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南宋水師

獲得鹹淳元年武舉科考前十名的考生在主考官範文煥,馬廷鸞的帶領下跪倒在集英殿地上,高聲齊呼:“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禮平身。”

“謝皇上。”

除了歐陽建青,我一眼就認出當曰較技的史玉琪,呂蒙山等人。

範文煥上奏道:“請陛下宣旨。”

“好,朕現在宣佈獲得本次武舉考試前三甲人員名單,史玉琪。”

“草民在。”

“朕點你爲本次武舉探花,入禁軍步軍供職,封武騎尉,授宣奉郎,領從七品銜。”

“臣史玉琪,謝皇上恩典。”

“蘇秉義,朕點你爲本次武舉榜眼,入兵部供職,封雲騎尉,授宣德郎,領正七品銜。”

“臣蘇秉義謝皇上恩典。”

“蘇秉義,你是蘇軾後人?”

“回皇上,正是。”

“那你爲何棄文習武?”

“皇上,當今北方蒙古對我朝虎視眈眈,臣願做漢時霍去病,保家衛國,還我河山。”

“好,去兵部好好做事,歐陽建青。”

“草民在。”

“朕點你爲本次武舉狀元,入禁軍水軍供職,封曉騎尉,授朝奉郎,領正六品銜。”

“臣歐陽建青謝皇上恩典。”

三甲宣佈完畢,我又對其餘七人道:“呂蒙山,你們七人由吏部分派,暫領正八品銜。”

“謝皇上。”

“有你們這些立志從軍報國的青年人,朕甚感欣慰,朕希望看到你們在未來的戰爭中爲國效力。”

“臣等定當不負皇恩厚愛。”

宋朝的武將官職五花八門,可以稱得上是歷朝歷代中最爲混亂,最讓人難以琢磨的一套官制系統,這個什麼郎,什麼尉的,我是沒有弄明白。反倒是蒙古軍隊的編制簡潔,萬夫長到千戶長到百夫長,一目瞭然。

“師臣,範愛卿,文愛卿,陸愛卿,你們四人隨朕前往兵部。”

六部及樞密院,中書省等朝廷重要機構都在皇宮南面。

在六部中,兵部屬於最不受重視的一個部門,自太祖起,宋朝以文制武,兵部一直排在六部之末,何況在其上面還有樞密院。水軍司位於兵部的一個角落,更顯得地位底下。

瞭解南宋末年曆史的人都知道,正是因爲南宋水軍的優勢才延遲了亡國的命運,也纔有後面的兒皇帝殘喘數年。只不過在宋末卻無人重視,即便是名將李庭芝也是如此,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數百年後的清朝末年,洋人的軍艦火炮轟開國門後,方纔醒悟。

我看了看寥寥無幾的殿前水軍司,樞密院水軍司的主要將領,眉頭微皺道:“哪位愛卿給朕講講我朝水師狀況?”

這幾人的目光不約而同地看向最左邊的一位老將。

賈似道介紹道:“陛下,這位是兵部侍郎兼殿前水軍司都統制李北洋,是我朝百年前著名水軍將領李寶的後人,也是水軍中資歷最老的將領,李都統,你來給陛下講講。”

李寶此人,雖然名不見經傳,卻在紹興三十一年,率領三千多名水軍將士全殲了金國七萬水軍,此役後,金國再無力量組建水軍南下,甚至連嘗試都不敢了。僅此一仗,後世便有人將李寶列入古代十大水軍名將之一。

李北洋年近六旬,自二十餘歲起便隨父加入水軍,對宋朝的水師自是瞭如指掌。李北洋見賈似道點卯,出列道:“陛下,我朝水軍分爲三系,殿前司水軍,沿海制置司水軍,地方司水軍,共計在編將士十萬人,大小戰船數萬艘。陛下想要了解水軍那些方面的情況,臣一一解答。”

我想了想道:“朕先了解下我朝水軍戰船的類型,配備的武器人員狀況。”

李北洋道:“陛下,我朝水軍戰船種類甚多,目前還在服役的有赤馬,白鷂,海鶻,海鰍,走軻,蒙衝等十七種,每艘戰船根據其大小配備的士卒均不一樣,比如最大型的戰船巨艦配備有五六百來人,而小型的戰船隻有數人,武器配備有強弩,火炮(相當於投石機),火球,拍杆,長鐮等,兵種有弓箭手,牌手,槍手,刀手,弩手,炮手等以及梢工,押火等輔助人員,新加入的幾艘戰船上還配有部分突火槍。陛下倘若想要知道其根本,可前往我朝造船廠或者是親臨水軍駐地。”

我點點頭,繼續問道:“目前我朝的戰船以何作爲動力?”

