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圍攻涼山(一)

“如果所料不差,扶綏撤回來的大軍應該也已經到鬱林附近,可能正在猛攻鬱林城,不管能不能攻下來,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南下。撤退回來的軍隊也就一股氣而已,只要我們守住他們一輪攻擊,士氣一散,就會退走。至於眼前這支敵軍,如果進攻,不必全力反擊,只要不讓他們靠近城牆五十步之內就行。再強調一遍,任何人不準出城,直至此戰結束。”

衆將齊聲稱是。

此戰對他們來說意味着什麼,他們自己很清楚,當初應徵宣威軍一是爲了高額餉錢,二是便是爲了有朝一日獲得功勳,封官授職,出人頭地。宋金議和,雙方停兵止戈,在其他軍中他們作爲普通的小兵或是押官,幾乎不可能有升官的機會,而新組建的宣威軍則不同,有大把立功的機會,事實也的確如此,雖然到現在他們還沒得到朝廷敕封,但這一場戰爭結束,該有的,他們都會有。

“接下來我們說說如何守城。東西南北四門,南門臨河,難以排兵佈陣,不是進攻的好方位,東門外有山丘,樹木叢生,也不利於大軍佈陣,敵軍最有利的進攻方向就只剩城北和城西,所以我們的防禦重點也在這兩個方向。蘇仲,一旦打起來,你的機動兵力重點支援城北和城西......”

小議半個時辰,衆將各回各位,袁華、柳時擔當西門和北門重任,章岱、姚昶鎮守東門、南門,蘇仲帶領一營宣威軍和三千青壯將距離城牆十丈之內易燃事物清空,時刻準備支援城北和城西,楊叢義則帶領剩餘宣威軍和涼山青壯維持城內治安,保護糧倉和軍械庫,隨時替補各門傷亡士兵。

城外敵軍準備一天之後,於第二天清晨,從四門同時發起進攻。

黑壓壓的大軍分爲四部在距離城門一百五十步之外佈下箭陣,隨着一聲號令,萬箭齊發。

鋪天蓋地的利箭呼嘯而下,或釘在城牆上,或落進城內。

三聲號令,三輪箭雨,從城下向城上望去,已然見不到一個人影。

又一聲號響,敵軍將弓箭一收,快步前衝百十步,抵近護城河。

就在這時,只聽城上響起一聲號令,立即有一片箭雨飛出,落向敵軍頭頂。

遭遇利箭襲擊,敵軍前軍丟下器械,轉身就撤,抱頭逃竄,陣型瞬間一亂,中軍眼見遭遇城上反擊,立即停止前進,在號令之下,開始組織還擊,然而衝鋒之時距離太近,匆忙之間,拉扯補開,根本沒有空間張弓射箭。

在混亂中,敵軍以身體承受了第二輪箭雨,前軍無法後退,有幸在箭雨中逃得一命的士兵,迅速開始橫向逃跑,脫離利箭攻擊範圍,前軍頓時分崩離析。

第三輪箭雨落下去之後,前軍潰逃,所剩無幾,中軍瞬間就成了前軍,卻進退不得。

一場聲勢浩大的進攻,互射三輪利箭之後,雙方陷入尷尬對峙。

敵軍施展不開,又不敢上前,後路又被後軍所阻,而城上的宣威軍和涼山青壯受命不得全力進攻,弓箭射程只能發揮正常能力六七成,即使再射一輪箭,也到不了敵軍中軍所在區域。

相持對望小半個時辰之後,敵軍留下一地屍體和攻城器械後撤一里,重新組織進攻,顯然他們對涼山守軍兵力判斷有誤,以爲三輪箭雨就能毀掉城上的防禦,不想卻吃了虧,令第一次滿懷信心的進攻受阻。

敵軍暫時撤退之後,宣威軍和青壯立即將蓋在城垛上的木板擡下來,迅速將上面的箭矢拔完,再重新蓋回去。

半刻鐘不到,收集到一兩萬支完好無損的箭矢。

收集回來的箭矢堆積在城垛下,一會兒他們還要把這些箭還回去。

看着頭頂遮蔽了太陽的木板,衆人臉上再沒有半點緊張的神情。

方纔敵軍第一輪箭雨落下,聽到利箭釘進木板的聲音,他們心裡直打顫,幸好頭上的木板承受住了第一輪攻擊,接着又擋住第二輪、第三輪攻擊,沒有一支箭能射穿木板,取箭之時,他們發現木板很堅固,箭頭只沒進去一半,根本不可能射穿,有這等防禦,敵軍箭陣對他們哪裡還有半點威脅,敵軍靠近,他們只管盡情反擊。

