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節 勇氣

趙構沉吟良久,似乎是在深思,猶豫。

其實趙構是一個極有主見與決斷的人,靖康年間去議和就足以證明他的見識與擔當。秦檜所說的這些,他在決定當上攝政王的那一天起,就想明白了。他只有篡位一條路,不然就會被長大親政的皇帝趙諶或者儲君趙氦殺掉。

他剛纔的一連串糊塗、驚訝、彷徨、畏懼,都是裝出來的。他既要當皇帝,又不能揹負篡位的罵名。

“秦右丞,待回到臨安,再與諸位相公們商議。”

秦檜心神領會,他要再次發揮“秦長腳”的本事,去尋找志同道合的大臣,一同來推戴趙構。

三月,黃河春汛又到來了,正是行船好時節。

依照行軍司制定的計劃,步鹿孤樂平留在河北東路,以東路野戰招討使坐鎮,並派出平盧鎮主動攻擊大名,以吸引河北金兵。

在河北精兵被調動後,邱穆陵仲廉爲中路野戰招討使,率領范陽,天雄兩鎮走滹沱河,直上五臺,與馬擴匯合。

普六茹伯盛爲西路野戰招討使,率領魏博、成德、橫海三鎮走黃河,一直在陝州拐彎之後沿黃河向北,在平陽西面上岸,增援平陽。

西路獨轄三鎮主力,正軍就有六萬餘人,兵力最盛。普六茹伯盛坐在船頭,看着北岸上戒備森嚴的大名府城,不由得躊躇滿志:“且待本帥先過陝州,再救平陽,回頭再與爾等虜酋計較。”

陝州被圍三年,已經越來越難以支撐。陝豫安撫使李彥仙站在陝州城頭,看着敗退的金兵,仰天大笑:“看爾虜酋還有什麼花招。”

李彥仙威風凜凜的回到自己居處,遣退衆人,解下頭盔,一聲長嘆。

陝州已經被圍三年了,字建炎元年自己奉呼延庚之名,收攏河內羣豪,堅守陝州以來,與婁室累番大戰,兩次出騎兵燒燬完顏婁室的糧草,殺的他大敗虧輸。

本以爲恢復河山在望,誰知三年以來,朝廷未有一兵一卒一米一飯的增援到來,消息斷絕之前,得知張浚正帶領河西六路攻打長安,也不知得手沒有。想來進展不大,不然完顏婁室定然撤軍西去。

夜色已深,李彥仙正想休息,突然親兵來報,地底有動靜。

李彥仙跟着親兵來到城牆的牆根處,緊貼牆根挖井,三步一井,或五步一井。在井底放置新大甕,上蒙薄牛皮,使聽力聰敏的人伏地偵聽。若地底有事,大甕便會發生共鳴。

“金賊在挖地道?”李彥仙不待親兵回答,便傳令:“叫孩兒們掘壕。”

李彥仙帶着人現在城牆的望樓上觀察了一番,發現完顏婁室的大營前面,堆起了土山。既是土山,便要取土,土大概就是從地道中來的吧。

李彥仙判明地道的方向,命宋軍對着金兵挖地道的大致方向,先挖一條地道出城,然後沿着出口兩側橫向的挖壕溝。又築窯洞在己方地道外,裝設鼓風機,安插管道,把它們的排風管通入地道內。並隨地道的延伸而向前鋪設。

當壕溝與敵人的地道挖通後,即焚燒窯洞。窯洞中,放的盡爲柴禾,還可以添加毒劑。當煙氣都通過排風管道泄入窄小的地道中時,可以想象是怎樣的一種情景。

雖無火燎,實爲煙燻。爲防止敵人把排風管道截斷、堵塞,同時也爲己方的士卒免去煙燻之苦,反地道中,往往還會放置連板。

連板,高低寬窄與地道相合,用以擋煙。板上,有小洞,方便矛戈刺擊。如果敵人把前邊的通風管道堵塞了,守方就可以利用連板的阻隔,再把後邊的通風管道放開。隨即引板後退。

李彥仙親力親爲,親自下到軍中,挑選驍勇。地道挖成後,可不是隻用風煙就能退敵,至少,連板就需得由人操作。而且,兩軍相遇,免不了短刃相接。必須得有勇敢的士卒,下入地道作戰,短刃相接。

宋軍一邊在城內挖掘長塹,做防止金兵地道入城的被動之防禦;一邊往金兵大營的方位,加快延伸外頹地道的挖掘速度。同時也開始向城外挖掘反地道,做防止金兵塌陷城牆的主動之進攻。

