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節 混亂

這一段時間呼延庚過得比較悠閒,軍隊的休整和訓練有歩鹿孤樂平在管,滄州的民政張彥橘在負責,邱穆陵仲廉和趙伯臻把平盧看得牢牢的。

呼延庚每天起來習武,隨後在書房裡看一下公文,或者旁觀一下張彥橘坐衙,接近中午的時候去軍營或者校場去露個面。下午到鄆王的住處串門拜訪下,經過幾天的時間,他已經不需要王彥淑陪着去了。

直到四月初,宣撫司關於自金兵第三次南下以來的論功和封賞到來,讓呼延庚有一些尷尬。

姚友仲以守趙州功,吳革以守深州功,李成以守大名功,同時被任命爲知州兼兵馬鈐轄。聞達繼續駐守大名,升任大名留守司都統制。

楊惟忠和王淵的損兵失地的責任沒有受到追究,繼續在河北統軍。楊惟忠以高陽關都統制,兼任相、衛鎮撫使,駐紮相州。

如果以上這些還算正常的話,後面的一系列調動就比較有意思了:

王淵改授濱州知州兼兵馬鈐轄。

李成爲棣州知州兼兵馬鈐轄。

原河北東路提刑使郭永,升任河北西路轉運使,離開河間,前往大名。

原河北西路轉運使張益謙,調任河北東路安撫使,改駐河間。

濱州知州董誼爲升任河間知府。而原呼延庚任命的權知河間府事孫立被調往登州任兵馬鈐轄。

突然之間,呼延庚作爲根本的河北東路,最高行政官員變成了安撫使張益謙,河間、棣州、濱州的知事都變成了和呼延庚不太對付的人。

這還不算,原先和呼延庚比較配合的棣州知州趙正雲被調往莫州任知州,呼延庚引爲臂助的張彥橘任霸州知州。這是讓與張益謙不是一條心的人頂到和保定金兵對抗的最前線去。

對呼延庚屬下的賞功更有意思:

普六茹伯盛以恢復相、磁、邢三州功,任天雄鎮撫使,磁州知州兼兵馬鈐轄。

歩鹿孤樂平以在河北歷次征戰功,任橫海鎮撫使,滄州知州兼兵馬鈐轄。

邱穆陵仲廉以平盧歷次戰功,任范陽鎮撫使,保州知州兼兵馬鈐轄,雖然保州還在金兵手中。

以平州刺史張承言,任平盧鎮府副使。

雖然給呼延庚加了一個平盧、范陽、橫海、天雄四鎮都統制,簡稱河朔四鎮都統制,對這四鎮還有調兵之權,但鎮撫使以及知州,已經是可以直接面對朝廷或者樞密院的職位,甚至還有更險惡的可能,比如河北兵馬大元帥趙構,也能直接對在河北的鎮撫使下令和賞罰。

到河北來傳旨的內侍呼延庚不認識,也不好私下裡向這內侍打聽。而且聖旨到滄州的時候,已經在河間走過一輪,呼延庚派人到河間去打聽,也只得到郭永正在收拾行裝,回大名上任的消息。

在頒旨的內侍一走,歩鹿孤樂平就大大咧咧的說:“知州這個文官,我哪裡做得來,我就還是替少兄看好河間的兵馬,知州的差事,還請張大府繼續擔着。”

呼延庚把目光轉向張彥橘:“烈寒,你調往霸州,其實也沒有太大變化,霸州、清州(靜海縣)、塘沽、滄州本是一體,樂平說得沒錯,你還是做你慣常的事情便了。”

張彥橘嘆了口氣:“果然不出將主所料,金賊剛退,朝廷就要把河北東路的體系拆散,幸好將主早有遠見,橫海團練使司下屬的各個長史已經找齊,就算沒有河間府的支持,團練使司也能正常運轉。”

呼延庚嘿嘿一笑,宋朝文官的德行,我還不清楚嗎?他對張彥橘說道:“這事情一出,咱們更得防着點,烈寒,滄州的煤鐵造船打漁曬鹽,全都儘快轉移到塘沽去,萬一朝廷把你我調得更遠,滄州的這些基業咱們可不能白瞎了。”

到了半夜的時候,呼延庚已經睡下,突然親兵進來稟報,原棣州知州,新任莫州知州趙正雲求見。他居然是連夜趕來的。

趙正雲來的原因很簡單,來擺明態度。他本來在棣州知州坐得好好的,吃着火鍋唱着歌,朝廷一下把他調到莫州前線,而真正帶兵的李成卻躲到棣州,朝廷,或者說張益謙一干人什麼打算還用說嗎?

