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渦扇十五大推正式立項

四代大推渦扇十五發動機,經過三年的核心機預研,包括核心機的試車,走完了核心機的研製道路,終於迎來了渦扇十五發動機型號立項的日子。

今天已經是四月底了,這個好消息,傳到李軼這兒,也是讓李軼激動了一回,要知道渦扇十五發動機,是一款相當重要的發動機,它是將來的隱身四代機的動力。

現在鷹國的F22戰鬥機,使用的F119發動機,就是世界上第一種四代大推渦扇發動機,它的推重比達到了十一,這比三代大推的推重比,提高了百分之三十左右,最大軍推也是如此,最大加力推力提高到十六噸以上。

如果沒有推重比達到十以上的四代大推,那麼就不能讓四代機實現超音速巡航,同時也沒有辦法讓四代機擁有優秀的超音速機動性,俗話說力大磚飛,F22戰鬥機正是靠着推力強大的F119發動機,才能傲視羣雄,機動性碾壓所有的三代機和三代半戰鬥機。

研製四代大推,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就連歐洲也沒有這個實力,因此歐洲只搞了三代中推就沒有再搞了,EJ200發動機,雖然推重比達到了九,號稱可以讓颱風戰鬥機實現部分的超音速巡航,也就是利用加力進入超音速後,關掉加力,再以無加力狀態,完成短時間的超音速巡航。

但是卻無法讓颱風戰鬥機實現真正的超音速巡航,也就是不開加力,一直讓戰機完成超音速飛行。

除了戰鬥機的氣動設計以外,發動機就是非常重要的,因爲要實現無加力的超音速巡航,那就是要求發動機推重比大,無加力的推力非常大才行。

所以F119發動機,量產型達到了十點五噸的軍推,加力推力十六噸,而後來還有改進型,軍推更是達到接近十二噸,這已經相當於三代大推的加力推力了,而改進型的加力推力更是達到接近十八噸。

在F119發動機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F135發動機,最大軍推更是達到十三噸,加力推力超過十九噸,成爲了單發四代中型機F35戰鬥機的動力裝置,一臺F135發動機,就要頂兩臺EJ200發動機這樣的三代中推。

不僅如此,四代大推的使用壽命,更是三代大推的一倍,F119發動機的使用壽命超過一萬小時,F135發動機更是達到一萬二千小時,這也是與戰鬥機本身的使用壽命基本上同步的,四代機的機體壽命,可以達到一萬小時以上。

三代機纔多少,五六千小時是比較普遍的,差一些的蘇二七戰鬥機只有三四千小時,好一點的F15戰鬥機是八千小時。

研製四代大推這麼難,這使很多國家都望而卻步,包括毛子也沒有這個能力,只有鷹國這個超級航空強國,才能夠完成。

不過現在兔子也來了,要知道現在的李軼,可是掌握了先進的渦扇發動機設計製造技術的,這其中就包括了四代大推。

所以渦扇十五發動機才能夠這麼快就完成核心機的研製,正式立項。

要知道F119發動機,可是搞了十幾年的,早在八十年代初就開始搞驗證機了,F119發動機的設計目標,早在八零年就確定了,不加力超音速巡航能力、隱形能力、零件數量減少百分之五十、推重比提高百分之二十、耐久性提高兩倍、零件壽命延長百分之五十。

因此在八十年代初,F119發動機的循環參數也確定了,涵道比0.2到0.3,推重比大於十,總增壓比二十五左右,渦輪進口溫度一千六百度左右。

這些參數都是大大高於三代大推的,特別是渦輪進口溫度的提高,使得四代大推對於先進的航空發動機材料有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說F119發動機,使用了很多新技術新材料,三維粘性葉輪機設計方法、整體葉盤結構、高紊流度強旋流主燃燒室頭部、浮壁燃燒室結構,以及整體式加力燃燒室設計、二元矢量噴管和第三代雙餘度FADEC。

材料方面,研發了耐高溫的第三代單晶渦輪葉片材料、雙性能熱處理渦輪盤、阻燃鈦合金、高溫樹脂基材料外涵機匣等。

在這方面,渦扇十五發動機,自然不會比F119發動機落後了,因爲有李軼這個設計總監,李軼給出的設計方案可是非常的先進,渦扇十五發動機整體性能要超過F119發動機。

不然這十幾年時間,不就白過了嗎後發優勢就必須要體現出來,所以軍方也是非常的信任李軼的。

渦扇十五發動機總師,仍然是由渦扇十九發動機總師江閤府來擔任。

現在李軼又要改變歷史了,原來的渦扇十五發動機可沒有這麼快,而且在另一個時空,兔子航空工業實力不濟,即便是把F119發動機的設計圖紙拿過來,也無法生產出來合格的四代大推,這是因爲很多技術和材料,在二零一零年前的兔子航空工業,都無法實現。

