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聞香品茗

大宋使團宴請賓客的日子如期而至。

從日頭偏西開始,行館的大門便再也沒有關閉,一撥撥賓客,或兩三人,或六七人,或二三十人,陸陸續續走進使團駐地。

賓客沒有空手赴宴的道理,或多或少都帶有禮物,或漂亮的珠寶,或精美的紅珊瑚,或名貴難得的藥材,或是其他稀罕難見的珍奇之物。收禮記禮的軍士一開始見到如此貴重的東西,心裡緊張無比又異常羨慕,但等他收了幾十份之後也就麻木了。

宴會要在日落之後纔會正式開始,先來的賓客安排在偏廳休息,黃大人陪着他們暢聊東方風土和人情,時不時的也會聊到回易,賓客們來結交的目的也在於此,但回易不是黃大人擅長的,他總能帶着大家繞開回易,聊到他擅長的事情上來。

等來了十幾位重要賓客之後,黃大人將諸位賓客請至正廳。

正廳佈置的簡單而大氣,這裡原本是一個橢圓型的廳堂,裡面擺滿了桌椅,如今被清理一空,在正中擺上一行長桌,相對而坐,估計能坐下四五十人,在長桌兩旁距牆五尺,擺放了三十餘個低桌,桌上都有白瓷茶具一套,每個低桌又配矮凳兩個,而地面全部鋪上了本地出產的毛毯。

衆人一進大廳,便感覺廳中濃濃的東方氣息,但一看地面,又是熟悉溫暖的毛毯,再一擡頭,頂上又是他們的燈飾和畫作,整個大廳佈置的既有東方神韻,又包含本地風俗氣息,東西間的結合佈置,恰如其分,沒有刻意營造東方印跡,也沒有強行拆解本地的東西,一切都是那麼的淡雅而自然。

黃大人將衆人引至兩旁的低桌分別坐下,然後向兩旁的賓客高聲道:“諸位喝杯茶,稍事休息,晚宴半個時辰之後開始。”

話音一落,就有四位高僧各帶一個小沙彌走進大廳,左右一分,一邊兩位在賓客對面坐下。

黃大人此時又道:“諸位,接下來的時間,就由四位大宋高僧與大家共享茶道。在享茶道之前,先說說茶葉,茶葉是由一種東方樹種的葉子,在每年春夏此樹萌發嫩葉之時採摘下來,經過多道工序製成茶葉,此種茶葉不需水煮,沸水沖泡即可成爲滿口芳香回味無窮的茶水。茶水在東方極爲盛行,已有上千年曆史,上至王公,下至庶民,每日必飲。所謂飯菜不可無鹽,待客不可無茶,茶道便是東方爲人處事、待客之道。各位慢慢享用。”說完,黃大人離開,將賓客留給四位高僧。

原本在大廳裡的翻譯,也隨黃大人離開,他們還要回偏廳接待後來的賓客,整個大廳便只剩高僧、小沙彌和塞爾柱貴賓,雙方一時之間完全無法通過語言溝通。

不過這又有什麼關係,茶道原本就是語言之道,對高僧來說,即使一言不發,也能讓諸位賓客感受到茶道之神聖與隆重。

小沙彌取來一壺沸水,輕輕放在低桌上。

高僧親自揭開茶壺的蓋子放在一旁,隨後右手輕輕提起沸水壺,左手壓蓋,迅速將沸水注入茶壺,等沸水入壺兩寸深,茶葉完全在水中浮起,便將水壺輕輕放下,隨即蓋上壺蓋,拿起茶壺將壺中沸水倒出,等茶壺中的熱水基本倒完,茶道第一步,“洗茶”便結束。

桌旁的賓客看着這一切,雖不知何意,滿臉疑問,但看着淡定嫺熟的高僧,卻無人出聲相問,全都安安靜靜的看着,生怕錯過任何細節。

隨後高僧又取下茶壺的蓋子放在桌上,壺中冒出陣陣熱氣,伸手提起沸水壺,將沸水慢慢注入茶壺中,壺口三點,沸水注滿茶壺,水與壺口平齊之後,又拿起壺蓋將壺口浮起的茶末兒拂去,這纔將茶壺的蓋子蓋上。這便是“沖茶”,又比洗茶細緻很多。

壺蓋蓋好之後,高森手中的沸水又朝壺蓋壺身澆去,頓時便有白霧升起,直至壺身澆遍,“封壺”方纔完成。

高僧將沸水壺放下之後,便似入定一般,不言不語,摒棄周圍萬物,只待壺中茶好。

而身旁侍奉的小沙彌立即動手,用茶夾將聞香杯與品茗杯分組,擺放整齊,放在茶托之上,等待茶好,便能讓諸位賓客品嚐。

少時,茶好。

高僧右手執壺,左手輕壓壺蓋,將壺中青綠色的茶水慢慢倒入一個較大的公杯中,茶霧繚繞從杯上升起,廳中一時茶香肆意。

隨後高僧親自將公杯茶水慢慢倒入聞香杯,茶水滿七分即止,趁熱連倒四杯。

至此,茶已成,可聞香品茗。

小沙彌將茶托送至賓客身前,一一將裝滿茶水的聞香杯和品茗杯放下。

衆人看着眼前的兩個瓷杯,並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是好。幸好,有高僧在眼前演示。