所以趙正雲事不宜遲,連夜跑來喝呼延庚說:“呼統制,以後我們就真的在一條船上了。”

滄州這邊爲搬家忙亂着,過了幾天,突然從大名轉來宗澤的一封信。

邱穆陵仲廉和普六茹伯盛都以無功不敢受祿爲名,力辭鎮撫使。他們的上書送到大名的時候,張益謙仍舊在大名,他和宗澤一同看到這兩封回書,便對宗澤道:“這分明眼裡沒有朝廷,只有他們的將主啊。”

宗澤氣得鬍子一翹一翹的:“把這兩封回書都給呼延庚送去,看他如何處置。”

歩鹿孤樂平看到這兩封信,高聲笑道:“嗨,有什麼好辭的,正好替少兄看住地盤。”

張彥橘道:“陸武經,你就在滄州,他們兩位可沒法像你一樣當面表明心跡呀。”

“我等兄弟同氣連枝,纔不用表明什麼心跡。”

呼延庚沒聽歩鹿孤樂平說什麼,他在看趙伯臻寫來的一封信,信裡很平實的彙報了平盧這幾個月的情況。他看完了,把信交給張彥橘,張彥橘看過後說道:“趙知府處驚不變,彥橘不及也。

軍營外,魯智深找了個攤子,要了一碟不知道什麼肉,幾斤酸酒,自斟自飲。楊可發在他對面坐下,叫店小二:“給我也來壺酒。”

魯智深先給楊可發倒了一碗,兩人碰盞喝掉。魯智深用手一指肉,楊可發抓起來咬了一口,瞪圓了眼睛:“牛肉?吃牛肉要受罰的。這店家好大膽。”

“不是店家的,灑家自己打的野牛。”

“牛馬都是寶貝,怎會有野牛?”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野牛算什麼。”

“我看朝廷這架勢,是要拆了將主手下的軍隊,一分爲四。”

魯智深不說話,舉起碗又喝了碗酒:“在太原的時候,將主還只是個虞侯,記得有次上陣,王節帥還讓我護着點他,一轉眼,手底下兩三萬人,稀奇古怪的東西一大把,成了大宋第一強軍。咱們兄弟兩個都成了他屬下。”

“是啊,這是緣分啊,老楊我總是做夢,夢見自己從太原突圍後,在五臺被金兵追上,被一刀砍中肚子,肚子裡的肉脂滲出來,把傷口堵住,但老楊我還是死了。每隔幾天就有這怪夢,說不定要不是跟着將主,老楊我早就這樣去球了。”

兩人喝完酒,一起往營裡走,關力原突然在一旁出現,拉着他們兩個就到了一處營房裡,熊大白等在裡面。

魯智深問:“鬼鬼祟祟的做什麼?”

熊大白道:“我和老關都是從小兵爬起來的,官場上的事情也搞不懂,想向兩位哥哥討個主意,朝廷這是衝着將主來的呀,我們怎麼辦?”

“怎麼辦,如果將主以外的人來傳令,你手裡的鐵鞭是擺設呀。將主的銀鐗能打宰相,你的鐵鞭至少也能打個知府知州。”

關力原喜道:“兩位哥哥與我們想的一樣,這下我們就放心了。”

幾天以來,滄州頗有些軍心浮動,呼延庚一面給邱穆陵仲廉和普六茹伯盛去信,讓他們把鎮撫使的職位接下來,同時決定親自去汴梁,解決這一團亂麻。

他正安排出行的事情,王彥淑來告訴他,鄆王妃月事未來,似乎已經懷上了。

既然朱鳳英到河北的目的已經達到,她就跟着呼延庚一起回汴梁去。王彥淑以照顧鄆王妃的名義也陪同回去。

呼延庚帶了五十名衛兵,從滄州乘船出發,在船艙裡,朱鳳英問呼延庚:“聽聞朝廷在分掉將軍的兵權?”

