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

大明政客sodu

二月初,基本完成了在草原的征伐,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之後,蘇天成要離開了,他要親自參與對臺灣島的征伐,江寧營的將士暫時不會離開草原,還需要穩定一段時間,幫助錫伯族部落和達烏爾族部落集聚力量,否則這個時候離開了,很有可能令草原陷入到混亂之中,畢竟後金韃子還沒有遭遇到沉重的打擊。

蘇天成很想與代善、豪格再次展開決戰,但濟爾哈朗正在京城談判,這個時候,與後金韃子在草原上展開大規模的廝殺,會令朝廷裡面某些迂腐的官員,提出來這樣那樣的意見,就算是在草原上擊敗了後金韃子,恐怕也是引來了更多的彈劾。

收到了朱審烜的來信之後,蘇天成沉默了接近一天的時間,朝廷裡面的諸多情況,令他感覺到了危險,雖說自己一心是爲了大明王朝,是站在歷史的高度來決定自身行動的,但做事情就需要有着足夠的權力,權力太大引發的猜忌也是無法避免的,不管自己如何的向朱由檢表現出來忠心,最終的結局恐怕不是很好。朱由檢不是一代明君,只是比普通人強一些罷了,不可能長時間的容忍自己的權力膨脹,恐怕在後金韃子決定臣服的時候,大明朝廷內部的紛爭,就有可能開始了,有些勢力就要迫不及待的跳出來。

這是一個兩難的抉擇,幾乎沒有解決的辦法。

從歷史的教訓和現實的情況分析,蘇天成是絕不能夠回到京城去的,若是在京城裡面爲官了,江寧營很有可能被肢解,自己所做的諸多努力,也有可能付諸東流,唯有牢牢的掌握江寧營,纔有可能建立更大的功勳。

從穿越的那一刻開始,蘇天成就沒有想過做皇帝。改朝換代帶來的震動更大,絕非常人理解的那麼簡單,後金韃子的實力沒有被大幅度的削弱,若是大明王朝陷入了內亂,皇太極能夠趁虛而入,內地平息下去的流寇,也會開始在某些地方重新擡頭,權力上的爭來鬥去,最終吃虧的還是老百姓。

蘇天成算不上高尚,穿越之後。他首先想到的是過上舒服的日子,但穿越到崇禎年代,若是不能夠努力奮鬥,就不要想着過上真正的好日子。很有可能在亂世之中稀裡糊塗的送命,蘇天成不得不爲自己的前途去考慮,所謂時勢造英雄,一旦掌握了權力,走上了那個位置,考慮到的就是王朝和民族的命運了。這是很自然的情況。

蘇天成關注臺灣,一定要參與到收復臺灣的戰鬥之中去,也是想着能夠在臺灣立足,這是萬般無奈的選擇。不想遭遇到朱由檢最終的清算,也不想奪取朱家的皇位,更不能夠讓大明王朝出現內亂,只有這樣的選擇了。

登州、萊州和青州的繁華,已經引發了朝廷的注意,朝廷派出的巡按御史,多次到登州去巡視,將巡視到的諸多情況。稟報了朱由檢。戶部開始高度關注威海衛碼頭,戶部派出的官吏,也開始滲透到威海衛的市舶司。其實戶部已經從威海衛碼頭得到了大量的銀子,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好像還不滿足,想着得到更多的賦稅。

回想起來穿越這些年的奮鬥,特別是在經濟建設方面,曾經的南京市舶司,被朝廷完全接管了,戶部得到了大量的銀子,安寧堡和靖邊的互市,也爲朝廷掙到了不少的銀子,如今戶部又準備插手威海衛的市舶司了,若是這樣下去,蘇天成所做的努力,最終都被朝廷摘桃子了。

出現這樣的情況,在預料之中,蘇天成也不後悔。

只是通過這些奮鬥,蘇天成發覺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不管是江寧縣、陝西省,或者是登州、萊州或者是青州,都無法擺脫朝廷的控制,想着在一個地方坐大,最終很有可能引發內部的爭鬥,甚至演變爲自相殘殺,這樣的做法,親者痛仇者快。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說,最好的選擇,就是佔據臺灣島,在臺灣島尋求發展,臺灣島距離大陸還有一些距離,對海權不重視的大明朝廷,是不會在乎臺灣島的,蘇天成一旦到臺灣島謀求發展了,就能夠遠離朝廷的視線,最爲關鍵的,是能夠讓朱由檢放心,避免了大明王朝內部的廝殺,避免了改朝換代。

