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升官

光陰似箭,冷暖變幻,去時滿眼枯黃,衰草遍地,不見多少生機。歸時枝繁葉茂,綠樹紅花,草長鶯飛。

二月出發,進山追捕逃犯,楊叢義終日爲衆人安危憂心,未及細察周邊變化,春去夏至,不知不覺外出將近兩個月,待到返回太湖縣,已是三月末。

楊叢義帶着一衆捕快回到縣衙,在縣衙大堂向陳知縣覆命,彙報了這兩個月的大致經歷。去的時候二十六人,回來只有二十三人,對於三名捕快的傷亡,楊叢義心有愧疚,當即請罪。

安慶各縣捕快進天柱山搜尋逃犯失利,傷亡慘重,早已傳遍各縣,唯獨太湖縣遲遲沒有消息傳來,陳知縣原本還有些憂心,直到前些天太湖縣捕快順利撤出天柱山,懷寧送來書信,陳知縣方纔心安。

衆人安全歸來,陳知縣十分高興,對衆捕快此行不吝讚許之詞,直接給衆人放假十天,每人賞賜銅錢一百五十枚。至於三名捕快不幸遇難,陳知縣並不怪罪,吩咐對三人家屬給與錢糧撫卹。

一衆捕快領了賞錢自去瀟灑不提。

陳知縣單把楊叢義留下,又是一番讚譽之詞,聽得楊叢義都有些暈暈乎不知其位,飄飄乎不知其誰。

但楊叢義多少還是明白陳知縣的心思,不外乎是想留他在身邊,好好幫他做事。對於陳知縣的褒獎之語,他多有推辭,不敢領受。

正當兩人在交談之時,忽有衙役進來通報道:“稟大人,廬州錄事參軍吳浩求見。”

陳知縣聽到稟報,微微一愣,隨即道:“快請。”然後坐回堂上。

楊叢義見陳知縣有客人要會,正準備告辭離去,卻聽陳知縣道:“楊捕頭,先不急離開。”

看來陳知縣還有事情交代,楊叢義便沒再言語,退到一旁。

不多時,就見衙役領一中年人進得大堂。

陳知縣急忙起身,迎到堂下,迎道:“吳參軍一路幸苦。”

吳參軍則連道:“不敢不敢。”

一番寒暄後,陳知縣與吳參軍方纔各自落座。

陳知縣道:“吳參軍公務繁忙,不知此番來太湖縣所爲何事?”

吳參軍笑道:“下官此來是爲恭賀陳大人。”

陳知縣聽聞此言,如墜雲霧,不知所以,忙問道:“參軍此話怎講,賀從何來?”

吳參軍笑而不語,隨即起身,取出一封隨身文書,高聲道一聲:“敕!”

陳知縣聽到“敕”字,慌忙起身,快步來到吳參軍身前,整理好衣冠,恭敬站定。

只見吳參軍打開文書,高聲頌道:“敕:奉直郎、秘閣修撰、賜緋魚袋陳如是:中戶三家之賦,僅活一兵,步卒五人之糧,可贍一騎,此前史養兵之論,亦後人計費之言。悉仰給予度之,不傷與國力,然則統之民部,臨以王官,庶乎其宜也。以爾性有通方,才無滯用,以大賢之後,爲當世之稱,前者佔蘭省之名郎,贊天官之武選,條理甚扸,奸欺不生。式疇爾能,可司軍賦,受以國計之重,遂正版曹之名,委屬蓋優,欽對毋怠。可特授加官奉直郎、秘閣修撰、權知安慶軍州事、賜緋魚袋。奉敕如右,牒到奉行!紹興十六年三月十四日。”

隨即又取出一書道:“告:奉直郎、秘閣修撰、權知安慶軍州事、賜緋魚袋陳如是。奉敕如右,符到奉行。紹興十六年三月十八日。”

吳參軍頌完,將兩書收起,恭敬的遞交陳如是,連聲道賀。

聽到自己加官,陳如是很是激動,能加官秘閣修撰,這是他根本就沒想到的。原本以爲三年知縣任職到期,頂多也只是給他換個地方繼續做知縣,更有可能直接賦閒待選。如今連升三級,真乃皇恩浩蕩。

