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遠見

組建水師的決定,很快定下來了,明確了這件大事情之後,散朝的時間也到了,商議接下來的問題,不需要那麼多的人蔘加了。

代善、多爾袞、豪格、濟爾哈朗、阿濟格、范文程、耿仲明、尚可喜等人留下來了,這些人將和皇太極一起,商議具體而又敏感的水師組建的具體問題,這也是皇太極的習慣,重大的事情,都是集中衆人的智慧,最後由他來作出具體的決定。

但這一次,皇太極不是很高興,主要是豪格的表現不行。

人是很奇怪的,一旦想到了自身皇脈的延續,需要考慮的問題就多起來了,皇太極四十八歲了,這個年紀,不算是很大,常年征戰,皇太極認爲自己的身體很好,短時間之內不會出現什麼問題,可大清國的情況不同了,崇德元年建立了國家,和以前不同了,繼位者不再是大汗,而是實實在在的皇帝,這種繼承屬於唯一性的,以前那種四大貝勒共同署理朝政的情況不會存在了,這個時候,繼承人的問題,就顯得很是重要了。

大清國崇尚武力,很多的時候,都是依靠實力來說話的,皇太極自身掌控了正黃旗和鑲黃旗,加之豪格掌管了正藍旗,實力是不用說的,同時,最爲驍勇的牛錄,絕大部分都集中在正黃旗和鑲黃旗裡面的,加之皇太極自身的權威,在大清國,還沒有誰敢於挑戰這樣的權威,這是值得欣慰的事情。但這種局面能不能夠永遠保持下去,一旦自己辭世。情況會怎麼樣,的確是未知數。

所以說,皇太極的內心,早就做出來了決定,水師組建的相關事宜,他有了腹稿了。

這一次的討論,是非常關鍵的,皇太極必須要讓自己敕封的四大親王。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皇上的權威是不容置疑的,更是不能夠侵犯的,至於說繼承人的問題,目前提出來是不合適的,但也要做好相關的預備工作,隱晦的點出來。繼承人肯定是在自己的兒子中間產生的,不會落到其他的人頭上。

之所以要求耿仲明和尚可喜也留下來,皇太極有着自身的考慮。

從范文程的身上,皇太極看清楚了,漢人是在儒家思想的薰陶下長大的,對於天地君親師的這些要求。是頂禮膜拜的,他們對於皇帝有着一種與生俱來的臣服,所以在考慮維護皇家尊嚴的時候,想法也是比較細緻的。這是皇太極可以利用的地方,用來維護自身的尊嚴。相比較而言。滿人在這方面就差了很多,一直以來都說武力崇拜。信奉勝者爲王的理念,在自身的文化傳承方面,也是比不上漢人的。

成立大清國之後,皇太極已經開始用儒家思想來改造滿人的思想了,但這需要一個過程,一蹴而就是達不到的,這個過程中,漢人大臣的作用就顯得很是重要了。

基於這方面的考慮,皇太極特別的信任范文程,也希望能夠進一步的利用耿仲明和尚可喜,他建立大清國的時候,敕封孔有德爲恭順王,耿仲明爲懷順王,尚可喜爲智順王,這三大順王,當時引發的反響是很大的,可惜的是孔有德兵敗大淩河城,被蘇天成活捉了,凌遲處死,這件事情對於耿仲明和尚可喜的打擊是比較大的,現在,皇太極就要重新鼓起耿仲明和尚可喜的勇氣。

皇太極首先開口了。

“朕決定組建水師了,接下來就有一些具體的問題了,第一是水師的規模,到底以多少人爲合適,第二是水師的統帥,由誰來擔任,第三是水師究竟該如何的組建,這些具體的問題,今日就定下來,也便於水師及早開始訓練。”

說到了這些敏感的問題,大殿裡面暫時有些沉默。

耿仲明和尚可喜兩人,很少參與這樣的議論,他們帶領的漢軍,都有自己的駐地,耿仲明駐紮在松山一帶,尚可喜駐紮在海州,其實他們和孔有德一樣,以前都是毛文龍的部下,毛文龍被袁崇煥斬殺之後,他們各自的前途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但都不約而同的投降了後金,在大清建國的時候,被封爲王。

