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 退兵

“守住營門。”周開荒退出營後,立刻命令一個士兵去向袁宗第報告大營中的情況。

其它三個營門還不知道眼下如何,但周開荒打算守住這座營門,若是袁宗第大軍能夠迅速趕回,說不定還能搶救出一些物資。大營距離前線不算很遠,周開荒覺得堅守一段時間還是沒問題。

遙望袁宗第的將旗離得並不遠,開始向大營這邊移動,但很快就停住不再移動了,重慶方向猛地爆發出雷鳴般的吶喊廝殺聲,重慶城頭那原本有氣無力的炮聲也忽然響成了一片。

“韃子殺出城來了。”聽到遠處的動靜後,周開荒沉着臉咬牙切齒地說道。他猜得不錯,今天王明德把主力盡數集中起來對付袁宗第,見到他的大營起火後就讓全軍預備,在袁宗第將旗移動的第一時刻就從城中殺了出來。

明軍在城下還有不少從事土木工作的士兵以及掩護他們的軍隊,雖然已經停止了工作,但不能迅速集結並且全部撤出。袁宗第本來想帶着中軍,也就是唯一能夠快速反應的部隊立刻回救大營,但重慶的清軍猛然殺出,他只好掉頭迎戰以保護其餘的部下。

“大軍的糧草!”周開荒又回頭看了一眼大營,心急如焚。

前來放火的敵軍顯然是小股部隊,不會是譚詣的主力,現在袁宗第那邊發生大戰,而且是決定勝敗的主力交戰,周開荒準備放棄這裡,趕去保護長官。

“希望涪侯能夠打敗譚詣這個奸賊吧,至少能夠多頂一會兒。”趙天霸安慰周開荒道。袁宗第的部隊本來是分散開做全面進攻的狀態,若是譚文跟着一起叛變,那就是三打一,袁宗第全面潰敗也就是很快的事了。趙天霸指望着譚文還是自己人,這樣二對二,局面還有挽回的餘地。

沒等周開荒率隊出發,位於袁宗第左翼的譚文部就爆發了大潰敗,鄧名看見左邊潰散的明軍士兵漫山遍野地向長江方向奔來,敵兵跟得很緊,潰兵的身後就是肆意砍殺的追兵。

“哼,連將旗都沒看見就垮了,多半是臨陣脫逃了吧。”趙天霸見譚文的部隊山崩地裂般地垮下來,心裡一片冰涼。潰兵的哭喊聲會打擊袁宗第部隊的士氣,還會衝亂袁宗第的陣腳。現在袁宗第的部隊一邊努力集結,一邊辛苦地抵抗重慶敵軍,這些潰兵身後的敵軍會猛地撞在袁宗第部隊的脊背上。

跑在最前面的潰兵已經到了大營附近,隔開了大營和袁宗第的將旗,他們掀起的塵土遮蔽了前面的視野。

“沒機會了。”趙天霸做出了判斷,立刻對周開荒叫道:“撤退,保護鄧先生,我們去下游和靖國公匯合。”

“沒用的官兵,連一時片刻都頂不住!”周開荒指着那些潰散的譚文部士兵大罵,十分憤怒。沒有了側面的掩護,袁宗第大敗的局面已經不可挽回,估計馬上就要各自突圍了。周開荒立刻記起了袁宗第的囑託,若是有非常情況,無論如何都要保得鄧名平安。

“鄧先生跟我來!”周開荒不敢再繼續去想重慶城下的戰局,和趙天霸一左一右扯着鄧名往長江岸邊飛奔,剛纔收攏的那些士兵也跟着兩個軍官一起跑。長江上停着袁宗第的船隊,眼下全面潰敗已成定局,這些船隻是他們逃出險境的唯一指望。

跑到江邊,看到船隊整整齊齊,安然無恙,鄧名心裡舒了一口大氣。袁宗第船隊的士兵早些時候發現了大營突然起火,又看到岸上一片混亂,水營千總立刻下令全體戒備,士兵刀劍出鞘、弩箭上弦。千總一望到周開荒就遠遠地大叫:“周千總,大營如何?”

