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會試

會試和鄉試的規矩完全一樣,一共九天時間,分爲三場考試,每三天考一場,考試在京城內城東南方的貢院舉行,會試閱卷的時間不長,前後一共五天的時間,也就是會試結束之後,五日之內,就要出來結果,這也是因爲會試的同考官,多達十八人,閱卷速度,自然要快很多的。通過了會試,被稱之爲貢生,或者中式進士。

會試一個月之後,舉行殿試。

二月初八的晚上,蘇天成再一次經受着煎熬,無法睡覺。

參加會試的,都是舉人了,要不就是國子監的舉監,進入貢院的時候,檢查沒有那麼嚴格,可能是顧及到了讀書人的顏面。

參加會試的考生,同樣要半夜趕到貢院外面,等候檢查之後,進入貢院。

每一場的考試,都是先一天入場,後一天出場。

會試的重點,也是在第一場的考試,第一場考試的內容,是四書文,也就是八股文,這篇文章做好了,後面的兩場考試,影響就不是很大了。

酉時三刻,蘇天成就睡覺了,子時三刻就要起身,丑時三刻要趕到貢院的外面。

這樣的安排,很是折磨人的,也就是說,不到傍晚的七點鐘,就要上牀睡覺,半夜一點鐘的時候,就要起牀,半夜兩點多,要趕到貢院,等候入場。

蘇天成根本就睡不着,躺在牀上,數了無數只的羊,也不能夠入睡。

一切的程序,和鄉試是一樣的。

蘇天成進入貢院,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小籠子。

貢院的格局都是差不多的,不管是在京城,還是在各省,只是大小不同,京城的貢院和南京的貢院,是最大的,南京是大明的陪都,以前也舉辦了多場的會試。

蘇天成進如小籠子之後,第一件事情,依舊是睡覺。

他很清楚,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天多的時間考試,整個晚上都沒有睡覺,鐵打的身體也有受不住的時候,雖然考試能夠最大程度的刺激人的神經,令人長時間處於高度興奮的狀態,可這種刺激帶來的興奮,無法保持一天的時間。

迷迷糊糊睡了一會,天色漸漸亮了,太陽纔剛剛開始冒頭的時候,主考官、內閣首輔周延儒大人開始訓話了,當然,考生是看不見周延儒的。

蘇天成恨恨的,這不是折騰嗎。

開始考試之後,蘇天成的精神高度集中了,心無旁騖,專心思考。

他有一個習慣,不管考試還是寫材料,首先了解大致的要求,接着思考,打下腹稿,寫的時候,是一蹴而就的,這種方式,源於前世寫材料,養成的習慣。

這種習慣,非常符合科舉考試的要求。

不少的考生,已經開始奮筆疾書了,蘇天成依舊沒有動,閉着眼睛,同考官過來之後,看見蘇天成面前的紙張,上面一個字都沒有寫,禁不住搖搖頭。

周延儒是關心蘇天成的。考試開始之後,他是要巡視一番的。

看見蘇天成沒有動筆,閉目思考,周延儒什麼都沒有說,心裡是暗暗讚賞的,寫文章最好是一蹴而就,思考成熟之後動筆,寫一下、想一下的做法,更加的耽誤時間。

午時以後,周延儒再次巡視考場的時候,發現蘇天成已經開始動筆了,而且精神集中,根本不關心外部的情況,自己走到了他的旁邊,都沒有察覺。

周延儒駐足一會,仔細看了看蘇天成的字跡,很是工整,字也寫的不錯,當然,文章的內容,他是不能夠看的,畢竟是主考官,要避嫌的。

第一場考試結束之後,大部分的考生,回到了客棧或者是家裡,繼續的埋頭苦讀,臨時抱佛腳,總是有作用的,沒有誰到酒樓去,更沒有誰想着出去娛樂,蘇天成卻不同了,回到客棧之後,睡覺休息,而且還出去逛街。