“好像是由一些小人作祟。”

“聖人一定還記得將軍救駕的恩情,吾回到汴梁,也會去勸說聖人,請將軍放心。”

“我倒不敢對聖人心懷怨望,只是此次處置太過離奇,來宣旨的貂襠卻不是童穆,汴梁一定發生了什麼事情。”

“莫非聖人有什麼不測?”

“不會,宗相公還在大名好好的,那麼李相公、張樞密在汴梁也一定安全,那聖人也就安全。”

張崇也沒有向自己示警,張確在京東西路前幾天還送了一批糧草到滄州,既然自己的岳父舅兄都平安無恙,那這件事也不會太糟糕。

想通了這一點,呼延庚放鬆下來看着朱鳳英笑,想到這樣一個美人現在對自己予取予求,呼延庚不由得有些意動,他抱住朱鳳英。

王彥淑在一旁道:“你們要冒險前功盡棄嗎?”

“我就和她溫存一下,在你身上來真的吧。”

“小聲點。”

與兩位美人同行,只嫌路途太短,他們五天後就到了汴梁。

呼延庚自去張崇家,以婢女的身份,陪着朱鳳英先回鄆王府,明天再進宮去謝恩。

呼延庚到了張崇家,張崇還未下朝,他會來見到呼延庚,便問道:“纔回來?嬋妹沒有同你一起回來?總算打完了仗,正好藉機休整兩天。”

“朝廷這麼對小弟,小弟回來是向聖人喊冤的。嬋妹以主母身份在滄州看家呢。”

“你認爲是聖人要對付你?”

“自然不是,不過太奇怪了。”

“沒什麼奇怪的,聖人撤簾,聖上親政了。”

好像vip還沒有開,還是按時發一章送給大家,請大家幫忙宣傳下

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五十六節 兌賞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五十節 青眼虎第二十四節 招安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三節 郭永第三節 郭永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二節 踹營二百四十六節 圍城第十八節 穿越者的弱點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二十九節 太原還是隆德第五十二節 花裝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六十一節 飛狐陘第七十六節 領袖第八節 金慄山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十四節 議和第七十六節 領袖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十六節 平州第十九節 束伍第二節 圍解第一百八十五節 勾結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一百六十二節 海運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一節 逃民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泗第五十一節 飛火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十六節 爭嫡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第三十一節 相州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第三十四節 結陣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第五十四節 禮教第二百一十九節 儲君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五節 平靜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二百二十九節 借勢第三節 真相第二十六節 奪財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二百四十八節 自轉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十節 復耕第二百二十八節 惑敵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十四節 富平第三十一節 相州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一百五十七節 八公山第十二節 戰長安(四)第二百二十二節 河東開局第十九節 陣地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四十八節 鴻臚寺第三十六節 回家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八節 突圍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十四節 議和第五十八節 不定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五節 河間第二十九節 太原還是隆德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二節 踹營第十九節 陣地
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五十六節 兌賞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五十節 青眼虎第二十四節 招安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三節 郭永第三節 郭永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二節 踹營二百四十六節 圍城第十八節 穿越者的弱點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二十九節 太原還是隆德第五十二節 花裝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六十一節 飛狐陘第七十六節 領袖第八節 金慄山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十四節 議和第七十六節 領袖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十六節 平州第十九節 束伍第二節 圍解第一百八十五節 勾結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一百六十二節 海運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一節 逃民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泗第五十一節 飛火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十六節 爭嫡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第三十一節 相州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第三十四節 結陣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第五十四節 禮教第二百一十九節 儲君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五節 平靜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二百二十九節 借勢第三節 真相第二十六節 奪財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二百四十八節 自轉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十節 復耕第二百二十八節 惑敵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十四節 富平第三十一節 相州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一百五十七節 八公山第十二節 戰長安(四)第二百二十二節 河東開局第十九節 陣地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四十八節 鴻臚寺第三十六節 回家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八節 突圍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十四節 議和第五十八節 不定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五節 河間第二十九節 太原還是隆德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二節 踹營第十九節 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