只見高僧拿起裝滿茶水的聞香杯放在鼻下,輕輕一吸,杯中清香之氣直入心肺,令人沉醉。

看到大宋高僧擡手示意,諸位賓客這才慢慢拿起身前裝滿茶水的杯子,端至鼻前,猛吸一氣,頓時便感覺到一股奇異的香氣,由喉入肺,整個人的精神頓時爲之一振。

聞了一會兒之後,高僧纔將聞香杯內的清茶倒入較小的品茗杯,以三指輕輕端起,輕啜一口,慢慢由口入喉,輕輕下嚥,慢慢回味。

賓客有樣學樣,也將手中聞香杯的茶水倒滿一小杯,隨即拿起,一口飲下,清茶入喉,初時苦澀,稍後便覺香氣盈肺,再細細一品,頓時覺得香味悠長,回味無窮。

衆人再看桌上那杯看似平常的清水,便覺此水定然內有乾坤,不然何以香味彌留喉齒之間久久不散,此種神奇,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品出茶香的賓客趕緊再倒一杯,拿起就要喝下,卻見大宋高僧端着茶杯還在品嚐餘味,這才知道他們方纔喝的太急,好東西就該細細品嚐纔是,在這之後纔開始聞香慢飲。

大廳內茶香瀰漫,偏廳也是笑語不斷,衆人沉醉。

黃大人正在跟一衆賓客高聲描繪大宋國都臨安的繁華與美景,以及一年到頭,日夜不息的夜市。聽的賓客們如癡如醉,世上還有這樣美好的地方?恨不得插上一雙翅膀,飛越萬里重洋,立馬趕到臨安去體驗一番。

天上日頭一落,該到的賓客基本到齊,不是在大廳品茗,就是在偏廳沉醉。

等黑夜開始降臨,晚宴正式開始。

一衆賓客被請進大廳,在廳中長桌兩旁相對落座,片刻便將長桌坐滿,首座按規矩,自然是主人自己的座位,黃大人招呼衆人坐下後,便在首座落座。

隨後一聲吩咐,廚師準備了三天的菜餚食物一一被端上長桌,送至賓客眼前。

“各位貴客,我等遠道而來,沒能攜帶東方食材,只能借花獻佛,用貴國的食材做這一席晚宴,希望各位喜歡。要不是不合口味,還請各位多多包涵,等各位哪天到了大宋,黃某一定請各位遍嘗大宋數不清的美食,保你們滿意而歸。各位,請!”等菜上齊,黃大人起身請衆賓客開始用餐。

衆人聽到翻譯一番解釋之後,根本不客氣,立即開動,將手伸向眼前的盤子,直接抓起或炒或燜的肉類和蔬菜,以及精心製作的麪食點心、灑滿香料的烤牛羊肉,大口進食,狼吞虎嚥。

這一幕黃大人早已見怪不怪,卻把在廳內侍奉的其他人驚的目瞪口呆。

晚宴的食物並不多,在黃大人的安排下基本沒有做任何湯類,一是塞爾柱人歷來用手抓飯,沒有喝湯的習慣,二是沒有合適的煮湯器具,因此幾乎所有的食物全是乾的,除了幾盤蔬菜。

衆賓客來參加晚宴,吃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他們又不能飲酒,於是不到兩刻鐘便很快已結束。

“各位,接下來就是晚宴的重頭戲,請各位品茶聽曲。”黃大人隨後請衆賓客來到大廳兩邊的低桌旁坐下。

等賓客坐下之後,高僧入廳,又開始展示大宋茶道,再一次請貴賓品茶。

就在衆人等待之時,穿着便裝的宣威軍入廳,迅速將餐後的長桌撤出廳外,把大廳清理一空。

洗茶、沖泡、封壺、分杯、分壺等程序完成,小沙彌剛剛把茶爲衆賓客奉上,便有歌姬懷抱古琴入廳,在正中坐下。

隨即在衆人矚目中的一片寂靜中,開始撥弄琴絃,廳中頓時飄揚起東方美妙的琴聲。

與此同時,那歌姬口中發出溫婉繞樑的歌聲:“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天籟一般的歌聲,讓衆賓客聽的癡迷如醉,如墜雲霧,端着的茶杯停在嘴邊,似乎被定住一樣,都忘了要飲下。