第二場和第三場的考試,每次到了考場,他都是埋頭睡覺,抓緊時間休息一下,接着就是集中精力,開始做文章。

當然,蘇天成也發現了一些蹊蹺。

主考官周延儒很是關心自己,幾乎每一場的考試,都在自己的面前駐足,看了看的,更加奇怪的是,到了第二場的考試,溫體仁居然也來看了。

這是一種考場之內的較量。

周延儒和溫體仁之間,有矛盾,各自的派系,肯定是不同的,這樣的情況下,蘇天成肯定是非常爲難的。

雖然說專心致志的考試,可是,看見兩位主考官,先後在自己的面前駐足,蘇天成的想法,已經不僅僅是考試了。

必須要在殿試之前,找到一條出路,否則,遭遇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情況,那就很冤枉了,這是考驗自己智商的時候了。

二月十五戌時二刻,會試結束。

蘇天成走出貢院,老遠就看見蘇二童、蘇俊、王大治和羅昌等人。

蘇俊早就安排好了酒宴,他知道,自家少爺,每次經歷一些事情之後,都是喜歡到酒樓去吃飯,好好放鬆一下的。可惜少爺身邊的王芙蓉,沒有能夠跟着到京城來,這令少爺的生活,顯得有些隨意和邋遢。

到了酒樓,蘇天成的心情還是不錯的,經過了會試,總算是完成了又一次重大的任務。

至於說會試錄取的問題,他一點都不擔心。

自己肯定是高中的,且不說一手文章做得漂亮,就說那主考官、內閣首輔周延儒的管家周康,專門到客棧來找到自己,就已經做出來了暗示:會試是不會有問題的,這是周大人的恩賜,要知道感恩,要尊重恩師。

這其實就說周延儒的意思啊。

何去何從,蘇天成必須做出來果斷的決策了。

按照規矩,殿試之後,頭甲三人,也就是狀元、榜眼、探花,是立即授官的,狀元例授從六品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例授正七品翰林院編修,二甲進士,經過進一步的考覈,大部分進入翰林院,成爲沒有品秩的庶吉士,至於三甲的同進士,多是考覈之後,外放爲官。

殿試之後,進入翰林院,是非常榮耀的,有句話說得好,一入翰林,身價百倍。

翰林院雖然只是一個正五品的衙門,但其政治上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絕非其他部門可以比擬的,可以說,明朝的宰輔、大學士,以及六部尚書、都察院都御史,全部都出自於翰林。修撰和編修的尊貴是不必說的,無品秩的庶吉士,後來成爲內閣大臣的,數不勝數。不客氣的說,進入了翰林院,就有了成爲內閣輔臣的機會。

所以說,二甲的進士,寧願放棄入朝爲官或者外放的機會,也要想方設法進入翰林院,成爲庶吉士。

這種情況,也是容易解釋的,翰林院的修撰、編修以及庶吉士,算是皇上的參謀團的成員,他們能夠參與詔書的起草工作,能夠了解到朝廷之中發生的大事情,能夠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熟悉大政方針,最大的好處,是能夠時時刻刻見到皇上。

依照蘇天成的發展道路,進入翰林院,表面上看,是最好的選擇。

他熟知歷史,清楚裡面的弊端,站在高層,甚至是皇上的身邊,能夠提出來諸多的意見和建議,藉助皇上的力量,慢慢的來施展,一步一個腳印,改變歷史進程,不知不覺間,走上權力的巔峰。

但這裡面,有着巨大的危機,那就是朝廷裡面的黨爭,還有朱由檢的性格。

且不說馬上就要爆發的周延儒和溫體仁之間的博弈,就說朱由檢那種着急的心態,恨不得一天時間,就修建好了萬里長城,心急吃不得熱豆腐啊,這麼簡單的事情,難道歸爲四海之尊的朱由檢不清楚嗎。

還有歷史上那麼多的傳聞,什麼朱由檢志大才疏,刻薄尖酸,心胸狹窄等等。

這一切,都是最大的問題。

蘇天成不能夠冒險,他沒有那麼多的時間。

鄉試之前,他就有過外放的想法。

從基層做起,慢慢的集聚實力。

如今的朝廷,發揮的餘地,恰恰是很小的。

反觀外放,到了基層,纔有集聚真正實力的機會。當然了,就算是外放,也要想其他的辦法,如果是按照常規,知府、知州和知縣,都是老老實實呆在府衙裡面,畫地爲牢,那也是很悲慘的。

