節 堅壁第53節 齊射(下)第21節 受降第35節 請客(下)第36節 方向(下)第25節 印象第3節 信號(上)第52節 登陸(下)第40節 泥潭(下)第32節 扶持第4節 一致(上)第31節 血戰(下)第30節 三投第9節 問話(上)第20節 合夥第30節 威壓(上)第19節 忠心(下)第23節 波瀾(下)第35節 進軍第57節 夜戰(上)第7節 變臉(下)第49節 坦承第39節 王佐(下)
第36節 備戰第11節 攔截第36節 分攤(下)第41節 爭奪(上)第17節 虛招(上)第60節 約法第13節 試探(下)第45節 鍊金(上)第17節 調查第47節 情報(上)第3節 裁軍第42節 艱苦(上)第52節 反擊第27節 派系(上)第31節 胥吏第18節 登陸(上)第43節 風向(下)第51節 保衛(下)第45節 隊友(下)第29節 統一(下)第13節 天明(下)第31節 佯攻(下)第41節 爭奪(上)第54節 官銜第6節 密議(上)第22節 退讓(下)第58節 斷後(下)第25節 棄軍第56節 推銷(上)第42節 中立(下)第55節 俘虜(下)第25節 投奔(下)第35節 會面(下)第40節 印象(下)第11節 實驗第44節 條約(下)第28節 算計(下)第69節 忠臣(上)第15節 雙贏第58節 接觸(上)第25節 駭浪(上)第18節 恐怖(上)第31節 胥吏第54節 投機(上)第14節 強攻(上)第14節 初捷第40節 印象(上)第21節 東進(下)第54節 權變(上)第33節 試探第15節 攻防第32節 扶持第5節 協作(上)第40節 登陸第54節 迂迴第32節 血戰(上)第34節 詐降第14節 肉票第68節 混亂(下)第27節 反攻第13節 試探(上)第6節 親征(下)第5節 隔閡第29節 搏鬥(上)第57節 夜戰(下)第29節 機密第5節 放棄(下)第27節 派系(上)第48節 失誤第16節 家學第39節 王佐(下)第63節 黃雀(上)第4節 一致(上)第21節 東進(上)第54節 投機(下)第27節 派系(下)第17節 堅壁第53節 齊射(下)第21節 受降第35節 請客(下)第36節 方向(下)第25節 印象第3節 信號(上)第52節 登陸(下)第40節 泥潭(下)第32節 扶持第4節 一致(上)第31節 血戰(下)第30節 三投第9節 問話(上)第20節 合夥第30節 威壓(上)第19節 忠心(下)第23節 波瀾(下)第35節 進軍第57節 夜戰(上)第7節 變臉(下)第49節 坦承第39節 王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