一曲罷,衆人仍然沉迷其中難以自拔,等見到眼前的高僧舉杯品茗,才醒悟過來,將杯中茶水飲盡,開始細細品味,閉眼回味,不知回味的是茶香,還是天籟之音。

第632章 必勝信念第400章 偶遇故人第163章 宣威軍建成第484章 御史中丞第141章 泉州詢事第631章 臨戰將令第86章 夜半鬼叫第647章 謀劃益都第290章 佈陣伏擊第55章 衆怒第497章 心灰意冷第239章 封鎖谷口第666章 兵敗城下第521章 再回淮西第752章 北伐大計第693章 來敵覆滅第646章 新皇登基第21章 閒人第450章 亮明背景第297章 趁勝西進第129章 太學辯議(二)第173章 再到泉州第436章 入選將營第261章 聞香品茗第684章 北金出擊第384章 雙方妥協第551章 包辦婚姻第153章 招募新軍第723章 河間馬場第669章 攻取濟南城第120章 遇襲第112章 郎君風流第745章 金軍疑惑第432章 召集令第233章 雙方大勝第601章 戰前檢驗第206章 魚精作怪第98章 都在計劃中第769章 三面埋伏第694章 老帥凋落第582章 密令第480章 雨夜心冷第668章 密道已通第340章 擢升第497章 心灰意冷第556章 畫圖溝通第480章 雨夜心冷第445章 建營之地第237章 消滅路霸第536章 陸游的困惑第365章 瞭如指掌第745章 金軍疑惑第228章 敵軍來襲第305章 地道第290章 佈陣伏擊第230章 安南詭計第516章 再接回易第199章 泉州圓房第299章 夜襲敵營第50章 哪裡有馬車第450章 亮明背景第725章 銀子燙手第526章 船隊出海第363章 不得出入第447章 鋪墊準備第248章 離開孤島第733章 艱難選擇第49章 囑託第233章 雙方大勝第526章 船隊出海第576章 水戰訓練第266章 以儆效尤第89章 目的達成第245章 流落孤島第547章 大有收穫第369章 不得無禮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781章 攻防馬頭村第187章 港口繁忙第477章 榮譽之戰第25章 療傷第596章 敵軍渡江第191章 議定諸事第554章 芸娘陪同第471章 評判議事第87章 一場混亂第84章 又起爭鬥第764章 劉汜辯解第538章 回易繼續第145章 組建新軍第690章 潰兵回營第147章 學子參軍第491章 郡王入營第552章 成立造院第181章 趕回老家第352章 直入主題第343章 官衣步行第641章 撤離揚州第529章 重返巴格達第105章 單獨補試
第632章 必勝信念第400章 偶遇故人第163章 宣威軍建成第484章 御史中丞第141章 泉州詢事第631章 臨戰將令第86章 夜半鬼叫第647章 謀劃益都第290章 佈陣伏擊第55章 衆怒第497章 心灰意冷第239章 封鎖谷口第666章 兵敗城下第521章 再回淮西第752章 北伐大計第693章 來敵覆滅第646章 新皇登基第21章 閒人第450章 亮明背景第297章 趁勝西進第129章 太學辯議(二)第173章 再到泉州第436章 入選將營第261章 聞香品茗第684章 北金出擊第384章 雙方妥協第551章 包辦婚姻第153章 招募新軍第723章 河間馬場第669章 攻取濟南城第120章 遇襲第112章 郎君風流第745章 金軍疑惑第432章 召集令第233章 雙方大勝第601章 戰前檢驗第206章 魚精作怪第98章 都在計劃中第769章 三面埋伏第694章 老帥凋落第582章 密令第480章 雨夜心冷第668章 密道已通第340章 擢升第497章 心灰意冷第556章 畫圖溝通第480章 雨夜心冷第445章 建營之地第237章 消滅路霸第536章 陸游的困惑第365章 瞭如指掌第745章 金軍疑惑第228章 敵軍來襲第305章 地道第290章 佈陣伏擊第230章 安南詭計第516章 再接回易第199章 泉州圓房第299章 夜襲敵營第50章 哪裡有馬車第450章 亮明背景第725章 銀子燙手第526章 船隊出海第363章 不得出入第447章 鋪墊準備第248章 離開孤島第733章 艱難選擇第49章 囑託第233章 雙方大勝第526章 船隊出海第576章 水戰訓練第266章 以儆效尤第89章 目的達成第245章 流落孤島第547章 大有收穫第369章 不得無禮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781章 攻防馬頭村第187章 港口繁忙第477章 榮譽之戰第25章 療傷第596章 敵軍渡江第191章 議定諸事第554章 芸娘陪同第471章 評判議事第87章 一場混亂第84章 又起爭鬥第764章 劉汜辯解第538章 回易繼續第145章 組建新軍第690章 潰兵回營第147章 學子參軍第491章 郡王入營第552章 成立造院第181章 趕回老家第352章 直入主題第343章 官衣步行第641章 撤離揚州第529章 重返巴格達第105章 單獨補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