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

熊子健、孫元坤、劉實亮和羅昌等人,到了蘇天成的房間裡面。

“諸位兄弟,有兩件事情,我做出來安排,第一,我們明日回到平陽府,處理好平陽府所有的事情,三千兄弟,悉數跟着我到江寧縣去,平陽府存下了不少的糧食和黃金,此行必須完成的任務,將大部分的糧食,全部的黃金,運到江寧縣去,特別是甘薯和黃金,這件事情,拜託諸位弟兄了,第二,我們要提前到江寧縣,做好安排,我的計劃,四月中旬,就要趕到江寧縣,提前安排一切的事情,兄弟們必須要有安身立命之所,這件事情,不能夠有絲毫的疏忽。”

衆人有些吃驚,看着蘇天成,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公子,爲什麼如此的急促啊,可以慢慢來的,再說了,你不準備回來了嗎?”

“短時間不會回來了,既然要建功立業,就沒有時間回來,府裡還有兩萬兩左右的黃金,安置諸位兄弟,購買府邸,足夠了,加上存下的一些糧食,短時間,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這件事情,僅有一兩人知道,諸位兄弟一定要保密。”

蘇天成剛剛說完,熊子健就開口了。

“公子,這件事情,我建議,還是蘇叔負責,我們都聽從安排,你放心,不要說運送這些東西,就是將府邸搬到江寧縣去,弟兄們也不會叫苦的。”

“好,這件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你們好好商議一下,具體的細節,我就不過問了。”

衆人剛剛離開,蘇二童進來了,手裡拿着一個帖子。

蘇天成皺了皺眉,不知道是誰來拜訪了,自己已經不打算在太原府逗留了,按照規矩來說,他要拜訪一下巡撫大人,包括布政使衙門的官員,現在也不準備拜訪了。

“二童,這是誰送來的帖子啊。”

“來人說是一介平民,姓孫,說是一切的話語,都在帖子裡面。”

蘇天成接過了帖子,看了兩眼,馬上站起來了。

“二童,叫蘇俊和王大治跟着我出去。”

到了府門口,一箇中年人,正揹着手,慢慢踱步。

進入初夏,有些炎熱了,中年人穿的規規矩矩的,沒有絲毫隨意的表現。

“在下蘇天成,孫大人來拜訪,在下受之有愧啊。”

中年人看着年輕的有些過分的蘇天成,楞了一下,他沒有想到,會試會元、殿試榜眼蘇天成,應該是趾高氣揚的,居然這樣的謙遜,這難道是那個在太和殿吟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詩句,有着一腔豪情的蘇天成嗎。

“在下孫傳庭,一介布衣,前來拜訪蘇大人。”

“孫大人是前輩了,孫大人高中進士之時,在下還不明白事理。”

孫傳庭再次愣住了,難道自己這麼大的名氣,榜眼郎都知道自己嗎。

這個中年人,正是萬曆四十七年的進士孫傳庭,天啓年間,出任商丘知縣,後擔任吏部主事,因爲魏忠賢亂政,憤而乞求辭職歸家,如今正在家裡賦閒。

孫傳庭是太原府代州人氏,與蘇天成是大老鄉,蘇天成是山西的鄉試解元,成爲了會試會元,殿試榜眼,這是很不簡單的,幾首詩詞,早就在山西廣爲流傳了,前面的幾首詩詞,孫傳庭還沒有特別注意,在太和殿做出來的兩首詩,驚動了他。

孫傳庭到太原府好些天了,本來準備回到代州去的,閒來無事,打聽到了蘇府,抱着試試看的心理,來拜訪一下蘇天成,想不到運氣真的不錯。

“孫大人今日到府上來,在下準備有些倉促,就請大人到酒樓去一敘,不知道大人可否賞光。”

“豈敢不從命,不過,在下乃是一介布衣,蘇大人萬萬不要這樣稱呼了。”

“在下一直認爲,孫大人是朝廷棟樑,只不過暫時賦閒在家,他日必將得到重用的。”

一頭霧水的孫傳庭,跟着蘇天成,來到了酒樓,依舊是在太白酒樓。

坐下來的孫傳庭,實在是有些想不明白。

“蘇大人是怎麼知道在下的啊?”