這樣的選擇,從個人的角度來說,顯得有些憋屈了,很是不爽,但從大局的角度出發,這是最好的選擇,穿越之泉,蘇天成就是國家機關的公務員,對於大局意識是有着不一般的認識的,那些爲了展現個人勇氣,不顧一切後果的舉措,蘇天成是不會做的。

闡述臺灣島的重要,這也是頗費氣力的,洪承疇、渠清澤等人,不一定能夠理解臺灣島的重要,或者說他們是不可能完全知曉蘇天成的想法的。

皇權在個人思想之中的頑固作用,這是不能夠否認的,特別是在和平的環境之下,蘇天成面臨的難題是非常實際的,且不說江寧營的將士,就說他舉薦的諸多官吏,恐怕大部分的還是想着,能夠在大明朝廷爲官,甚至是有朝一日能夠進入內閣,光宗耀祖,你不能夠說人家這樣的想法庸俗,幾千年來都是這樣的,況且得到的實際好處就在眼前,家族能夠跟隨沾光,家人能夠享受不一般的尊重,可一旦離開了朝廷,進入了臺灣,這一切都要煙消雲散的。

穿越這麼多年了,蘇天成知道了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跟隨他南征北戰的大部分人,特別是各級的官吏和軍官,並非是一個人,牽涉到的人是很多的,甚至有家族的牽連,可謂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你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和你一樣的想法。

穿越的蘇天成,看透了太多的事情,也不可能要求大家和他的想法是一樣的。

這麼多年來,江寧營很少提拔軍官,衛指揮使層面的軍官,幾乎就沒有多少更新的,這也是蘇天成詳細考慮的結果,提拔的人太多了,知人知面不知心,不知道人家的真實想法,將來自己離開了,到臺灣去發展了,或者說到臺灣是獨霸一方了,人家不一定會跟着去。

穿越這麼多年以來,蘇天成一直都是委曲求全的,所謂的大展宏圖,也是有很大限制的,穿越到崇禎年代了,不依靠體制的力量,蘇天成也不可能取得成功,依附流寇,更是不可能的選擇,既然選擇了依附朝廷,維持大明王朝的統治,該承受的委屈,就必需要承受。

離開草原的時間到了,洪承疇、秦良玉等人,都不是很明白,蘇天成爲什麼要離開草原,參與到收復臺灣島的戰鬥之中,在他們看來,收復臺灣島,不是很大的難題,依靠着水師的驍勇,肯定是能夠成功的,而且駐守在臺灣島的荷蘭軍人,總的兵力不超過三千人,這樣少的兵力,在江寧營看來,不足爲慮。

不僅僅是洪承疇等人,莫啜和佟差,都感覺到不能夠理解。畢竟草原上的事情還有很多,察哈爾部落被剿滅了,但後金韃子最爲有力的支持者科爾沁部落,還沒有遭遇到毀滅性的打擊,草原上有可能出現巨大的變故,但也有可能被穩定住,畢竟如此的情況下,皇太極是需要耗費諸多的心思的。

如此的情況下,蘇天成留在草原,對於壯大錫伯族和達烏爾族部落的力量,對於削弱後金韃子在草原的影響,對於草原部落的歸順,是有着巨大影響的。

蘇天成這次離開草原,帶走的人員是有限的,渠清澤、劉鐵漢等人,跟隨蘇天成離開,洪承疇統領草原的征伐事宜,秦良玉率領大同邊軍,回到大同,不需要駐紮在草原了。

錫伯族部落的新駐地。

這裡以前是察哈爾部落左翼中旗的駐地。

洪承疇、秦良玉、渠清澤以及江寧營衛指揮使以上的軍官,都集中在這裡,包括大同總督秦良玉、錫伯族部落首領莫啜、達烏爾族部落首領佟差等人。

蘇天成的神情很是嚴肅。

“洪承疇,草原的事情,就交付給你了,我相信,你一定能夠讓錫伯族部落和達烏爾族部落更大的強大,我大明朝廷與後金韃子的談判,最多能夠持續到六月,我們征伐草原,完成了預定的任務,皇太極想着通過談判,得到緩解的機會,我們沒有讓皇太極得逞,只要草原部落不平靜,皇太極就無法安心,後金韃子就不能夠全力集聚力量。”

