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

得知劉宗周到了江寧縣,蘇天成更多的是擔心。

應該說,劉宗周是大儒,真正的大儒,從學術理論的研究來說,劉宗周是青史留名的,歷史上稱呼他爲明朝的最後一位儒學大師,從學術和建樹方面來說,劉宗周是當之無愧的,可劉宗周也有着認識上的侷限,那就是一味的強調慎獨,崇禎元年,被朱由檢重新啓用之後,堅持自身的認識,要求朱由檢慎獨,也就是加強自身的修養,對於急於改變大明朝局勢的朱由檢來說,這些建議,被斥之爲迂腐。

劉宗周強調的慎獨,實際上是一種非常高的道德要求,他將世間萬事萬物和一切的道德標準,都滲透在慎獨之中,要求每個人通過加強自身的修養,成爲人世間的完美之人。他提出來慎獨,也是針對士大夫中間,盛行的黨爭以及自私自利的思想,是有着一定針對性的。

劉宗周的這種認識,對於明末這個時代來說,有着一定的先進意義,不過,這種道德上過高的要求,真正的推行起來,難度是非常大的,尤其在亂世,根本行不通。

劉宗周與東林黨有着密切的聯繫,曾經被認爲是東林黨中的一員,實際上,他也是支持東林黨的思想的,與東林黨諸多有影響的人物,有着很不錯的關係。

面對這樣的一個大儒,蘇天成需要費一些心思。

能夠讓劉宗周加入到中興學社,當然是好事情。可難度很大,劉宗周的意識已經形成。因爲有着慎獨的思想,對於紮紮實實做事情,是不大感冒的,他總是認爲,士大夫要從思想上轉變,朝廷官員要道德高尚,不能夠有自私的想法,至於說解決大明朝面對的諸多困難。實實在在的解決諸多的實際問題,被他視爲急功近利,沒有根本的作用。

天下大同的思想,是一種非常美好的願望,人人都希望達到那樣的境界,但也要考慮到實際情況,嚴格說。幾百年之後,社會發展,也沒有達到劉宗周所說的境界。

蘇天成的認識,與劉宗周的認識,大方向是不同的。

舉個例子說,蘇天成的要求。是從基層做起,一步步奠定基礎,用小球來帶動大球,從而做出來改變,劉宗周的要求。是從皇上開始,自我嚴格要求。進而影響到朝廷官員和士大夫,整個的官僚集團,都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是想着從高層出發的。

兩人的目的有些一致,到方法截然不同。

而且蘇天成講究的就是實際效果,不管你有着如何崇高的思想,有着多大的野心,都要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的做出來事情,那些站在高位,不體察民間疾苦、不願意做實際的事情、誇誇其談的做法,他是最爲反感的。

從這個方面來說,蘇天成與劉宗周的認識,有着根本的不同。

這就是矛盾,實實在在的矛盾。

可劉宗周確實是大儒,不能夠輕易否定的大儒。

不管是在繁華的時代、還是亂世,社會都需要劉宗周、黃道周這類人,他們有着書生節氣,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追求學術思想,堅持自身的信念。

可這類人,也要好好使用,否則,他們可能會危及到朝廷的根基。

經過了認真的思考之後,蘇天成找到了柳敬亭。

自從加入中興學社之後,柳敬亭再也沒有說書了,他已經成爲了中興學社的工作人員,主要是負責跟隨孫承宗、鹿善繼和黃道周等人,在他們談話的過程中,注意收集整理資料,總結和歸納其中的認識。

這樣的工作任務,可不是隨便就能夠做好的,所以說,柳敬亭幾乎投入了全部的精力,一方面,他時常向孫承宗等人學習請教,一方面跟着劉雲清等人讀書,每次談話下來,他將整理好的資料,給孫承宗等人過目,對於其中不妥當的部分,馬上進行修改。

半個月的時間下來,柳敬亭的認識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彷彿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這個領域裡面,有着太多的東西,需要學習了。

隱隱的,他也感覺到了,這個全新的領域裡面,有些觀點,與士大夫提倡的觀點是不一樣的,重點強調了民生,也就是要讓普通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似乎是將老百姓的利益,放在最前面的,這是從來沒有聽說過的觀點。