“陛下,我朝戰船的動力分爲三類,一是以手划船槳爲動力,二是以腳踩車輪爲動力,三是以螺旋槳爲動力。”

“螺旋槳?”

“是,陛下,這是由數個小型車輪組成的,也可以叫做大型車輪。”

“原來如此。”我心道,還以爲是什麼先進的動力源呢。

“李愛卿,那水軍的主要用途何在?”

“陛下,主要有三,一是防止北方蒙古的水路進攻,二是緝拿海盜,三是緝私。”

我陸續又問了水軍人員和戰船的來源,以及水軍的作戰策略等,李北洋有條不紊地一一作了回答。

“恩,很好。那沿海制置司的水軍情況又如何?”

李北洋道:“大同小異,但具體事務臣不是很清楚。”

範文煥指着其中一位將領道:“陛下,這位是沿海制置使李曾伯,李大人,你來給陛下講講。”

“陛下,沿海司水軍二萬人,主要在定海至廣南東路一帶,其戰船配備和我朝其它水軍一樣,唯一的區別是戰船都是以大型船隻爲主,因在海中無法使用車輪爲動力,所以全是船槳驅動。”

“地方司的水軍也都一樣吧?”

“是,陛下。”

“朕來問你們,如果出海遠洋,你們能夠到達何處?”

李北洋道:“回陛下,臣曾經隨父遠航,到過呂宋國(今菲律賓呂宋島)一帶。”

李曾伯也道:“陛下,臣到過琉球,至於最遠能到何處,臣未曾想過,陛下是想從海路攻擊蒙古嗎?”

“呵呵,不完全是,那裡還不夠遠,朕可是想去海外的威尼斯看看呢。”

“威尼斯,在哪?”

“先不說這個。”我話題一轉,說道,“朕來問你們,我朝水軍最大的弱點在哪?”

李北洋想也不想道:“陛下,我朝水軍最大的弊病就是體系太多,各自爲政,而且編制混亂,不利於大規模作戰。”

“此言甚是。”我突然起身道,“李北洋,李曾伯,朕令你二人在一個月內作出一份水軍三系合併計劃,朕打算在鹹淳元年底合併各路水軍。”

李北洋愣了片刻道:“臣遵旨。”

李曾伯瞄了一眼賈似道,見其毫無反應,只得應道:“臣遵旨。”

賈似道臉上毫無表情,內心卻是一驚,這趙禥開始伸手到軍隊了?

我看着賈似道,笑道:“下半年朕和樞密院,兵部好好商議下,爭取年底前將各路水師前合併完畢,統一交由樞密院直接指揮。”

賈似道聽我這句,鬆了口氣:“是,陛下。”

範文煥見賈似道表了態也急忙說道:“陛下,兵部一定配合。”

儘管賈似道並不看重水師,可我直接干涉軍隊事務還是第一次,好在聽見我說合並後的水軍全部交給樞密院,才得以放鬆下來。

這一切我盡收眼底,作爲一名銷售工程師,最簡單的觀察能力還是有的,何況經過了半年的鍛鍊,我也漸漸成熟了,我現在越來越能把握賈似道的心態,而賈似道卻是越來越看不懂我這個趙禥了。