比如說單晶高溫合金葉片,這就是兔子航空工業無法搞定的,這個葉片只有鷹國和牛牛可以完成。

就算是毛子也不行,毛子的發動機,推重比不及,壽命就更差了,三四臺發動機加起來的使用年限,才頂鷹國一臺發動機。

所以另一個時間的渦扇十五發動機,也只能是接近F119發動機,要超過估計是很難的。

不過現在就不同了,彎道超車變得容易起來,因爲有了李軼這個天才設計師,還有什麼是不能實現的呢。

就在去年,量產型的F119發動機,開始交付,所以現在渦扇十五發動機立項,也還不晚,用個三五年時間,也就追上來了。

八十年代初,當時有普惠和GE公司,分別提出了XF119和XF120發動機參與四代大推的競爭。

XF119發動機,在一九八六年開始臺架試車,用於飛行試驗的YF119和YF120發動機,也在九十年代初裝機試飛,兩種發動機,都裝在了YF22和YF23這兩種四代機驗證機上面。

一九九一年,F22戰鬥機正式命名,發動機也正式命名爲F119,爲了增加推力,F119發動機,涵道比從0.25增加到了0.3,因此它的加力推力肯定是不止當初空軍規定的一百五十五千牛的。

到了一九九八年,F119發動機,已經完成了八千小時的整機試車。

與F119相競爭的YF120發動機爲變循環發動機,由於技術太過先進,最終卻落選了。

今天是四月的最後一天,李軼和江閤府等人來到了立項會現場,在諾大的會議室裡,已經來了不少的與會人員,整個會議室怕是要坐下一百多號人。

等會兒,李軼還要展示他的發動機設計方案,所以現在李軼竟然有一點小小的激動了。

參加發動機立項會的高層領導不少,級別都是相當高的,畢竟渦扇十五發動機,地位在所有的航空發動機裡面,應該是最高的一個。

中航方面的領導就更不用說了,幾乎是悉數到場,還有中國航空發動機領域的專家,基本上都來了。

這次國家確實是下定決心,要搞出國產的四代大推,而且要超過F119發動機。

當然激動的不止是李軼一個人,來參加會議的人,哪一個不爲此激動?

畢竟四代大推,現在只有鷹國一家完成了。

當李軼和江閤府進入會議室的時候,不少的領導和專家都向他們看來。

江閤府就不用說了,頂尖的發動機專家,渦扇十九發動機,現在都開始小批量生產了。

當然李軼的功勞更大,渦扇十九發動機其實是李軼設計的總體方案,包括那些技術難題也是李軼來破解的。

現在渦扇十五發動機,同樣要靠這兩位,領導們都對他們肅然起敬。

不一會兒,參與會議的所有領導專家都到齊了,會議一開始,科工委領導作爲會議主持人,首先發言了。

這位領導略帶激動地道:“各位領導,專家,同志們,今天是咱們國產四代大推,渦扇十五發動機正式立項的日子,今天來到咱們立項會現場的領導和專家,都非常關心咱們的渦扇十五發動機,包括核心機的研製情況,等會兒總師江閤府同志會專門介紹。下面我想把咱們的渦扇十五發動機,總體研製目標跟大家講一下!”

聽到這句話,所有人都開始凝神靜聽起來。

領導高興地打開PPT,上面是研製目標和要求。

領導一邊講,大家也一邊聽一邊看,李軼早就得到了,所以他非常清楚,因爲這些指標還是他提出來的呢。

渦扇十五發動機,研製目標很明確,就是要超過F119發動機,所以它的推重比將達到十二,最大軍用推力十三噸,最大加力推力要達到十九噸,並且加力油耗要低於F119發動機的2.4,實現2.3的加力油耗。

這就意味着渦扇發動機不僅更省油,推力更大,而且推重比也是一樣的更大,不僅如此渦扇十五發動機還有一個超越F119發動機的地方,那就是它將採用的不是二元矢量推力,而是全向矢量推力。

