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

一秒記住

江寧縣開始忙碌了,縣衙免去了田賦,大多數的老百姓覺得,官府可能不會關心秋收的事情了,就是里長和甲首,估計也是各忙各的,誰家裡沒有事情啊,可情況不是這樣,縣衙的官吏,準備再一次的到鄉下來了,指導膿開展秋收的工作。

七月的天勢,變化無常,常常伴隨狂風暴雨,所以說,表面上看着簡單的秋收,其實不簡單,地裡的水稻、甘薯和玉蜀黍,早就成熟了,必須要搶時間收回來,否則遇見連綿的大雨了,必然有着重大的損失。

縣衙免去田賦,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讓農民能夠有糧食吃,能夠改善目前窘迫的生活,江寧縣的農民,佔到全縣總人數的七成以上了,如果農民不能夠富裕起來,增加購買力的說法,還是一句空話,江寧縣的繁榮,不可能維持很長的時間。

蘇天成召集縣衙的官員,包括六房的司吏、典吏,專門召開了一次會議,重點就是佈置秋收的事宜,他有些奇怪的是,盧天明暫時沒有調整,這一次的聖旨,沒有牽涉,按說孫傳庭都出任兵部主事了,盧天明也應該是要調整了,至於說江寧縣的縣丞,他沒有提出來具體的建議,有些事情,手伸得太長了,有問題的。

盧天明重點負責安排,其實這也不需要格外強調了。大家都知道該怎麼做。

商議和佈置結束之後,盧天明、渠清澤、劉仲基以及蘇平陽等人。留下來了。

劉仲基首先開口了。

“大人,秋收的事情,都已經安排妥當了,下官還有一個建議,江寧營的軍士,是不是可以適當的參加秋收事宜。”

大家都點頭,對這樣的安排,表示贊同。

“嗯。如此安排是可以的,江寧營的將士,除開後來招募的三千多人,其餘的,都是可以參與到秋收事情中間的,幫助家裡做事情,也是應該的。我還有一個想法,江寧營的大部分軍士,其實大都是膿家裡出來的,熟悉田間地頭的事情,可以適當的安排一下,去幫助膿搶收糧食。特別是兩萬公頃的官田,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這件事情,劉典史,你直接和孫大人商議一下。列出來具體的操作辦法。”

蘇平陽接着開口了,他說出來的事情。是很關鍵的,也是利益攸關的。

“大人,縣衙收購糧食的事情,屬下覺得,還是要慎重,這秋收季節,糧價是普遍下跌的,縣衙按照平日的糧食價格,予以收購,是不是會觸動諸多商賈的利益啊。”

蘇天成點點頭,看來蘇平陽考慮問題,有些頭腦了,沒有想的那麼簡單了,這收購糧食的事情,他也多次想過,這個問題很是複雜,物以稀爲貴,不管是糧食,還是其他的商品,在緊缺的時候,價格都是較高的,可大量出來之後,價格必然下跌,這是基本的經濟規律,按說收購糧食的事宜,也是應該按照經濟規律來辦事情的。

這樣做了,吃虧的還是農民,可農民似乎也明白這個道理了,沒有太多的抱怨,再說了,今年免去了田賦,農民留下了口糧之後,賣出去多餘的糧食,必然能夠得到更多的收入,要說糧食的價格下跌,他們絕不會開口說話。

可蘇天成想到的,更加的深遠。

收購糧食,維持以前的市場價,表面上看,是維護了農民的利益,其實這是一次試探,蘇天成已經在考慮,開始動一下官僚集團的利益了,那些大量囤積土地的士紳大戶,必然在今後慢慢發展的過沖,明白自己的做法,已經是劍指他們的切身利益了。

牽一髮動全身,這不是一件小事情,南直隸的讀書人,在廄做官的人,太多了,他們一直都是拼命維護自身的利益,已經形成了一個集團,最爲突出的就是東林黨和復社。這些所謂的清流,骨子裡是不關心老百姓的,北方遭遇了那麼大的災害,以至於流民四起,流寇肆掠,可他們從來沒有想到,讓南方的士紳富戶,接濟一下北方的災民,讓南方擁有的大量財富,稍微接濟一下北方,更爲可笑的是,北方遭災了,賦稅依舊不少,個別的地方,假裝免除一下賦稅,其實人家都顆粒無收了,沒有飯吃了,你免除賦稅,有個狗屁的作用。

