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二議章程

張大人答道:“下官確實未曾考慮,具體哪支禁軍更合適,當有大人決定。”

楊存中道:“十年無戰事,要說誰的戰鬥力更強,確實很難分辨。”隨後拿起書案上的數十張紙,接道:“這個辦法很好,等我細細看過,若需要修改調整,再與你說。先回去吧。”

張大人起身答道:“是,大人,下官告退。”

楊存中開始低頭細看紙上所寫實戰對抗章程,一條條一段段,條理清楚,雖然行文不符合閱讀習慣,但看起來卻沒有多大的困難。

整個章程第一段,就把實施實戰對抗演練的原因交代清楚,並從整體上對此事進行描述性概括,而後從整個實戰對抗演練持續時間、演練地點、參與對象、各軍準備工作、行軍補給、行軍路線、營地安排、出場順序、武器使用等,從諸多方面進行了一一編寫,還有實戰對抗演練實施章程,雖然不夠細緻,但基本框架卻也完整。

除此之外還有各類挑選標準,比如挑選擔任檢驗各軍任務的精銳禁軍,從將士體能、行軍、排兵佈陣、實戰經驗、軍隊規模、軍紀等方面進行規定,以保證挑選出足以勝任任務的一支禁軍。又比如實戰評定將軍的挑選,也從軍齡、實戰經驗、戰功多寡、軍中資歷、個人口碑等方面進行規定,保證整個評判過程能令人信服和公允。

楊存中看到一半,便確定實戰對抗演練章程絕不是張兵案所寫,實際編寫者另有他人,聯想到不久前看過的《回易豐盈論》,基本可以斷定,此章程必是出自楊叢義之手,因爲章程裡提出了一個建議。

建議說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不可偏廢,每科科舉中榜者,經東華門外唱名,聲傳天下,而將士爲國征戰,拋頭顱灑熱血,生前籍籍無名,死後無人問津,武之一道,偏廢已久,若想提振士氣,鑄練強軍,需得讓優秀的將校、優秀的士兵與科舉中榜者一樣,聲聞天下,以此招募良將、重振軍威,故而此次選出的優秀將校應當由皇帝,或是皇室宗親親自召見,當衆獎勵。

在《回易豐盈論》裡,楊叢義提到過文武之道,對太學生貶低武道極爲憤慨,有反駁之語,與此章程中所述之意不謀而合,當是出同自一人。

即使楊存中沒有看過《回易豐盈論》,只憑數十紙章程、數萬言,也知張兵案根本寫不出來,必是有人代筆。

原本他也只是希望兵案能討論討論,提供一些建議,給他開闊一下思路,畢竟挑選年輕的優秀將校是皇上親自交辦,他纔是第一責任人。如今整個章程已經沒有多少需要更改的地方,只是需要他從好幾個備用章程中挑出一個,再將一些懸而未決之事確定即可。

金人營造燕京,不管是不是真如秦相所說是準備遷都,可一旦從他們遙遠的上京來到燕雲,必然會對大宋造成巨大的防禦壓力,若他們有一天撕毀和議盟約,揮軍南下,長江以北的防線必然形同虛設,到時候只有天險長江,怕也不能抵擋金人多久,二十年前他們就來過長江以南,長江對他們來說恐怕算不得不可逾越的天險。

因此,若不及早準備,提升軍力,等到大禍臨頭,再想募兵抵抗,怕是黃花菜都涼了,是以挑選年輕將校刻不容緩,乃當前殿前司除拱衛皇城外第一要務。

不論文官怎麼議論,此次挑選將校之事,勢在必行,不論付出多大代價,此事必須如願進行,爲以後到來的戰爭儲備一批人敢打敢拼的將校,爲大宋築造一道真正不可逾越的防線。

楊存中花了一個多時辰時間,安安靜靜將整個實戰對抗演練章程一字不漏的看完,而後根據自己的設想與期望,挑出兩份。

後叫來幾個參軍將校,就有關事項商討一番後,最終將幾個懸而未決之事確定下來,寫進章程之中。又找來書吏,將那兩份挑出來的章程重新抄錄一遍。

隔天,楊存中便帶着編寫好的將校挑選章程進宮面聖。

勤政殿。

趙構坐在寬大的桌案前,細細看着案上的章程,一字字逐句細看,十分入神。

而楊存中則坐在一旁,背脊挺直,坐得十分端正,旁邊茶几上放着香茶,他未動一下。

似乎過了許久之後,趙構放下手中的章程,朝楊存中笑道:“存中啊,你去太學拜謁聖人之後,文筆漸長啊。”