要知道F119發動機的二元矢量推力,雖然說在隱身方面很不錯,但是推力損失更大,同時對戰鬥機的機動性提高,沒有全向矢量推力好。

第四章? 殲十首次鑑定試飛第一百四十七章 殲14和殲10B高低搭配(求訂閱支持)第二百四十二章 公司發展戰略規劃第四百三十七章 金雕首飛成功第一百七十七章 盛飛也要搞察打一體無人機第二百八十七章 雙中推成本更低第二百零一章 渦扇19可以成爲飛豹的動力第三百六十五章 國產輕型私人飛機來了第一百四十章 全權限數字電子控制系統(求支持)第一百一十二章 加萊特進氣道第三百六十二章 插上翅膀的99式測試車第一百六十三章 殲七MF戰鬥機首飛之日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獲豐收的世紀航展第三百零六章 全面超過F119發動機第三百零二章 性能超過T700渦軸發動機第一百六十三章 殲七MF戰鬥機首飛之日第三百七十四章 殲十B詳細設計評審第三百九十章 RT30艦用燃氣輪機也要立項了第二百零八章 點火試車第三百五十七章 渦扇16是一個大家族第四百二十一章 遠程和超遠程空空導彈第三十八章 BUMP進氣道聯合攻關小組第六十八章 收穫頗豐第三百一十九章 運九中型戰術運輸機設計評審第二百七十七章 撿別人的東西永遠沒出路第一百三十八章 先進中推渦扇19正式立項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略轟炸機旋轉發射掛架第八十四章 超前的設計第二百九十四章 技校同學聚會第一百四十六章 殲十戰鬥機改進論證(3.1上架求支持)第三百六十三章 燃氣輪機加電機混合動力第三百九十章 RT30艦用燃氣輪機也要立項了第四百四十一章 殲10A大戰蘇27第八十章 高推比核心機第二百七十三章 極飛通用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第四百三十七章 金雕首飛成功第六十七章 正式簽訂協議第三百六十三章 燃氣輪機加電機混合動力第三百七十一章 這兒風景獨好第三百六十九章 渦槳16發動機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面翼重型殲擊機第四百一十七章 雄鷹利爪-霹靂空空導彈第四百六十六章 航空復材預浸料技術第三百零四章 住在一起第四章? 殲十首次鑑定試飛第四百四十三章 蘇二七近距格鬥也輸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是李軼上場第三百一十六章 翼龍無人機要下線第五十四章 殲10VS殲11/蘇27第二百一十八章 渦扇十A裝上蘇二七第二百零三章 15MW燃氣輪機第一百一十二章 加萊特進氣道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軼一個人的功勞第九十七章 打敗專家們的感覺一定很棒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一樣的殲十S第二百三十七章 先進運輸機設計製造技術第十八章 殲十之父宋老來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中國航空工業引起轟動第十七章? ?先進航空製造技術帶給李軼的震動第一百一十三章 戰機脈動式總裝生產線第二百二十六章 未來的中國客機計劃第四百六十八章 兩萬五千噸級船塢登陸艦第二百五十八章 震撼表演第三十一章 戰前動員第三百二十二章 國內首款自主輕型運動飛機開工第一百一十八章 殲14要採用相控陣火控雷達!第一百四十二章 艦用燃氣輪機第八十章 高推比核心機第一百五十九章 渦扇十A發動機樣機第四百五十章 航母研製工作如火如荼第二百五十五章 目標直指噴氣式公務機第三百一十四章 未來戰略轟炸機之爭第一百零七章 李軼把米格公司都氣跑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殲14和殲10B高低搭配(求訂閱支持)第四百二十八章 全球最先進艦載預警機第四百一十二章 性能碾壓未來的超級大黃蜂第四百一十三章 獨特的海鷹艦載戰鬥機第一百零二章 FC-1戰鬥機項目多方會議第三百九十三章 殲七MF還表演一場第四百四十六章 幫忙第二十五章 bump進氣道設計方法第二百一十章 遭遇危險第二百三十二章 中航工業滿載而歸發個單章求支持!第四百六十章 C919客機複合材料供應商第三百一十三章 可以吊打蘇35戰鬥機第三十一章 戰前動員第三百七十一章 這兒風景獨好第四百四十章 C909支線客機詳細設計評審第一百九十九章 空警1000預警機和運九中型運輸機平臺第一百一十四章 脈動式總裝線的關鍵技術第八十四章 超前的設計第四百三十六章 殲十七艦載機動力第二百九十章 引領噴氣支線客機潮流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面翼重型殲擊機第八十八章 孝心第四百零三章 完成任務第一百四十一章 有了渦扇19先進渦槳、渦軸還遠嗎?第一百三十九章 高空性能差?第四百三十章 C909客機迎來設計評審