陳如是心緒難平,恭恭敬敬的雙手舉過肩頭,接過“告身”,轉向東邊臨安方向,行禮謝恩。儀式完畢,他收好“告身”,方纔笑道:“吳參軍快請坐。”

吳參軍連道不敢,見陳如是落座之後,方纔隨後落座。然後說道:“下官此來,安撫使大人有交待,要大人三日之內趕赴懷寧上任,務必戒驕戒躁,以靜制動,穩住安慶局勢,不得爲他人所左右,擅動刀兵,引發兵災,激起流民。否則王法如煉,前功不抵後罪,罷黜職官,在所難免。”

陳如是起身道謝道:“謹遵安撫使大人喻令。”之後才坐下,喚屬下上茶。

此後二人邊品茶,邊談廬州之事。

當陳如是問及懷寧李知軍李大人之時,吳參軍嘆息一聲,告知李大人已然被罷官,送往虞州編管,今天就該啓程了。

陳如是也是一時無語,不好對曾經的上司做評價。便跟吳參軍聊起朝中之事,畢竟廬州是淮南西路的治所,消息靈通太多。

閒談中,從吳參軍口中得知,紹興十五年末皇帝下詔各監司,要求上報各州縣官員中卓有政績者、年老昏聵者,加以拔擢和罷黜。陳知縣便在拔擢名單中,只是朝中有人反對,拔擢文牒不能通行,一直拖到三月,安撫使大人連上三書,朝中這才放行。

朝中爭鬥,兩人不是十分明晰,也不便公然談論,如有失言,便是妄議朝政之罪,少不得落個罷官編管的下場。

陳如是也知道他這個奉直郎、秘閣修撰的官職得來不易,朝中還有諸多阻撓,以後少不得小心在意,莫讓人抓了把柄。

吳參軍稍稍歇腳,不過一時半刻,就告辭離去,趕回廬州覆命。

送走吳參軍,陳如是內心依然還有些激動難平,比之當年進士科高中榜眼,也相差無幾。事到如今,他還有些不敢相信,取出“告身”,仔細默誦數遍,方纔收起。

陳知縣與吳參軍談論的事情,楊叢義多少明白一些,權知安慶軍州事,就是執掌安慶五縣的軍政大權,相當於市委書記兼市長。至於奉直郎、秘閣修撰、緋魚袋是什麼,他不清楚,估計是恩寵封號之類的吧。

不過這些跟他關係不大,因此,楊叢義對陳知縣升官之事並沒有多少感覺,他又不當官,陳知縣升官,他還是做他的捕頭。陳知縣升官了,這麼激動,他能理解,畢竟從縣長直接升到市委書記兼市長,後世也不多見。

“楊捕頭。”陳如是高聲喊道,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聽到陳知縣叫他,楊叢義上前答道:“不知大人有什麼吩咐。”

陳如是笑道:“我不日將赴懷寧上任,你可願與我同行,去懷寧做事?”

楊叢義在太湖縣又沒有安家,直到現在還住在縣衙,孤身一人,了無牽掛,去哪裡做事不是一樣呢,他想也不想,便回道:“我無牽無掛,大人安排便是。”

陳如是笑道:“如此便好。”沉吟片刻,忽然又問道:“我記得你家住蘄州黃梅縣,一年多沒回去探望了吧,要不要回去一趟?”

楊叢義答道:“勞煩大人掛心了,我父母已經不在,老家也沒幾個親人,回去也是徒添傷悲,還是算了吧。”說完也是神情黯然。老家是回不去了,隔了千八百年呢,黃梅縣也不是久居之所,不急着回去。

