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一場勝仗

安南軍卒何曾見過這等神物,軍心瞬間就亂,驚慌之間,紛紛退避。

楊叢義提槍上前,隨後五百宣威軍隨即跟上,雙方霎那間在擁擠的道路上展開一場混戰。

五百宣威軍,將安南軍隊前進的道路死死堵住,他們只能後退,不能前進。

道路不寬,楊叢義帶領兩百人與敵軍短兵相接,將道路封住,不讓敵人前進半步,遇到阻礙,便扔兩個霹靂彈招呼,打消敵軍抵抗的心思。

剩餘三百人則悄悄在叢林裡迂迴,時不時向混亂的安南軍扔出霹靂彈。轟然炸裂的霹靂彈,不時從安南軍隊頭頂落下,叢林道路上不多時便濃煙四起,充斥着霹靂彈的爆炸聲。

安南先頭部隊,根本無法抵擋宣威軍的衝擊,完全被阻住,寸步難進,更難以逃命,於是紛紛開始後退。

安南中路軍,只聽到前方巨響,忽然前進不得,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一時之間疑惑不解,但他們還沒有得到軍隊指揮官的命令,即使不能進,也不能後退半步。

中路埋伏的宣威軍聽到前方霹靂彈爆炸的聲音,知道前方已經交戰,當即紛紛點火。

當中路敵軍正在進退兩難之際,忽然看到有東西從頭頂掉落。正驚訝之時,還沒等看清落下的是何物,那冒火花的東西便轟然一聲炸響,頓時血肉橫飛,軍卒或站或躺,慘叫連連,至此時他們方知是遇到埋伏。中路軍頓時爲之一亂,就起了後退的心思。

隨着更多的霹靂彈從兩旁的密林中落下來,在人羣中炸響,不等指揮官命令下來,整個中路部隊便奪路而逃。

這種利器他們從未見過,在他們眼中便是如同天雷一樣,簡直就是神物。

天雷落下,肉胎凡身如何能抵擋?就是皮糙肉厚的大象也不能。

天雷在人羣中不斷炸響,隨着火光和煙火四處飄散,安南亂軍夾雜在奔跑的大象之間倉惶後退,路窄人多,左推右搡,後退的速度奇慢無比,不少亂軍成了驚慌奔命的大象腳下亡魂。

中路軍被攻擊之後,張彪帶領宣威軍幾乎同時對安南後軍發起攻擊,一時間霹靂彈從天而降,火光四起,殺聲震天,安南軍後路也瞬間就被堵住。

林中道上,霹靂彈四處飛散,三千安南軍被擋在叢林內,疲憊不堪的他們,還沒見到敵人,就被天雷炸的暈頭轉向,不得前進,又不能後退,不光挨天雷轟炸,還要被大象踩踏,驚恐之間,疲於奔命,慘叫連連。

中間的亂軍難以後退,以爲是後退之路被將軍所阻,強行逼迫他們向前衝殺,但向前要挨天雷轟炸,明顯就是死路。在軍卒們大難臨頭不能抵擋的時候,生死存亡之際,馬上就要命喪當場,哪裡還能顧得上將軍的命令,因此爲了逃命的軍卒舉刀瘋狂的向攔住他們去路的人砍殺,一見有人動起手來,其他人爲了活命紛紛效仿,開始一起向後攻殺,殺開一條血路,想要奪路而逃。

中軍軍卒前後攻殺在一起,亂軍更亂。

不多時,安南亂軍再無半點隊形,只顧亡命向後奔逃,很多人連手裡的武器都丟了,只爲跑快一點。

安南軍隊拿着簡陋的武器,在從沒見過的大宋*武器面前,根本不堪一擊。

小半個時辰之後,傷亡倒地不起的,遍地都是,有爲霹靂彈炸死炸傷,又被亂軍和大象踩死踩傷,還有被亂軍殺死砍傷。活着的敵軍,只剩一小半了,只能選擇投降。

至此,三千安南軍戰力全無,許多人不是死了,就是重傷,還能投降的只有一千餘人,

張彪帶人守住後路,幾乎未讓一人從大路逃走,但叢林卻無法顧及到,不知有多少敵軍奪路而逃,跑進了叢林,宣威軍人少,無法追趕。

戰火一息,張彪便帶一百人沿大路向北方迅速追去,在二十里之外,設下埋伏。

以他追蹤逃犯多年的經驗,逃進山裡的逃犯,在避開危險之後,必然會回到大路,如此才能跑得更快,跑得更遠。早先已經得到探子回報,北方的道路其實只有一條,不管這些安南敵軍逃多遠,最終還是要回主幹道上,不怕抓不住他們。

