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大大的眼藥水

氣氛不錯,這是蘇天成的第一感覺。

朱由檢的心情很好,說話的語氣,也顯得很是輕鬆。

開玩笑,這麼多的黃金白銀,運到了京城,朱由檢要是還不高心,那就沒有天理了。

這樣的機會,蘇天成是不會錯過的,他知道,皇上還有問題要問的,接下來就是自己好好把握的時間了。

“蘇愛卿,到江寧縣上任,兩月有餘了,可否想到後面如何署理政務啊。”

“臣的主要心思,還是集中在錢糧上面的,江寧縣地域廣大,人口衆多,若是不能夠促使農業豐收,不能夠收穫更多的糧食,難以穩定,已經是秋收季節了,臣想着,秋收之後,清理江寧縣的耕地,爲來年的耕種做好準備。”

“嗯,說說你的想法。”

“民以食爲天,臣一直都是關注這方面的,臣在平陽府的時候,在自家佃戶中間,推廣了一些甘薯和玉蜀黍的種植辦法,到了江寧縣,也是想着推廣的,無奈江寧縣的農戶,沒有種植甘薯和玉蜀黍的習慣,臣想着,能夠有大量的耕地,實驗甘薯和玉蜀黍的種植,只要是取得了豐收,農民自然是會種植的。”

“這個想法不錯,縣衙首先實驗,豐收之後,農民自然是會種植的。”

“臣就是這個想法,故而看準南京京營的官田,臣曾經專門給王公公稟報,懇請王公公幫忙協調。臣與東京大營和西京大營的將軍接觸一下,專門商議官田耕種的事宜。王公公已經答應了,只是這段時間,估計王公公有些繁忙,沒有來得及聯繫,臣一直都在等候。”

“哦,你是怎麼跟王振說到這件事情的。”

朱由檢的聲音,出現了細微的變化。

機會來了。

“臣曾經專門去拜訪王公公,稟報了查抄匡思明府邸的事情。也說到了繳獲的火器的事情,懇請王公公幫助給皇上上奏,臣主要想到的事情,還是官田的事情,故而專門給王公公稟報了,臣曾經上疏,懇請皇上恩准。這也是臣的疏忽,臣以爲租賃官田,皇上沒有反對,就是准許了,所以臣專門懇請王公公幫忙協調。”

“王振是怎麼說的?”

“王公公讚譽臣思考很是周到,一心是爲朝廷的。還勉勵臣要堅持下去,臣覺得,有了王公公的支持,還有兵部尚書唐大人和應天府府尹王大人的支持,此事是一定能夠做好的。所以做了一些準備,秋收之後。就考慮和兩大營的將軍接觸,磋商官田事宜。”

朱由檢的臉色,有些變化了,雖然很是細微。

站在他身邊的王承恩,臉上沒有過多的表情,但是,眼睛裡面,能夠看見笑意和讚賞。

這一次,他已經想到了王振的事情,身爲司禮監大太監,當然要調整一些職位了,南京鎮守太監就是首先要調整的職位。可沒有任何的理由,貿然的調整,肯定是不好說的,想不到蘇天成幫了大忙了。

“那你說說,若是和南京京營接洽,準備如何做啊,這些官田,畢竟是京營的根本。”

“南京兩大營有兩萬公頃耕地,臣考慮,軍營軍務繁忙,難以耕種,準備由縣衙耕種其中的一萬公頃耕地,至於說收益,臣想過了,收益的五分之一,上繳給軍營,若是超過了這個數目,臣也是難以承擔的。”

“五分之一,是不是少了一些啊。”

“皇上,臣已經是盡力了,軍營可以專心軍務,得到了五分之一的收益,若是超過了這個數目,臣無力承擔啊,臣計算過了,耕種官田的佃戶,所有收益,分爲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五分之一的收益,繳納給兩大營,第二部分,五分之一的收益,繳納給縣衙,第三部分,纔是自身剩下的收益,這已經不多了,若是超過了這個限度,佃戶所得的收益太少了,他們要養家餬口,若是不能夠承受了,就不會耕種了,適得其反啊。”

朱由檢點點頭,看來是贊同這樣的認識的。

“說得好,這纔是民以食爲天的考慮。”

朱由檢沒有直接表態,轉而問到了另外一件事情。

“江寧縣隸屬應天府管轄,若是有什麼事情,也是直接給應天府稟報,蘇愛卿如何想到了,直接給唐世濟和王振稟報啊。”

