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宰相薦官

汴京城,大慶殿,滿朝文武,沉默無聲,眉眼低垂。

趙昚高坐在大殿寶座上,臉上神情緊繃。

來來回回掃視殿中衆臣之後,再次發問:“有哪位愛卿願去太原府,出任河東安撫使?”

殿中依然無人言語。

半晌之後,年近六十的史浩站了出來,只聽他道:“皇上,河東北抵雲中,東臨幽燕,西連黃河,南通關中,對大宋來說,地位十分重要,河東失則大宋危,如今剛剛收復,民心未穩,確實該派重臣入河東撫慰萬千百姓。辛棄疾尚且年輕,能管軍中事,卻南顧河東官吏百姓,長此以往,不管不顧,對朝廷絕非好事。臣自請入河東,爲皇上分憂,爲大宋靖邊撫民。”

史浩此言一出,殿上衆臣紛紛擡眼偷瞧史浩與趙昚。

只見趙昚臉色一緩,而後說道:“史相爲大宋分憂,忠心可鑑,但正值北伐關鍵時期,多事之秋,汴京離不開你,你得居汴京協調統管三省六部,河東不需要你去,還是另遣重臣吧。”

史浩聽聞此話,也不再堅持,隨即回道:“皇上,既然諸位臣公不願自薦,臣想推薦幾個人選,供皇上參考挑選。”

“史相要推薦何人?”趙昚臉上神色再次一緩。

史浩轉頭看了一眼殿上諸多同僚,只聽他說道:“翰林學士莫濟老臣持重,入朝多年,不論是在地方爲官,還是在汴京,都十分清廉,堪爲百官楷模,臣舉薦莫濟出任太原知府兼河東路宣撫使。同時舉薦海州通判朱熹入河東,知平陽府,舉薦北定三年進士、歸德府司事楊簡入河東,知忻州事。”

趙昚聽聞此言,微微皺眉,不由得問道:“史浩何故舉薦莫愛卿和朱熹,據我所知,他們素來與你不和,朱熹公然詆譭你,前幾天莫愛卿不是還上了彈劾你的奏摺,史相這是以德報怨嗎?”

殿中站着的翰林學士莫濟聞聽此言,臉色大變,而史浩面色不改,恭聲回道:“臣不知有怨,若以怨而德報之,是有心也。況且當今天下尚不安定,邊疆新復,急需能臣幹吏,臣忝爲大宋宰相,不敢以私害公。”

趙昚靜靜的看了史浩一會兒,而後擡眼望向人羣中的莫濟,問道:“莫愛卿,史相舉薦你入河東,任封疆大吏,愛卿作何感想?”

翰林學士莫濟急忙出列,擡手行禮道:“回皇上,邊疆未靖,臣才疏學淺,恐難以勝任!”

“若莫愛卿不能勝任,愛卿可否爲大宋舉薦一位可勝任之人?”趙昚不喜歡這個回答。

各路北伐軍接連收復衆多舊地,正需要幹臣去接管安撫,而朝中重臣卻都一個個躲在汴京不想動,緊盯着宰相的位置,又生怕別人搶了他們現在的位置,着實讓趙昚惱怒。

若不是現在急需幹臣,趙昚恨不得直接讓他們致仕,回家養老去。

“這......皇上恕罪,臣無合適人選可舉薦!”莫濟無言,心下虛的厲害。

“既然莫愛卿無人舉薦,那愛卿便去河東,代朝廷安撫河東臣民。”河東關中急需官吏充任,趙昚不願再跟他們扯皮推諉拖延。

莫濟思慮片刻,見史浩和皇上似乎心意已決,只能擡手行禮道:“臣遵旨。”

雖然莫濟對未知的河東邊疆懷有一絲恐懼,心中甚是不安,但最終還是接受了皇帝的安排。

“好,河東就交給莫愛卿了。至於朱熹、楊簡,不必再問他們意見,即刻草擬詔書,拔擢他們入河東,與莫愛卿共理邊疆,撫慰百姓。”河東人選確定,趙昚的心情終於好了一些。

但接下來還有更重要更麻煩的關中、陝北和川蜀,這些地方地域廣闊,山巒縱橫,形勢複雜,更令人憂心。

“據報,虞卿在京兆府整日忙的昏天黑地,顧不上吃飯,顧不上休息,川陝幾十個州府要他統轄,關中、陝北四路大軍數十萬將士糧草物資供給也需要他一肩承擔,關中、陝北剛剛收復,急需穩定民心,供給糧草穩定軍心,哪位愛卿願去川蜀、關中協助虞卿?”趙昚目視羣臣。

殿中文武大臣默然無語。

只要留在汴京,留在朝廷,留在皇帝身邊,留在皇帝眼前,便有成相的機會。

關中雖然距離汴京不遠,但一旦離開汴京,再想回來就不那麼容易了,也許過不了幾年就會被朝廷忘記,遠離權力中心,便是遠離了相位。

站立在朝堂之上的朱紫大員,誰不想爲相呢?