“一半官兵叛變了,剩下的一半都垮了,糧食也燒了!”周開荒大聲回答着,一躥就跳上了船。前期逃到江邊的袁部士兵已經陸續登上了自己的船,跟在周開荒身後的是最後一批。周開荒回首望了一眼,後面跟着的是密密麻麻的譚文部潰兵,他把手一揮,對那位二十多歲的水營千總說道:“沒有我們的人了,鬆纜開船!”

袁宗第的船隊共有大小江船一百多條,足以攜帶數千士兵。發生事變後,船隊的指揮軍官命令大部分船隻向重慶方向駛去,接應袁宗第的主力,留下三十條船以備接納從大營方向撤出來的士兵。聽了周開荒的話,水營千總明白損失慘重,不由臉色一暗,當即下令準備啓航。如果重慶城下袁宗第反敗爲勝的希望不大,那麼前去接應的船裝上士兵後立刻就要撤退,他們需要迅速追去跟上大部隊。

就在人們的面前,成百上千譚文部下的潰兵向江邊的船隻奔來。這些士兵大多已經是赤手空拳,看到鄧名登上的這艘船開始鬆纜準備離開時,一些跑在前面的士兵就躍上碼頭,揮着手向船邊衝,拼命喊道:“救我,救我!”

船上的守衛立刻倒轉槍刃,用力地掄起槍桿向這些人砸去。趕跑了最靠近的幾個後,船上的水兵就在向岸的一側站成排,刀槍的尖峰筆直向外,顯然不打算放任何一個人上船。

鄧名看到,江邊有衆多潰兵擁擠在碼頭外,越聚越多,其中不少人跳入江中,向那些離江岸不太遠的袁部船隻游去。而那些船隻和鄧名這隻船同樣毫不客氣,棍棒齊下朝人亂打,幾個水中的譚文部明軍士兵被打得離開了船邊,也有的人被狠狠地砸沉到江中,再也沒有露頭。

一個看上去像是軍官模樣的年輕人坐在鄧名船前不遠的岸邊,他指着冷眼觀看的周開荒大聲罵道:“殺千刀的闖賊,老子就是做鬼也不會放過你!”

周開荒冷笑了一聲正要反脣相譏,但猛然想起鄧名就在身邊,這可是崇禎的三皇子,袁宗第還指望他將來替自己說話呢。周開荒悄悄打量了一眼身側的鄧名,在心裡琢磨着:“雖然三皇子脾氣不錯,和我們相處得也可以,不過對面那個傢伙老是‘闖賊、闖賊’的,激起了他的父母之仇,心裡結下疙瘩,恐怕對於國公不利。”

WWW ▪тt kān ▪¢O

但是水營千總卻沒有周開荒的顧忌,他立刻戟指回答道:“沒用的官兵,做鬼也是個廢物!你們不敢跟韃子打,就會和老百姓耍本事,你們也算是漢人?呸!”水營千總隨後喝令啓航。

“周兄!”鄧名聽到那些明軍淒厲的哭喊聲,顧不得自己一身的血污,拉住水營千總,向周開荒求情道:“爲什麼不救他們?船上還有地方,還能裝人啊!”

水營千總不知道鄧名的來歷,但是看見過鄧名在袁宗第身側,袁宗第對他客客氣氣的。今天這麼危急的關頭,親衛隊長和他在一起,可見袁宗第對此人的重視,也許是袁宗第重用的師爺。千總就耐心地解釋道:“先生請看,我們的船隻不多,往前走也許還要接應自己的弟兄。若是載了一個沒用的官兵,就要少載一個自家弟兄。再說他們身後的追兵並不多,若是這幫廢物敢回頭迎戰,肯定打得過。”

鄧名並不知道每隻船能裝多少人,水營千總的話立刻把他堵了回去。

這些潰兵身後的追兵確實不很多——譚詣的主力在擊潰譚文的部隊後,就趕去幫助清兵夾擊袁宗第了。可是這些潰兵跑得衣帽不整,大部分人丟失了武器,鬧哄哄地亂了套,難以想象他們還有能力抵抗追兵。而且他們很清楚,重慶城下敗局已定,就算他們組織起來掉頭頂住追兵,等袁宗第撤退後自己還是難逃一死。

鄧名四下環顧,更多的譚文部士兵不顧一切地跳進水裡,在12月冰冷的江中掙扎。有些被砸的人沒有回到岸邊,而是絕望地繼續向前游去,似乎是想憑藉自己的氣力去南岸,離開重慶戰場——這倒也是一線生機,不過又能有幾個人能過得了長江呢?