內心裡面,柳敬亭非常的感激蘇天成,因爲蘇天成親自擔保,他能夠留在中興學社,不需要繼續說書維持生活,接觸的人不一樣了,見識也不一樣了。

得知蘇天成找他有事情,柳敬亭匆匆趕到了縣衙。

“柳兄,在學社半個月時間了,感覺如何啊。”

“非常好,草民感謝大人給予的這個機會。”

“可不要這樣說,我聽到孫大人、鹿大人和黃大人都說了,你每日裡都很是辛苦,不管怎麼說,還是要注意身體啊,我本來想着聽你說說書的,可惜沒有機會了。”

“大人萬萬不要這樣說,若是想聽草民說書,隨時隨地都可以的。”

“好,我有個想法,就在最近的時間之內,請你說一段書,不過不要說到歷史書籍了,說一說我大明朝的事情,重點是老百姓的疾苦,你在市井多年,知道老百姓的疾苦,知道老百姓的怨氣和不平,就將這些事情說出來,讓那些士子和士紳富戶,好好聽聽,知道他們需要做一些什麼事情。”

柳敬亭非常的吃驚,說書人最大的忌諱,就是不能夠隨便的議論朝政,因言獲罪的事情太多了,老百姓的疾苦算什麼啊,要是隨便議論朝政了,被降罪了,那纔是破天的冤枉。

“你不要有什麼擔心的,這次你說書,聽的人不多,但絕對是能夠實實在在做事情的,你仔細整理一下,也認真準備一下,就說老百姓的疾苦,不要有什麼忌諱的,你大可放心,所有的責任,我來承擔。”

“大人,這書草民說了,不過不能夠要大人承擔責任啊。”

“就這麼定下來了,我來承擔所有的責任,你不要堅持,要求你來承擔責任,會引發很多事情的,你也不一定能夠承受。”

“大人,那草民準備好了之後,首先給大人說說,看看是不是有什麼犯下忌諱的地方。”

“呵呵,柳兄,什麼時候變得如此婆婆媽媽的,請師師爲主,你認爲合適的,直接就說出來,老百姓的冤屈太多了,可惜我們好多的士大夫,忘記了這一點,在他們看來,老百姓都是愚昧的,就是要依靠你說出來,你可要記住,你到了中興學社,代表的是好多的窮苦人,他們的委屈和要求,你要大膽的說出來。”

柳敬亭看着蘇天成,感覺到眼眶發熱,有些說不出話來了,他內心的感受,也愈發的真實了,中興學社不同於其他的學社,重點是爲着老百姓的利益考慮的,而且是要求士紳富戶做出來貢獻的。

“大人放心,草民一定做好準備的。”

柳敬亭離開之後,黃道周也到了縣衙。

蘇天成和黃道周之間,說話就直接很多了,劉宗周到江寧縣來了,黃道周肯定是知道的,兩人以前的交情,也是不錯的,要想說服劉宗周,或者是讓劉宗周繼續研究自身的學問,繼續發揚光大儒學,不是簡單的事情,蘇天成需要得到黃道周的幫助。

黃道周得知了蘇天成的想法,沉吟了好長的時間。

他確實知道劉宗周的思想,在朝廷上的時候,劉宗周堅持自身的想法,不惜和皇上辯解,想要轉變思想,恐怕不容易。

不過,大半年的時間,黃道周的想法,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特別是江寧縣發生的一系列的改變,江寧營取得的驕人的戰績,這些都是在江寧縣賦稅政策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之後,纔有可能出現的局面,慢慢的,相信事實的黃道周,覺得蘇天成堅持的一切,是正確的。

他同意了,和蘇天成一道來說服劉宗周。

做好了一切的準備,蘇天成稍微安心了一些。

劉宗周的認識固定了,不可能通過一次的交談,就讓其放棄以前的想法,這不現實,但至少可以做到,令劉宗周不反對中興學社堅持的觀點和做法。

做任何的事情,有人支持,就必然有人反對,想着天下的讀書人、士紳富戶,都是一個鼻孔出氣,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包容一切的心胸要有,但更要用強制的手段,推行一切的政策,保證政權的運轉。