“呵呵,孫大人乃是山西進士,在下豈能不知啊,想那魏忠賢亂政,大人看不過,辭職歸家,體現出來讀書人的節氣,不肯依附閹黨,這份豪氣,在下很是佩服啊。”

孫傳庭搖搖頭。

“這些事情,蘇大人還是不要說了,都是過去之事了。”

“那孫大人想和在下說些什麼?”

孫傳庭感覺到,自己的思維,有些跟不上了,這個蘇天成,說話的時候,思維是跳躍性的,好像對什麼都是熟悉的。

雖然賦閒在家,可孫傳庭沒有閒着,一直都在關注朝廷大事。

“蘇大人如此的爽快,我就不客氣了,如今,朝中多事,山西更是受苦,好在洪大人帶領朝廷大軍,取得了西澳大捷,斬殺了杜三、楊老柴等流寇匪首,壓制了流寇的氣焰,北邊有後金作亂,山東登州有叛將孔有德作亂,蘇大人認爲,朝廷應當如何應付啊。”

蘇天成微微一笑,看來孫傳庭沒有閒着,一直都在考慮大事情,那肯定是有想法的,自己可不能夠首先說出來意見。

“孫大人經歷諸多,想必一定是有着獨到的見解,在下就洗耳恭聽了。”

“好,我就拋磚引玉了,這三方面,我認爲,後金是重中之重,至於說流寇侵襲,乃是因爲飢餓所致,剿撫並用,一定能夠解決問題,可恨的是那孔有德,世受皇恩,居然造反,正是狼心狗肺。”

蘇天成臉上帶着微笑,卻沒有點頭稱是。

“怎麼,蘇大人有不同看法嗎?”

“在下確實有些不同的看法。”

“哦,說來聽聽。”

“有一件事情,不知道大人是否知曉,皇上曾經賣掉了皇宮內的貢品,補貼國庫。”

“知道,皇上勵精圖治,值得稱頌啊。”

“去年增加了遼餉,大人怕是也知道了吧。”

“知道,蘇大人說這些事情,是什麼意思啊,這與對付後金、剿滅流寇,有什麼關係嗎?”

蘇天成暗暗嘆氣,如今的讀書人,最大的毛病,是看不起商賈,更不用說懂得什麼政治經濟學的道理了。

“敢問大人,打仗需要銀子嗎?皇上連宮裡的貢品都賣了,國庫是什麼情況,大人想必知曉吧,去年加徵遼餉,不過一年時間,能夠籌集到多少的銀兩,朝廷拿不出來銀子,用什麼來打仗。”

“蘇大人有些南轅北轍了,我說的是當今朝廷面臨最大的問題啊。”

“缺銀子,就是最大的問題,大人也說了,流寇作亂,乃是因爲飢餓所致,可以說,一切的問題,都是因爲缺銀子,目前朝廷面臨的最大問題,乃是缺銀子。”

孫傳庭看着蘇天成,有些驚愕。

“至於大人說到的後金和流寇的問題,在下以爲,都是大問題,都必須要徹底解決,或許大人覺得,在下有些杞人憂天了,這流寇是內亂,後金是外族侵襲,嚴格說起來,內亂更加的致命,攘外必先安內,內部不能夠穩定,不能夠萬衆一心,怎麼去對付外族的侵襲。”

“可這流寇,不能成大氣候啊,他們四處流竄,雖然聲勢浩大,可與朝廷軍隊作戰,依舊不是對手啊,相反,後金軍力強悍,是最大的禍患啊。”

“不能這樣看,我以爲,最好的辦法,是徹底剿滅流寇,與此同時,大力發展生產,讓百姓安居樂業,休養生息之後,舉全國之力,對付後金,徹底剿滅他們。”

“蘇大人,這些流寇,本身是大明子民啊,他們願意歸順朝廷,也是不錯啊。”

“我以爲,不可有這樣的想法,農夫和蛇的故事,大人想必知道,不錯,流寇因爲飢餓,萬般無奈之下造反,他們的出發點,值得憐憫,但人的心性是會改變的,這些流寇,長期奔襲,四處劫掠,早已經變得不可理喻,就是朝廷給予了他們糧食土地,他們也難以安靜下來了,只要有機會,依舊會聚衆造反,所以,剿滅流寇,決不能心軟,要斬草除根。”

“蘇大人是不是說的有些嚴重了。”