楊存中臉上顯出幾分愧色,忙道:“皇上說笑了,存中是一介武夫,書是讀得幾本,字也能寫得幾個,拜謁聖人之後,向學之心漸長倒是不錯,若說文筆漸長,愧不敢當。”

趙構笑道:“存中不要這麼謙虛,能出幾千言可不簡單,放眼朝中武將,唯存中一人爾。”

楊存中回道:“存中不敢欺瞞皇上,其實這章程也是下屬書吏代筆,存中使槍弄棒倒是不懼,若要提筆寫下千言,還不如上陣殺敵來得爽快。”

“我還以爲存中去太學拜謁聖人過後,得了聖人親自點撥傳授,原來卻是空歡喜一場。”趙構笑道。

楊存中道:“皇上也曾多次點撥存中,要存中好好讀書,可惜存中素來耐不住性子,拿不了筆墨紙硯,也只想爲大宋、爲皇上舉好盾牌,揮刀提槍,縱馬殺敵!”

趙構笑道:“存中所言有理,若你也放下盾牌刀槍,我便要寢不安席、食不甘味了。”

楊存中忙道:“皇上言重了,存中願爲皇上舉盾立槍,爲皇上站一輩子崗!”

趙構聽了此話,笑道:“好好好,我素知存中對我、對大宋的忠心,即便是受些委屈,也從來不會由着自己的性子,一言不合,便棄我而去。”

楊存中道:“存中是得皇上提攜,纔有今天,皇上的恩賜,存中至死不敢相忘,皇上不開口趕存中走,存中一定爲皇上守夜站崗!無論何時何地,決不讓任何人驚擾到皇上!”

趙構笑道:“好好好,我知存中一片赤誠之心。”

而後拿起章程,說道:“存中能這麼快做好章程,着實令我意外。只是此舉調動殿前司全軍,是否動靜過大?”

楊存中回道:“現在是非常時期,北方金賊營造燕京,蠢蠢欲動,而大宋軍隊勢力下降嚴重,不論是勢力較弱的殿前司禁軍,還是淮河長江一線的駐守大軍,都早已不能跟十年前相比,若此時金賊來攻,恐怕朝夕之間,長江以北就會丟失。這種時候正應該大張旗鼓操練一番,一方面提振全軍士氣,另一方面挑選出優秀的年輕將校,另外還能傳達給北方金賊一個信息,那就是大宋從未忘記整軍,不要妄想撕毀盟約,率軍南侵,否則必將無功而返,付出代價!”

趙構稍稍一想,便道:“存中所言有理。”隨後問道:“既然如此,操練地點爲何不放在北方,而選在婺州義烏縣?據我所知,婺州可是在羣山之中,在那兒操練,北方金人如何知曉,聚集這麼多軍隊,糧草運輸也是一大問題,遠不如在北方平原地帶容易施行。你說呢?”

楊存中道:“皇上所言有理,不過這麼說軍隊在一起操練,聲勢不會小,縱使在羣山之中,萬里之外的金賊縱然不會看到,遲早也會知曉,可若放在北方,操練之時被金賊奸細看到,知道大軍軍力孱弱,戰力下降,恐怕馬上就會重啓覬覦之心,引來金賊就不好了,不若藏拙,暗中恢復軍力,我們不主動挑起戰爭,但也要有抗擊侵略的能力才行,不然等金賊哪日再次南侵,我大宋拿什麼去抵擋他們?至於糧草運輸,皇上不必擔心,義烏縣境內有河谷,地勢平坦,良田無數,周邊州縣,也有無數良田,並且有河流貫穿,漕運較爲方便。”

趙構默然,少息才道:“存中所言有理。”

而後再有一問:“你在章程裡提議,待這次青年將校選拔完畢,由我或是皇室宗親親自召見,當面嘉獎賞賜,恩賜拔擢,此舉是不是有些太過了?之前軍隊在北方與金賊大戰,獲勝之後,我也只是召見過戰功卓著的寥寥數人而已,若對這些通過操練挑選出來的將校大加恩賜,會不會引起非議?”

楊存中回道:“皇上,今時不同往日,當年皇上手下戰將如雲,如今他們漸漸凋零,垂垂老矣,不能上陣殺敵,軍中青黃不接,軍心不振,正該以浩蕩皇恩收攏青年將校之忠心,以浩大的恩遇激勵他們爲皇上、爲大宋守邊殺敵,若皇上到時親自出面召見,加以賞賜,必能提振軍心,一舉讓大宋軍隊恢復往昔的戰力!”

趙構點頭道:“好,此事我應下,若能真正選撥出優秀將校,我會在宮中召見,給與他們世人想想不到的恩遇。但願此舉真能提振大宋軍心!”

