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新太行發動機很行

王洋激動地道:“章總師,放心吧,我保證完成這次任務!”

隨着蘇二七試飛平臺,在跑道上開始快速滑行起來,大家都有一點緊張起來了,這可是真正的試飛了,不是地面試車,也不是高空臺試驗。

蘇二七試飛平臺,不僅要飛到萬米高空,還要做機動飛行,測試新發動機的各種特性。

在跑道上滑行了五百多米,蘇二七試飛平臺終於騰空而起了,指揮控制中心,大腕都鼓起掌來!能夠順利升空,這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試飛員王洋駕駛蘇二七戰鬥機平穩地爬升着,雖然此時它就如同一個在鋼絲上行走的雜技演員一樣小心翼翼,爬升速度並不是很快,因爲發動機油門推得比較小,飛行姿態和普通的蘇二七沒區別,操縱品質也感覺不出來有何不同,沒有出現一點的異常。

這也充分說明試飛平臺改裝是非常成功的,所有的改裝設計和計算都沒有問題,同時渦扇十A發動機,此時的工作狀態也是非常穩定的,它可是有全權限數字式控制系統的,比三姨夫發動機先進多了,可以自動進行調節。

蘇二七試飛平臺越飛越高,越飛越遠,很快就消失在視線中,不過大家還能從大屏幕上看到它的位置,還有各種參數信息,渦扇十A發動機的運行參數,也實時顯示在大屏幕上。

經過幾分鐘的飛行,蘇二七試飛平臺,來到了一萬一千米高空,此時試飛員還在不斷的向指揮控制中心彙報各項主要參數,因爲設備傳回來的數據,和飛機上顯示的數據,有時候會有誤差,這樣可以進行對比判斷。

現在蘇二七戰鬥機已經達到了九百千米每小時的高亞音速,渦扇十A發動機運行正常,不過很明顯的一點就是它的實時油耗,要比三姨夫發動機小,在同樣的推力下,油耗曲線也是不同的,更爲平緩。

這就顯示出了渦扇十A發動機的優勢了,接下來就要進行超音速飛行,測試發動機的加力推力了,在高空中推力是與地面不同的,高空推力要小得多,可用推力大不大,這關係到高空高速性能,三姨夫發動機的高空高速性能是不錯的,但是比起渦扇十A還是差了一點點。

現在看加力狀態下是什麼情況,同時也要考驗超音速飛行時,渦扇十A發動機能不能穩定正常的工作。

試飛員王洋打開了加力,兩臺發動機的加力都同時打開了,這時候發動機推力快速上升,戰機的推重比迅速增加,在高空中空氣稀薄,發動機推力要小得多,但是空氣阻力也非常小,所以戰機在高空更容易超音速飛行,蘇二七戰鬥機的最大平飛速度能夠達到二點三五馬赫,這是與三姨夫發動機的高空推力大有關係的。

發動機推力不僅與高度相關,還與速度相關,速度越快,推力就越小。

所以像FA18大黃蜂戰鬥機,這種高空性能不佳的戰鬥機,就是因爲它的發動機高空性能差,F404發動機出了名的高空性能差,不過它在低空卻是非常省油的,這款發動機在九千米高度,零點九馬赫速度時,推力只剩下三點五噸,到一萬米就只有三噸了。

F110發動機,在一萬五千米高空,一點六馬赫時推力爲五點四噸,三姨夫發動機大約四點七噸,都比地面推力大大下降。

發動機加力打開後,蘇二七戰鬥機尾噴口噴出一道橘紅色尾焰,一道是淡藍色的,很顯然紅色的就是渦扇十A發動機,蘇二七戰鬥機開始不斷加速了,準備突破音障。

這時候附近要是有客機或者別的飛機,就能看到整個蘇二七戰鬥機,都沐浴在一團白色的霧氣中,一股音爆聲也響徹雲霄。

戰機很快就達到了兩倍音速,這個速度可以說相當快了,這時候渦扇十A發動機的表現相當出色,運行非常平穩,可用剩餘推力還比較大,顯然它的高空性能也比三姨夫好。

魚與熊掌兼得了,渦扇十A發動機的出色性能,讓指揮控制大廳裡面的人們都激動壞了。

這麼好的發動機,要早日裝備國產戰機多好啊,有了它殲十戰鬥機性能會進一步提升,殲十一戰鬥機也是如此。

要知道渦扇十A發動機,雖然也是小涵道比渦扇發動機,但是它的涵道比是適中的,沒有像EJ200發動機那麼小到像渦噴發動機,也沒有像F404那樣高空性能不好。

戰鬥機用的渦扇發動機,不能採用大涵道比設計,而必須要採用小涵道比的設計,因爲涵道比大了,地面推力是增加了,渦扇發動機,有一部分推力是風扇產生的,特別是那些大涵道比的渦扇發動機,可以說大部分推力都是風扇產生的,所以到了高空,推力損失就會非常大,只有客機和運輸機之類的飛行才用,戰鬥機肯定是不能用大涵道比設計的。

