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官員問題

劉崇三確實熟悉萊州的情況,對登州的情況也不陌生,兩日之後,蘇天成一行抵達登州的時候,已經對登州和萊州的情況,基本熟悉了。

登州的情況,更加的慘烈。

多爾袞曾經在登州和蓬萊城駐軍,這兩個地方,都成爲了他的大本營,在登州和萊州劫掠的時候,戰船甚至帶着劫掠來的糧食的金銀財寶,回到了旅順,接着又趕赴蓬萊,接走了諸多的八旗軍。

準確的說,蓬萊城和登州府城,幾乎不復存在,需要重新開始建設了。

登州的情況,令蘇天成更加的擔憂,一個多月時間過去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爲官府沒有能夠發揮作用,還是因爲人手不夠,一路上竟然還能夠看見腐爛的屍體,散發出來的惡臭,令人側目,官道上面,很少看見有人行走,偌大的登州府,竟然看不見多少人。

屍體必須要深埋,否則接下來就是瘟疫橫行,所以說,跟隨蘇天成來的軍士,主動承擔了這項任務,將那些裸露在外面的屍體,悉數都埋下去了。

蘇天成內心的思路,漸漸的清晰了,他需要考校一下劉崇三了,看看劉崇三真實的本領,這次的考校,主要是看劉崇三能夠做什麼事情。

晚飯之後,蘇天成在登州城裡慢慢的散步,劉崇三陪在身邊。

“劉崇三,萊州的情況,你是熟悉的,登州的狀況,一路上你也看見了,依照你的認爲,朝廷若是展開救濟,目前最爲重要的問題是什麼。”

劉崇三稍微思索了一下,開口回答了。

“大人,在下認爲,最爲重要的是糧食問題。後金韃子劫掠登州和萊州,搶走了所有的糧食,燒燬了所有的房屋,毀掉了城池,倖存下來的百姓,沒有糧食,活不下去啊。”

劉崇三的這個回答。算是不錯的,但蘇天成不是很滿意,目前糧食問題,當然是非常重要的,老百姓掙扎在死亡線上,若是不能夠及時開展救濟。還不知道會餓死多少人。

“恩,除了糧食問題,還有其他的問題嗎?”

“餘下的問題,在下認爲,暫時可以緩一緩,主要還是讓老百姓有飯吃,不至於餓死。”

蘇天成輕輕的搖頭。

“劉崇三。你從未進入過官府,能夠回答到這樣的程度,算是不錯了。”

劉崇三看了看蘇天成,低下頭了。

“本官知道你不滿意,認爲自己的回答是不錯的,首要的就是糧食問題,可本官想着問你兩個問題,第一。朝廷若是調劑了糧食,老百姓怎麼拿到糧食,難道一擁而上搶糧食嗎,第二個問題,一路上我們見到的百姓,是什麼樣的眼神,你也是清楚的。老百姓心裡想了一些什麼,你也是知道的,這樣的情況下,僅僅是解決糧食問題。會不會有最好的效果。至於說後面的生活問題,過冬的棉衣問題等等,接踵而至,難道這些問題,要一個一個來解決,火燒眉毛了纔想到嗎。”

劉崇三畢竟是讀書人,一下子就明白了,紅着臉開口了。

“在下慚愧,這些年就知道讀書了,如此簡單的問題都沒有想到,登州府衙和萊州府衙的官吏,幾乎都殉國了,如今最爲主要的問題,是朝廷委派官吏,所有的事情,纔有人來辦理,只要官府真正的爲百姓生存考慮,在下以爲,一切的問題,都能夠慢慢解決的。”

蘇天成滿意的點頭,這纔是關鍵,用幾百年之後的話來說,老百姓必須要有主心骨,要有組織,有了官府,出現了什麼問題,老百姓是可以直接找到官府的,很多具體的問題,官府可以拿出來具體解決的辦法,包括恢復生產等等,只要官府真正的考慮到老百姓,平息了老百姓內心的怨氣,很多的矛盾都可以迎刃而解。

但問題還是存在的,登州和萊州,幾乎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按照正常的程序來建設,至少需要十年左右,看看能不能恢復,崇禎五年的時候,孔有德叛亂,這裡就遭受了打擊,一直都沒有徹底恢復,這一次更是毀掉了元氣。