三輪箭雨,只有個別在城下,沒有躲避的青壯被利箭所傷外,四門幾乎沒有其他損傷,守將信心大增,有了之前的經驗,下次再與敵對射,那就無所畏懼了。

宣威軍居高臨下,能清楚看到敵軍一舉一動,而敵軍在城外,位置較低看不到城上有什麼遮蔽,即使是在城東位置稍高的山丘上,由於跟城池距離兩裡之遙,從山丘上也看不見城上狀況,敵軍不知道城上有什麼防禦,破解也就無從談起。

城外的敵軍準備半天之後,再次組織進攻,箭陣列在一百五十步外,三輪箭雨過後,不見城上有任何反擊,暫停一刻鐘之後,向城下推進五十步,又先後射擊三次。

城牆上,磚石縫隙間,釘上數不清的箭矢,而城上城內聽不到絲毫動靜,不論如何涼山城必須儘快拿下。

敵軍統帥一聲令下,號令傳遍全軍。

全軍張弓自由射擊,箭矢如雨,連續不斷落向城頭,前軍攻城部隊,在後軍弓箭掩護下,擡着登城雲梯等器械,口中嚎叫着,如飛般向城下靠近。

他們前進十步、二十步、三十步,城上一直沒有任何動靜,直到他們逼近護城河,距離城牆只有十幾丈距離,正要一鼓作氣跨過三丈寬的護城河,誰知頭上毫無徵兆落下箭雨。

隊伍一滯,混亂之間,擡頭一看,只見城上,城垛間敵人正張弓搭箭瞄準他們,頓時驚恐無狀,轉身就要逃離。

如此近的距離,利箭電閃而至,準備攻城的敵軍根本躲閃不及,也無處躲避,當即斃命箭矢之下。

片刻時間,除仍然在百步之外不停用弓箭壓制城頭的敵軍外,上前的敵軍無一倖免,全部倒下,多數已經死透,少部分還在地上*。

沒能掩護進攻,也沒能救回人來,遠處的箭陣壓制停止了,第二次進攻差不多以同樣的方式結束。

但密密麻麻的敵軍圍在百步之外,遲遲不肯離去。

涼山拿不下來,他們豈不是白跑一趟?絕不能就這樣結束,還有一萬多大軍,區區一座涼山小城,哪有拿不下來的道理,敵軍統帥不服,只要給他時間一定會想出辦法來!

敵軍開始第二次攻擊時,楊叢義登上了北門城頭,全城觀看敵軍進攻。遠程箭陣壓制,攻城部隊快速突擊,若是城上沒有像樣的防禦,他們可以輕鬆越過護城河,抵達城門下,可惜他們錯估了城上的準備。

眼見城下不少敵兵還在地上、死屍間掙扎,有宣威軍士兵搭箭將之射殺,立時眉頭一緊,緊急傳令:“不可對城下的傷兵補箭,放他們回去。”

傳令兵迅速將軍令傳達四門各部,要求各部遵照執行。

見敵軍圍城不退,隨時可能再次進攻,後又命人向敵軍喊話,可以給他們半個時辰時間將傷兵帶回。

衆將十分不解,不讓補箭射殺,還讓敵軍將傷兵帶回去,這是什麼道理,哪有這麼打仗的?命令一下,各門守將立即派人來覈實軍令是否有誤。

楊叢義道:“軍令無誤,遵照執行。稍後會跟大家解釋。”

北門守將袁華也十分疑惑,聽監軍這麼一說,也就暫且將心裡的疑問按下,立即命令城上的青壯向敵軍喊話,停戰半個時辰,讓他們派人把傷兵救回去。

喊話幾遍之後,敵軍在百步之外卻沒有靠近的意思,顯然是不相信宣威軍會這麼好心。

見如此,城上再次喊話,並告訴敵軍,只給半個時辰時間,半個時辰之後,他們將清理城下傷兵。

此話一出,遠遠的就能看到敵軍陣營開始騷動,那些傷兵是他們同伴、同鄉和戰友,都還活着,怎麼能不救?

但敵軍統帥卻擔心這是陰謀,是想趁他們去帶回傷兵的時候,將他們救人的部隊射殺在城下,或是有其他目的,雙方敵對,對方哪會有好心。

可他聽着傷兵的*和慘叫,聽着屬下將士們的議論,一會兒時間,全軍狀態就有了變化,剛剛還士氣正旺,準備重整旗鼓,再戰一場,眼下他們的注意力瞬間轉移到救不救人和如何救人的問題。

天色已晚,將士征戰士氣一泄,今天這一仗就不能再繼續打下去。

統帥無奈,不管對方是不是真誠,有沒有陰謀,這些傷兵都不能不救。於是立即下令,不息代價將所有傷兵都安全帶回來。

命令一下,敵軍派出小隊慢慢向城下靠近,小心翼翼接近傷兵。

“傳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射擊,違令者,軍法處置!”見敵方出動,楊叢義立即又下一道命令。