“把他們帶到南岸吧,”鄧名拉着水營千總的胳膊不放:“只把他們帶到南岸,放下他們,讓他們自找生路去吧。”

水營千總有些不耐煩了:“先生想必也知道,請神容易送神難……”

他的話未說完,周開荒就截口道:“好吧,就依先生的,放他們上船吧,送到對岸以後就都轟下去,立刻去接應國公。”

周開荒並沒把譚文部明軍士兵的命運放在心上,不過既然鄧名在側,他還是要給鄧名一個面子。他估計在鄧名的心裡,對這些嫡系明軍終歸還是有些親近感。

水營千總聽周開荒這麼說,不由楞了一下。鄧名好不容易得到周開荒開口幫忙,立刻催促他道:“趕快運人吧,國公那邊還等着我們的船呢。”

水營千總發牢騷道:“既然先生知道國公那邊緊急,還運這些恨我們的狗官兵幹什麼?”

聽到袁宗第的親信衛隊官和新招攬的師爺都要救人,水營千總也只好不甘心地下令放人上船。

一通旗號和叫喊過後,各條船隻都開始收容明軍。碼頭上的那些明軍一擁而上,鄧名的這條船很快裝滿了人。

岸邊那個年輕的明軍軍官剛纔看到了鄧名的動作,也猜到了他與周開荒、水營千總的對答,知道多虧這個年輕人,才救了自己和身邊這些兄弟、部下的命,因此上船後衝着鄧名就是大禮拜倒。周開荒見狀冷笑了一聲,轉身走開,他可不願意接受這個傢伙的什麼謝意。

鄧名急忙把年輕軍官扶起來,和對方客氣幾句。

“敢問恩公如何稱呼?”雖是寥寥數語,那個軍官卻立刻察覺到眼前的人似乎不是個軍人,好像聽到有人稱呼他爲“先生”。

“鄧名,我叫鄧名。”鄧名答道,客氣地反問道:“您怎麼稱呼?”

鄧名的答話方式讓那個年輕軍官微微一愣,有些驚奇。

“這個人大概是書生吧,聽說有些書生說話挺古怪的。多半是袁宗第的師爺之流。”年輕軍官在心裡想到:“好好的讀書人,怎麼會去和這些闖賊同流合污?多半也是個沒有氣節的無恥之徒。”

對方畢竟是自己的救命恩人,離開北岸就有了一線生機。雖然登上了袁宗第的船隻,但這些明軍官兵卻不情願領情,不願意承認是被闖軍餘部救下來的,寧可認爲自己是被鄧名這個讀書人救的,

“要是報上自己的姓名,將來闖賊就有的說了,還要欠他們一個人情。”軍官想到此處就對着鄧名拱手鞠躬:“大恩不敢言謝,賤名不足與聞。”

……

岸邊的潰兵全上了船,三十條船塞得滿滿的,水營千總再次命令開船。

譚詣兵力有限,他最危險的敵人是袁宗第的戰鬥部隊,所以派來追擊潰兵的人並不多。見水師上的明軍戒備森嚴,譚詣的部下不敢輕舉妄動,只是站在遠處拿腔作勢地喊了一陣,目送船隊離岸,漸漸遠去。

船上戒備森嚴不僅僅是防備清軍的追擊,也是怕譚文的部下會劫持船隻。不過這些潰兵大多都是赤手空拳,在拼命地奔跑、游泳後人人精疲力竭,並沒有生出這樣的心思。船很快通過江面,到達南岸後,萬縣的明軍士兵老老實實地下船離去。