這樣加速性纔有保證,特別是在高空,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推力就更小了,這是很好理解的,高空的空氣非常稀薄。

超音速飛行時間也不能太長,所以在五分鐘後,試飛員就關掉了加力,戰機很快又恢復到了高亞音速巡航的狀態。

從高空的表現來看,渦扇十A發動機確實相當優秀,就連李軼都激動不已。

接着試飛員開始降低高度,到達指定的三千米高度後,就要開始做一些戰術機動了,以此來測試渦扇十A發動機,在進行機動時的表現。

滾轉,加力盤旋,八字飛行等一系列的機動做下來,渦扇十A發動機表現很好,沒有發生熄火之類的嚴重問題,也沒有喘振什麼的故障,甚至一點兒小問題都沒有發生,這次試飛可以說取得了成功,渦扇十A發動機首次試飛表現就這麼好,後面肯定就不用太擔心了。

試飛員發出返航的請求,指揮中心迅速下達指令,可以返航了。

等蘇二七試飛平臺着陸後,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呢,要對發動機進行檢查。

不多時,蘇二七試飛平臺飛回來了,在試飛院的上空,先是一陣戰機的呼嘯聲,接着就看到了一個小黑點,這就是蘇二七試飛平臺。

蘇二七戰鬥機平穩的下降高度,速度也降了下來,隨着它平穩的降落在跑道上,渦扇十A發動機首次試飛,也就算是取得了成功。

蘇二七戰鬥機滑行到了機庫,地勤們就圍了上來,試飛員王洋從座艙內出來了,大家也迎了上去。

章總師握着王洋的手,激動地道:“王洋同志,感覺怎麼樣?”

王洋高興地道:“章總師,咱們的渦扇十A發動機很優秀,表現很穩定,性能比三姨夫好,咱們的新太行終於行了!”

這次首飛成功,代表着渦扇十A發動機的研製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試飛可是定型前的一個關鍵環節,首飛成功就是一個很好的兆頭。

要是首飛都不順利,那後面肯定就是問題不斷。

以前的太行發動機就是這樣的,所以這次可以說是出乎意料的順利了。

章總師激動地道:“太好了,今天咱們的渦扇十A發動機終於順利完成首飛,想想咱們的太行發動機,一路走來,十幾年了,真是不容易,如果沒有咱們的上級領導果斷拍板,重啓爐竈,沒有李總拿出來的設計方案,我們還在原來的借鑑模仿道路上走,還繼續折騰那個老太行,很難想象太行發動機現在是什麼樣子。現在渦扇十A發動機的性能,可以說達到了三代大推中的頂尖水平,這是咱們中國航空發動機歷史上第一次離世界最高水平這麼近!我想作爲總師,我要感謝所有爲太行發動機研製做出貢獻的每一位科研人員,謝謝大家!”

章總師今天確實激動得都流下了老淚,因爲他可以說是太行發動機之父了,搞了十幾年,今天終於獲得初步成功,眼看年底就能服役了,他怎麼能不高興呢?

雖然說這個渦扇十A發動機是李軼設計的方案沒錯,但是具體的工作,還是章總師在做,要統籌協調,要安排各項研製工作,可以說這兩年來章總師,比以前更忙了,但是越忙越有信心,以前是被各種問題打擊得快失去信心,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心境。

與世界上同類的發動機對比,渦扇十A發動機是非常強大的,毛子的117S發動機其實是三姨夫的增推版,別看推力增加到了十四噸,但是推重比還是不到八。

當然三姨夫發動機,也有第三種改型,有可能增加到十五噸推力,這個型號就是AL-31F-M3,但還沒有研製出來。

而鷹國的F110-GE-134在一九九九年被鷹國空軍正式授予編號,推力達到了一百五十一千牛,從2000年開始發展的F110-GE-132的推力也達到了一百四十二千牛,和渦扇十A發動機推力相當,但是推重比要略遜。

