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授官風波(1)

殿試三日之後,舉行傳臚大典。

這段時間內,有一件事情,必須要辦理好的,那就是殿試頭甲三人的授官,按照規矩,傳臚大典之後,殿試頭甲第一名狀元,授予翰林院從六品修撰,殿試第二名榜眼和第三名探花,授予翰林院正七品的編修。

閔洪學是吏部尚書,去年三月上任,剛好一年時間。

吏部掌管滿朝文武文武的官職任命,說起來權力不小的。

閔洪學和溫體仁是老鄉,坐上這個職位,也是依靠了溫體仁的。

閔洪學平日裡很是低調,事事都按照內閣和溫體仁的意見辦理,暗地裡,他努力建立與宮內太監的關係,特別是和曹化淳、王承恩的關係,僅僅做吏部尚書,他是不滿意的,他的目的是要進入內閣,做內閣輔臣,乃至於次輔、首輔。

欽點頭甲三人的授官,馬上就要進行了,這是慣例,吏部只要草詔,送交內閣,就沒有什麼事情了。

可這一次有些不同。

閔洪學已經得到了王承恩的暗示,頭甲榜眼蘇天成,外放爲官,地點最好是南直隸。他非常奇怪,蘇天成學識驚人,早引起了朝廷內外的注意,若是留在京城了,前途無量啊,爲什麼想到外放啊,這不是好的選擇啊。

閔洪學很聰明,他不會去詢問原因的。

按照吏部的慣例,蘇天成是直接進入翰林院的,授予正七品的編修,至於說狀元陳新甲,照例進入翰林院,授予從六品的修撰。

王承恩提出來這樣的暗示,閔洪學馬上稟報了溫體仁。

溫體仁大吃一驚的同時,首先想到的,是周延儒知不知道這件事情。若是周延儒知道,他就是透心涼,若是周延儒不知道,這裡面就有機會了。

外放榜眼蘇天成到南直隸,不用想,周延儒都會反對的,不合乎朝廷的禮儀啊。

這是一次機會,如何利用,溫體仁也是煞費苦心,將王承恩的暗示說出來,除非是自己腦袋出毛病了。

溫體仁思考了好一陣子,終於想到了辦法,而且是他自認爲最好的辦法。

周延儒是武英殿大學士,照例在武英殿辦公,皇上欽點頭甲三人的授官,是內閣比較重視的事情,雖然只是儀式。

次日,吏部將授官的草詔,遞交給了內閣。

周延儒看到了吏部呈報的草詔,臉色很不好,閔洪學是溫體仁舉薦的吏部尚書,也是老官員了,爲什麼會出現這樣原則性的錯誤。

溫體仁匆匆來到了武英殿。

“溫大人,皇上欽點的頭甲三人,按照慣例,都進入翰林院,陳於泰授翰林院修撰,蘇天成和吳偉業授翰林院編修。不知道吏部爲什麼會將蘇天成外放啊。”

“大人,下官覺得,如此安排,也是可以的。”

周延儒看着溫體仁,不知道溫體仁爲什麼說出來這樣的話。

“溫大人,朝廷慣例如此,不知道溫大人爲何如此說啊。”

“大人,蘇天成是鄉試解元,會試會元,有着不一般的才能,皇上一定是很看重的,若是依照慣例來安排,尚需要幾年的磨礪,下官以爲,沒有這個必要,蘇天成表現出來的才華,完全是可以外放爲官的。”

周延儒看了看溫體仁,臉上帶着冷笑,他就是有些看不慣溫體仁這樣的脾氣,什麼事情都想那麼多,而且想到的,都是一些枝枝節節的小事情,從來不願意在大方向上面多想一想。做事情更是這樣,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溫體仁身爲內閣次輔,平時都是唯唯諾諾的,看不出來有什麼主見,偏偏在這件事情上面,卻提出來了驚人之見。

外放爲官,並非是好事情,進入翰林院,是無比尊貴的,京官和地方官的區別,溫體仁是很清楚的,難道說蘇天成得罪了溫體仁。

“溫大人,本官以爲,不應該想那麼多的,皇上已經欽點頭甲二甲和三甲,吏部馬上就要授官了,若是吏部在考慮授官事情之時,想到了其他方面,這授官之事,如何能夠善始善終啊,吏部是爲朝廷選拔人才,爲皇上選拔人才。”

