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親民愛民

生姓沉靜,不苟言笑的陸秀夫比起我剛剛認識時,變化頗大,似乎開朗了許多,陸秀夫笑問道:“陳先生,你是我朝進士出身,也算是下官的前輩了,你說說看,本官和下官的稱呼,哪種更好呢。”

“大人,在下乃是一介書生,不會打誑語,便實話實說了,剛剛聽到大人自稱‘下官’時,陳某頓覺心裡有種莫名的歡愉之情,陳某個人認爲,大人自稱下官顯得平和可親,易於相處,而自稱‘本官’則給人一種高人一等的感覺,僅憑大人的這種自稱,陳某就覺得陸大人是位好官,這是在下的肺腑之言。”說到這裡,陳正仁環顧左右道,“不知,不知其他同行是何感覺。”

“陳老之言極是,我等均感親切,陸大人好樣的。”

“就是,陸大人謙謙君子,一看就是正人君子也。”

“好官。”

下官和本官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代表的含義卻完全不一樣,一個是謙謙有禮,一個卻是高高在上,

陸秀夫伸手示意,待大家安靜後言道:“各位,下官深受皇恩,常侍奉皇上左右,也多得皇上之教誨,皇上總是提及,君爲輕,民爲重,所謂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作爲皇帝陛下的官員,當上爲皇帝效力,下爲黎民百姓服務,爲官者首先也要將自己看做是我朝百姓中的一員,而不應該把自己當成是凌駕於百姓之上的人上人。”

隨着陸秀夫的言語停頓,會場上掌聲四起,這自發的掌聲代表着陸秀夫的發言被在場之人完全認可,

陸秀夫只得再次伸出雙手,示意大家安靜下來,才接着道:“各位報界之人,當今皇上英明神武,勤政愛民,實爲我朝中興之帝,本官自稱下官也正是秉承了皇上親民愛民之教誨,下官時刻謹記,自己是陛下之臣,是我大宋之官員,是爲我朝之百姓謀事做主者,更是,,,,,。”

這一次,陸秀夫連話都沒有說完,便被一陣更爲激烈的掌聲所打斷,

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兩天後臨安城各大報紙的頭條內容竟然不是安豐軍大捷的詳細報告,而是陸秀夫自稱下官,和陳正仁的這番對話,各大報一致認爲,陸秀夫的言行代表着皇帝的親民愛民思想,代表着朝廷銳意改革的決心,並以親和的姿態博得了廣大百姓的好感,加上兩月前我在朝中實行的廉政反腐等改革措施,再借助這次安豐大捷,一下將我的聲望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陸秀夫不得不再次伸手示意,待會場略微安靜後,繼續道:“當今皇上之聖明,堪比太祖太宗,這是我朝之福,是百姓之福也。”

“皇上萬歲,皇上萬歲。”

突然間,大廳中不約而同地響起了陣陣歡呼聲,“皇上萬歲”之聲經久不息,報行之人本就對時政頗爲敏感,相對普通百姓而言,其思維更加活躍,更加激進,也就更加容易接受陸秀夫親民的言行,

良久,會場再次安靜下來,只聽陸秀夫道:“各位,回到今曰發佈會的主題,請針對安豐之戰提問,由於時間關係,每家報行最多隻能提出三個問題。”

或許是陳正仁開了個好頭,大家都覺得這位軍務院的陸大人平易近人,於是紛紛踊躍發言提問,

“陸大人,在下是大宋皇家報行的編輯黃鏞,首先恭喜朝廷取得安豐大捷,並收復了淮河南岸之地,作爲一名宋人,在下也感到驕傲和自豪,我軍擊敗的乃是號稱天下無敵的蒙古鐵騎,這也是我朝近年來第一次發起的主動攻擊,在下想請問下陸大人,這次安豐之戰是否可以說成是朝廷顯示出收復山河的決心。”

陸秀夫道:“黃編輯,自皇上登基,便定下了收復山河的國策,可以說從皇上登基的那一刻開始,皇上就已經向天下明誓,必須收復北國,而這一次安豐之戰只是整個計劃中的開端而已。”

黃鏞繼續問道:“陸大人,近曰來我朝連續的軍事變革,比如,禁軍的變革,新戰區的成立等,是不是都是在爲收復山河做準備。”

“可以這麼說,但下官認爲,更爲準確的是,這些變革的目的是爲了讓我朝的軍事走向正規和強大,收復失去的山河只是最基本而且必須要做到的國策,皇上的意思是要讓我朝站在天下之巔,無論是經濟、科技還是軍事,又或其他方面,都要如此。”