鄧名的坐船重新起航時,那個青年軍官領着同船的部下向他遙遙拜倒,同聲大叫道:“多謝鄧先生救命之恩。”他們是打定主意不把這個恩情算在袁宗第的部下身上了。

駛向炮聲最響的地方時,鄧名看到周圍官兵的臉上多有憂慮之色。大家都明白,既然譚詣的主力不在袁宗第大營和譚文潰兵的背後,那肯定是去攻打袁宗第本人了。再加上重慶城裡的清軍夾擊,袁宗第的形勢兇險,不知道能不能脫身,能不能順利登船撤退。

很快就行駛到大批明軍船隻的聚集處,看上去岸邊並沒有激烈的戰鬥。周開荒等幾個人分析,袁宗第一見到前後夾擊的敵軍,就知道事不可爲,立刻組織軍隊向江邊撤退。袁宗第付出了很大努力,把主力撤退到江邊組成環形防禦,但是出乎意料,清軍的攻勢卻漸漸緩和下來,不攻擊明軍的陣地,而是拉開一段距離遠遠觀望,似乎不打算干擾明軍登船。

袁宗第先是試探着撤退了一部分兵力上船,然後謹慎地再撤退了一部分,見清軍依然沒有什麼大動作,袁宗第命令搬運傷兵上船。江船中只有幾條大船,大多數是小船,載人不多,來重慶的時候袁宗第的部隊是水陸並進、沿岸紮營。但現在的形勢,留在岸上無疑於等死,包括鄧名所在的這條船都儘可能地裝滿士兵。每艘明船上的士兵都彎弓搭箭,全神戒備——若是清軍在明軍撤退時發起總攻,他們要射住陣腳,掩護戰友安全上船。

但清軍並沒有發動預料中的猛攻,只是用火銃、火炮對着明軍轟擊,同時灑來大量的箭雨。

“唉,他們也知道,燒掉了我們大營裡的糧草,我們只怕數月之間對重慶都是無可奈何了。”看着對面優哉遊哉的清軍,趙天霸和周開荒仰天長嘆:“不過幸好,兄弟們大都救出來了。”

大營和重慶城下丟掉了上千士兵,袁宗第帶來的七千大昌兵有五千多人平安上船。

“返回大昌吧。”周開荒苦澀地說道。此次出征顯然是失敗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儘快返回根據地,沿途的糧草還沒有着落。

滿載士兵的江舟漸漸離開重慶,一個多時辰始終高度緊張的士兵們終於稍微鬆了一口氣,把弓箭放到腳下,讓緊繃的手臂稍微放鬆一下。

鄧名看着漸漸遠去的重慶城頭,心中全是難以言明的感觸:“在這樣的歷史洪流中,我一個人真是什麼也做不了啊。明知重慶此戰會有反覆,我也無法提醒他們……我雖然知道滿清勢必要席捲全國,可是連如何逃生都想不出一點辦法。”

正在惆悵的時候,突然重慶城頭幾團白霧騰起,接着就是號炮的雷鳴聲傳入耳中,鄧名茫然地看着那漸漸升上高空的硝煙,疑惑地自問道:“這是清兵在示威嗎?”

“敵襲!”

“敵襲!”

鄧名的身旁突然響起連綿的警告和呼喊聲,他轉身望向船頭的下游方向,只見大批的船隻正從前方不遠的嘉陵江岔口衝入長江。

在袁宗第小心翼翼從江邊撤退的這一個多時辰裡,王明德把重慶城中已經抽調出來的精銳水手都派去譚詣的營地,後者手中不僅有自己的船隻還有從譚文那裡繳獲的。不出譚詣和王明德所料,袁宗第爲了防備清軍的追擊,把所有的船隻都用來掩護步兵撤退。清軍水兵就在岔口養精蓄銳,等到明軍船隊開始撤退後,他們就殺出來進行最後一擊。