溫體仁的臉上帶着微笑,內心卻是翻江倒海,你周延儒有多大的了不起啊,不過就是內閣首輔,我溫體仁好歹也是內閣次輔,比你大了好幾輪了,皇上和我說話的時候,都是客客氣氣的,難道你周延儒比皇上還要牛氣啊。

“周大人,下官也是從多方考慮的,認爲吏部的這個提議,有着創新之舉,內閣應該予以支持的。”

“溫大人,你怎麼會有如此的想法啊,本官都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周延儒本來是坐着說話的,這個時候,有些坐不住了,站起來,說話的聲調,也高了一些。

“本官已經說了,吏部授官,是爲皇上負責,爲朝廷負責,必須遵循慣例,本官看,這件事情,不要再議了,吏部馬上修改方案,內閣研究之後,上奏皇上御覽,早日頒發聖旨。”

溫體仁沒有繼續說什麼,告辭出來了。

閔洪學到來之前,溫體仁有些惱火,在屋裡走來走去,自言自語。

“周延儒你個匹夫,多大的年紀,有什麼了不起啊,居然這樣和我說話,以爲老夫怕你嗎,咱們騎驢看唱本,走着瞧。”

閔洪學進來的時候,溫體仁已經恢復平靜了。

“閔大人,吏部草詔的事情,周大人是不是已經找過你了啊。”

“周大人的意思,授予蘇天成翰林院七品編修,下官本來想着解釋一番的,不過大人您已經吩咐過了,下官未曾言語。”

“就按照周大人的意思,授予蘇天成翰林院七品編修,其餘的事情,你看着辦吧。”

戌時,閔洪學進入了一家酒樓,當然,他是不會暴露身份的,穿着寬大的袍子,帶着斗笠,面部遮着黑紗,任憑誰也看不出來。

他可是當朝的吏部尚書,要是公開在這裡露面,難免被人發現的。

進入了一個雅間,雅間裡面坐着一個人,閔洪學摘下了斗笠。

“秦公公,閔某來晚了。”

“咱家拜見閔大人。”

“不敢不敢,秦公公萬萬不要如此客氣,本官可不敢當啊。”

閔洪學甚至伸手去扶住了秦三德,他是吏部尚書,朝廷二品高官了,秦三德不過是司禮監長隨,從六品的品級,見到了吏部尚書,當然是要行禮的。

閔洪學是吏部尚書,要求自己不要多禮,這在秦三德看來,當然是瞧得起自己了。

“咱家不知道閔大人有什麼事情,接到消息,就急匆匆趕來了。”

閔洪學故作神秘,湊近了纔開口。

“秦公公,本官很是爲難啊,今日去請示了周大人,本來是提議蘇天成外放到南直隸爲官的,誰知道周大人毫不客氣訓斥了本官,本官還專門解釋了,說是蘇天成有着不一般的才學,外放爲官,能夠發揮很大作用的,誰知道,周大人訓斥本官,壞了朝廷規矩。”

“閔大人不是已經解釋了嗎,難道周大人還要爲難。”

“周大人說了,吏部授官,要爲皇上負責,要爲朝廷負責,本官也是無奈啊,只能夠按照周大人的意思辦了。”

給閔洪學傳遞消息的,就是秦三德,王承恩是不可能直接見閔洪學的。

司禮監與內閣之間,本來就存在諸多的較量。

大部分的太監,氣量都是很小的,因爲身體的殘缺,太監特別害怕他人的輕視,一旦提出來要求了,就一定要做到的。

秦三德代表王承恩,直接找到了閔洪學,提到了蘇天成的事情,而且在品秩的安排上面,也說的很直接了,蘇天成的品秩,不能夠低於狀元陳於泰。

想不到周延儒根本就不買賬,還是安排蘇天成到翰林院,出任七品的編修。

周延儒歷來瞧不起太監,秦三德哪裡忍得住怒火。

“周大人真的是這樣說的嗎?”