傳令兵速去各門傳令。

一步一步靠近,眼睛緊盯城頭,確認城上沒有箭矢飛下來後,第一小隊敵軍在三十丈外擡起一個還沒死的傷兵,迅速撤離。

第一個傷兵營救成功之後,敵軍乾脆丟掉手裡的武器,以便儘快將傷兵全部救回去。

一個、兩個、三個......日落前,數百個傷兵全被救了回去,自始至終,城上沒有一箭射出。

這一出,不光敵軍疑惑,宣威軍上下也是大惑不解,不知有何目的。

第301章 解惑第358章 報案證物第24章 囂張的土匪第683章 難題第171章 增船百艘第668章 密道已通第144章 遠洋護軍第486章 傷心處第574章 破解之道第137章 論定回易第268章 返航是非第471章 評判議事第14章 冤屈得雪第347章 香爐峰故人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360章 藥鋪掌櫃第402章 超出預算第454章 換錢之亂第371章 知州問案第792章 放權第420章 二議章程第504章 調離臨安第4章 人證物證俱在第790章 毀滅重生第261章 聞香品茗第458章 全軍集訓第234章 通關南下第420章 二議章程第729章 投軍之路第689章 知州跑了第335章 監軍反擊第436章 入選將營第260章 邀請赴宴第327章 殺敵萬人第381章 全部拿下第89章 目的達成第521章 再回淮西第341章 報到第692章 金軍來襲第680章 北上興仁府第438章 再拉一人第418章 暗中調查第30章 心裡有數第469章 將校重聚第169章 直接挑明第682章 交心之語第607章 水戰第12章 漏網之魚第580章 爭執不休第285章 調防安遠第622章 江防分歧第174章 造船招募第456章 他們來了第257章 塞爾柱國第460章 集訓展示第405章 湯鷽的消息第135章 湯鷽之疑第324章 李耕的難題第584章 叛軍北上第295章 天公作美第379章 全軍點名第650章 給條活路第742章 內庫餘錢第22章 知縣老爺的賞識第632章 必勝信念第736章 進軍忻州第499章 紛紛離營第748章 家事第479章 杞人憂天第240章 火光四現第198章 皓月爲證第293章 水攻之計第460章 集訓展示第371章 知州問案第219章 一場勝仗第439章 暗流涌動第278章 我成親了第634章 盡在掌握第208章 知州殷勤第445章 建營之地第25章 療傷第723章 河間馬場第140章 紙上談兵第67章 來龍去脈第205章 五盞燈滅第627章 敵軍異動第713章 州試第182章 旗語檢驗第211章 出使安南第156章 領回教訓第704章 太行山寨第127章 謊言第791章 攻陷燕京第747章 議和待機第339章 天各一方第264章 宴會尾聲第31章 鳳凰村第133章 太學辯議(六)第445章 建營之地
第301章 解惑第358章 報案證物第24章 囂張的土匪第683章 難題第171章 增船百艘第668章 密道已通第144章 遠洋護軍第486章 傷心處第574章 破解之道第137章 論定回易第268章 返航是非第471章 評判議事第14章 冤屈得雪第347章 香爐峰故人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360章 藥鋪掌櫃第402章 超出預算第454章 換錢之亂第371章 知州問案第792章 放權第420章 二議章程第504章 調離臨安第4章 人證物證俱在第790章 毀滅重生第261章 聞香品茗第458章 全軍集訓第234章 通關南下第420章 二議章程第729章 投軍之路第689章 知州跑了第335章 監軍反擊第436章 入選將營第260章 邀請赴宴第327章 殺敵萬人第381章 全部拿下第89章 目的達成第521章 再回淮西第341章 報到第692章 金軍來襲第680章 北上興仁府第438章 再拉一人第418章 暗中調查第30章 心裡有數第469章 將校重聚第169章 直接挑明第682章 交心之語第607章 水戰第12章 漏網之魚第580章 爭執不休第285章 調防安遠第622章 江防分歧第174章 造船招募第456章 他們來了第257章 塞爾柱國第460章 集訓展示第405章 湯鷽的消息第135章 湯鷽之疑第324章 李耕的難題第584章 叛軍北上第295章 天公作美第379章 全軍點名第650章 給條活路第742章 內庫餘錢第22章 知縣老爺的賞識第632章 必勝信念第736章 進軍忻州第499章 紛紛離營第748章 家事第479章 杞人憂天第240章 火光四現第198章 皓月爲證第293章 水攻之計第460章 集訓展示第371章 知州問案第219章 一場勝仗第439章 暗流涌動第278章 我成親了第634章 盡在掌握第208章 知州殷勤第445章 建營之地第25章 療傷第723章 河間馬場第140章 紙上談兵第67章 來龍去脈第205章 五盞燈滅第627章 敵軍異動第713章 州試第182章 旗語檢驗第211章 出使安南第156章 領回教訓第704章 太行山寨第127章 謊言第791章 攻陷燕京第747章 議和待機第339章 天各一方第264章 宴會尾聲第31章 鳳凰村第133章 太學辯議(六)第445章 建營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