“皇上,臣再舉薦兩人。”

前線拼死拼活,付出了多大的代價,纔將金人趕走,收復被金人佔據四十多年的大宋舊地,而滿朝文武同僚死守汴京的態度讓人頗爲失望,史浩身爲宰相,這個時候不得不站出來,不然當真是累死邊關忠臣將士,朝廷上下幾十年的努力付諸東流。

“史相要薦何人?”趙昚臉色再次轉陰,收復失地,這是多大的功績、多好的事情,而眼前這些國之重臣,好似都恨不得將收復的土地再丟出去,就像跟河東、關中、陝北之地有仇一般。

史浩道:“臣舉薦秘書少監周必大知京兆府,兼權慶原路、京兆府路、熙秦路經略使。薦禮部員外郎范成大知興元府,兼權利州路經略使。他二人均在地方、京城爲官近二十年,熟知地方事務,亦對各部各司有所接觸,年富力強,正可助虞相平定川陝。”

聽史浩說完,趙昚擡眼朝羣臣之中望去,百官之中並沒看清史浩所舉薦之人立在何處,便道:“周必大、范成大何在?”

話音方落,兩名紅衣官員出列,先後應答:“臣在。”

趙昚見二人鬚髮皆黑,確實年富力強,隨即問道:“史相舉薦你們入川陝,你們自己作何感想?”

二人稍稍一頓,片刻思慮,周必大回道:“臣雖爲官二十載,往來奔走,各地政績乏善可陳,能得史相舉薦出知京兆府,臣誠惶誠恐。關中、陝北剛剛收復,百廢待興,民心軍心均需安撫,金人遺毒也急需排清,當遣國之重臣。與衆多同僚相比,臣官職低微,資歷不深,不敢忝居京兆府,更不敢領三路經略使之職。”

趙昚眉頭微動。

殿內片刻沉默,而後趙昚說道:“能爲朝廷平定四方,方爲國之幹臣、國之棟樑。史相舉薦你,是辱沒了你嗎?”

周必大聽趙昚語氣不善,急忙擡手行禮道:“皇上,臣不是這個意思,臣只是擔心難擔重任,辜負皇上和史相所託!”

“虞相尚在關中,川陝不平,即使我下詔令,他也不會回汴京,有虞相在,何須你一人獨擔重任!”趙昚此話語氣頗重。

聽聞此話,周必大忙道:“臣領命!”

“范成大,你呢?”見周必大領命,趙昚當即轉問另一人。

“臣領命!”范成大擡手行禮,沒有多言。

“好。擢令秘書少監周必大知京兆府,兼權慶原路、京兆府路、熙秦路經略使,擢令禮部員外郎范成大知興元府,兼權利州路經略使,協助虞允文共理川陝軍政,代朝廷撫慰軍心、民心、降將、降臣!三日之內離京赴任!”見二人領命,趙昚當即下達詔令。

“臣遵旨!”

周必大、范成大同聲領命,而後退回隊列中。

趙昚思慮片刻,又道:“至於河東、川陝各州府縣所缺官員,你們赴任之後,統計清楚再上報吏部,朝廷再另行派遣。”

“臣遵旨!”

莫濟、周必大、范成大三人出列應聲。

河東、川陝主官人員確定下來,趙昚微微鬆了一口氣,而後問道:“關於川陝、河東軍需糧草籌集運輸之事,諸位愛卿有何建議。”

提起糧草,戶部侍郎不得不硬着頭皮出列道:“皇上,朝廷北遷只有八年,三年之前,國庫纔開始有些餘存,而汴京百廢待興,處處都要用錢,各部各司月月來報賬要錢,戶部恨不得能有一棵搖錢樹,再把一個銅錢掰成兩個、四個用。幾個月前,河東、川蜀驟然發動北伐,與金國交戰,我們根本沒有多少準備,也從沒想過這一仗會是如此大的規模。這幾個月糧草物資,耗費巨大,國庫上個月就空了,汴京各部各司幾百個官員這個月的俸祿都發不下去,更不用說過冬補助。國庫沒錢了,各地今年的賦稅也都催收完畢,戶部實在是想不到辦法。”

兵部侍郎接道:“東西作坊日夜趕工,製造刀槍弓弩盔甲等軍械軍需,最近制好的一批,五天前已經運往京兆府。但現在東西作坊兵匠雖有,各類物料缺空了,沒有錢採買物料,他們製造不出東西,邊關將士催的再急,我們也拿不出軍械來。”

提起此事,戶部、兵部便開始訴苦,趙昚有些心虛,心中雖然不快,卻也不好發火。

川蜀、河東夏秋之際,驟然發動北伐,是趙昚繞過三省六部,甚至連史浩都一起隱瞞了,單獨下達給興元府虞允文和濟南府楊叢義的詔令,是以各部各司根本就沒有準備,等他們知道的時候,北伐軍已經佔據河東,宋金盟約破裂,不可收拾。