雖然有了這樣的身份,但他們平時還是很小心的,生怕招惹到什麼麻煩事情,被封爲王了,但他們在滿人權貴的眼裡,沒有什麼顯貴的身份,漢人也看不起他們,這樣的苦楚,投降後金的人,都能夠體會到的。

蘇天成的出現,令兩人感到絕望了,原來以爲,大明沒有什麼希望了,衛所軍隊軍紀敗壞,軍官貪墨,軍士胡作非爲,殺良冒功,朝廷窮的付不起軍餉,而且朝中大臣還熱衷於黨爭,爭奪權力,如此情況下,皇太極滅掉大明,是遲早的事情,偏偏這個時候,出來了一個蘇天成,創建了江寧營,成爲了大明的定海神針。

蘇天成率領江寧營,在剿滅流寇的戰鬥中,取得了很多的勝利,這些戰績,耿仲明和尚可喜不會太在意,在他們的眼裡,流寇本來就是烏合之衆,但崇德元年的時候,阿濟格率領十萬八旗軍,入關劫掠,遭遇了蘇天成和江寧營,大敗而回,損失了三萬八旗軍,這是大清從來沒有遭遇過的失敗,之後蘇天成出任薊遼督師,迅雷不及掩耳的拿下了大淩河城,生擒了嶽託和孔有德,前不久還毀掉了黑山城池,迫使皇太極從登州、萊州和草原撤兵。

大淩河城的失敗,給予兩人的打擊太大了,他們詳細瞭解了,蘇天成僅僅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拿下了大淩河城,沒有給嶽託和孔有德突圍的機會,孔有德甚至來不及自殺,被生擒之後,押解到大明京師,凌遲處死。

蘇天成如此的厲害,豈會放過他們。

駐紮在松山的耿仲明,已經上奏了,請求調防,松山距離大淩河城太近了,若是蘇天成突然調集大軍,征伐松山,耿仲明覺得,自己是必敗無疑的。

這一次,皇太極因爲組建水師的事情,徵求他們的意見,他們當然是贊同的,只有大清國強大了,他們纔有出路的,否則一輩子都不要想着安生了,他們自己不要緊,連累到家人就不好說了。

水師的重要性,耿仲明和尚可喜是知道的,當年毛文龍在皮島的時候,就很是注重水師,缺乏水師的後金,那個時候對毛文龍恨之入骨,因爲有了毛文龍在皮島的牽制,根本不敢大舉進攻大明,害怕被毛文龍從後背抄了老巢。

不過皇太極將他們留下來,專門商議組建水師的具體事宜,這是他們沒有預料到的,好像這件事情,與他們沒有多少的關係,大清國的水師,肯定是需要滿人來控制的,再說了,水師的建設,是一個較長的過程,消耗的銀兩是不少的,他們也拿不出來什麼具體的意見,想到這些,兩人有些惴惴不安,不知道他們留下來的目的是什麼。

沉默了一會之後,多爾袞首先開口了。

“皇上,臣弟以爲,我大清國之水師,至關重要,臣弟以爲,水師的兵力,至少要超過萬人,水師軍士,不僅僅能夠嫺熟的展開海戰,也要精通陸地上的戰鬥和廝殺,這樣的水師,將士我大清國重要的力量,而且水師還可以載着八旗軍,對大明展開打擊,如此條件下,水師的統帥非皇上莫屬。”

多爾袞剛剛說完,代善也開口了。

“皇上,臣以爲,十四弟的建議是正確的,我大清國的水師,應當由皇上直接統領,水師是重要的力量,在我大清國,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皇太極的眉頭跳動了一下,他想到了范文程說到的話語,水師統帥位置不重要,重要的是副統帥的人選,皇上日理萬機,不可能關心水師的具體建設和訓練事宜,一切的日常事宜,都是副統帥直接負責的,這樣的情況下,副統帥的人選非常關鍵。

皇太極可不是傻子,多爾袞和代善兩人提出來這樣的建議,明顯是看到了水師的重要性,提議自己來擔任統帥,和沒有說差不多,自己不可能親自去組建和訓練水師,真正重要的,還是水師的副統帥,偏偏兩人都沒有提及,這裡面就留下了一個懸念,言下之意,副統帥是應該從多爾袞和代善兩人之中產生了,但這樣的情況,是絕對不能夠出現的。