宣威軍正面交鋒不多,傷亡很小。戰火一息,楊叢義就帶着將近九百宣威軍,把一千多安南敵軍全部繳械,統統押解回海岸邊。

在這些人裡,楊叢義沒有找到安南敵軍的將軍。降軍也無人知道他們的將軍,如今身在何處。

既然不在降軍裡,也沒在重傷和死亡的敵軍中找到,那就應該是戰事一起,他便當先跑路了。

這些降軍如何處理?楊叢義一時之間也拿不定主意。

殺?自然不能全都殺了,他做不到。放?也不可能全放掉,否則他們轉頭又組成一軍,也要還要來襲擾。

安南人兩百年前,還是中原統治的地區,他們說的話是漢語,用的詞也全是漢字。只不過中原王朝紛亂時,被人所趁,伺機獨立成國。此次大宋再次派遣使者前來安南,便是有意聯絡一番,讓安南重新歸附大宋。

如今這些投降的安南敵軍,見識了大宋天軍神威,蹲在海邊不敢有絲毫輕舉妄動。

但如何處理這些安南人,楊叢義沒有合適的辦法,他只能等待張彪帶回這支安南軍隊的主帥之後,再做打算。

投降的一千多人,不能全部帶上船,兩艘戰船,沒法再裝上更多的人口。況且就算能帶上,也不能保證安全,畢竟宣威軍只有一千人,降軍也有一千多人,若都用來看住他們,宣威軍什麼事都不用做了。

想來想去,也許只有一個辦法,帶他們從陸路,一路南下。

南下之路,應該還會經過兩三個安南小城,再繼續南下,便可到達占城,占城原本就是出使的目的國之一,但具體如何行動,還得戴大人做主才行。

主意打定,楊叢義讓人把降軍的基層軍官全都找來。

兩刻鐘之後,五六十個基層軍官,全部被叫過來。

楊叢義看看他們的膚色,與中原人並無太大區別,只是面色更黃而已。

當即道:“我是大宋天軍指揮官,宣威軍監軍,全權負責此次使團安全。你等從什麼地方來的,所爲何事,本人尚不清楚。但你們的敵意,天朝早就一清二楚。天朝和安南以前原本是一家,被野心家破壞,才變成如今的兩個國家。現在給你們個機會,如果願意重新迴歸天朝,聽我調遣,再做天朝人,就站到我這邊來。是做天朝人,還是做安南人,你們自己選擇。”

說完,楊叢義隨即抽出長劍,看向那五六十個安南軍基層軍官,意思很明白,不願意歸附的,那就等待刀劍伺候。

這些安南人自然聽得懂楊叢義的話,他們相互看看,卻無人敢站出來做那第一人。

無人敢做,並不是一直都無人敢做,一旦熬不住了,總有人會出頭,去做那第一人。

冷場對峙約一刻鐘後,當楊叢義漸漸失去耐心時,忽有一人起身向他走來,口中道:“我願迴歸天朝,誓死爲將軍效忠。”

楊叢義心中一喜,迎上前去,拍拍他的肩膀:“好,識時務者爲俊傑。從此刻起,你便是這支軍隊的指揮營長,管理五百人!”

隨着第一人站起,隨後陸陸續續走過來三四十人。

等這些人一過來,楊叢義便道:“本人仁慈,我再給諸位半刻鐘考慮,時辰一到,是生是死,你們自求多福。”

隨後楊叢義又高聲吩咐道:“拿繩索來”。

宣威軍有人應承一聲,不多時就拿過來許多麻繩。

那些基層軍官,看着抱來的繩子,而此時又在海邊,他們自然便明白,大宋人是何意,當即又有十多人歸順天朝。

時間一到,楊叢義隨即讓宣威軍把那些沒過來的軍官綁起來,立即宣佈:“這些人以前是天朝人,當年趁天朝北方戰亂,年年戰爭之際,支持分裂分子,分裂天朝疆土。此時,天朝迴歸,他們依然冥頑不靈,爲亂臣賊子舉刀守墓。依大宋律法,這些人數典忘祖,舉兵謀反,當誅滅九族。但今日大宋使者從臨安趕來,便給他們一個機會。犯人家屬暫不追究,但他們本人,必須以正國法。”

楊叢義當即就判了十多個安南基層軍官死刑。

宣判完畢,宣威軍不顧他們的喊叫,立即把這十多人拖上戰船,行船三十丈之後,被公開推入海中。

行刑之後,基層軍官以下,一千餘降兵,在歸宋的基層軍官帶領下紛紛口呼“願意歸附天朝”。

眼見如此,楊叢義立馬承諾:“迴歸大宋的軍隊,每月都有軍餉,銅錢三十文,衣食無憂,每日三頓飯,不餓肚子。安南是大宋的土地,以後你們想回來,隨時可以回來。但兩年之內,你們必須要跟隨大宋軍隊,先南下占城、真臘等南洋諸國,隨大宋使者出使。兩年之內表現好,可以升官,可以進入大宋最好的軍隊禁軍裡,享受至高無上的待遇。”