趙昚理虧在先,因此便不好責備戶部、兵部沒有籌備糧草軍需。

第509章 匆匆再見第426章 不醉不休第2章 寂靜官道第109章 第一課第668章 密道已通第117章 完顏亮第238章 撤退逃命第605章 分兵備戰第458章 全軍集訓第720章 大局已變第379章 全軍點名第440章 臨行安排第304章 密謀第606章 全速攻擊第337章 封官授職第712章 誰都沒虧第702章 商議方略第299章 夜襲敵營第248章 離開孤島第364章 命案推測第77章 好消息第3章 精彩的故事第86章 夜半鬼叫第488章 蛀蟲之嫌第30章 心裡有數第573章 要鐵不要錢第793章 掌控權力第640章 擒拿叛逆第507章 孟府父女第99章 燒光了第742章 內庫餘錢第538章 回易繼續第578章 金使挑釁第606章 全速攻擊第488章 蛀蟲之嫌第320章 共守涼山第423章 提前釋疑第245章 流落孤島第475章 四渡赤水第431章 最後的考驗第547章 大有收穫第92章 紅沙谷第424章 暗中調查第701章 兩帝共存第339章 天各一方第605章 分兵備戰第372章 關鍵證詞第199章 泉州圓房第740章 宋夏無備第269章 固守防襲第779章 將帥來歷第126章 別了第361章 畫像丟失第704章 太行山寨第446章 江口村第601章 戰前檢驗第392章 湯父之憂第195章 人員協調第528章 天竺回易第285章 調防安遠第612章 請纓挑戰第50章 哪裡有馬車第293章 水攻之計第566章 香水魔力第540章 船上遇故人第572章 中間人第611章 駁斥第675章 殲滅金軍第462章 山中實戰第344章 功勳覈查第784章 防線堅固第193章 再會故人第599章 初次聚首第571章 遼陽府第617章 冷水驚夢第594章 巡視建康第591章 夜襲敵軍第631章 臨戰將令第539章 北上銷貨第473章 勝敗註定第332章 接管涼山第484章 御史中丞第577章 臨安如舊第212章 使節登陸第106章 初入齋舍第88章 意料之外第47章 升官第734章 副帥釋疑第453章 給你差事第37章 狼王之死第436章 入選將營第221章 天時地利第291章 全軍合圍第70章 機會來了第236章 海路被阻第168章 請回臨安第172章 人之將死第567章 生意火爆第173章 再到泉州第340章 擢升
第509章 匆匆再見第426章 不醉不休第2章 寂靜官道第109章 第一課第668章 密道已通第117章 完顏亮第238章 撤退逃命第605章 分兵備戰第458章 全軍集訓第720章 大局已變第379章 全軍點名第440章 臨行安排第304章 密謀第606章 全速攻擊第337章 封官授職第712章 誰都沒虧第702章 商議方略第299章 夜襲敵營第248章 離開孤島第364章 命案推測第77章 好消息第3章 精彩的故事第86章 夜半鬼叫第488章 蛀蟲之嫌第30章 心裡有數第573章 要鐵不要錢第793章 掌控權力第640章 擒拿叛逆第507章 孟府父女第99章 燒光了第742章 內庫餘錢第538章 回易繼續第578章 金使挑釁第606章 全速攻擊第488章 蛀蟲之嫌第320章 共守涼山第423章 提前釋疑第245章 流落孤島第475章 四渡赤水第431章 最後的考驗第547章 大有收穫第92章 紅沙谷第424章 暗中調查第701章 兩帝共存第339章 天各一方第605章 分兵備戰第372章 關鍵證詞第199章 泉州圓房第740章 宋夏無備第269章 固守防襲第779章 將帥來歷第126章 別了第361章 畫像丟失第704章 太行山寨第446章 江口村第601章 戰前檢驗第392章 湯父之憂第195章 人員協調第528章 天竺回易第285章 調防安遠第612章 請纓挑戰第50章 哪裡有馬車第293章 水攻之計第566章 香水魔力第540章 船上遇故人第572章 中間人第611章 駁斥第675章 殲滅金軍第462章 山中實戰第344章 功勳覈查第784章 防線堅固第193章 再會故人第599章 初次聚首第571章 遼陽府第617章 冷水驚夢第594章 巡視建康第591章 夜襲敵軍第631章 臨戰將令第539章 北上銷貨第473章 勝敗註定第332章 接管涼山第484章 御史中丞第577章 臨安如舊第212章 使節登陸第106章 初入齋舍第88章 意料之外第47章 升官第734章 副帥釋疑第453章 給你差事第37章 狼王之死第436章 入選將營第221章 天時地利第291章 全軍合圍第70章 機會來了第236章 海路被阻第168章 請回臨安第172章 人之將死第567章 生意火爆第173章 再到泉州第340章 擢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