第四章? 殲十首次鑑定試飛第一百四十七章 殲14和殲10B高低搭配(求訂閱支持)第二百四十二章 公司發展戰略規劃第四百三十七章 金雕首飛成功第一百七十七章 盛飛也要搞察打一體無人機第二百八十七章 雙中推成本更低第二百零一章 渦扇19可以成爲飛豹的動力第三百六十五章 國產輕型私人飛機來了第一百四十章 全權限數字電子控制系統(求支持)第一百一十二章 加萊特進氣道第三百六十二章 插上翅膀的99式測試車第一百六十三章 殲七MF戰鬥機首飛之日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獲豐收的世紀航展第三百零六章 全面超過F119發動機第三百零二章 性能超過T700渦軸發動機第一百六十三章 殲七MF戰鬥機首飛之日第三百七十四章 殲十B詳細設計評審第三百九十章 RT30艦用燃氣輪機也要立項了第二百零八章 點火試車第三百五十七章 渦扇16是一個大家族第四百二十一章 遠程和超遠程空空導彈第三十八章 BUMP進氣道聯合攻關小組第六十八章 收穫頗豐第三百一十九章 運九中型戰術運輸機設計評審第二百七十七章 撿別人的東西永遠沒出路第一百三十八章 先進中推渦扇19正式立項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略轟炸機旋轉發射掛架第八十四章 超前的設計第二百九十四章 技校同學聚會第一百四十六章 殲十戰鬥機改進論證(3.1上架求支持)第三百六十三章 燃氣輪機加電機混合動力第三百九十章 RT30艦用燃氣輪機也要立項了第四百四十一章 殲10A大戰蘇27第八十章 高推比核心機第二百七十三章 極飛通用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第四百三十七章 金雕首飛成功第六十七章 正式簽訂協議第三百六十三章 燃氣輪機加電機混合動力第三百七十一章 這兒風景獨好第三百六十九章 渦槳16發動機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面翼重型殲擊機第四百一十七章 雄鷹利爪-霹靂空空導彈第四百六十六章 航空復材預浸料技術第三百零四章 住在一起第四章? 殲十首次鑑定試飛第四百四十三章 蘇二七近距格鬥也輸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是李軼上場第三百一十六章 翼龍無人機要下線第五十四章 殲10VS殲11/蘇27第二百一十八章 渦扇十A裝上蘇二七第二百零三章 15MW燃氣輪機第一百一十二章 加萊特進氣道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軼一個人的功勞第九十七章 打敗專家們的感覺一定很棒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一樣的殲十S第二百三十七章 先進運輸機設計製造技術第十八章 殲十之父宋老來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中國航空工業引起轟動第十七章? ?先進航空製造技術帶給李軼的震動第一百一十三章 戰機脈動式總裝生產線第二百二十六章 未來的中國客機計劃第四百六十八章 兩萬五千噸級船塢登陸艦第二百五十八章 震撼表演第三十一章 戰前動員第三百二十二章 國內首款自主輕型運動飛機開工第一百一十八章 殲14要採用相控陣火控雷達!第一百四十二章 艦用燃氣輪機第八十章 高推比核心機第一百五十九章 渦扇十A發動機樣機第四百五十章 航母研製工作如火如荼第二百五十五章 目標直指噴氣式公務機第三百一十四章 未來戰略轟炸機之爭第一百零七章 李軼把米格公司都氣跑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殲14和殲10B高低搭配(求訂閱支持)第四百二十八章 全球最先進艦載預警機第四百一十二章 性能碾壓未來的超級大黃蜂第四百一十三章 獨特的海鷹艦載戰鬥機第一百零二章 FC-1戰鬥機項目多方會議第三百九十三章 殲七MF還表演一場第四百四十六章 幫忙第二十五章 bump進氣道設計方法第二百一十章 遭遇危險第二百三十二章 中航工業滿載而歸發個單章求支持!第四百六十章 C919客機複合材料供應商第三百一十三章 可以吊打蘇35戰鬥機第三十一章 戰前動員第三百七十一章 這兒風景獨好第四百四十章 C909支線客機詳細設計評審第一百九十九章 空警1000預警機和運九中型運輸機平臺第一百一十四章 脈動式總裝線的關鍵技術第八十四章 超前的設計第四百三十六章 殲十七艦載機動力第二百九十章 引領噴氣支線客機潮流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面翼重型殲擊機第八十八章 孝心第四百零三章 完成任務第一百四十一章 有了渦扇19先進渦槳、渦軸還遠嗎?第一百三十九章 高空性能差?第四百三十章 C909客機迎來設計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