第三個發言的是阿濟格,看見阿濟格發言,皇太極皺起了眉頭。

“皇上,臣弟以爲,皇上出任水師統帥,這是必須的,不過皇上不可能親自參與到水師的組建和訓練之中,臣弟建議,十四弟直接負責水師的組建和訓練事宜,這一次征伐登州和萊州,十四弟已經體現出來了勇猛,也熟悉了水師的諸多事宜,負責組建和訓練水師,一定能夠打造我大清國強悍的水師。”

皇太極的臉上沒有什麼表情,一些事情被他預料到了,不過現在可不是發脾氣的時候,必須要明確水師的組建和訓練事宜,萬一機會不成熟,寧可暫緩組建水師,也不能夠令個別親王的勢力過於強大。

第1184章 行動(1)第1081章 暗戰(2)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945章 將計就計第769章 認識的轉變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378章 喜得貴子第17章 窮則思變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1299章 尊嚴之戰(18)第1128章 眼見爲實(2)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360章 一怒爲紅顏(2)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1284章 尊嚴之戰(1)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535章 棋逢對手(1)第1072章 遼東決戰(14)第442章 張鳳翼的貪心第1019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728章 江湖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659章 城內廝殺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878章 保密的辦法第1295章 尊嚴之戰(14)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337章 血色殘陽(2)第1032章 多鐸的末路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663章 一箭雙鵰第41章 收服第655章 最後的佈置第576章 白桿兵的慘敗(4)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937章 賈吉涵其人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23章 些須情況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709章 孫承宗的努力(3)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1299章 尊嚴之戰(18)第56章 下狠手(1)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778章 迅雷動作(3)第716章 范文程的精明(1)第164章 留點紀念第225章 贖身第300章 秦三德的暗示(3)第950章 統籌協調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337章 血色殘陽(2)第1077章 應對辦法(3)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516章 機會還是陷井(2)第9章 所謂斬草除根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1013章 誤判?(2)第388章 敲定人選第709章 孫承宗的努力(3)第1272章 遼東的整合第952章 懷柔之心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1018章 皇上的招數第1262章 祭天祭地儀式(2)第1191章 稱帝(3)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294章 最大的收穫第610章 早有預備第1053章 張鳳翼的選擇第1062章 遼東決戰(4)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35章 蠢笨如豬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773章 海戰(3)第975章 福建印象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28章 劉大華的邀請第395章 畢懋康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629章 巡視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233章 慘烈一戰(2)第1163章 展現強勢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859章 京師戒嚴第67章 歸屬第1107章 天賜良機(1)
第1184章 行動(1)第1081章 暗戰(2)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945章 將計就計第769章 認識的轉變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378章 喜得貴子第17章 窮則思變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1299章 尊嚴之戰(18)第1128章 眼見爲實(2)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360章 一怒爲紅顏(2)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1284章 尊嚴之戰(1)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535章 棋逢對手(1)第1072章 遼東決戰(14)第442章 張鳳翼的貪心第1019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728章 江湖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659章 城內廝殺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878章 保密的辦法第1295章 尊嚴之戰(14)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337章 血色殘陽(2)第1032章 多鐸的末路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663章 一箭雙鵰第41章 收服第655章 最後的佈置第576章 白桿兵的慘敗(4)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937章 賈吉涵其人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23章 些須情況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709章 孫承宗的努力(3)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1299章 尊嚴之戰(18)第56章 下狠手(1)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778章 迅雷動作(3)第716章 范文程的精明(1)第164章 留點紀念第225章 贖身第300章 秦三德的暗示(3)第950章 統籌協調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337章 血色殘陽(2)第1077章 應對辦法(3)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516章 機會還是陷井(2)第9章 所謂斬草除根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1013章 誤判?(2)第388章 敲定人選第709章 孫承宗的努力(3)第1272章 遼東的整合第952章 懷柔之心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1018章 皇上的招數第1262章 祭天祭地儀式(2)第1191章 稱帝(3)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294章 最大的收穫第610章 早有預備第1053章 張鳳翼的選擇第1062章 遼東決戰(4)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35章 蠢笨如豬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773章 海戰(3)第975章 福建印象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28章 劉大華的邀請第395章 畢懋康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629章 巡視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233章 慘烈一戰(2)第1163章 展現強勢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859章 京師戒嚴第67章 歸屬第1107章 天賜良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