合併後的水軍交給樞密院,這點我倒是沒有欺騙賈似道,只是這個樞密院卻要掌握在我的手中。

第259章 世上本無路第307章 視察第452章 初露鋒芒第302章 水軍出征第178章 珍妮織布機第49章 張世傑?第65章 人定勝天第104章 雄才偉略第461章 晉升副帥第352章 平衡的尺度第185章 狙擊手第444章 戰略佈局第496章 三座大山第70章 不拘一格第467章 前敵會議第123章 密碼傳信第554章 木馬計第404章 恭喜發財第163章 欽差大人第88章 賈府會議第188章 紅十字會第67章 寧缺母濫第487章 雲南軍區第337章 兄弟民族第95章 演福寺第413章 方言第190章 趙禥的內心世界第433章 兵圍襄陽城第96章 命相之術第36章 商業奇才第279章 當世高手第75章 瓊林宴第100章 贈字第294章 國富民強第531章 冰火兩重天第1章 南宋少帝陵第452章 初露鋒芒第71章 誠威鏢局第328章 俠之大者第235章 軍改會議第219章 老將之聲第241章 破虜軍第318章 攻勢與守勢第310章 按揭第185章 狙擊手第409章 壽和第332章 臨安提督第366章 十足把握第359章 極刑第126章 激情演講第543章 血鋒短匕第483章 重建忠順軍第179章 水師的重要性第454章 樊城第21章 伯飛仲飛第63章 定調第202章 銀莊開業第475章 炮聲再起第161章 蒙古帝師第239章 分權體制第364章 第七軍區第230章 行省制第302章 水軍出征第263章 顯文閣學士第513章 再進襄陽第403章 入宮第47章 沈括後人第158章 艱難的抉擇第121章 賭王之爭第284章 東康坊第552章 洺州巷戰第417章 逃逸第137章 政務院第514章 兵發幫源村第229章 顯文閣第49章 張世傑?第459章 御駕親征第202章 銀莊開業第397章 索無極第164章 上樑下樑第123章 密碼傳信第180章 水火祭司第400章 訟師之論第451章 同福鎮第171章 知罪認罪第249章 主帥人選第496章 三座大山第529章 都城汴梁第146章 黃道婆第387章 劫持第464章 上將天翔第478章 西路戰火第562章 決戰大都(三)第142章 名臣趙順孫第453章 細作南山第156章 太守碑第371章 巧遇第135章 蒸汽機第65章 人定勝天第563章 海戰
第259章 世上本無路第307章 視察第452章 初露鋒芒第302章 水軍出征第178章 珍妮織布機第49章 張世傑?第65章 人定勝天第104章 雄才偉略第461章 晉升副帥第352章 平衡的尺度第185章 狙擊手第444章 戰略佈局第496章 三座大山第70章 不拘一格第467章 前敵會議第123章 密碼傳信第554章 木馬計第404章 恭喜發財第163章 欽差大人第88章 賈府會議第188章 紅十字會第67章 寧缺母濫第487章 雲南軍區第337章 兄弟民族第95章 演福寺第413章 方言第190章 趙禥的內心世界第433章 兵圍襄陽城第96章 命相之術第36章 商業奇才第279章 當世高手第75章 瓊林宴第100章 贈字第294章 國富民強第531章 冰火兩重天第1章 南宋少帝陵第452章 初露鋒芒第71章 誠威鏢局第328章 俠之大者第235章 軍改會議第219章 老將之聲第241章 破虜軍第318章 攻勢與守勢第310章 按揭第185章 狙擊手第409章 壽和第332章 臨安提督第366章 十足把握第359章 極刑第126章 激情演講第543章 血鋒短匕第483章 重建忠順軍第179章 水師的重要性第454章 樊城第21章 伯飛仲飛第63章 定調第202章 銀莊開業第475章 炮聲再起第161章 蒙古帝師第239章 分權體制第364章 第七軍區第230章 行省制第302章 水軍出征第263章 顯文閣學士第513章 再進襄陽第403章 入宮第47章 沈括後人第158章 艱難的抉擇第121章 賭王之爭第284章 東康坊第552章 洺州巷戰第417章 逃逸第137章 政務院第514章 兵發幫源村第229章 顯文閣第49章 張世傑?第459章 御駕親征第202章 銀莊開業第397章 索無極第164章 上樑下樑第123章 密碼傳信第180章 水火祭司第400章 訟師之論第451章 同福鎮第171章 知罪認罪第249章 主帥人選第496章 三座大山第529章 都城汴梁第146章 黃道婆第387章 劫持第464章 上將天翔第478章 西路戰火第562章 決戰大都(三)第142章 名臣趙順孫第453章 細作南山第156章 太守碑第371章 巧遇第135章 蒸汽機第65章 人定勝天第563章 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