所以說,想要恢復登州和萊州的元氣,必須採用兩步走的辦法,第一是朝廷撥付銀兩和糧食,救濟這裡的老百姓,第二是遷移人口,只有這兩個措施同時進行,才能夠真正的恢復登州和萊州以往的繁華。

何況登州和萊州,已經成爲了必須要重視的邊關,這裡不僅僅需要嚴密的防守,還要重新打造大明的水師。

但目前的問題就是,沒有人會主動來到這裡,登州和萊州的名氣出去了,誰都認爲這裡是最危險的地方,到這裡來了,生命都沒有保障,試問誰還想着來啊,朝廷臉官員都派不出來了,更不要說遷徙老百姓了。

登州和萊州的地位也是很特殊的,屬於雙重管理的地方,蘇天成這個薊遼督師,權力已經是很大了,負責遼東、大同、寧夏、天津、登州和萊州等地的軍務民政,這些地方的總兵官,以及總督等,都屬於蘇天成節制,包括這些地方的官員,蘇天成同樣可以管理,但蘇天成並沒有管理整個山東地界的權力,譬如說濟南府,就不歸蘇天成直接管轄,主要還是山東巡撫管轄的,名義上面,山東巡撫還要管轄登州和萊州的民政事務的。

以前出現這樣的情況,雙方往往是互相推卸責任,最終導致地方上面吃虧,好的事情都想着管轄,不好的事情都想着推脫,不過蘇天成上任以後,因爲皇上和內閣的信任,這種情況倒是不存在了,山東巡撫也不敢說不按照蘇天成提出的要求辦事。

但蘇天成自己還是要注意的,朝廷裡面,已經出現了不少的雜音,這個時候,自己繼續插手山東的事物,肯定是有人暗地裡彈劾的,也就是說,處於目前的情況下,想着從山東境內遷移老百姓,可能性是不大的,此舉必然引發軒然大波,朝廷裡面的御史和給事中肯定會站出來,彈劾蘇天成越界管轄了,這樣的情況下,皇上就是想着護短,可能也不行。

這是實際問題,蘇天成也暫時沒轍,除非他是內閣大學士。

蘇天成足足考慮了兩天,終於拿出來奏摺了。

孫傳庭、劉鐵漢和王大治等人,對於地方上面的事情,不是很熟悉,孫傳庭強一些,但這些年主要考慮的是江寧營的事情,幾乎沒有插手過地方上面的事情,蘇天成基本沒有人可以商議,只能夠靠他自己拿出來主意。

八月底,第一批的糧食,運抵登州和萊州。

孫傳庭、劉鐵漢和王大治等人,加上劉崇三的協助,暫時來管理登州和萊州的事物,分發這些糧食,這個時候,朝廷的旨意還沒有下來,這些糧食,是從遙遠的陝西運過來的,宋思軍花費了好大的氣力,朱審烜也伸出了援手。

九月初,皇上的聖旨終於下來了。

鄧輝出任登州知府,藍橋正出任萊州知府,劉崇三出任登州同知,柳敬亭出任萊州同知。

這個聖旨,不簡單的,且不說鄧輝和藍橋正二人,就說劉崇三和柳敬亭,劉崇三是舉人,尚未考中進士,最多出任縣丞一職,就很不錯了,可現在橫空出世,出任了登州同知,這屬於破格提拔了,而且劉崇三是萊州人,按照朝廷的迴避制度,是不能夠在山東爲官的,至於說柳敬亭,那就更不用說了,讀書人的身份都沒有的,根本就沒有資格做官的。

可惜蘇天成不是一般人,他是從登州和萊州的實際情況出發的,想要建設好登州和萊州,就必須要採取非常手段,否則什麼都不用說的,若是按照朝廷的那些規矩來,估計登州和萊州的老百姓,包括山東的老百姓,都開始造反了。