再說了,蘇天成身邊,有着三千多的護院,這些護院,必須要有地方安置,必須要有生活的來源,自己如果在京城,絕沒有這樣的機會的。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或許,蘇天成做出來這樣的選擇,是會成爲異類的,誰都削尖腦袋,想着留在京城,哪怕是在六部裡面,做一個八品的小官,也不願意外放,成爲七品的知縣,那都是爲今後考慮的,走好了高層關係,朝裡有人好做官啊。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有着豐富的從政經驗,有着超人一等的認識,有着不一般的手腕,難道說不能夠做出來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業績嗎。

蘇天成有着充足的自信,下一步,就是要找尋機會了。

第1187章 行動(4)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349章 實話實說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854章 醒悟的太晚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57章 下狠手(2)第915章 朝貢第729章 恩怨第866章 兩重天第397章 開花彈第1000章 分析局勢(3)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544章 裁撤前夕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457章 巨大的震撼第418章 造勢第698章 大遷移第832章 不留情的訓斥第72章 刁鑽的女孩子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511章 下定決心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353章 特殊的權力第468章 不能夠饒恕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366章 闡明態度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第896章 朱由檢的高興與擔心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202章 商議第945章 將計就計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551章 辯解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805章 皇太極的重視第719章 精準的分析(2)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1081章 暗戰(2)第508章 艱難的起步第82章 蘇天成的軍事主張第523章 千鈞一髮(2)第909章 朱審烜的爲難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595章 羅汝才的打算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630章 山海關第1008章 棋逢對手(3)第1247章 生死考驗(2)第351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497章 內訌(2)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1034章 聖旨第1231章 大廈將傾第390章 局勢突變第1237章 皇太極的機會第969章 非凡一戰(3)第267章 知己知彼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1129章 眼見爲實(3)第87章 禮部第524章 千鈞一髮(3)第182章 家信第597章 血戰夔州府城(1)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958章 草原之殤4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954章 豪格的野心第397章 開花彈第1275章 遼東的穩定第1174章 倔強的黃得功第45章 租子第668章 大膽的推薦第579 天降神兵(1)第623章 行刺第34章 恨鐵不成鋼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第1094章 兵不血刃第544章 裁撤前夕第523章 千鈞一髮(2)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620章 皇后娘娘的感謝第1159章 慘烈的內訌(2)第984章 明確的態度第1290章 尊嚴之戰(9)第963章 草原之殤9第1167章 迅雷(2)
第1187章 行動(4)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349章 實話實說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854章 醒悟的太晚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57章 下狠手(2)第915章 朝貢第729章 恩怨第866章 兩重天第397章 開花彈第1000章 分析局勢(3)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544章 裁撤前夕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457章 巨大的震撼第418章 造勢第698章 大遷移第832章 不留情的訓斥第72章 刁鑽的女孩子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511章 下定決心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353章 特殊的權力第468章 不能夠饒恕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366章 闡明態度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第896章 朱由檢的高興與擔心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202章 商議第945章 將計就計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551章 辯解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805章 皇太極的重視第719章 精準的分析(2)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1081章 暗戰(2)第508章 艱難的起步第82章 蘇天成的軍事主張第523章 千鈞一髮(2)第909章 朱審烜的爲難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595章 羅汝才的打算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630章 山海關第1008章 棋逢對手(3)第1247章 生死考驗(2)第351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497章 內訌(2)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1034章 聖旨第1231章 大廈將傾第390章 局勢突變第1237章 皇太極的機會第969章 非凡一戰(3)第267章 知己知彼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1129章 眼見爲實(3)第87章 禮部第524章 千鈞一髮(3)第182章 家信第597章 血戰夔州府城(1)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958章 草原之殤4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954章 豪格的野心第397章 開花彈第1275章 遼東的穩定第1174章 倔強的黃得功第45章 租子第668章 大膽的推薦第579 天降神兵(1)第623章 行刺第34章 恨鐵不成鋼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第1094章 兵不血刃第544章 裁撤前夕第523章 千鈞一髮(2)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620章 皇后娘娘的感謝第1159章 慘烈的內訌(2)第984章 明確的態度第1290章 尊嚴之戰(9)第963章 草原之殤9第1167章 迅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