蘇天成心裡咯噔了一下,看來這位朱由檢,一點都不糊塗。

“皇上,這是臣的不是。”

其實,牽涉到諸多的事情,唐世濟和王振都是關心的,唐世濟也曾經建議,江寧縣和南京京營多多聯繫,可這個情況,蘇天成是不會說出來的,既然要上眼藥水,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那就要分清楚。江寧縣的位置重要,唐世濟不可能不關心,這種越級的關心,他是無法阻止的,朱由檢這麼說,只是提醒其他的官員。

“能夠認識到不是,很不錯了,南直隸的情況,朕是知道的,這也不能夠完全怪你。”

“皇上聖明,臣彙報江寧縣事宜的時候,王公公是非常關心的,還專門鼓勵了,臣很是感激。”

話不能夠說的太多,適可而止。

蘇天成已經察覺到,朱由檢相當聰明,絕不是某些人形容的昏庸不堪,人家知道怎麼治理國家,怎麼明辨是非。

真實的歷史,朱由檢在煤山上吊之前,曾經說過一句話:朕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看來,朱由檢說出來這句話,可能是有着一些道理的。

“嗯,朕很是看好你啊,斬殺不沾泥,查抄匡思明的府邸,表現出來智勇雙全,朕看,你還是回到京城來。”

蘇天成的腦門上,剎那間冒出了汗滴,這可是要命的事情,俗話說的好,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自己沒有雄厚的基礎,總是在京城指手畫腳,依靠着別人的力量,最終是難以成大事的,好不容易在江寧縣慢慢鋪開了,準備大幹一番的,這要是到京城來了,陷入到黨爭的漩渦裡面去了,不知道要蹉跎好多年,說不定先前的多有計劃,都要付諸東流了。

可不要京城,也要有合適的理由,否則後果更加的不妙。

朱由檢要求自己到京城來,恐怕就想到了這件事情的,要不然千里迢迢的,跑來跑去,沒有事情做了啊。

“皇上,臣的想法是有些不同的。”

“嗯,你有些什麼想法,說來看看。”

“皇上厚愛,臣感激不盡,不過臣剛剛到江寧縣,也是剛剛開始熟悉江寧縣的情況,實實在在感覺到了,處理政務,有着太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唯有熟知了情況,才能夠有着不一般的見識,臣也是期盼着在皇上身邊,禁言獻策的,可臣不熟悉下面的情況,就難以提出來行之有效的建議,那樣一來,有負皇上重託,罪莫大焉。”

“蘇愛卿,朕時常聽說,伴君如伴虎,你如何看待這句話啊?”

“臣沒有這樣的看法。”

“哦。”

“臣是實話實說的,臣以爲,心底無私天地寬,既然在皇上的身邊,就要一心爲朝廷,一心考慮到朝政,不要想着爲自身謀私利,若是皇上身邊的文武大臣,都是這樣的想法,從實際出發,提出來實實在在的建議,絕不會有伴君如伴虎的想法,若是時時刻刻關注皇上的喜好,想着欺上媚下,謀求權力,滿足私慾,當然有此類的想法。”

朱由檢神色有些凝重。

“臣知道,皇上勵精圖治,想着振興大明,夙興夜寐,食不甘味,正是因爲如此,臣想着在江寧縣,做出來一番成績,能夠減輕朝廷壓力,臣以爲,儘管是治理江寧縣一縣之地,也是有着規律的,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不能夠過於着急,臣查抄匡思明的府邸,概因爲匡思明和後金勾結,販賣軍械器材,這等同於謀反,罪不可赦,臣不懲處其餘十六家的鹽商,也是考慮到,必須要維護江寧縣的穩定,他們只要足額的上繳賦稅,繼續在江寧縣做生意,是有着莫大好處的,兩權相害取其輕,故而臣做出來了這樣的選擇。”

“雖然說查抄了匡思明的府邸,可臣的內心,是不想這麼做的,請求皇上赦免匡思明的家人,也是從這方面考慮的,懲處首惡,餘者接寬大處理,寬嚴相濟,方可令其餘人認識到朝廷的威嚴,最大限度限制自身的行爲。”

“臣考慮的是長遠的機制,這話解釋起來,意思就是形成良性的發展路徑,比如說江寧縣糧食種植,讓老百姓家裡有了存糧,手裡有糧,心裡不慌,就是發生了災荒,也不至於引發事端,臣正在努力,期盼早日成功。”