“皇上英明,此舉一定可以讓大宋軍隊回到巔峰之時!”楊存中恭聲應和道。

第126章 別了第567章 生意火爆第304章 密謀第541章 交易不順第213章 突遭圍困第311章 擇地攻擊第294章 修壩蓄水第690章 潰兵回營第653章 奪城第449章 分化從衆第724章 故人西進第69章 以槍結緣第315章 破局之計第330章 毫無頭緒第452章 點金點銀第74章 演技逼真第730章 整編入軍第401章 陸家內情第515章 故人相會第63章 解圍第522章 駐軍昌國第559章 甜茶受捧第258章 使團進城第368章 配合作畫第73章 小舅子分糧第674章 四面合圍第342章 官員與平民第455章 不必親爲第340章 擢升第149章 故人相見第743章 禦寒之難第537章 回京覆命第459章 從軍歌第623章 赤陣禦敵第163章 宣威軍建成第621章 經歷(二)第314章 又取兩關第757章 進軍平州第232章 各取所需第726章 趙昚疑慮第652章 聯合豪紳第618章 三戰一身第583章 引誘反叛第149章 故人相見第563章 孟氏姐妹第189章 喝風受冷第236章 海路被阻第442章 此生相隨第652章 聯合豪紳第331章 邕州來人第615章 秘密禁令第23章 兇犯越獄第215章 討個說法第486章 傷心處第772章 糧草轉移第201章 臨行準備第323章 謀劃第477章 榮譽之戰第778章 金軍無懼第288章 分歧第198章 皓月爲證第128章 太學辯議(一)第339章 天各一方第299章 夜襲敵營第190章 夜會湯鷽第679章 閉營拒入第206章 魚精作怪第247章 非長久之計第290章 佈陣伏擊第334章 討個說法第306章 順利撤退第366章 丟臉不冤第661章 等待機會第33章 人心本善第629章 系統啓動第7章 獄中傳道(上)第299章 夜襲敵營第122章 爭議第758章 石彈攻城第402章 超出預算第255章 分頭準備第657章 獻城第104章 考試結束第201章 臨行準備第723章 河間馬場第103章 初入臨安第108章 規矩第39章 虎頭巖第445章 建營之地第656章 謀取密州第383章 來回溝通第773章 圍攻海子村第121章 壯士救我第85章 施主道長第210章 兵分兩路第408章 殿中議事(三)第420章 二議章程第661章 等待機會第494章 滅金之策第259章 首筆交易
第126章 別了第567章 生意火爆第304章 密謀第541章 交易不順第213章 突遭圍困第311章 擇地攻擊第294章 修壩蓄水第690章 潰兵回營第653章 奪城第449章 分化從衆第724章 故人西進第69章 以槍結緣第315章 破局之計第330章 毫無頭緒第452章 點金點銀第74章 演技逼真第730章 整編入軍第401章 陸家內情第515章 故人相會第63章 解圍第522章 駐軍昌國第559章 甜茶受捧第258章 使團進城第368章 配合作畫第73章 小舅子分糧第674章 四面合圍第342章 官員與平民第455章 不必親爲第340章 擢升第149章 故人相見第743章 禦寒之難第537章 回京覆命第459章 從軍歌第623章 赤陣禦敵第163章 宣威軍建成第621章 經歷(二)第314章 又取兩關第757章 進軍平州第232章 各取所需第726章 趙昚疑慮第652章 聯合豪紳第618章 三戰一身第583章 引誘反叛第149章 故人相見第563章 孟氏姐妹第189章 喝風受冷第236章 海路被阻第442章 此生相隨第652章 聯合豪紳第331章 邕州來人第615章 秘密禁令第23章 兇犯越獄第215章 討個說法第486章 傷心處第772章 糧草轉移第201章 臨行準備第323章 謀劃第477章 榮譽之戰第778章 金軍無懼第288章 分歧第198章 皓月爲證第128章 太學辯議(一)第339章 天各一方第299章 夜襲敵營第190章 夜會湯鷽第679章 閉營拒入第206章 魚精作怪第247章 非長久之計第290章 佈陣伏擊第334章 討個說法第306章 順利撤退第366章 丟臉不冤第661章 等待機會第33章 人心本善第629章 系統啓動第7章 獄中傳道(上)第299章 夜襲敵營第122章 爭議第758章 石彈攻城第402章 超出預算第255章 分頭準備第657章 獻城第104章 考試結束第201章 臨行準備第723章 河間馬場第103章 初入臨安第108章 規矩第39章 虎頭巖第445章 建營之地第656章 謀取密州第383章 來回溝通第773章 圍攻海子村第121章 壯士救我第85章 施主道長第210章 兵分兩路第408章 殿中議事(三)第420章 二議章程第661章 等待機會第494章 滅金之策第259章 首筆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