清軍的船隻上沒有多餘的負擔,一艘艘扯滿了帆,趁着江流猛撲向那些滿載士兵,吃水很深的明舟……

第52節 反擊第67節 守法(上)第1節 交換第59節 議款(上)第41節 遭遇(上)第37節 刺客第3節 裁軍第69節 忠臣(下)第43節 續戰(上)第29節 道破第40節 泥潭(下)第46節 證券(下)第11節 攻勢(上)第38節 包抄第36節 修路第16節 龍騎(上)第31節 佯攻(下)第25節 捷報第57節 信件第60節 算盤(上)第8節 矛盾第1節 精明(下)第59節 撤軍第41節 獻計第55節 壓力(下)第28節 借刀第49節 敗像第11節 事變第51節 夢想(中)第68節 混亂(上)第4節 推薦(下)第2節 目標(下)第59節 魔鬼(上)第51節 夢想(上)第6節 戰俘第34節 詐降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37節 軍火第37節 干涉(上)第36節 方向(下)第44節 夾擊(上)第14節 彈盡(上)第52節 壯士第59節 安撫第17節 衝擊(下)第28節 盟軍(上)第6節 事變(上)第14節 應對第9節 問話(上)第10節 鎖喉(上)第43節 挫折第35節 捆綁第26節 反覆第18節 恐怖(下)第43節 靖難(上)第48節 提案第65節 援助(上)第19節 帝國第30節 威壓(上)第46節 戰備(下)第21節 東進(下)第25節 捷報第52節 私心第39節 都府第32節 才能(下)第49節 副手(下)第48節 提案第45節 南下第36節 施琅第21節 煙霧(上)第42節 中立(上)第55節 混戰第55節 死地第21節 東進(下)第36節 宿命(上)第13節 試探(下)第28節 欠條第56節 待遇(下)第50節 追擊(下)第12節 混亂第49節 敗像第6節 親征(下)第28節 人心第23節 波瀾(上)第15節 軍心第39節 良機第52節 往事(下)第54節 權變(上)第33節 試探第46節 證券(上)第7節 仲裁(下)第32節 扶持第28節 盟軍(下)第10節 麻將第6節 魯王第25節 投奔(上)第10節 負責(上)第3節 援軍第14節 算賬
第52節 反擊第67節 守法(上)第1節 交換第59節 議款(上)第41節 遭遇(上)第37節 刺客第3節 裁軍第69節 忠臣(下)第43節 續戰(上)第29節 道破第40節 泥潭(下)第46節 證券(下)第11節 攻勢(上)第38節 包抄第36節 修路第16節 龍騎(上)第31節 佯攻(下)第25節 捷報第57節 信件第60節 算盤(上)第8節 矛盾第1節 精明(下)第59節 撤軍第41節 獻計第55節 壓力(下)第28節 借刀第49節 敗像第11節 事變第51節 夢想(中)第68節 混亂(上)第4節 推薦(下)第2節 目標(下)第59節 魔鬼(上)第51節 夢想(上)第6節 戰俘第34節 詐降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37節 軍火第37節 干涉(上)第36節 方向(下)第44節 夾擊(上)第14節 彈盡(上)第52節 壯士第59節 安撫第17節 衝擊(下)第28節 盟軍(上)第6節 事變(上)第14節 應對第9節 問話(上)第10節 鎖喉(上)第43節 挫折第35節 捆綁第26節 反覆第18節 恐怖(下)第43節 靖難(上)第48節 提案第65節 援助(上)第19節 帝國第30節 威壓(上)第46節 戰備(下)第21節 東進(下)第25節 捷報第52節 私心第39節 都府第32節 才能(下)第49節 副手(下)第48節 提案第45節 南下第36節 施琅第21節 煙霧(上)第42節 中立(上)第55節 混戰第55節 死地第21節 東進(下)第36節 宿命(上)第13節 試探(下)第28節 欠條第56節 待遇(下)第50節 追擊(下)第12節 混亂第49節 敗像第6節 親征(下)第28節 人心第23節 波瀾(上)第15節 軍心第39節 良機第52節 往事(下)第54節 權變(上)第33節 試探第46節 證券(上)第7節 仲裁(下)第32節 扶持第28節 盟軍(下)第10節 麻將第6節 魯王第25節 投奔(上)第10節 負責(上)第3節 援軍第14節 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