“千里長堤,毀於蟻穴,在下一直以爲,對敵人的憐憫,就是對自身的殘酷。”

稍微楞了一下,孫傳庭站起來了,抱拳給蘇天成行禮。

“蘇大人不及弱冠之年,有着如此的認識,真是朝廷棟樑之才啊,入翰林之後,在皇上身邊,可以提出諸多建議啊。”

“在下已經外放爲官了。”

“哦,這是爲何啊,以蘇大人的才學,不用在翰林院磨礪多長時間,一定可以大展宏圖的。”

“孫大人恐怕不知道,在下已經到南直隸應天府轄下江寧縣了。”

孫傳庭有些不敢相信,看着蘇天成,想不到這裡面的原因。

“在下有些想法,期盼着能夠實現,故而申請外放,我以爲,在皇上身邊,提出來諸多的建議,有些紙上談兵的味道,只有親自實踐了,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績,才能夠有着真正的發言權的。”

過了好一會,孫傳庭纔開口說話。

“蘇大人的決定,實在令我震驚啊。”

“在下經驗不足,善需要磨礪和實踐,日後若是有機會,一定向大人討教的。”

“好,一言爲定,明年,我到江寧縣,專門拜訪蘇大人。”

第70章 發榜(2)第1190章 稱帝(2)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642章 各方準備第1278章 科舉考試(2)第1237章 皇太極的機會第648章 夜襲(3)第1238章 變故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300章 秦三德的暗示(3)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880章 對決(2)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1067章 決戰遼東(9)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958章 草原之殤4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541章 火爆的互市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623章 行刺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682章 屠城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984章 明確的態度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69章 發榜(1)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1013章 誤判?(2)第130章 基本情況第168章 血戰(2)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284章 膽大妄爲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815章 登州的佈置第1239章 鉅變第58章 後續第5章 馬市賣馬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322章 遠慮近憂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787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709章 孫承宗的努力(3)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850章 黑山之殤第1208章 滄州血戰(2)第843章 慘敗(1)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72章 刁鑽的女孩子第999章 分析局勢(2)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273章 麻煩事第400章 弘農衛的異動第1123章 內心冰涼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36章 如願以償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55章 真相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318章 大比武(3)第219章 不敢忘卻第9章 所謂斬草除根第41章 收服第1017章 朱審烜的考慮第1029章 救贖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35章 蠢笨如豬第670章 家人的安排第1252章 北平第363章 不平凡的離開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25章 原來如此第611章 窮途末路第1217章 滄州血戰(11)第2章 破局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1081章 暗戰(2)第696章 官員問題第360章 一怒爲紅顏(2)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1211章 滄州血戰(5)第477章 特權巡撫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783章 財富不嫌多第1148章 必然的陣痛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64章 太原府城
第70章 發榜(2)第1190章 稱帝(2)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642章 各方準備第1278章 科舉考試(2)第1237章 皇太極的機會第648章 夜襲(3)第1238章 變故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300章 秦三德的暗示(3)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880章 對決(2)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1067章 決戰遼東(9)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958章 草原之殤4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541章 火爆的互市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623章 行刺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682章 屠城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984章 明確的態度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69章 發榜(1)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1013章 誤判?(2)第130章 基本情況第168章 血戰(2)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284章 膽大妄爲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815章 登州的佈置第1239章 鉅變第58章 後續第5章 馬市賣馬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322章 遠慮近憂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787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709章 孫承宗的努力(3)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850章 黑山之殤第1208章 滄州血戰(2)第843章 慘敗(1)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72章 刁鑽的女孩子第999章 分析局勢(2)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273章 麻煩事第400章 弘農衛的異動第1123章 內心冰涼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36章 如願以償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55章 真相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318章 大比武(3)第219章 不敢忘卻第9章 所謂斬草除根第41章 收服第1017章 朱審烜的考慮第1029章 救贖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35章 蠢笨如豬第670章 家人的安排第1252章 北平第363章 不平凡的離開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25章 原來如此第611章 窮途末路第1217章 滄州血戰(11)第2章 破局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1081章 暗戰(2)第696章 官員問題第360章 一怒爲紅顏(2)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1211章 滄州血戰(5)第477章 特權巡撫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783章 財富不嫌多第1148章 必然的陣痛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64章 太原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