“臺灣的重要,我不想多說了,你們曾經有過不少的疑慮,認爲草原的事情非常的重要,相比較來說,臺灣是微不足道的,只要能夠平定了草原,徹底擊敗了後金韃子,我大明王朝就能夠穩定下來,但你們忽略了一個問題,萬里之外的荷蘭人,居然能夠到臺灣島,能夠佔據臺灣島,我相信你們記得漢朝的時候,曾經有一句話,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我大明王朝也是一樣,不管我們內部出現什麼樣的問題,但異族是絕對不能夠入侵的,這樣的事情不能夠開頭,我們要讓異族入侵者知道,想着覬覦我大明王朝的利益,是要付出慘重代價的。”

第122章 眉姑娘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1109章 天賜良機(3)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1099章 危險邊緣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1193章 鐵血面容第365章 一團亂麻第1082章 暗戰(3)第718章 精準的分析(1)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7章 馬市驚魂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164章 留點紀念第1211章 滄州血戰(5)第1068章 決戰遼東(10)第1254章 別有一番滋味第624章 必須穩定第195章 問責第732章 蓬萊水城第179章 可惜我不怕(2)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954章 豪格的野心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511章 下定決心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1032章 多鐸的末路第845章 慘敗(3)第1299章 尊嚴之戰(18)第1290章 尊嚴之戰(9)第661章 不得不服第1242章 可怕的黑死病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424章 屠殺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573章 白桿兵的慘敗(1)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204章 敵情第1228章 天津決戰(7)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1046章 陽謀和陰謀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584章 情報戰第189章 前期準備第826章 應該如此第480章 內耗第771章 海戰(1)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1143章 亂作一團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52章 奇怪的思維第1129章 眼見爲實(3)第186章 不一般的安排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1284章 尊嚴之戰(1)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773章 海戰(3)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269章 格殺勿論(1)第605章 血戰夔州府城(9)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1155章 識趣第539章 孫承宗的智慧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165章 劉鐵漢第69章 發榜(1)第362章 最終決定第1164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48章 渠清澤來了第572章 突然的變故第1164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509章 刺激(1)第522章 千鈞一髮(1)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245章 凸顯的矛盾第88章 拜訪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23章 些須情況第198章 巡檢司軍士的氣勢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780章 迅雷動作(5)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
第122章 眉姑娘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1109章 天賜良機(3)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1099章 危險邊緣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1193章 鐵血面容第365章 一團亂麻第1082章 暗戰(3)第718章 精準的分析(1)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7章 馬市驚魂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164章 留點紀念第1211章 滄州血戰(5)第1068章 決戰遼東(10)第1254章 別有一番滋味第624章 必須穩定第195章 問責第732章 蓬萊水城第179章 可惜我不怕(2)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954章 豪格的野心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511章 下定決心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1032章 多鐸的末路第845章 慘敗(3)第1299章 尊嚴之戰(18)第1290章 尊嚴之戰(9)第661章 不得不服第1242章 可怕的黑死病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424章 屠殺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573章 白桿兵的慘敗(1)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204章 敵情第1228章 天津決戰(7)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1046章 陽謀和陰謀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584章 情報戰第189章 前期準備第826章 應該如此第480章 內耗第771章 海戰(1)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1143章 亂作一團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52章 奇怪的思維第1129章 眼見爲實(3)第186章 不一般的安排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1284章 尊嚴之戰(1)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773章 海戰(3)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269章 格殺勿論(1)第605章 血戰夔州府城(9)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1155章 識趣第539章 孫承宗的智慧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165章 劉鐵漢第69章 發榜(1)第362章 最終決定第1164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48章 渠清澤來了第572章 突然的變故第1164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509章 刺激(1)第522章 千鈞一髮(1)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245章 凸顯的矛盾第88章 拜訪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23章 些須情況第198章 巡檢司軍士的氣勢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780章 迅雷動作(5)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