陳如是道:“無牽無掛也好。”隨即又道:“隨我來,有事與你交代。”說完便朝後堂走去。

楊叢義雖然不知道會有什麼事情安排,卻也快步跟上,隨在陳如是身後。

第700章 帝師自決第376章 重返神騎軍第758章 石彈攻城第624章 升職受命第531章 返回大宋第381章 全部拿下第2章 寂靜官道第69章 以槍結緣第213章 突遭圍困第662章 幫扶信任第649章 好漢饒命第285章 調防安遠第167章 要好處費第145章 組建新軍第196章 準備離京第689章 知州跑了第504章 調離臨安第336章 占城消息第31章 鳳凰村第67章 來龍去脈第500章 有始有終第457章 思想準備第661章 等待機會第177章 修建港口第654章 勸降臨沂第219章 一場勝仗第289章 宣威軍一分爲二第261章 聞香品茗第140章 紙上談兵第257章 塞爾柱國第742章 內庫餘錢第719章 復官北返第383章 來回溝通第288章 分歧第618章 三戰一身第393章 三個媒人第660章 隨軍軍屬第505章 扣押車隊第322章 圍攻涼山(一)第422章 臨安再會第609章 回援鎮江第691章 知州之職第653章 奪城第792章 放權第267章 最後一批第730章 整編入軍第30章 心裡有數第681章 交底第136章 夢溪筆談第22章 知縣老爺的賞識第310章 先行一步第629章 系統啓動第64章 道別第425章 選將統帥第514章 建港大錢第560章 爭相交易第406章 殿中議事(一)第601章 戰前檢驗第235章 劃地留守第62章 道長援手第125章 無可奈何第155章 大叔下山第733章 艱難選擇第638章 高官相許第66章 宋頭領第734章 副帥釋疑第424章 暗中調查第762章 趙昚的圖謀第711章 臨潢府之爭第367章 畫像畫師第17章 無罪身輕第403章 搬家入住第391章 拜訪湯府第137章 論定回易第1章 穿越南宋第633章 取信建王第415章 勸告警告第592章 大勝憂心第96章 傳訊自救第128章 太學辯議(一)第629章 系統啓動第346章 提前準備第318章 空城伏兵第569章 驚人的消息第603章 應變第741章 宰相薦官第553章 協調資格第352章 直入主題第420章 二議章程第433章 獨力支撐第358章 報案證物第665章 進軍濟南府第253章 平安歸來第34章 餓狼圍困第662章 幫扶信任第32章 憤怒的村民第667章 破城之計第397章 夫人教劍第455章 不必親爲第362章 兇案現場
第700章 帝師自決第376章 重返神騎軍第758章 石彈攻城第624章 升職受命第531章 返回大宋第381章 全部拿下第2章 寂靜官道第69章 以槍結緣第213章 突遭圍困第662章 幫扶信任第649章 好漢饒命第285章 調防安遠第167章 要好處費第145章 組建新軍第196章 準備離京第689章 知州跑了第504章 調離臨安第336章 占城消息第31章 鳳凰村第67章 來龍去脈第500章 有始有終第457章 思想準備第661章 等待機會第177章 修建港口第654章 勸降臨沂第219章 一場勝仗第289章 宣威軍一分爲二第261章 聞香品茗第140章 紙上談兵第257章 塞爾柱國第742章 內庫餘錢第719章 復官北返第383章 來回溝通第288章 分歧第618章 三戰一身第393章 三個媒人第660章 隨軍軍屬第505章 扣押車隊第322章 圍攻涼山(一)第422章 臨安再會第609章 回援鎮江第691章 知州之職第653章 奪城第792章 放權第267章 最後一批第730章 整編入軍第30章 心裡有數第681章 交底第136章 夢溪筆談第22章 知縣老爺的賞識第310章 先行一步第629章 系統啓動第64章 道別第425章 選將統帥第514章 建港大錢第560章 爭相交易第406章 殿中議事(一)第601章 戰前檢驗第235章 劃地留守第62章 道長援手第125章 無可奈何第155章 大叔下山第733章 艱難選擇第638章 高官相許第66章 宋頭領第734章 副帥釋疑第424章 暗中調查第762章 趙昚的圖謀第711章 臨潢府之爭第367章 畫像畫師第17章 無罪身輕第403章 搬家入住第391章 拜訪湯府第137章 論定回易第1章 穿越南宋第633章 取信建王第415章 勸告警告第592章 大勝憂心第96章 傳訊自救第128章 太學辯議(一)第629章 系統啓動第346章 提前準備第318章 空城伏兵第569章 驚人的消息第603章 應變第741章 宰相薦官第553章 協調資格第352章 直入主題第420章 二議章程第433章 獨力支撐第358章 報案證物第665章 進軍濟南府第253章 平安歸來第34章 餓狼圍困第662章 幫扶信任第32章 憤怒的村民第667章 破城之計第397章 夫人教劍第455章 不必親爲第362章 兇案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