他們嘴上說着什麼慎獨,什麼樹立崇高的道德思想準則,實際上,他們關心的,還是自身的利益,江南的那麼多士紳大戶、商賈富戶,根本就沒有承擔什麼賦稅,每年收入的白銀,數以千萬計,富可敵國了,可惜這些都是自家的,朝廷是不能夠動一分一毫的。

就算是要亡國了,他們照樣不會掏出來銀子,那些所謂的清流,搖身一變,爲新的王朝服務了,照樣是享受榮華富貴。

這種情況,必須做出來改變,不管需要多長的時間。

“糧食收購的事宜,不用討論了,按照目前的價格收購,不能夠因爲糧食豐收了,價格就大幅度的下滑,此外,縣衙要儘可能的多收購糧食,做好儲備,這次下去督促秋收事宜的官吏,還要注意看看,下面是不是有遭受災害的膿,年初曾經進行過統計的,這次下去,一定要落實這件事情,耳聽爲虛眼見爲實,官吏一定要親自去看,受災的膿,以及無法維持生計的膿,必須要弄清楚,若是出現餓死人的情況了,里長、甲首要問罪,負責那個地方秋收事宜的官吏,更是要責罰的。”

衆人都是一凌,這就不是開玩笑的事情了,不準餓死人,估計還沒有哪個縣衙,敢於做出來這樣的保證的,不過江寧縣的條件很好了,這樣的保證,還是應該要做到的。

“大人,下官想到了另外的事情啊。”

“渠大人想到了什麼,儘管說出來。”

“縣衙的官吏,可以保證江寧縣的百姓,豐衣足食,至少不餓死一人,如果有困難的膿,適當予以救濟,可若是其他地方的膿受災了,也到江寧縣來了,這等的情況,如何的處置啊。”

這是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就是南直隸的各府州縣,發展都是很不平衡的,靠近南邊的蘇州府、松江府、淮安府、揚州府、鎮江府、常州府等等地方,都是衆所周知的富庶之地,可靠近北邊的鳳陽府、廬州府、安慶府等地方,就要差很多了,這些地方的農民,一樣是很辛苦的,忙碌一年,可能是吃不上飯。

當然,整個南直隸的情況,總體來說,還是強於北方的,至少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流民,農民暫時還是穩定的。

可江寧縣的崛起,已經在南直隸引發波動了,不說其他的,就說來到江寧縣做事情的其他地方的農民,人數就不少了,剛開始的時候,蘇天成是開了綠燈的,縣衙不過問,也不檢查外來膿的路引,可因爲人口上面的壓力,縣衙不得不制定土政策,商賈翻修房屋的時候,首先要照顧本地的膿,外來的膿太多了,江寧縣也沒有辦法消化。

如今,江寧縣的富庶,已經是盡人皆知了,不說其他的,看看市舶司的忙碌,看看每天運到江寧縣的貨物,常常是堆積如山,不要兩天的功夫,又全部運到了上元縣和江寧縣各地,就可以知道,這裡的消費力,是多麼的驚人。

而且在市舶司下苦力的農民,絕大部分,都是外來的膿,以佃戶居多,他們常常是帶着全家人過來了,在碼頭能夠得到的收入,遠遠大於在田地裡面忙碌的收入了,他們憑什麼不過來做事情。

說的直白一些,也就是江寧縣的糧食豐收了,不可能阻止有些外地的農民,到這裡來討生活,如果說遇見這些百姓了,官府該怎麼處理。

蘇天成稍微沉吟了一下,反問渠清澤了。

“渠大人,你認爲這樣的問題,應該如何的處置啊。”

“大人,下官以爲,僅僅是南直隸的膿,問題不是太大,他們在江寧縣,能夠暫時找到事情做,短時間之內,就能夠擺脫沒有糧食吃的困境,可若是北方的流民,也蜂擁而來了,江寧縣是無法承受的,收購再多的糧食,也不能夠解決問題,所以說,下官的建議,江寧營還是要加強守衛的,不能夠讓北方的流民,涌進江寧縣。”