不多時,一千餘人順利歸附,頓時就成了大宋的軍隊。

第343章 官衣步行第732章 三選一第115章 一言是非第11章 漏洞百出第730章 整編入軍第393章 三個媒人第632章 必勝信念第30章 心裡有數第623章 赤陣禦敵第229章 請求援軍第247章 非長久之計第270章 返回廣州第728章 應對之策第613章 合圍殲敵第159章 建營昌國第21章 閒人第240章 火光四現第491章 郡王入營第392章 湯父之憂第406章 殿中議事(一)第599章 初次聚首第68章 切磋試技第195章 人員協調第454章 換錢之亂第413章 內侍造訪第371章 知州問案第500章 有始有終第36章 殺戮第694章 老帥凋落第711章 臨潢府之爭第651章 一衙兩府第384章 雙方妥協第445章 建營之地第686章 急功近利第319章 沿途殺戮第755章 駁斥腐臣第128章 太學辯議(一)第149章 故人相見第307章 重任相托第664章 謀取濟南府第595章 幾無江防第556章 畫圖溝通第764章 劉汜辯解第770章 自投羅網第468章 建營試煉第363章 不得出入第139章 加入回易第40章 消失的捕快第218章 打定注意第516章 再接回易第696章 金人求和第107章 通名報姓第71章 忠義盟第265章 一堆爛賬第789章 合圍燕京第200章 授官任職第558章 壟斷交易第537章 回京覆命第1章 穿越南宋第236章 海路被阻第626章 腦中浮圖第294章 修壩蓄水第595章 幾無江防第787章 投降第124章 再見知軍第726章 趙昚疑慮第773章 圍攻海子村第540章 船上遇故人第567章 生意火爆第424章 暗中調查第329章 大軍南撤第495章 新建三軍第259章 首筆交易第414章 怎解難題第617章 冷水驚夢第64章 道別第366章 丟臉不冤第772章 糧草轉移第53章 議事第173章 再到泉州第255章 分頭準備第2章 寂靜官道第61章 飛蛇第747章 議和待機第223章 出城退敵第486章 傷心處第679章 閉營拒入第724章 故人西進第23章 兇犯越獄第80章 絕路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405章 湯鷽的消息第695章 合圍汴京第424章 暗中調查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409章 回衙覆命第681章 交底第766章 一拍兩散第36章 殺戮第197章 我們成親
第343章 官衣步行第732章 三選一第115章 一言是非第11章 漏洞百出第730章 整編入軍第393章 三個媒人第632章 必勝信念第30章 心裡有數第623章 赤陣禦敵第229章 請求援軍第247章 非長久之計第270章 返回廣州第728章 應對之策第613章 合圍殲敵第159章 建營昌國第21章 閒人第240章 火光四現第491章 郡王入營第392章 湯父之憂第406章 殿中議事(一)第599章 初次聚首第68章 切磋試技第195章 人員協調第454章 換錢之亂第413章 內侍造訪第371章 知州問案第500章 有始有終第36章 殺戮第694章 老帥凋落第711章 臨潢府之爭第651章 一衙兩府第384章 雙方妥協第445章 建營之地第686章 急功近利第319章 沿途殺戮第755章 駁斥腐臣第128章 太學辯議(一)第149章 故人相見第307章 重任相托第664章 謀取濟南府第595章 幾無江防第556章 畫圖溝通第764章 劉汜辯解第770章 自投羅網第468章 建營試煉第363章 不得出入第139章 加入回易第40章 消失的捕快第218章 打定注意第516章 再接回易第696章 金人求和第107章 通名報姓第71章 忠義盟第265章 一堆爛賬第789章 合圍燕京第200章 授官任職第558章 壟斷交易第537章 回京覆命第1章 穿越南宋第236章 海路被阻第626章 腦中浮圖第294章 修壩蓄水第595章 幾無江防第787章 投降第124章 再見知軍第726章 趙昚疑慮第773章 圍攻海子村第540章 船上遇故人第567章 生意火爆第424章 暗中調查第329章 大軍南撤第495章 新建三軍第259章 首筆交易第414章 怎解難題第617章 冷水驚夢第64章 道別第366章 丟臉不冤第772章 糧草轉移第53章 議事第173章 再到泉州第255章 分頭準備第2章 寂靜官道第61章 飛蛇第747章 議和待機第223章 出城退敵第486章 傷心處第679章 閉營拒入第724章 故人西進第23章 兇犯越獄第80章 絕路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405章 湯鷽的消息第695章 合圍汴京第424章 暗中調查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409章 回衙覆命第681章 交底第766章 一拍兩散第36章 殺戮第197章 我們成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