要知道F110發動機,可是已經發展了二十多年,最開始也只有十噸推力,但渦扇十A發動機,可是一步到位的,這就比鷹國厲害多了。

有了渦扇十A發動機,國產三代和三代半戰鬥機,就有了一個強勁可靠的心臟,不輸給任何一個航空強國。

第三百七十一章 這兒風景獨好第二百一十六章 魚兒上鉤了第二章 撿了個飛機設計系統第三百九十章 RT30艦用燃氣輪機也要立項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殲十戰鬥機改進論證(3.1上架求支持)第三百七十章 三人行第四百四十四章 模擬空戰帶來變化第十八章 殲十之父宋老來了第二百七十四章 極飛150輕型飛機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一樣的殲十S第二百二十九章 你搞咆哮蟲我弄咆哮豹第四百五十七章 武直十原型機下線第一百三十四章 殲七MF戰鬥機PK二手F16第三百六十一章 第一輛裝燃氣輪機的國產坦克第五十章 空中美男子、飛豹和殲七MF第五十七章 引進蘇30戰鬥機第三百五十六章 遠程巡航導彈動力第三百七十九章 暗中保護第四百零六章 改頭換面的殲14第四百七十四章 獵鷹教練機完成設計第十三章? ?走進一三二廠第四百七十五章 洪都公司空地導彈家族第三百四十八章 RL1500燃氣輪機樣機第三百三十九章 推力A型20噸B型24噸第三百零五章 渦扇十五大推正式立項第三百九十二章 第二批FC-1原型機下線第一百一十七章 殲14綜合航電領先蘇27不止一代第十三章? ?走進一三二廠第四百六十章 C919客機複合材料供應商第八十六章 最大航程二千六百公里第四百六十八章 兩萬五千噸級船塢登陸艦第二百一十四章 巴方盛讚梟龍戰鬥機設計第一百九十六章 兌換預警機相控陣雷達技術第一百九十二章 成爲中國的雷神第三百三十九章 推力A型20噸B型24噸第二百一十二章 巴空軍要求其實不算高第四百零六章 改頭換面的殲14第二百零六章 想套渦扇十九的技術?沒門第三十七章 李軼要去總體氣動室第二百八十八章 殲轟七B海空軍都要第二百八十四章 巴空軍相當滿意第三百五十五章 一噸級渦扇16發動機第一章 雙選會第四百六十五章 航空複合材料新基地第一百三十九章 高空性能差?第五十七章 引進蘇30戰鬥機第一百三十三章 二手戰鬥機對殲七MF的威脅第四百五十九章 龐大的直升機家族第二十章 幫132廠找殲7FS的問題第二百四十二章 公司發展戰略規劃第三百三十九章 推力A型20噸B型24噸第六十三章 大國空軍的尷尬第三百九十九章 上下游一條線第一百一十五章 國產寶石柱航電系統第一百八十二章 渦扇十五不能拖四代機的後腿第一百二十五章 六零一所也有新殲設計方案(求收藏票票)第四十二章 載譽歸來第十章? ??六一一所,我來了!第四百一十章 國產艦載戰鬥機競標開始第三百六十一章 第一輛裝燃氣輪機的國產坦克第九十章 殲十戰鬥機最大表速第二百九十三章 超越F16戰鬥機的梟龍第四百四十七章 海直20艦載直升機第一章 雙選會第三百一十八章 翼龍無人機首飛第三百三十九章 推力A型20噸B型24噸第三百五十六章 遠程巡航導彈動力第九十七章 打敗專家們的感覺一定很棒第二百四十九章 九九式需要更強的動力第二百八十一章 飛豹換髮第四百六十八章 兩萬五千噸級船塢登陸艦第二百八十二章 FC-1戰鬥機下線第二十一章 宋老心想撿到寶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國產大飛機的動力第一百七十五章 30MW級大功率艦用燃氣輪機第三百六十七章 百噸級戰略轟炸機轟6K論證會第三百七十七章 輕型私人飛機首飛成功第二百八十七章 雙中推成本更低第五章?? 十幾條問題第三百七十二章 運九是個大飛機第四十三章 BUMP進氣道設計全面展開第四百七十章 柴燃聯合動力第二百六十四章 曙光女神和C9X9系列客機第一百三十三章 二手戰鬥機對殲七MF的威脅第二百七十六章 設計方案遭到反對第六十五章 殲10雙發=殲14第二百二十七章 中國航空工業引起轟動第七十二章 小展弦比高升力體鴨式佈局第二百四十四章 國內尺寸最大螺旋槳葉第二十九章 跟楊瑋副所長要人第四百一十五章 未來科幻戰機第一百七十章 大迎角起飛第三百五十一章 RL1500首次試車成功第二十七章 BUMP進氣道工程設計軟件第四百三十一章 C909也有軍事用途第三百章 梟龍戰鬥機粉絲千萬第六十六章 國產飛機心臟病第四百三十六章 殲十七艦載機動力第二百五十六章 空天一體化趨勢第三百五十二章 通用航空協會分會