挖掘的過程中,並通過甕聽的辦法,隨時校正反地道延伸的方向。金兵的主力營地距離城池有十幾裡遠,且間隔護城河,施工量很大。兩方都夜以繼日。

完顏婁室爲了迷惑守軍,在挖掘地道的同時,每日督造壘積土山不懈,作出一幅摩拳擦掌,就等土山堆好、便要展開進攻的架勢。

李彥仙有樣學樣,也每日巡查城頭,時不時地組織起來一隊大嗓門的士卒,朝城外吆喝叫陣,表現出一種連連獲勝後得意洋洋的姿態。

除了堆積土山、挖掘地道,完顏婁室並且明顯地加緊了對城池的圍困,徹底做到了水陸斷絕。端得天羅地網。哪怕是隻鳥,恐怕也飛不出去。

李彥仙接連派了三四路信使,想去河西、河東瞭解情況,卻無一例外,皆被金兵堵截回來,無法穿行通過。

三天之後,士卒驚慌失措的報告站在城頭的李彥仙:地道挖通了,與金兵對上了。

李彥仙來到地道口,入口處有不到百人的選鋒,蓄勢待發。這些士卒都是挑選出來的。每一個人,或者臉上、或者身上都帶有明顯的傷痕。甚至有手腳殘缺的在內。

地道是狹路,是個封閉的環境。嫺熟的閃轉騰挪並不能決定人生死,狹路相逢勇者勝纔是真理。

往前走,是敵人。往兩邊,沒地方退。要往後走,那地道就被對方佔據。地道總共寬不過兩人,低矮處,甚至高不及一人。所以,看重的不是殺人之技術,而是士卒敢死的勇氣。

這一批選鋒,人人都與金兵又深仇大恨,早已沒有貪生之念,只求手刃金賊,以祭拜自己的親人。

李彥仙沒有說什麼勉勵的話,只是大聲問道:“殺夠本沒有?”

“夠本了,我已經殺了十幾個金賊。”

“俺斬得的腦袋有多少,自家都記不清了。”

衆人紛紛答道。

李彥仙道:“那今天就是再賺一筆,列位兄弟不過先走一步,到陰間再和兄弟們記功。”

他說完,揮一揮手,就有十名選鋒就魚貫而入。

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八十六節 團練第九節 阻擊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十八節 宋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三十一節 前陣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二百二十三節 取汾州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四十三節 韓家第三十三節 白袍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一百五十七節 八公山第一百一十二節 縱馬公堂第二百四十七節 安心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六十七節 何慶彥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五十一節 劉光國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二百三十二節 迷惑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八十九節 趙構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九十一節 歸信城外第九十節 保塞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十四節 灤州第一百二十一節 詐城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七十節 壓力第十一節 獎懲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十八節 宋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六十九節 公士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九十八節 改元第四十八節 鴻臚寺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四節 體系第六節 雨荷之盟第三十八節 孟津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一百三十五節 考試第五節 河間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第十八節 收稅第一百一十四節 巡查欽差到來第十六節 爭嫡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五節 求情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二十九節 上山第七十節 奪權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二百二十二節 河東開局第八十五節 守魏第二十九節 太原還是隆德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七十二節 劉汲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一百七十二節 西伯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第八十六節 團練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四十八節 路線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二百四十四節 接觸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一節 出軍第三節 廝殺第十一節 獎懲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一百七十四節 前途
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八十六節 團練第九節 阻擊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十八節 宋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三十一節 前陣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二百二十三節 取汾州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四十三節 韓家第三十三節 白袍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一百五十七節 八公山第一百一十二節 縱馬公堂第二百四十七節 安心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六十七節 何慶彥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五十一節 劉光國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二百三十二節 迷惑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八十九節 趙構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九十一節 歸信城外第九十節 保塞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十四節 灤州第一百二十一節 詐城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七十節 壓力第十一節 獎懲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十八節 宋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六十九節 公士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九十八節 改元第四十八節 鴻臚寺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四節 體系第六節 雨荷之盟第三十八節 孟津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一百三十五節 考試第五節 河間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第十八節 收稅第一百一十四節 巡查欽差到來第十六節 爭嫡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五節 求情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二十九節 上山第七十節 奪權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二百二十二節 河東開局第八十五節 守魏第二十九節 太原還是隆德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七十二節 劉汲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一百七十二節 西伯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第八十六節 團練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四十八節 路線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二百四十四節 接觸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一節 出軍第三節 廝殺第十一節 獎懲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一百七十四節 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