“秦公公,本官說的句句是實啊。”

秦三德臉色變得煞白,幾乎要開口罵人了,不過,他還是忍住了,做事情還是要小心,周延儒是內閣首輔,不是他這個小太監惹得起的。

“咱家知道了,麻煩閔大人了。”

“哪裡哪裡,本官不好意思啊,這點小事情,都沒有辦好。”

秦三德忍住了怒氣,很快告辭了。

看着秦三德怒氣衝衝的離開了,閔洪學的臉上,露出了微笑,總算是不辱使命了。

這裡面的緣由,他已經清楚了,蘇天成是殿試榜眼,外放爲官,這麼大的事情,皇上一定是同意的,有意思的是,皇上沒有直接告知周延儒。

這裡面就值得琢磨了。

蘇天成是一定會被安排到南直隸去的,就算是周延儒反對,也不會用絲毫作用的。

看來皇上對周延儒,已經有了一些看法了,變故往往出現在細節方面。

討論頭甲三人授官,周延儒一定會在皇上面前,據理力爭的,若是以往,這樣做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可自己在後面,加了一把火了,燒不死周延儒,也會令周延儒異常難受的。

閔洪學一點都不擔心,就算是周延儒知道了裡面有蹊蹺,又能夠怎麼樣,有溫體仁的支持,不會出現什麼大事。

第840章 蘇天成的決定第587章 核心情報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1191章 稱帝(3)第62章 神秘隊伍(1)第50章 來意不簡單第694章 遇見難題第706章 大膽安排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439章 河南府的發展第439章 河南府的發展第917章 朱審烜的決定第490章 近憂第44章 蘇俊的忠心第487章 千鈞一髮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372章 初見端倪第133章 準備第349章 實話實說第435章 楊嗣昌出山第35章 蠢笨如豬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363章 不平凡的離開第1050章 張鳳翼的爲難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816章 需要堅持的原則第721章 當斷則斷第1077章 應對辦法(3)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29章 從容應對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511章 下定決心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1075章 應對辦法(1)第1163章 展現強勢第791章 偶遇(2)第967章 非凡一戰(1)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784章 重要的決定第610章 早有預備第35章 蠢笨如豬第607章 朝野震動第17章 窮則思變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563章 不一般的囑託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968章 非凡一戰(2)第12章 知己知彼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1032章 多鐸的末路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1239章 鉅變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526章 謎一樣的達烏爾族部落第8章 交易第863章 慌作一團第662章 皇太極的身體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184章 何爲金蟬脫殼第848章 穩如磐石(1)第1152章 歷史性的轉變(3)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918章 迅速的決定第768章 戰鬥部署第20章 雪中送炭第755章 軍火交易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1008章 棋逢對手(3)第433章 你該注意一下第411章 不好做的決定第566章 言傳身教第378章 喜得貴子第395章 畢懋康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189章 前期準備第864章 能夠鎮定第959章 草原之殤5第910章 索尼的權限第1185章 行動(2)第975章 福建印象第1051章 戰役部署的調整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15章 用人的辦法第383章 另類哲學第940章 危險重重(2)第1138章 滅你九族第391章 慘敗第182章 家信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914章 墜入深淵第946章 盧象升的分析第263章 保定之行
第840章 蘇天成的決定第587章 核心情報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1191章 稱帝(3)第62章 神秘隊伍(1)第50章 來意不簡單第694章 遇見難題第706章 大膽安排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439章 河南府的發展第439章 河南府的發展第917章 朱審烜的決定第490章 近憂第44章 蘇俊的忠心第487章 千鈞一髮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372章 初見端倪第133章 準備第349章 實話實說第435章 楊嗣昌出山第35章 蠢笨如豬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363章 不平凡的離開第1050章 張鳳翼的爲難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816章 需要堅持的原則第721章 當斷則斷第1077章 應對辦法(3)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29章 從容應對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511章 下定決心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1075章 應對辦法(1)第1163章 展現強勢第791章 偶遇(2)第967章 非凡一戰(1)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784章 重要的決定第610章 早有預備第35章 蠢笨如豬第607章 朝野震動第17章 窮則思變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563章 不一般的囑託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968章 非凡一戰(2)第12章 知己知彼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1032章 多鐸的末路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1239章 鉅變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526章 謎一樣的達烏爾族部落第8章 交易第863章 慌作一團第662章 皇太極的身體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184章 何爲金蟬脫殼第848章 穩如磐石(1)第1152章 歷史性的轉變(3)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918章 迅速的決定第768章 戰鬥部署第20章 雪中送炭第755章 軍火交易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1008章 棋逢對手(3)第433章 你該注意一下第411章 不好做的決定第566章 言傳身教第378章 喜得貴子第395章 畢懋康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189章 前期準備第864章 能夠鎮定第959章 草原之殤5第910章 索尼的權限第1185章 行動(2)第975章 福建印象第1051章 戰役部署的調整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15章 用人的辦法第383章 另類哲學第940章 危險重重(2)第1138章 滅你九族第391章 慘敗第182章 家信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914章 墜入深淵第946章 盧象升的分析第263章 保定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