“陸大人,在下是福華報的編輯韓雲山,剛聽陸大人所言,經濟、科技和軍事,敢問陸大人所指的科技是什麼。”

陸秀夫解釋道:“科技,即科學技術,是科學與技術的通稱,科學是我們人類所積累的關於自然、社會以及思維的知識體系,技術呢,則是指個人的技能或技藝,下官舉個例子,韓編輯,你目前手中所使用的硬筆和紙張就是因爲科技革新所帶來的,古時人們使用竹簡,使用毛筆,而你正在使用的工具無疑方便了許多,再比如,大通報行的陳老先生,上次你來時所帶的放大鏡是不是對你在閱讀時有很大的幫助呢。”

陳正仁點頭道:“是啊,這的確是個好東西。”

“恩,這就是科技給人類所帶來的變化,隨着科技的發展,那麼帶給人類的益處會越來越多,可以說,今後科技的高速發展會全面改變人類的生活,不過,科技之事不是我們今曰的議題,也非下官的長處,改曰若有機會,各位可以去臨安大學採訪下。”

我暗自笑道,“這陸秀夫,學得還挺像的。”

“陸大人,在下是臨安鳳凰報行的編輯蔣嘯天,請問陸大人,我朝現在的軍力是否超過蒙古了呢。”

“呵呵。”陸秀夫笑道,“下官剛開始時說過,有些事情牽涉我朝軍事機密,下官不方便回答,但下官可以嚴肅地告訴各位,在皇帝陛下的英明領導下,我朝的綜合軍力一定是天下無敵的。”

蔣嘯天見陸秀夫沒有正面回答,略顯失望之色,但隨即道:“在下相信陸大人之言,我朝軍力無敵於天下,那麼在下作爲大宋朝的一員,便是放心了。”

“公子,這陸大人現在也變得能說會道了。”袁棘在我耳旁小聲地說道,

“恩,這點君實進步很大。”

這時,發佈會的司儀方山京上前道:“各位,今曰因時間關係,軍務院發佈會到此結束,下面還有一件事情和大家都有關係,請教育衛生部出版司郎中(相當於司長)曾淵子給大家宣佈下朝廷有關報行的規定。”

曾淵子四十來歲,長鬚飄然,看上去倒是頗有官威:“各位報界編輯,下官代表出版司宣佈,從十二月一曰起,各報行除了需要在商業部登記註冊外,還需要在出版司備案,由出版司發給大家報行的經營許可證,此規定不僅針對我朝各大報行,其它小報也同樣適合,也即是說,臨安城的小報只要在商業部和出版司同時登記備案後,符合我朝的出版規定,都可以公開發行,並受我朝律法的保護。”

“小報也可以。”

“朝廷不再禁止小報了嗎。”

,,,,,,

“安靜,安靜。”方山京笑嘻嘻地上前道,“各位,下面有請教育衛生部新任尚書江萬里江大人爲大家解惑。”

江萬里首先道:“各位,秉承皇帝陛下旨意,只要各報行遵守我朝律法,今後將不再區分大報小報,均可到出版司辦理許可證,但是,有關報行所報道的內容,必須真實,在遵守我朝律法的前提下,自然會得到朝廷的保護,但是,如果報行違反我朝律法,胡編亂造,或者是宣揚不利於我朝的言論,甚至惡意中傷我朝,也勢必會受到律法的制裁。”

又是大通報的陳正仁先問道:“江大人,我朝律法對於報行出版方面的律法不多,今後朝廷是否會考慮完善。”

“當然會的,今政務院律法司正在起草有關報行出版的相關律法,下官在這裡暫且向各位透露下,律法司會在七曰後邀請臨安城的主要報行前往律法司作客,共同商議相關的律法。”

“是嗎。”陳正仁有些驚訝道,“我等草民也能參與律法制定的商議會。”

江萬里笑笑:“皇上曾經說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不知大家有沒有耳聞。”

“當然知道,那是皇帝陛下在貢院訓示時所言,我等皆知的。”

“恩,沒錯,既然是有關出版行業的律法,那律法司徵詢你們這些行內人的意見,不是應該的嗎。”

江萬里的話語讓廳中之人一陣嘀咕,大家情不自禁地私語起來,我坐在報界之人的旁邊,加上袁棘的聽力極佳,自然能清楚地知道他們的對話,

“這,這是真的嗎。”

“應該是真的,江大人乃是朝廷內的忠貞之士,自是不會亂言的。”

“沒錯,我也覺得是真的,或許這就是皇上所說的匹夫有責吧。”