退一萬步說,最不濟的局面,就是劉宗周堅持己見,團結東林黨和復社,與中心學社對着幹,這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中心學社的發展步伐,不會因爲這些坎坷慢下來,相反,通過一系列的鬥爭,中興學社的思想,慢慢的成熟和完善起來,達到一定的歷史高度,從而團結最多的讀書人,衆人擰成一股繩,逐步的改變大明朝千瘡百孔的局面。

第1274章 奧妙第351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1097章 口服心服(3)第92章 會試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386章 家庭計劃第319章 脫穎而出(1)第762章 開埠的時間(2)第1281章 變化(2)第497章 內訌(2)第1123章 內心冰涼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676章 分析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818章 挑撥第1114章 另有重點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908章 皇太極的誓言(3)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326章 功敗垂成(2)第397章 開花彈第957章 草原之殤3第1292章 尊嚴之戰(11)第115章 在路上(2)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910章 索尼的權限第759章 遼東的變化(3)第96章 特殊的客人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1018章 皇上的招數第365章 一團亂麻第123章 唐海泰第310章 軍官的配備第663章 一箭雙鵰第4章 往事和家事第703章 遠見第951章 不對等的碰撞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1231章 大廈將傾第412章 獨當一面第59章 收穫季節第878章 保密的辦法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810章 陳新甲的選擇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972章 草原的變化第905章 新的護衛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641章 朝廷的渴望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624章 必須穩定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438章 加快步伐第513章 運動的定義(2)第341章 血色殘陽(6)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526章 謎一樣的達烏爾族部落第665章 孫承宗的要求第120章 東林四公子第231章 大婚第463章 阿濟格的決定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866章 兩重天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607章 朝野震動第77章 郡主來了第124章 得瑟什麼第1308章 萬國來朝(3)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827章 命運的把握第1035章 縝密的運籌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1043章 高瞻遠矚第714章 必須維持第92章 會試第321章 聖旨下第100章 殿試第782章 迅雷行動(7)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701章 皇太極的計謀第775章 海戰(5)第96章 特殊的客人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646章 夜襲(1)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144章 戰果第405章 募捐(1)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832章 不留情的訓斥
第1274章 奧妙第351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1097章 口服心服(3)第92章 會試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386章 家庭計劃第319章 脫穎而出(1)第762章 開埠的時間(2)第1281章 變化(2)第497章 內訌(2)第1123章 內心冰涼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676章 分析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818章 挑撥第1114章 另有重點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908章 皇太極的誓言(3)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326章 功敗垂成(2)第397章 開花彈第957章 草原之殤3第1292章 尊嚴之戰(11)第115章 在路上(2)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910章 索尼的權限第759章 遼東的變化(3)第96章 特殊的客人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1018章 皇上的招數第365章 一團亂麻第123章 唐海泰第310章 軍官的配備第663章 一箭雙鵰第4章 往事和家事第703章 遠見第951章 不對等的碰撞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1231章 大廈將傾第412章 獨當一面第59章 收穫季節第878章 保密的辦法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810章 陳新甲的選擇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972章 草原的變化第905章 新的護衛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641章 朝廷的渴望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624章 必須穩定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438章 加快步伐第513章 運動的定義(2)第341章 血色殘陽(6)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526章 謎一樣的達烏爾族部落第665章 孫承宗的要求第120章 東林四公子第231章 大婚第463章 阿濟格的決定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866章 兩重天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607章 朝野震動第77章 郡主來了第124章 得瑟什麼第1308章 萬國來朝(3)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827章 命運的把握第1035章 縝密的運籌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1043章 高瞻遠矚第714章 必須維持第92章 會試第321章 聖旨下第100章 殿試第782章 迅雷行動(7)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701章 皇太極的計謀第775章 海戰(5)第96章 特殊的客人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646章 夜襲(1)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144章 戰果第405章 募捐(1)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832章 不留情的訓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