第三百七十一章 這兒風景獨好第二百一十六章 魚兒上鉤了第二章 撿了個飛機設計系統第三百九十章 RT30艦用燃氣輪機也要立項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殲十戰鬥機改進論證(3.1上架求支持)第三百七十章 三人行第四百四十四章 模擬空戰帶來變化第十八章 殲十之父宋老來了第二百七十四章 極飛150輕型飛機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一樣的殲十S第二百二十九章 你搞咆哮蟲我弄咆哮豹第四百五十七章 武直十原型機下線第一百三十四章 殲七MF戰鬥機PK二手F16第三百六十一章 第一輛裝燃氣輪機的國產坦克第五十章 空中美男子、飛豹和殲七MF第五十七章 引進蘇30戰鬥機第三百五十六章 遠程巡航導彈動力第三百七十九章 暗中保護第四百零六章 改頭換面的殲14第四百七十四章 獵鷹教練機完成設計第十三章? ?走進一三二廠第四百七十五章 洪都公司空地導彈家族第三百四十八章 RL1500燃氣輪機樣機第三百三十九章 推力A型20噸B型24噸第三百零五章 渦扇十五大推正式立項第三百九十二章 第二批FC-1原型機下線第一百一十七章 殲14綜合航電領先蘇27不止一代第十三章? ?走進一三二廠第四百六十章 C919客機複合材料供應商第八十六章 最大航程二千六百公里第四百六十八章 兩萬五千噸級船塢登陸艦第二百一十四章 巴方盛讚梟龍戰鬥機設計第一百九十六章 兌換預警機相控陣雷達技術第一百九十二章 成爲中國的雷神第三百三十九章 推力A型20噸B型24噸第二百一十二章 巴空軍要求其實不算高第四百零六章 改頭換面的殲14第二百零六章 想套渦扇十九的技術?沒門第三十七章 李軼要去總體氣動室第二百八十八章 殲轟七B海空軍都要第二百八十四章 巴空軍相當滿意第三百五十五章 一噸級渦扇16發動機第一章 雙選會第四百六十五章 航空複合材料新基地第一百三十九章 高空性能差?第五十七章 引進蘇30戰鬥機第一百三十三章 二手戰鬥機對殲七MF的威脅第四百五十九章 龐大的直升機家族第二十章 幫132廠找殲7FS的問題第二百四十二章 公司發展戰略規劃第三百三十九章 推力A型20噸B型24噸第六十三章 大國空軍的尷尬第三百九十九章 上下游一條線第一百一十五章 國產寶石柱航電系統第一百八十二章 渦扇十五不能拖四代機的後腿第一百二十五章 六零一所也有新殲設計方案(求收藏票票)第四十二章 載譽歸來第十章? ??六一一所,我來了!第四百一十章 國產艦載戰鬥機競標開始第三百六十一章 第一輛裝燃氣輪機的國產坦克第九十章 殲十戰鬥機最大表速第二百九十三章 超越F16戰鬥機的梟龍第四百四十七章 海直20艦載直升機第一章 雙選會第三百一十八章 翼龍無人機首飛第三百三十九章 推力A型20噸B型24噸第三百五十六章 遠程巡航導彈動力第九十七章 打敗專家們的感覺一定很棒第二百四十九章 九九式需要更強的動力第二百八十一章 飛豹換髮第四百六十八章 兩萬五千噸級船塢登陸艦第二百八十二章 FC-1戰鬥機下線第二十一章 宋老心想撿到寶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國產大飛機的動力第一百七十五章 30MW級大功率艦用燃氣輪機第三百六十七章 百噸級戰略轟炸機轟6K論證會第三百七十七章 輕型私人飛機首飛成功第二百八十七章 雙中推成本更低第五章?? 十幾條問題第三百七十二章 運九是個大飛機第四十三章 BUMP進氣道設計全面展開第四百七十章 柴燃聯合動力第二百六十四章 曙光女神和C9X9系列客機第一百三十三章 二手戰鬥機對殲七MF的威脅第二百七十六章 設計方案遭到反對第六十五章 殲10雙發=殲14第二百二十七章 中國航空工業引起轟動第七十二章 小展弦比高升力體鴨式佈局第二百四十四章 國內尺寸最大螺旋槳葉第二十九章 跟楊瑋副所長要人第四百一十五章 未來科幻戰機第一百七十章 大迎角起飛第三百五十一章 RL1500首次試車成功第二十七章 BUMP進氣道工程設計軟件第四百三十一章 C909也有軍事用途第三百章 梟龍戰鬥機粉絲千萬第六十六章 國產飛機心臟病第四百三十六章 殲十七艦載機動力第二百五十六章 空天一體化趨勢第三百五十二章 通用航空協會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