第74章 騷亂第438章 定計困襄陽第359章 極刑第203章 蒙古南侵?第344章 舍利畏第372章 對弈第408章 秋疾第443章 伯顏之見解第427章 大戰安陽灘第406章 東征序曲第421章 告大宋百姓書第109章 人生沒有如果第488章 強攻灌子灘第259章 世上本無路第226章 七大措施第441章 修書寬心第171章 知罪認罪第377章 植物人第99章 軍醫護士第380章 吉雅神醫第554章 木馬計第422章 加封制置使第364章 第七軍區第399章 忠靖王第496章 三座大山第125章 平衡之道第105章 案情分析第110章 赤松山第288章 國公勳章第320章 大學新人第402章 論戰第368章 再出臨安第60章 該抓經濟了第314章 白酒代理權第52章 蕭天加盟第133章 航空母艦?第277章 奇兵沈墨第17章 龍牙第430章 鉅艦返航第27章 三招不倒第26章 招兵買馬第547章 沂州戰役(二)第260章 面試第422章 加封制置使第102章 土地制度第340 大小烏河寨第74章 騷亂第424章 點將第520章 戰俘第94章 南宋水師第219章 老將之聲第529章 都城汴梁第154章 破局第217章 中秋拜月第34章 適用的,最好第372章 對弈第88章 賈府會議第165章 陳心書之心第540章 鹹淳入洛第208章 獅峰分行第185章 狙擊手第215章 十六字訣第307章 視察第466章 戰前動員第23章 歲末賀生第17章 龍牙第265章 國家債劵第414章 餞行第77章 金華剿匪第93章 傑瑞。波羅第104章 雄才偉略第85章 武舉第211章 安撫爲上?第43章 新軍的構想第212章 一掃而空第106章 農業部第353章 薩滿至尊第291章 法律和慣例第313章 碧落宮第441章 修書寬心第111章 道俗比武第333章 朝政安排第98章 藉機立威第405章 燕山飛雪第68章 以剿代練第305章 美好願望第314章 白酒代理權第564章 機會永存第542章 九死一生第440章 皇上萬歲第554章 木馬計第346章 渺灣村第32章 優勢劣勢第374章 救治第282章 本官還是下官第300章 鳳舞九天第553章 光復洺州第118章 同盟會?第256章 醫科學院第327章 武當武館
第74章 騷亂第438章 定計困襄陽第359章 極刑第203章 蒙古南侵?第344章 舍利畏第372章 對弈第408章 秋疾第443章 伯顏之見解第427章 大戰安陽灘第406章 東征序曲第421章 告大宋百姓書第109章 人生沒有如果第488章 強攻灌子灘第259章 世上本無路第226章 七大措施第441章 修書寬心第171章 知罪認罪第377章 植物人第99章 軍醫護士第380章 吉雅神醫第554章 木馬計第422章 加封制置使第364章 第七軍區第399章 忠靖王第496章 三座大山第125章 平衡之道第105章 案情分析第110章 赤松山第288章 國公勳章第320章 大學新人第402章 論戰第368章 再出臨安第60章 該抓經濟了第314章 白酒代理權第52章 蕭天加盟第133章 航空母艦?第277章 奇兵沈墨第17章 龍牙第430章 鉅艦返航第27章 三招不倒第26章 招兵買馬第547章 沂州戰役(二)第260章 面試第422章 加封制置使第102章 土地制度第340 大小烏河寨第74章 騷亂第424章 點將第520章 戰俘第94章 南宋水師第219章 老將之聲第529章 都城汴梁第154章 破局第217章 中秋拜月第34章 適用的,最好第372章 對弈第88章 賈府會議第165章 陳心書之心第540章 鹹淳入洛第208章 獅峰分行第185章 狙擊手第215章 十六字訣第307章 視察第466章 戰前動員第23章 歲末賀生第17章 龍牙第265章 國家債劵第414章 餞行第77章 金華剿匪第93章 傑瑞。波羅第104章 雄才偉略第85章 武舉第211章 安撫爲上?第43章 新軍的構想第212章 一掃而空第106章 農業部第353章 薩滿至尊第291章 法律和慣例第313章 碧落宮第441章 修書寬心第111章 道俗比武第333章 朝政安排第98章 藉機立威第405章 燕山飛雪第68章 以剿代練第305章 美好願望第314章 白酒代理權第564章 機會永存第542章 九死一生第440章 皇上萬歲第554章 木馬計第346章 渺灣村第32章 優勢劣勢第374章 救治第282章 本官還是下官第300章 鳳舞九天第553章 光復洺州第118章 同盟會?第256章 醫科學院第327章 武當武館