鄧輝和看藍橋正的能力是不用說的,鄧輝曾經是臨洮府的知府,這一次以僉都御使的身份,兼任登州知府,本來就是受命於危難之際,藍橋正跟隨朱審烜多年,也知道該如何署理好政務,最關鍵的還是劉崇三和柳敬亭兩人,劉崇三是本地人,知道應該做些什麼事情,和自己也交流了一段時間了,柳敬亭來自於底層,深知老百姓的苦楚,協助藍橋正,能夠妥善處理好諸多的矛盾。

還有蘇天成放心的地方,那就是這一次登州府衙和萊州府衙,完全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圖,去搞好建設,用最快的速度,恢復這裡的繁華,讓這裡成爲大明朝堅固的海防線。

下一步,蘇天成準備要開始大規模的建設大明的水師了,南方的鄭氏水師,有些自立爲王的意思,朝廷好像調不動了,雖然說鄭芝龍和鄭成功在歷史上的名氣很大,但有些事情,並非歷史書中說的那樣美好,比如說鄭芝龍富可敵國,控制海上貿易,每年的收入,與大明朝廷的收入差不多了,這些錢都是鄭家的私人財產,與朝廷沒有絲毫的關係。

蘇天成當然不會允許這樣的情況長期存在的,但目前還鞭長莫及,只能夠一步步來。

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159章 剿匪(1)第1199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317章 大比武(2)第1028章 無力迴天(6)第662章 皇太極的身體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54章 遇險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340章 血色殘陽(5)第446章 不容置疑第40章 壯漢與少女第728章 江湖第923章 轉向的準備第77章 郡主來了第33章 精心策劃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66章 鄉試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208章 出乎預料的戰果第495章 宿命論(4)第775章 海戰(5)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1205章 聯合作戰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780章 迅雷動作(5)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88章 拜訪第889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4)第787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1095章 口服心服(1)第598章 血戰夔州府城(2)第450章 首戰必勝(1)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835章 推遲進攻第559章 相應的佈置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841章 不同的要求(1)第411章 不好做的決定第1003章 營造氛圍第156章 出發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1273章 驚奇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1061章 遼東決戰(3)第151章 大大的眼藥水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762章 開埠的時間(2)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69章 發榜(1)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52章 奇怪的思維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490章 近憂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886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1)第1092章 夾在中間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397章 開花彈第16章 可憐的佃戶第793章 都不笨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239章 故人來(1)第695章 太多的問題第1308章 萬國來朝(3)第1083章 廷辯(1)第362章 最終決定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1274章 奧妙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1163章 展現強勢第488章 鬥智鬥勇第1118章 硬骨頭(3)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2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99章 聖眷難測第56章 下狠手(1)第750章 睿智的體現第341章 血色殘陽(6)第718章 精準的分析(1)第457章 巨大的震撼第711章 握手言和?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
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159章 剿匪(1)第1199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317章 大比武(2)第1028章 無力迴天(6)第662章 皇太極的身體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54章 遇險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340章 血色殘陽(5)第446章 不容置疑第40章 壯漢與少女第728章 江湖第923章 轉向的準備第77章 郡主來了第33章 精心策劃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66章 鄉試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208章 出乎預料的戰果第495章 宿命論(4)第775章 海戰(5)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1205章 聯合作戰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780章 迅雷動作(5)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88章 拜訪第889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4)第787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1095章 口服心服(1)第598章 血戰夔州府城(2)第450章 首戰必勝(1)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835章 推遲進攻第559章 相應的佈置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841章 不同的要求(1)第411章 不好做的決定第1003章 營造氛圍第156章 出發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1273章 驚奇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1061章 遼東決戰(3)第151章 大大的眼藥水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762章 開埠的時間(2)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69章 發榜(1)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52章 奇怪的思維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490章 近憂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886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1)第1092章 夾在中間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397章 開花彈第16章 可憐的佃戶第793章 都不笨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239章 故人來(1)第695章 太多的問題第1308章 萬國來朝(3)第1083章 廷辯(1)第362章 最終決定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1274章 奧妙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1163章 展現強勢第488章 鬥智鬥勇第1118章 硬骨頭(3)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2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99章 聖眷難測第56章 下狠手(1)第750章 睿智的體現第341章 血色殘陽(6)第718章 精準的分析(1)第457章 巨大的震撼第711章 握手言和?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