渠清澤剛剛說完,盧天明也開口了。

“大人,下官覺得,渠大人說的是有道理的,若是北方的流民,涌到了江寧縣,縣衙是無法承擔的,再多的糧食,也於事無補,縣衙必須要預防北方的流民,進入了江寧縣,至於說南直隸的膿,恐怕沒有辦法拒絕,下官已經知道了,好些府州縣都開出來了路引,甚至是鼓勵膿到江寧縣來,他們的這種做法,下官是有星議的,憑什麼到江寧縣來啊。”

蘇平陽也贊成這樣的意見。

蘇天成有些痛苦的點頭,這樣的問題,他的確沒有辦法,關鍵是江寧縣無法承擔,這是朝廷需要做的事情,蘇天成剛剛知道了,朱由檢又在焦慮了,北方的好些地方,還是遭受了災害,好多的農民,沒有飯吃,估計朱由檢也在想,這些膿,若總是要朝廷救濟,這樣下去,也不是事情的。(未完待續。

第953章 進攻的前奏第234章 慘烈一戰(3)第1106章 自作孽(2)第539章 孫承宗的智慧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490章 近憂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173章 奇怪的心思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58章 後續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368章 碰撞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948章 征伐的安排第482章 大禮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662章 皇太極的身體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623章 行刺第68章 落地第800章 明確的任務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16章 可憐的佃戶第1113章 相關的安排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127章 密旨第176章 升堂第562章 新的使命第1080章 暗戰(1)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1045章 大小兼顧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350章 治國之策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155章 京城變故第1118章 硬骨頭(3)第416章 無所適從(2)第216章 回到江寧縣第5章 馬市賣馬第355章 癡情的女孩子第511章 下定決心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293章 柳敬亭的能力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475章 攻堅之戰(2)第785章 恩威並施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54章 遇險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154章 歷史的必然第416章 無所適從(2)第720章 蘇天成的心思第216章 回到江寧縣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1014章 誤判?(3)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1181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1)第1159章 慘烈的內訌(2)第649章 真正的目的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714章 必須維持第909章 朱審烜的爲難第327章 功敗垂成(3)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1272章 遼東的整合第158章 籌謀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107章 授官第642章 各方準備第85章 小試牛刀(2)第70章 發榜(2)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禮第596章 怪異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331章 暗線的利用第87章 禮部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1056章 無法預料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698章 大遷移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644章 松山第96章 特殊的客人第683章 憤怒和懊悔第570章 初步謀劃(2)第1016章 胃口很大
第953章 進攻的前奏第234章 慘烈一戰(3)第1106章 自作孽(2)第539章 孫承宗的智慧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490章 近憂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173章 奇怪的心思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58章 後續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368章 碰撞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948章 征伐的安排第482章 大禮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662章 皇太極的身體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623章 行刺第68章 落地第800章 明確的任務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16章 可憐的佃戶第1113章 相關的安排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127章 密旨第176章 升堂第562章 新的使命第1080章 暗戰(1)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1045章 大小兼顧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350章 治國之策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155章 京城變故第1118章 硬骨頭(3)第416章 無所適從(2)第216章 回到江寧縣第5章 馬市賣馬第355章 癡情的女孩子第511章 下定決心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293章 柳敬亭的能力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475章 攻堅之戰(2)第785章 恩威並施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54章 遇險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154章 歷史的必然第416章 無所適從(2)第720章 蘇天成的心思第216章 回到江寧縣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1014章 誤判?(3)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1181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1)第1159章 慘烈的內訌(2)第649章 真正的目的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714章 必須維持第909章 朱審烜的爲難第327章 功敗垂成(3)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1272章 遼東的整合第158章 籌謀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107章 授官第642章 各方準備第85章 小試牛刀(2)第70章 發榜(2)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禮第596章 怪異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331章 暗線的利用第87章 禮部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1056章 無法預料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698章 大遷移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644章 松山第96章 特殊的客人第683章 憤怒和懊悔第570章 初步謀劃(2)第1016章 胃口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