“臣雖然在江寧縣,遠離京城,可也是知道皇上過於操勞的,臣以爲,皇上一定要保重身體,皇上的身體,乃是我大明朝之根本。”

朱由檢悠悠的嘆了一口氣。

“朕很久沒有聽到這樣的建議了,蘇愛卿的意思,朕是明白的,朝廷文武大臣,也有提出來這等建議的,可惜他們總是言辭鑿鑿,以爲掌握了至理名言,朕就非要按照他們的意見來辦事,否則就是昏庸。朕何嘗不明白慎獨的道理,但事情總有輕重緩急啊。”

“臣以爲,皇上說的極是。”

第336章 血色殘陽(1)第881章 對決(3)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208章 出乎預料的戰果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129章 忠告第946章 盧象升的分析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1195章 內部的分裂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695章 太多的問題第63章 神秘隊伍(2)第588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245章 凸顯的矛盾第508章 艱難的起步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822章 準備(1)第912章 失意人第993章 整合(1)第1197章 化敵爲友?第639章 炮兵營的地位第762章 開埠的時間(2)第1045章 大小兼顧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1117章 硬骨頭(2)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584章 情報戰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25章 原來如此第29章 從容應對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563章 不一般的囑託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182章 家信第735章 青州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1163章 展現強勢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第1034章 聖旨第659章 城內廝殺第444章 想不到第1章 殺良冒功第912章 失意人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279章 借銀子第746章 引起震動的聖旨(1)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152章 大婚之事第1269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3)第586章 真真假假第1051章 戰役部署的調整第58章 後續第357章 暗中保護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第348章 有關建議第1116章 硬骨頭(1)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631章 重要會議第643章 犬牙交錯第59章 收穫季節第1117章 硬骨頭(2)第189章 前期準備第872章 單獨的強調(1)第597章 血戰夔州府城(1)第75章 小王爺第1187章 行動(4)第271章 格殺勿論(3)第1240章 史可法的決斷(1)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359章 一怒爲紅顏(1)第285章 縣衙的安排第77章 郡主來了第839章 開始行動第248章 協調會(2)第160章 剿匪(2)第245章 凸顯的矛盾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1251章 崩潰第675章 計中計第398章 燧發槍第780章 迅雷動作(5)第805章 皇太極的重視第30章 連環計第798章 女人的心思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429章 應對大饑荒第1027章 無力迴天(5)第940章 危險重重(2)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10章 下人的規矩第932章 厲害的分析第599章 血戰夔州府城(3)
第336章 血色殘陽(1)第881章 對決(3)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208章 出乎預料的戰果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129章 忠告第946章 盧象升的分析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1195章 內部的分裂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695章 太多的問題第63章 神秘隊伍(2)第588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245章 凸顯的矛盾第508章 艱難的起步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822章 準備(1)第912章 失意人第993章 整合(1)第1197章 化敵爲友?第639章 炮兵營的地位第762章 開埠的時間(2)第1045章 大小兼顧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1117章 硬骨頭(2)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584章 情報戰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25章 原來如此第29章 從容應對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563章 不一般的囑託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182章 家信第735章 青州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1163章 展現強勢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第1034章 聖旨第659章 城內廝殺第444章 想不到第1章 殺良冒功第912章 失意人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279章 借銀子第746章 引起震動的聖旨(1)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152章 大婚之事第1269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3)第586章 真真假假第1051章 戰役部署的調整第58章 後續第357章 暗中保護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第348章 有關建議第1116章 硬骨頭(1)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631章 重要會議第643章 犬牙交錯第59章 收穫季節第1117章 硬骨頭(2)第189章 前期準備第872章 單獨的強調(1)第597章 血戰夔州府城(1)第75章 小王爺第1187章 行動(4)第271章 格殺勿論(3)第1240章 史可法的決斷(1)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359章 一怒爲紅顏(1)第285章 縣衙的安排第77章 郡主來了第839章 開始行動第248章 協調會(2)第160章 剿匪(2)第245章 凸顯的矛盾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1251章 崩潰第675章 計中計第398章 燧發槍第780章 迅雷動作(5)第805章 皇太極的重視第30章 連環計第798章 女人的心思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429章 應對大饑荒第1027章 無力迴天(5)第940章 危險重重(2)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10章 下人的規矩第932章 厲害的分析第599章 血戰夔州府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